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隋唐时期同周边国家的关系中,看“和亲”政策的重要作用

从隋唐时期同周边国家的关系中,看“和亲”政策的重要作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80 更新时间:2024/1/24 14:12:43

最早的和亲政策可追溯到西汉初年。公元前200年冬天,汉高刘邦率军亲征匈奴,结果被围困于今山西大同的白登山,后用计脱险。经此败仗,刘邦再无当年金戈铁马的豪气,只剩下迟暮英雄的落没,所以最后听取大臣刘敬(原名娄敬,被赐刘姓)的建议,欲嫁长公主予匈奴冒顿单于为阏氏,以缓和双方矛盾。刘邦唯一的女儿就是吕后所生的鲁元公主,当时已经嫁给了赵王张耳之子张敖为妻。刘邦虽有让女儿改嫁的打算,但碍于吕后百般阻挠,最后只好选用了一位宗室公主代替。高祖开创的“和亲”先河,贯穿了整个西汉。

汉高祖刘邦剧照

汉武帝时期,为了促成乌孙王国与汉结盟对抗匈奴的策略,汉朝先后将两名宗室之女刘细君与刘解忧嫁入乌孙。刘细君为汉武帝侄子刘建之女,刘建因谋反失败自杀。刘解忧的祖父楚王刘戊曾参与景帝时的“七国之乱”。因此二人都是罪臣之后,汉武帝此“人尽其才”之举很有记仇之嫌。汉元帝时期,宫女王昭君出嫁南匈奴呼韩邪单于,汉匈和平相处40年。

西汉时期所面临的威胁主要是来自北方草原的匈奴,当时的匈奴汗国在众游牧民族政权中呈现一家独大的局面,而隋唐时期所面临的威胁远比汉朝复杂。因为隋唐王朝是建立在一个众多民族融合、迁徙的大沉淀为背景的时期,而周边国家都有驱虎吞狼之势,因此也注定了隋唐时期用错综复杂的方式来处理与周边诸国的关系。

隋唐立国的背景,民族迁徙、融合的大沉淀时代

中国古代民族的一次大规模整合是由北匈奴迁徙引起的连锁反应。东汉和帝刘肇永元三年(公元91年),东汉大败北匈奴,两年后北匈奴残部开始西进。从此,他们以马蹄为笔,以欧亚草原为背景,书写了一部近400年持续迁徙的悲壮史诗。

历史就是一个兴衰存废的轮回,匈奴人走了,还会有别的民族崛起,但是它们如一粒种子,当成长为参天大树时,还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只不过我们恰好容易忽略的往往是那场惊心动魄的过往。五胡十六国接近尾声及北魏统一北方时,发祥于大兴安岭以北的柔然(蠕蠕,茹茹)进入了原匈奴故地,并且控制了这一地区。而北魏进入向东、西魏分裂时,阿尔泰山西南麓的突厥又强大起来,最终取代柔然成为统治北亚草原的霸主。值得一提的是,建立北魏的分支鲜卑慕容部则在南下时,改向西挺进,在陇西(今甘肃省)、青海(今青海省)一带融合当地民众,建立了吐谷浑汗国。

“五胡十六国”的混乱时代就是一个浑水摸鱼的绝佳时期,只要有理想,只要肯行动,诗和远方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在东北,随着设立在辽东的乐浪郡以及带方郡因无人顾及而回撤,五胡政权之一的后燕则乘虚而入,成为当地的新主人。而一直蠢蠢欲动的高句丽也大举南扩,半岛南部的韩族也按捺不住称霸的冲动,最终形成百济、新罗及高句丽三国鼎立的局面。此后,中国文化开始东进,促使日本列岛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当然,第一个站出来的是英雄,而经历大浪淘沙,笑到最后的才算是真正的赢家。公元581年,隋朝建立,确立轴心位置,也确立了周边诸国的位置。这一框架的呈现,在唐代更加清晰化,隋朝与唐朝正是在上述民族大迁徙的基础之上登上了历史舞台。

抛开武力不讲,隋唐时期处理、维系、稳固与其他国家或民族之间的关系时,总体而言通过四种方式,即羁縻统治、册封爵位、文化影响与和亲政策,而最为厚重,使命感最强的莫过于和亲政策。上述政策是民族迁徙、融合后的必然结果,它就像是一个润滑剂,减少相互间矛盾,促进各自的发展。

