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一7岁小孩说出答案后,孔子拜他为老师

孔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一7岁小孩说出答案后,孔子拜他为老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02 更新时间:2024/2/10 17:30:01

孔子能有这么崇高的地位,他的博学多识也是举世公认的,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也被后世尊称为至圣,而

他发扬光大的私人讲学之风,至今被人津津乐道。

[var1]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孔子既然被称为圣人,那一定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不然怎么会在后世有那么大的影响呢?

其实,真实的孔子也有不知道的事情,比如曾经出现在我们课本上的《两小儿辩日》中提到的故事。

说的是孔子东游的时候,遇到两个小孩在争论,辩论的主题是太阳到底什么时候离我们近。

其中一个小孩子说,太阳早上的时候离我们近,中午的时候离我们远,因为早上的太阳比中午大,理由是当一件东西离我们近的时候,就看着比较大。

另外一个小孩就说了,太阳早上的时候离我们远,中午的时候才离我们近,因为早上的太阳不热,而中午的太阳热,理由是我们离热的东西越近,就会感觉到越热。

[var1]

孔子听到这两个孩子的辩论之后,仔细想想,似乎都有道理,他一时间也不好判断到底哪个孩子说得对

,结果就被这两个孩子嘲笑了一番。

说来倒也奇怪,孔子“栽”在孩子身上的事情,可不是只有这么一件。

有一次孔子问一个七岁的小孩天上有多少星星,这小孩几乎没有犹豫便说出了答案,孔子听后大为惊奇,觉得这孩子聪颖有才,便拜他为老师。

那么这孩子是谁,他的答案又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

神童项橐

春秋时期的莒国,是个地地道道的小小诸侯,不过在这个小诸侯国中,却出现了一位神童,名叫项橐,虽然只有七岁,但学识极其渊博,被后世尊称为圣公。

古代有一种说法,

即项无二姓

,那么问题就来了,在秦朝末年称霸一时的西楚霸王项羽,与神童项橐有什么关系呢?

可以肯定地说,他们之间一定有关系,而说得更具体一点,那就是项橐是项羽的老祖宗。

在项氏家族的族谱中,项师是他们公认的第一始祖,而项橐便是项师的孙子

[var1]

顺着族谱往下说,

项氏第十代为项荣,这个项荣便是项羽的父亲,所以项羽和项橐的关系,我们便能一目了然了

项橐名字的由来,其实也有个小故事,他出生在山上,他的父亲听说之后,便去迎接自己的妻儿,当他看到自己的儿子时,发现儿子天格方圆,地格饱满,就像一个小口袋,古代人称口袋为橐,于是便为他取名叫项橐。

还别说,这名字取得那是真叫随意,如果放在现在,项橐估计就只能叫项口袋了。

随着项橐的慢慢长大,

他惊人的天赋也逐渐显露了出来

,有时候他的问题,连他的父母都回答不上来,而他所知道的知识,也十分渊博,至于从哪学到的,只能用天才来解释。

偶遇孔子

项橐虽然极其聪明,但是天性和其他的孩子没什么区别,玩耍那是不能割舍的,而当时的孩子有没有电子产品可耍,项橐平时便喜欢拿着树枝画画。

有那么一个冬天,孔子东游讲学,正好遇见正在路上画画的项橐,孔子一看,有人挡住了去路,便凑近来看这孩子干嘛的。

[var1]

这孩子很显然就是项橐。

项橐在地上画了一个极其逼真的城池,孔子一看十分欣喜,不忍心踩着项橐的画过去,便从旁边绕了过去。

谁知等孔子绕过去之后,项橐便生气了,他对孔子说:

你这个老先生一点也不讲规矩,放着好好的城门你不走,偏偏要绕过去,这么不讲武德,不好吧?

孔子一听倒是乐了,他便解释说,是因为怕踩坏了画,才绕着走的,但是项橐却说,画的城门就是让走的,不然画它干嘛呢?

听到这,孔子觉得是时候难为一下这个孩子了,于是便问他,

地上画得门那么小,我这么大一个人怎么过去?

