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祸害宋朝6位叛臣都有谁?他们因何罪恶滔天?

祸害宋朝6位叛臣都有谁?他们因何罪恶滔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13 更新时间:2024/1/22 14:52:23

大宋立国三百余年,虽然深受天下臣民拥戴,但意图“改朝换代”,觊觎皇位的阴险分子却不绝如缕,虽然一次次冲击重创帝国,但阴谋最终都未能得逞。比如下列6位身居高位的臣子,或窃号自娱,或犯上作乱,被《宋史》列为“叛臣”,被永钉在历史的耻辱桩上!

1.张邦昌(1081-1127年)

张邦昌进士出身,是奸相王黼的党羽,历事徽钦二帝,官至宰相(太宰兼门下侍郎)。金兵包围汴梁时,张邦昌力主和议,并与康王赵构出使金国议和,被扣留不遣。汴梁失守后,二帝被掳,金国为寻找一位傀儡帮助他们掠夺中原、筹措岁贡,遂将张邦昌推上前台,当上伪楚皇帝。张邦昌起初不肯合作,甚至准备自杀来应对,但金国以屠城相要挟,张邦昌迫于众意只能就范。

张邦昌虽然登基,但从不敢以真皇帝自居,出入行事必极端低调。等到金人撤走,张邦昌立马把位子交出来,并拥立赵构为皇帝,却依旧未能摆脱被处死的命运。1127年,张邦昌因“在位”时与徽宗嫔妃李春燕关系暧昧,被高宗下诏赐死。

2.刘豫(1073-1146年)

刘豫在北宋朝为官时便因德行有亏屡遭谏官弹劾,1128年担任南宋朝的济南知府时,更是直接变节投金。1130年,刘豫在金人的扶植下,当上伪齐皇帝,成为金兵南侵的“带路党”,是当时最为穷凶极恶的汉奸。

刘豫在中原地区倒施逆行、助金为虐,但依旧未能逃脱被废软禁的命运。1137年,金国废除伪齐政权,刘豫被流放到北疆,9年后才死去。

3.苗傅(?-1129年)

苗傅出身将门,祖父苗授曾在哲宗朝担任殿前都指挥使。靖康之变后,高宗赵构建立元帅府,苗傅便隶属其麾下,官至扈从统制,负责保卫皇帝的安全。高宗宠信大将王渊与宦官康履,两人朋比为奸、骄奢贪腐,即使在高宗躲避金人追击途中依然不知收敛,触犯众怒。1129年,苗傅与将军刘正彦发动兵变,杀王渊、康履,并胁迫高宗“禅位”给幼儿赵旉,由隆佑太后垂帘听政,史称“苗刘兵变”。

大将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张浚等人闻变起兵,传檄天下“勤王”。苗刘二人本无才能,又素无胆略,被迫接受宰相朱胜非的建议,奏请高宗复位,拿到赐予的“免死金牌”后逃亡。不久,苗刘二人皆被擒获,被凌迟处死。

4.杜充(?-1141年)

杜充进士出身,生性残忍好杀,喜欢谈论军事,但缺少谋略。北宋灭亡前,杜充镇守大名府,面对金人来袭竟决开黄河大堤御敌,致使百姓淹死者达20万人,死伤流离无数。老将宗泽去世后,杜充担任东京(今开封)留守,又毁弃抗金大好形势,最终丢失黄河以北故地,退守建康(今南京)。镇守建康期间,因为“坚守”东京有功,杜充被提拔为宰相,却随即又丢弃长江以北大片国土。

1130年,金兵渡江,杜充公开投敌,当上令人唾弃的汉奸。杜充在金朝依然官运亨通,最后竟然当上行台右丞相的高官,在1141年《绍兴和议》签订后病死。

5.吴曦(1162-1207年)

吴曦是南宋名将、信王吴璘之孙,吴氏三代镇守秦陇、巴蜀地区,长达80余年。吴曦因祖父功勋补任右承奉郎,历任中郎将、高州刺史、濠州团练使、利西路安抚使、兴州知州、四川宣抚副使等职,进位太尉,又兼任陕西、河东招抚使,掌管辖区的军权、财权,可谓位尊权重。

随着权位的一再提升,吴曦野心膨胀,竟然动了割据称王的歪念头。1206年,执政韩侂胄发动“开禧北伐”,吴曦认为时机来临,遂公开叛宋降金,将阶、成、和、凤四州割给金国,并乞求册封。翌年正月十八,吴曦在兴州自称蜀王。二月二十八日晚,四川义士杨巨源、李好义等70余人勇闯伪宫,诛杀吴曦全家,吴曦僭号仅41天时间便败亡。

6.李全(1190-1231年)

李全为金末山东地方豪强,因蒙古军南侵杀害其母亲、长兄,遂聚众起兵,加入红袄义军,并娶其首领杨安儿之妹杨妙真为妻。蒙古军北撤后,金兵镇压山东义军,李全势穷,遂于1217年归降南宋,引导宋军收复山东、河北失地。李全在山东不断吞并消灭其他各支义军,地盘不断扩充,野心日渐膨胀,意图割据称王。

1230年,李全公开叛变,计划先取通、泰二州,然后渡江攻取临安,结果却在湾头受阻,陷入与宋军长达半年多的对峙战。翌年正月十五,李全出战被宋军截断后路,逃窜途中陷入泥淖之中,被追及宋军乱枪刺死。

更多文章

  • 天灾导致的人祸,宋代大诗人李清照晚年悲惨生活,竟是此事所致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宋代诗人李清照个人资料,有关于宋代李清照的资料,李清照死亡的描述

