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元朝最特殊的一个行省,历史课本都不写, “征东行省”到底是啥

元朝最特殊的一个行省,历史课本都不写, “征东行省”到底是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69 更新时间:2024/2/4 1:59:15

这一点就连初中历史课本都有介绍,一共十个,分别是:岭北、辽阳、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省、江西、湖广。

不过嘛,《元史》等史书却并不是这么记载的,在这些史书中,元朝的“行中书省”是有十一个的!

“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元史》卷91《百官志》。

那多出来的一个是什么呢?这个知道的人很少,它是元朝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中书省——征东行省!其地点在高丽朝,也就是现在的朝鲜半岛。

元朝怎么会在高丽设置一个行省呢?

首先要给大家介绍一下“行省”的概念,现在大家听到“省”,通常都会认为是行政区划,同时带有地理上的概念,不过这其实并不是“省”的本意,“省”本来是政府的一级行政机关,中国从隋朝和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中央政权体系就是“三省”。

· 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

· 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

· 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也就是说,“省”本身并没有地域上的概念,仅仅是行政机关而已。

那元朝的“行中书省”是什么?所谓“行”可以理解为“行走”,也就是“行动”的中书省,即中央政府为维护其统治在地方行政上所设的全权机关。

日本现在的政府最高行政机关还是叫省,比如外务省

也就是说,“行省”的本质其实是一种代表中央的机构,事实上,元朝的行省分两类,一类就是历史课本上说的那十个,负责管理地方军政事务的,后来成了行政区划;而还有一类则是特殊的行省,这类行省是作战时期设置的特殊军事化建制,负责军事资源的调度等工作。

这类行省有哪些呢?其包括:

交趾行省(1286年设置),为征伐越南设置。

缅中行省(1286年设置),为征伐缅甸设置。

荆湖占城行省(又称占城行省,1283年建立),为征伐占城设置,前面有荆湖二字是因为该行省的行政机构设置在了湖北。

这些行省就是专门负责某些战事,仗打完了之后就撤销了,和一般的行中书省不一样,所以《元史》也没有把它算进行中书省里面。

那么,征东行省算哪类呢?这个行省非常特殊,它两种性质都有,一开始征东行省也是军事建制,是元朝为了征讨日本而专门设置的,打完也撤了;但是后来又重建了,重建之后的征东行省性质就变了,属于统治高丽国而设置的地方统辖机构。

历史课本通常不会画出征东行省

那么,既然元朝在高丽设置了行省,是不是就是说元朝灭亡了高丽王朝呢?也不是!高丽国仍然存在,并没有灭亡!而且,征东行省次官左丞相由高丽国王兼任(后期高丽国王直接任丞相),他还可以自辟官属,且财赋不入都省,所以这个行省很大程度是自治的!

有的版本元朝地图在朝鲜半岛上面的处理非常特殊就是此原因,因为这里既不能说完全是元朝领土,但元朝的控制力却实在很强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其实要说下元朝和高丽的特殊关系,1231年至1273年,蒙古对高丽发动了9次入侵!但由于高丽的顽强抵抗,蒙古(元朝)始终没有彻底征服高丽,但高丽也被打得无力招架,所以最后高丽最终成为元朝的附庸国。

这个附庸国可不是名义上的臣服就可以了,蒙古对高丽的内政控制地非常严密,从高丽元宗的世子忠烈王开始,高丽君主都是娶蒙古公主为妻(元朝公主在高丽的地位比高丽国王还要高。她们可单独见大臣对事情有最后决定权。),而且根据规定,高丽国君必须在元朝首都大都(北京)以蒙古人的方式长大成人后,方可回高丽继承王位。

蒙古公主

元朝想征服日本,一开始便是以朝鲜半岛为据点,所以一开始也是在这里建立了征东行省(此时名字很乱,有时候也叫“征日本行省”,“日本行省”等),负责攻伐日本,当然,高丽王国也必须全力配合,不过元朝打击日本的行动搞了好几次,但每次都失败了,所以这征东行省也是时废时立,1286年,由于南方边疆和越南打起来了,元世祖忽必烈决定停止攻打日本(寝东征) ,征东行省第三次被撤销,至此,军事化建制的征东行省消失了,就和之前那些交趾行省,缅中行省一样。

这段时期的征东行省是元朝负责打击日本的军事机构,和高丽王朝基本没有关系(不过高丽国王争取到了左丞相的位置),相反,高丽王朝还需要配合征东行省搞一些物质征调,修建战船等工作。

不过,很奇怪的是,1287年元朝再次建立了征东行省!这个时候征东行省的行政已经变了!其主要成了统治高丽国而设置的地方统辖机构。

1287年发生了什么?其实是发生了伯颜叛乱,当时元朝为了取了高丽的支持,重新设置了征东行省,征东行省的长官由高丽王单独担任(不是左丞了,而是最高长官丞相),率领高丽部队帮助元朝平叛。并且,此次设置的征东行省在乃颜叛乱被平定之后未被撤销。由于元朝此时的行省制度逐渐稳定,征东行省也得以长期存在,转变成设于高丽国的元朝地方行政建置。不过,征东行省直到了高丽中央一层,并未在高丽国的各个地方设行政机关。

征东行省是有自己的官署的,就设置了高丽王朝的都城开城,而同时高丽王朝政府也存在,那这两者到底是个什么关系?