一羁縻统治

准确地说,羁縻与册封政策都始于汉朝,并被后来朝代一直沿用,隋唐最为盛行。所谓“羁縻”,不用理会它书面上的解释,在这里特指“笼络”、“怀柔”的意思。其性质是不改变依附国家、民族的风俗、允许其自治的前提下将纳入中原王朝的统治体制之下。同时,中原王朝在其区域设置都护府(行政机构),然后从军事方面进行牵制,从而现实间接统治。终唐一朝,共在周边总共设置了安西、安北、安东、安南、单于、北庭,共六个都护府。六大都护府辖羁縻州856个,足见唐朝当局在国家大政方针上的细微用心之处。

二、册封爵位

册封就是皇帝用册书来委任下臣王位或者授予官职的一种形式。但是中国皇帝也可用这种方式册封周边诸国君王爵位(王、公、侯、伯、子、男)等,以此来确立二者之间的君臣关系,诸国承认中国宗祖国的地位。比如,最早隋朝册封百济王扶余昌为百济王、上开府仪同三司、带方郡公;新罗王金真平为新罗王、上开府仪同三司、乐浪郡公;高句丽王高阳为平原王、大将军、辽东郡公。大将军与上开府仪同三司都是散官,前者为正三品,后者为从三品。

综上所述,“册封”的对象主要是农耕、定居系统,而“羁縻”则是以游牧民族系统为主要对象。换言之,对臣服程度高的地方实施羁縻政策,反之在其外围独立性强的地方则适用于册封。当然,建立羁縻政策是首选,册封则是对羁縻的补充和完善。而这种方式贯穿了中国封建王朝的始末。

三、文化影响

汉字、儒教、律令制、汉译佛教(中国化的佛教)等强大的中国文化都是周边地区无法拒绝的,因为它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魅力。诸如当时的倭国(日本)、高句丽、新罗、百济及后来的渤海国等都是唐朝亦步亦趋的翻版。而诸如突厥、吐蕃等又是另一番景象,因为它们同隋唐保持密切关系的同时,一方面又要避免使自己完全卷入其体制之中。所以,上述两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字,在与隋唐交往的过程中在文化方面始终持小心谨慎态度,因此它们同隋唐王朝的纷争也最为激烈。

周边的游牧国家在文化及精神层面排斥隋唐的同时,但又希望从中国分得更多的财富,而如此愿望必须与隋唐建立密切的关系而实现。所以,和亲政策被赋予着新的使命,而又被动地登上历史前台。

大义公主剧照

隋唐时期和亲公主的状况

武力解决不了所有问题,强大的隋唐王朝也是一个“刚柔并济”的时代,所以面对错综复杂的周边关系,和亲政策的使用达到井喷。

隋朝时。先是将光化公主下嫁给了吐谷浑汗国,以阻止其东扩的步伐。后又改封北周时代下嫁给突厥沙钵略可汗为妻的千金公主为隋朝的大义公主,以此重新定义亲近关系。其后,又把安义公主、义成公主嫁给东突厥民可汗,以强化关系。为了拉拢西突厥,将信义公主嫁给了内附隋朝的处罗可汗(曷萨那可汗)。不仅如此,还将华容公主嫁给了丝绸之路要道上的高昌国国王麹博雅。总之,隋朝积极地推行和亲公主政策,笼络北方及西方的诸强国,从而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优势地位。

文成公文剧照

唐朝时。贞观十三年(639),唐朝为扶持不断衰落的吐谷浑,将弘化公主嫁予诺曷钵可汗,以此对抗吐蕃的扩张。不过,此举并没有挽回吐谷浑的颓势,最终在吐蕃的进攻之下瓦解,诺曷钵可汗率余部内附唐朝。

最热衷迎娶大唐公主的莫过于吐蕃国王松赞干布(弃宗弄赞)。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朝将宗室之女文成公主嫁入吐蕃,松赞干布美梦成真;唐中宗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给了吐蕃王尺带朱丹(弃隶蹜赞)。

金城公主

突厥(第二汗国)再度兴起以后,唐睿宗遂决定将金山公主嫁给默啜可汗,后因睿宗退位搁浅。另外,天宝年间,玄宗将与皇族有亲戚关系的两名外姓女子作为公主分别下嫁给东北部的契丹、奚的部族首领。

安史之乱后,唐朝和亲对象主要是回鹤,而且全都是皇帝的亲生女儿。先后有:

嫁给二代葛勒可汗的宁国公主(肃宗的女儿),嫁给第四代天亲可汗的咸安公主(德宗的女儿),嫁给第九代崇德可汗的太和公主(宪宗的女儿)三人。

从与回鹘和亲公主身份的微妙变化上可以看出,唐朝的优势地位已经不复存在,因为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回鹘功不可没,所以嫁“真公主”于回鹘是一种近似针对对方勒索性的回报。