[var1]

项橐一听倒是愣了,不过很快他便想出了主意,

他拿起树枝,朝着孔子前行的方向,虚空画了一下,并对孔子说,大门画好了,大人请过吧

孔子听后更乐了,他觉得这孩子是真聪明,于是便邀约项橐一起前行,项橐倒也不客气,便跟上了孔子的步伐。

两人互问

两人在路上走着看到了在冬日里依然绿葱葱的松柏,项橐便问孔子,

为何在冬天松柏依然可以保持枝茂叶青?

孔子想了想说,这是因为松柏心实不虚,所以能耐得住严寒。

项橐脑筋一转,便对孔子说,老先生你说得不对,竹子是空心,为何它在冬天也能像松柏一样?

两人继续前行,走到了护城河边,项橐看到了一群引亢高歌的鹅,便又问孔子,

为何鹅能叫那么大的声音?

[var1]

孔子思考了一会,便说,这是因为鹅的脖子长,所以才能叫得很大声。

项橐听后摇了摇头,继续问孔子,河里的青蛙,他们的叫声也很大,难道它们的脖子也长吗?

孔子听后觉得没法解释,这时候天色已晚,天边还出现了几颗星星,孔子便想到了一个问题,打算让项橐也回答不出,于是他问项橐:

天有多少星辰?

正在孔子得意洋洋的时候,项橐便回答说:

天有一天一夜星辰。

听到了项橐的回答之后,孔子彻底被项橐的智慧征服了,虽然项橐并没有确切地说出天上的星星有几颗,但是他的回答倒也没有错更何况这只是一个七岁的孩子,能想到这个答案已经很了不起了。

不过孔子也真是的,别说以前,

即便是现在,对于天上有几个星星,谁又能说出答案?

[var1]

孔子自然也知晓这个问题没有答案,他只是想为难一下项橐罢了,只是他没想到,项橐随机应变非常快。

既然项橐提的问题,孔子回答不出,而孔子提的问题,项橐回答了上来,孔子便说:

吾常言“三人行必有吾师焉”,这孩童可为吾师也。

于是孔子便拜了七岁的项橐为老师。

从这则故事上,我们不难看出,一个人回答不上来别人提的问题不重要,

重要的是肯承认自己的知识浅薄,而孔子能拜七岁的孩子为师也不丢人

,反而让后人在他身上看到了不耻下问的高贵品质,也正是如此,孔子才能被称之为孔子。

参考文献:《史记》、《淮南子》、《论衡》等。

(图网侵删)

更多文章

  • 晋国大将活捉了齐侯,并志得意满地交给主帅,却气得主帅火冒三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邴夏御齐侯,晋国十大名将排名,齐侯最后的下场

    [var1]两军会面后并没立刻展开野蛮的厮杀,齐侯先派使者给郤克下战书,非常客气地说:“您率领军队光临敝国,弊国的兵力虽不雄厚,但还是很高兴能跟贵国切磋,我们明早战场上见吧。”郤克有礼有节地回道:“鲁卫两国跟我们晋国是兄弟(国君都是姬姓),他们哭诉贵国的军队常到他们的领土上展现雄姿,我们怎能忍心不管

  • 孔子周游列国一次遇险之后,他向三个弟子问了同一个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孔子周游列国的详细过程,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经历了几年,孔子周游列国到达宋国在哪一年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李元辉公元前489年,六十三岁的孔子正带着弟子们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野外讲学,忽然,吵嚷声四起,一大群人将他们团团围困。对于这样的突发事件,孔子及其弟子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从八年前离开鲁国周游列国开始,孔子及弟子们就曾多次遇险。在宋国的匡邑,被当地的士兵和百姓围住五天;继而得罪

  • 宋襄公泓水之战中的举措是愚蠢至极还是“贵族精神”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襄公简介,宋襄公败的原因,宋襄公泓水之战所发表的言论

    什么叫贵族精神呢?让我们先从宋襄公的故事讲起。读过《毛选》的人都知道宋襄公的泓水之战。通过那一战,宋襄公被标上了“蠢猪式的仁义”的标签,成了后世中国人嘲笑的对象。《韩非子》中是这样记载这个故事的。宋襄公率领四国的兵马打到齐国去。齐国一批大臣一见四国人马打来,就投降了宋国,迎接公子昭即位。这就是齐孝公