其实这两个机构有很多情况下是重合的,举个例子,元朝的行中书省的中央高层领导班子是由丞相、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等几位组成的,征东行省丞相后来都是由高丽国王担任,但其它高层官员则一般情况下是空缺的(有时候元朝想敲打高丽,就会派人过去)!

而其它属官呢?一般是高丽国王自己任命的。同时,征东行省的很多官员通常也在高丽国担任职位。

也就是说,此时的征东行省实际上是一种具有羁縻特点的特殊行政区建制,但是,元朝对高丽的羁縻程度比较深。

征东行省下的下属机构包括左右司、都镇抚司、理问所、儒学提举司、医学提举司。左右司主要就是负责元朝和高丽国之间传递书,然后根据高丽国法律在高丽国行事;都镇抚司则是负责军事的,征东行省其实还残余了一些防备日本的任务,所以在高丽设置了一些万户,不过这里面并没有蒙古军队,而是由高丽军队担任;理问所的地位最高,掌管司法刑狱,处理行省属官和高丽国官员的犯罪事件。儒学提举司负责在高丽宣传儒学,从高丽国的科举中选拔中举者参加元朝的科举,医学提举司具体是干嘛的,史料记载不详。

不过!元朝并不是放任高丽自治,征东行省有着干预高丽国内政外交的权力,征东行省在高丽国具有居高临下的特殊位置(相当于“太上王”),有时候高丽让元朝不满了,元朝就会通过征东行省敲打他,比如1299~1301 年,由于高丽国王位继承起了风波,元廷直接派遣官员参与对征东行省的治理,后来形势稳定了,因高丽王朝反对,元朝才又撤回官员。

高丽还需要给元朝献“贡女”

而且,元朝还有好几次想直接将征东行省内地化,比如元英宗(1320年—1323年在位)曾经想废除征东行省,改设制度类似其他行省的三韩行省。但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大臣王约表示:“高丽去京师四千里,地瘠民贫,夷俗杂尚,非中原比,万一梗化,疲力治之,非幸事也,不如守祖宗旧制”,后来该提议作罢。

而高丽人知道这件事后,甚至在国内为王约画像并且带回高丽设祠供奉!

可见,高丽王朝也是时刻担心着被元朝彻底吞并。

那征东行省持续到什么时候呢?是在1356年,这个时候元朝内部已经焦头烂额,根本无力管高丽这档子事情,1356年,高丽恭愍王撤销征东行省中的重要机构,高丽朝廷重新完全掌握统治权,不过征东行省还存在,只不过名存实亡。

高丽恭愍王及王后

只不过搞笑的是,此时高丽王朝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内忧外患不断,所以为了获得元朝支持,1361年的时候,高丽又重新把征东行省建立起来了,希望能获得元朝的支持,甚至元朝灭亡后,高丽还和元朝残余势力(北元)藕断丝连,不过此时的征东行省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1392年,朝鲜半岛改朝换代,朝鲜王朝取代了高丽王朝,征东行省彻底被撤销。

作者:云帆

更多文章

  • 最会藏私房钱的明朝皇帝:地下埋了200万金 下落不明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知乎大明皇帝的私库和国库的关系,明代最贪钱的皇帝,明末皇帝藏私房钱

    总而言之就是:皇帝的归皇帝,国家的归国家。皇帝要用钱,就从内库支取;国家要用钱,就从国库支取。皇帝缺钱用了,想直接从国库取钱?门儿都没有,会被御史们骂死的。因此,有些脑袋灵活的皇帝,会想方设法扩充内库,给自己搞“创收”,积攒私房钱。比如,著名的明神宗朱翊钧。对,就是长达30年不上朝的万历帝。万历帝在

  • 篡改史书还是逃过一劫?李建成毒杀李世民的这个事,到底靠不靠谱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如果李建成当皇帝会杀李世民吗,李世民娶了李建成妻子视频,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是什么关系

    李世民的这些动作,瞒不过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然而两人虽然都看在眼里,心里着急,但苦于没有任何实锤证据,抓不住李世民的小辫子,依然是一点儿辙都没有。 即便先前朝廷抓了张亮,最终也只是无罪释放。 这种局面,着实令人烦躁。不久,太子李建成便设了一个小规模的Part,令人叫李世民过来,大家既然都是兄弟