    公元1129年,赵明诚不幸病逝,留给李清照的只有十五车古籍文物、完成的半部《金石录》以及无尽的思念。此后,四十六岁的李清照孤独一身,流离于江浙皖赣一带。“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晚年李清照的诗词中总是不经意间透露出淡淡的忧伤,这段不长久的美满婚姻让后人为之惋惜,也让后人赞叹她的忠贞。此时,一

  • 赵匡胤打猎,对身边的人说:我现没有护卫,想杀我就动手吧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赵匡胤勇猛,赵匡胤单挑记录,赵匡胤 对付骑兵

    作为开国皇帝,如何处理众多有功之臣是个亘古不变的难题,不管是赵匡胤之前的刘邦,还是他之后的朱元璋,都在这方面被后人诟病,但赵匡胤没有采取这种极端的做法。他只是使用了一个非常“另类”的手段,用喝酒后的“醉话”就释掉了群臣的兵权,可谓高明。解除了身边大臣的兵权后,赵匡胤对于各地藩镇的兵权也不放心,于是他

  • 宋辽金谁是正统?元朝认为都是,明朝人则很纠结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按照规矩定正统是后继的朝代应该完成的任务,元朝官方一开始也是焦头烂额,后来在丞相脱脱的主导下,搞了个折中的主意:官方将宋辽金三朝全定为正统。三史并尊,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之事,不过元朝也无奈,一方面自己本身也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如果承认是南宋为正统嘛,显得自己合法性不足;承认金朝是正

  • 明代贪官竹杠敲到未来皇帝身上,敲诈成功不说,后来混成世界首富!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代云南首富,明朝最轰动的治贪大案,明代安顺首富是谁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同时,拜金主义不可避免的流行于官场,“金令司天、钱神卓地”的观念深入人心,在金钱的诱惑下,官场中人争先恐后的贪污受贿、中饱私囊,涌现出大批代表人物。嘉靖年间,全国有家财五十万两白银以上者富豪榜,入围者十七人,首富严嵩父子,这个没有疑问,其他十六人为:蜀王、黔国公沐氏、成国公

  • 元朝最特殊的一个行省,历史课本都不写, “征东行省”到底是啥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元朝设置的十个行省分布图,元朝四个特殊行省,元朝行省划界原则

    这一点就连初中历史课本都有介绍,一共十个,分别是:岭北、辽阳、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省、江西、湖广。不过嘛,《元史》等史书却并不是这么记载的,在这些史书中,元朝的“行中书省”是有十一个的!“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元史》卷91《百官志

  • 最会藏私房钱的明朝皇帝:地下埋了200万金 下落不明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知乎大明皇帝的私库和国库的关系,明代最贪钱的皇帝,明末皇帝藏私房钱

    总而言之就是:皇帝的归皇帝,国家的归国家。皇帝要用钱,就从内库支取;国家要用钱,就从国库支取。皇帝缺钱用了,想直接从国库取钱?门儿都没有,会被御史们骂死的。因此,有些脑袋灵活的皇帝,会想方设法扩充内库,给自己搞“创收”,积攒私房钱。比如,著名的明神宗朱翊钧。对,就是长达30年不上朝的万历帝。万历帝在

  • 篡改史书还是逃过一劫?李建成毒杀李世民的这个事,到底靠不靠谱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如果李建成当皇帝会杀李世民吗,李世民娶了李建成妻子视频,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是什么关系

    李世民的这些动作,瞒不过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然而两人虽然都看在眼里,心里着急,但苦于没有任何实锤证据,抓不住李世民的小辫子,依然是一点儿辙都没有。 即便先前朝廷抓了张亮,最终也只是无罪释放。 这种局面,着实令人烦躁。不久,太子李建成便设了一个小规模的Part,令人叫李世民过来,大家既然都是兄弟

  • 第一次宠幸“和尚”后,武则天为何会激动不已?原因有三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武则天最爱的和尚,武则天秘史和尚要吃酒肉,武则天一生最多宠幸多少个人

    武则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但世人对她的争议却是此起彼伏从未停歇。不过,相对于她的奋斗历程和功过是非来说,人们似乎对她那近乎糜烂的私生活更感兴趣。有这种偏向倒也无可厚非,毕竟猎奇和吃瓜是人类的天性。那么问题来了:武则天第一次宠幸和尚以后,为何会激动到颤抖呢? 武周王朝的第一男宠 这里所说的和尚,

  • 第一女皇武则天为什么要设立无字碑?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则天的无字石碑,武则天墓地是无字墓吗,武则天为啥要留下无字碑

    东侧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自秦汉以来,帝王将相无不希望死后能树碑立传,而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的石碑却没有刻一个字,无字碑是用一块完整的巨石雕凿而成的是中国历代群碑中的巨制,给人以凝重厚实,浑然一体的美感。碑额未题碑名,只有碑首雕刻了八条螭龙,巧妙地缠绕在一起,鳞甲分明,筋骨裸露,静中寓动,生

  • 端午冷知识:最早叫端五,改“五”为“午”和唐玄宗李隆基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端午李隆基阅读感悟,李隆基的端午适合小学生背吗,李隆基写的端午

    其实端午吃粽子划龙舟的习俗,按照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最早可以追溯至先秦吴越时期。当时吴越人民为了除凶趋吉,都有“断发文身”的习俗;闻一多还说,吴越人民在端午这天会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祀;其中一项祭祀活动就是在水面上作竞渡祭龙神,这便是龙舟竞渡习俗的由来。 再后来,端午龙舟竞渡和粽子才和伍子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