和亲公主身份的变化昭示了唐朝的衰落

概括而言,和亲公主的身份可分为两类,一种为真制公主,即皇帝的亲生女儿,另一种为假制公主,即宗室之女。显然,公主的身份不同,所带的嫁妆也不同,而回鹘之所以要求真公主,正是冲着这些巨额陪嫁而来的。此外,在双方以绢马交换为主的贸易中,回鹘一直希望唐朝能稳定持续地向其提供绢帛,好将这些珍贵的物品在与中亚及欧洲商人中的贸易中创造丰厚的利润。因此,“真公主”的身份对回鹘是一种迫切的需求,其作用尤为突显。

在假制公主的阶段,以隋唐方面的权威为前提,重点是放在通过公主这一存在表现出来的国际关系上。然而,当回鹘就公主的出身门第直接向唐朝提出要求时,显然已经是既没有顾忌国际关系,也没有考虑到唐朝的权威问题。

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日益衰退,吐蕃兵团还曾攻陷都城长安。此消彼长,吐蕃渐渐对与唐朝的和亲失去了兴趣。原因显而易见,一方面,由于唐朝权威的低迷,另一方面,基于婚姻而带来的好处可忽略不计。于是,五代十国及宋代以后,和亲公主出场的必要性以及舞台已经完全消失。所谓真制公主,就是已经完成使命的和亲公主的最后亮相。

和亲公主的作用

以文成公主为例,她为吐蕃带去了先进的中国文化、社会制度、技艺精湛的工匠、优良的农作物种子,加速了吐蕃的文明进程,同时为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另外,在文成公主的积极倡导下,吐蕃以赤土涂面的习俗渐渐被终止,将许多有地位人物的子弟送去长安游学,极力推动唐蕃之间的相互交流,使得唐蕃之间和平相处数十载。

文成公主不过是和亲公主中的典型代表,而其他和亲公主那副柔弱肩膀上所承担的使命同样不容小觑。因为和亲的实质是:

朝廷要求和期待和亲公主能担负起连接不同国家以及民族的责任。肩负着体察本国的意向、了解打探对方的国情,或牢牢抓住结婚对象的国王或可汗之心,或以文化、习俗的力量等来感化对方等使命。根据情况,有时候还必须具有可能被本国抛弃的思想准备。

结语:

无论对于深闺中养尊处优的皇帝女儿,还是稍显坚强的宗室之女来说,和亲都是一场人生的艰难抉择。因为她们脸庞上那份清雅如空谷幽兰、明净若秋水长天的绝代风华会被无限的离愁别恨所吞噬。从此,华美霓裳代之以厚重皮裘,流水飞红代之为漫漫黄沙,南国水梦蜕变为塞外鸣笛。而故乡的一草一木,亲人的熟悉的面孔,昨日的欢歌笑语,只会在依稀的梦中出现,而这些原本可以熟视无睹的东西,此后却注定成为她们一生的追忆。

王昭君画像

对于历史来说,和亲公主永远是一个如同王昭君那样怀抱琵琶、寂寞无言地走在斜阳荒草之中的女子,而她们单薄的身影更是一份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惆怅。而当她们驻足回望时,眼里只有“阳关万里遥,不见一人归。唯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的一丝寂寞、两点闲愁,数行热泪……。

负重前行的女子,都是巾帼英雄。

感谢朋友的点选、关注!欢迎发表其他看法!

更多文章

  • 唐僧:我是御弟,但皇兄不姓李 唐太宗:不还俗,囚禁你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唐僧,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人物,剧中的他与唐太宗李世民是结拜兄弟,因此西行路上都被人称为“御弟”,取经之路虽然困难重重,但唐朝的最高统治者却始终在背后支持着他,这待遇,这身份,这情义真是煞羡旁人。然而真正的唐僧却并没有这么风光。唐僧是以唐代著名高僧玄奘为原型的,现实中他13岁就削发为僧了,和

  • 一块墓志铭揭开秦琼第一猛将的身份,为何李世民把他排名最后?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上秦琼真的救了李世民一家吗,李世民怎么看待秦琼,秦琼为啥不得到李世民的重用

    这样说吧,隋唐“十三杰”排名前十二位都是虚构的,只有排在最后、也就是第十三杰秦琼才是真实存在的人物。令人意外的是,也不知道秦琼咋那么不让人待见,在小说中他排名最后,在李世民的功臣榜上他也排名最后。难道“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的秦琼就那么不堪吗?秦琼影视形象直到上世纪70年代初,考古学家在洛阳发

  • 虎毒不食子唐玄宗一日赐死三个儿子,只因一个女人,不是杨贵妃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玄宗杀杨贵妃,杨贵妃和唐玄宗的小说,王朝的女人杨贵妃唐玄宗吻戏