  • 第一次宠幸“和尚”后,武则天为何会激动不已?原因有三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武则天最爱的和尚,武则天秘史和尚要吃酒肉,武则天一生最多宠幸多少个人

    武则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但世人对她的争议却是此起彼伏从未停歇。不过,相对于她的奋斗历程和功过是非来说,人们似乎对她那近乎糜烂的私生活更感兴趣。有这种偏向倒也无可厚非,毕竟猎奇和吃瓜是人类的天性。那么问题来了:武则天第一次宠幸和尚以后,为何会激动到颤抖呢? 武周王朝的第一男宠 这里所说的和尚,

  • 第一女皇武则天为什么要设立无字碑?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则天的无字石碑,武则天墓地是无字墓吗,武则天为啥要留下无字碑

    东侧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自秦汉以来,帝王将相无不希望死后能树碑立传,而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的石碑却没有刻一个字,无字碑是用一块完整的巨石雕凿而成的是中国历代群碑中的巨制,给人以凝重厚实,浑然一体的美感。碑额未题碑名,只有碑首雕刻了八条螭龙,巧妙地缠绕在一起,鳞甲分明,筋骨裸露,静中寓动,生

  • 端午冷知识:最早叫端五,改“五”为“午”和唐玄宗李隆基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端午李隆基阅读感悟,李隆基的端午适合小学生背吗,李隆基写的端午

    其实端午吃粽子划龙舟的习俗,按照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最早可以追溯至先秦吴越时期。当时吴越人民为了除凶趋吉,都有“断发文身”的习俗;闻一多还说,吴越人民在端午这天会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祀;其中一项祭祀活动就是在水面上作竞渡祭龙神,这便是龙舟竞渡习俗的由来。 再后来,端午龙舟竞渡和粽子才和伍子胥、

  • 都是造反登上的皇位,为什么李世民被视为明君,朱棣却毁誉参半?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除此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很多史学家都会忽略,最重要的一点导致朱棣和李世民两个人的口碑名声不一样,两个人在后续对待一些官僚集团或者在给自己建功立业方面也不一样。我们会发现朱棣当上皇帝之后严于律己,宽于律人闲着没事的时候还得做各种粗活,累活,简直把自己当成了孙子。为什么朱棣如此的辛苦呢?很简单,因为

  • 盘点李世民反悔的两桩婚事,一桩被骂不厚道,另一桩被骂羞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世民抢弟媳完整视频,秦王李世民全传73集,李世民是回族的吗

    刘秀的这种做法,被后世帝王广为学习,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在这两位帝王更是将帝王和功臣的联姻做到了极致。其中,唐太宗李世民还改进了联姻的具体形式。李世民一般喜欢选择功臣的次子为女婿,例如,将高阳公主下嫁给房玄的次子房遗爱;将清河公主下嫁给程咬金的次子程怀亮;将城阳公主嫁给杜如晦的次子杜荷。李世民

  • 唐玄宗:我杀了你的儿子!安禄山:我杀你妹妹报仇!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安禄山唐玄宗真实身份,唐玄宗怎么让安禄山背叛自己,唐玄宗无条件信任安禄山

    唐玄宗登基的那年,安禄山才9岁,还是个没有父亲,总被人欺负的突厥孩子,后来他的母亲改嫁,安禄山不堪忍受继父族人的羞辱,偷偷离家出走,从此,一步步走向了自己“巅峰”的人生。纵观安禄山的成长史,其实可谓励志。少年时饥不果腹,到处偷东西,到处挨打,要不是自己有一副好身板,恐怕早就被打残了。后来,安禄山自己

  • 秦朝与隋朝都是二世而亡,那两者有什么共通点吗(相同与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朝和隋朝有什么相似,秦朝和隋朝是二世而亡,隋朝为何二世而终

    二者的相同点 其一,使后人获益的政策 秦朝建立后为了抵御匈奴对内地的入侵,所以破天荒的将之前各国各自修建的长城连接起来,并以此为后世王朝树立了一个对付匈奴 (游牧民族)的绝佳对策。除此之外,秦朝还修建了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 “秦直道”,在秦直道的帮助下,秦朝无论军事调动还是人员流通都是得到了大幅度的

  • 李世民带回“新疆棉”,忽必烈强推,六百年后,棉花终于打败丝绸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有棉布吗,丝绸棉花,棉花和丝绸的组成元素

    不料,到了贞观十三年,鞠文泰倒向了西突厥,坚持和唐朝为敌,李世民决定给鞠文泰一个解释的机会,但鞠文泰称病,不愿意来长安。李世民大怒,派侯君集发兵征讨高昌,不曾想,侯君集的大军刚到高昌,鞠文泰竟然死了。《旧唐书》云:及军至碛口,而文泰卒。所以,后世就有传闻,说高昌国王鞠文泰是被唐朝大军吓死的。后来,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