  • 晋文公流亡时,他卷跑了所有公款;晋文公东山再起,他来索要高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晋文公流亡时跟着的人,晋文公流亡,晋文公流亡故事读后感

    但吕、郤各族的党羽甚众,虽然见了赦文,却仍不敢相信国君。很快,国内谣言四起。晋文公也整日忧心忡忡,如坐针毡。怎样才能快速治理好这个烂摊子,他一时也没有好的对策。[var1]忽然有一天清晨,有个叫头须的人来到宫门外,要求见晋文公重耳一面。头须以前是重耳身边的一个跟班,工作是保管财物。当年晋惠公追杀重耳

  • 孔子也是个“骑墙派”,国君问话不给肯定态度,三方都不得罪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var1]因此,孔子提出“堕三都”(拆掉三桓封邑的城墙)时,鲁定公知道这是要削弱三桓的势力,很是兴奋。但他由季氏扶植即位,怕贸然行动会落个像哥哥那样的下场。所以,他想试探一下孔子是彻底投靠三桓而架空他呢,还是和阳虎一样能争取过来对付三桓?《论语》里记载了鲁定公和孔子的两次对话。第一次,鲁定公的态度

  • 孔子的弟子给百姓施粥,孔子得知后掀翻粥摊,将弟子大骂一顿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孔子的弟子给百姓施粥,孔子弟子对孔子的评价有哪些,孔子与多个弟子谈话

    [var1]孔子听说这件事,立刻派子贡去倒掉他的稀饭,打碎他盛饭的器皿,并且质问子路说,这是鲁国国君的百姓,你为什么给他们饭吃?子路没想到孔子竟然会做出这种有失仁爱的事来,他义愤填膺,冲到孔子面前恨恨地说,先生难道不想让我实施仁爱吗?我子路之所以拜你为师,就是为了向你学习仁爱。仁爱,就是爱天下人,和

  • 井陉之战:兵仙韩信如何以3万大军大败20万敌军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井陉之战韩信资料,韩信打仗经典战役,韩信井陉之战的获胜原因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故为兵之事,在于佯顺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是谓巧能成事者也。(孙子兵法)井陉之战是楚汉战争时的一场著名战役,韩信在此战仅用3万大军就击败陈余20万大军,威震河北,为扭转楚汉战争的局势做出重大贡献。那么韩信是如何以少胜多的呢,船长为你细细

  • 管仲可谓是营销界的老祖,就连英美垄断钻石矿藏这招都是学管仲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管仲营销,管仲的管理思想,管仲经济思维方式

    英、美垄断钻石矿藏,哄抬钻石售价,赚全球男人的钱—这伎俩管仲早就玩过了。他的代表作是把石头变成顶级奢侈品,让各国诸侯和贵族削尖脑袋哄抢。当时有个地方叫阴里,专门出产一种玉石,是王室祭祀专用璧的材料。管仲建议加强阴里的防御工事,修了三层城墙、九道城门,然后命工匠在里面把玉石做成一个系列,分五个等级,各

  • 古代人有没有户籍?聊聊秦国的户籍制度对后世有何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国的户籍制度,户籍制度是起源于秦国吗,新会迁户籍和入户籍需什么资料

    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其有爵者乞无爵者以为庶子,级乞一人,其无役事也,其庶子役其大夫月六日,其役事也,随而养之军。——《商君书·境内》说起户籍,每个人不陌生,因为从出生那刻起,我们就有了自己的户口,看着我们的户口簿和身份证,似乎这是我们对户籍制度最为浅显的理解。户籍,又称户口

  • 韩愈、柳宗元与刘禹锡本是“大唐铁三角”,为何后来韩与二人疏远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韩愈柳宗元刘禹锡关系,刘禹锡和柳宗元资料,柳宗元与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对比

    三位文豪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挚友,常在公务之余饮酒赋诗,堪称“大唐铁三角”。尤其在韩愈揭开“古文运动”的序幕后,柳宗元立刻发声力挺,并创作了《黔之驴》《种树郭橐驼传》等摆脱俗套、言之有物的文章。韩愈对柳宗元极为赞许,二人携手掀起新派文学的狂澜。[var1]然而好日子没过多久,韩愈就出事了。他先是上疏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