    图丨来源于网络01导言公元735年,唐太子李瑛,与弟弟李瑶、李琚,一日之内被他们的亲生父亲唐玄宗李隆基,废黜储君之位与王爵,继而又被赐死。他们三兄弟究竟犯下了什么过错,使他们的亲生父亲虎毒食子?这要从一个女人说起。02李瑛、李瑶、李琚三兄弟在唐玄宗李隆基还是临淄王时,李隆基最宠爱的妃子有三个,她们分

  • 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位称帝后,为何三国废帝皆活的自在?皆因一件事他做的漂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司马懿孙子司马炎,司马懿的孙子夺位了吗,三国司马懿死后的历史

    这个故事是说司马懿、司马昭、司马师三父子夺了曹魏的江山,最后的赢家还是司马父子,那么魏、蜀、吴又是怎样一统归晋的呢?他们各自的君主又是怎样的下场呢?三国魏国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其它两个分别是蜀国和吴国。魏国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奸雄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增强实力,并且逐渐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

  • “请君入瓮”是武则天时期一个酷吏的典故,他是如何自作自受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武则天时期的著名酷吏,武则天时期酷吏一个比一个残忍,武则天请君入瓮

    这些事件,相比大家已经清楚了,在这里我们就不多说了。我们说一件关于武则天利用自己的爪牙,排挤迫害贤良有关的事情吧。在武则天称帝的那段时间里,她对不服从自己的大臣,都是一一的加一迫害的,而被她利用的两个酷吏,一个叫来俊臣,一个叫周兴。这两个人真的是恶贯满盈,发明了很多令人发指的刑具。可以说只要是武则天

  • 武则天不念亲情弑杀了亲孙女,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武则天为何不念亲情弑杀了亲孙女,武则天弑杀孙女之谜纪录片,武则天为什么刺死他的孙子孙女

    比如当初她就是一个受气的小媳妇,16岁上做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李世民死后嫁给了他的儿子李治。熬死李治后,武则天终于出头当上了婆婆,多年的媳妇熬成婆,此话在她身上应验了。武则天有强烈的权力欲,是一个政治尤物,她为了权力不惜大开杀戒。不过她也有一颗慈爱的心,比如她爱自己的女儿太平公主,她爱自己的小情人

  • 地图上的战争:安史之乱爆发,燕北军团横扫20万唐军,夺下潼关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安史之乱兵力,安史之乱军队分布图,安史之乱唐军被谁灭了

    对于安禄山来说,唐明皇李隆基出逃,自己遥领两京之地,可以说成为了实实在在的燕国皇帝。读这段历史的时候,最让人扼腕叹息的莫过于潼关失守,长安沦陷,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更加激发了人们对盛世大唐的一丝丝悲情。这年春天,安禄山还在洛阳城内舒舒服服的当着自己的大燕皇帝,可以眼前的处境却更为让他苦恼。洛阳西面的潼

  • 武则天的称帝之路,野心、抱负、时代、环境,缺一不可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武则天为什么能称帝,武则天称帝细节解析,武则天登基的历史资料

    武则天剧照在多数人的眼中,武则天就是一位野心勃勃而又不甘平凡的女人,所以她的称帝之路离不开高超的谋略及独到的手段。其实这只是因素之一,最表面化的原因,因为大数人忽视了她所处的历史及生活环境。所以,我们应该纵向思维,深度剖析武则天的冲顶权力巅峰之路。武则天身世武则天名武曌,“则天”是后世追谥的谥号,“

  • 历史上最早称帝的女皇不是武则天,她才是第一个,只是低调而已!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武则天是中国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吗,刘晓庆武则天称帝,中国历史上第1位女皇帝是武则天吗

    在古代,女人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诸如女子无才便是德、小女子、槽糠之妻等等一些贬义词,无不说明女子还是安分守己的好。世界之大肯定有个例,历史上女人佼佼者,除了武则天称帝做到了九五至尊,其实我们还忽略了一个奇女子。她在武则天之前就自立为帝,整整比武则天称帝早了三十七年!因她开天辟地般的女性称帝行为,

  • 唐朝贵族有“三宠”:昆仑奴、新罗婢、菩萨蛮,她们有何妙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朝昆仑奴新罗婢,新罗婢图片,唐朝四大贵族

    据说当时长安城的百姓多多少少会几句外语,因为各种肤色和各种语言的外国人随处可见,想象一下,这可是在一千年以前,唐朝就已经走向了国际化,长安城更号称是世界之都,所以很多人特别好奇,唐朝人到底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新罗婢平民百姓,当然肯定是富足安康,而富贵阶层或许就像今天流行的一句话:他们过着朴实无华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