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统一六国的不是晋不是楚,而是春秋初期弱小的秦

为何统一六国的不是晋不是楚,而是春秋初期弱小的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208 更新时间:2024/2/17 15:04:29

从这张春秋初期地图上可以看到:楚国雄踞长江、汉水流域,拥有发展农业的最好条件,所谓“湖广熟,天下足”。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一直以大国、强国的身份存在。其地域辽阔,国力强盛,楚人常引以为荣。

当时楚国与晋国可谓是两个超级大国,犹如上世纪的苏联与美。晋国在晋献公时期崛起,“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晋文公继位后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一战而霸。晋襄公时期先后在肴之战和彭衙之战中大败秦国,继其父为中原霸主。在鞌之战中大败齐国后,又在晋伐蔡攻楚破沈之战中攻入楚国本土 。晋厉公继位后连败秦、狄,并在鄢陵之战再败楚国,复霸天下。晋悼公时国势鼎盛,军治万乘,独霸中原,达到晋国霸业的巅峰。

秦就是夹在两个犹如洪水猛兽的超级大国之间,却悄然的崛起了。

[var1]

可以看到晋国因内乱和外乱被魏、赵、韩瓜分,而取缔他的大国位置的恰恰是西北边的秦国。

那么秦国是怎么崛起的呢?

可以说秦国的崛起离不开商鞅的政策。在变法初期,守旧派并不信任商鞅,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于是后来就有了商鞅“舌战群儒,徙木立信”的千古佳话。

商鞅变法变的是什么?

公元前359年命商鞅在秦国国内颁布《垦草令》,作为全面变法的序幕。

[var1]

主要内容有:刺激农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重塑社会价值观,提高农业的社会认知度、削弱贵族、官吏的特权,让国内贵族加入到农业生产中、实行统一的税租制度等改革方略。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到的就是“徕民”策略。如果人口太少,出兵攻伐敌人,就没有多余的人力耕种土地,取得给养;如果把人力用于耕种,敌人也会得到休息,不能两全其 美。所以,要想富国强兵,彻底制限敌人,首先就应根本改变秦国“人不称土”的局面,大力增加人口。根据当时秦国的国内外形势,他认为增加人口 最好是用经济办法,采取“徕民”政策。这样既可在短期内大量招徕其他诸侯国的移民,增加本国人口,又可使敌人兵源枯竭,迫使敌人完全臣服。

自此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史记·李斯列传》是这么讲的:“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什么意思呢?首先重金收买,收买不成,派刺客暗杀,暗杀也不行,就用离间的办法,破坏对方君臣的关系,等敌国人才被破坏了,然后就派重兵收拾对方。其目的在于挽留六国人才,另一方面,重点打击对方的人才。

[var1]

下面这个例子就诠释了李斯的人才战略:

齐襄王的遗孀,叫做君王后,她是齐襄王在民间———在睢给人家做佣工的时候认识齐襄王的,她觉得这个小伙子不是一般人,就跟他确定了恋爱关系。最后,齐襄王继位为王,所以她也当了王后。历史记载,君王后在她丈夫齐襄王死了以后,主持国政。她去世后她弟弟后胜辅政,辅佐齐国的末代国王田建。秦国收买、贿赂后胜及其身边的人。他们被收买后,不但故意劝说齐王放弃强军备战,故意不发展军备,而且对秦国吞并六国的战争,采取隔岸观火、不闻不问的态度。等到六国先后灭亡,秦国就把屠刀转向了齐国。这个时候五国都被灭了,齐国孤立无援,再想抵抗,为时已晚了。

公元前266年,秦昭王任用范雎为相,并积极推行范雎的“远交近攻”策略。远交近攻先把斗争重点放在近旁的三晋,对较远的齐楚暂置不顾,从而“得寸即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破坏东方诸侯国的“合纵”策略。

秦的强大也是归结于君主没有听信谗言,走了正确的道路,实在是历史的选择,秦统一六国的这一趋势无可避免。

更多文章

  • 为什么都是诸葛亮打魏国,诸葛亮死后为何不见司马懿伐蜀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司马懿联吴破蜀,司马懿怎么灭蜀吴的,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为什么不打蜀国

    [var1]三国后期,诸葛亮跟司马懿的较量一直被后人所称道。他们两个不分伯仲,谋略和计策都不相上下,司马懿是三国之中唯一能跟诸葛亮对抗的谋士。但是有一点叫人奇怪的时候,为什么司马懿在诸葛亮死了之后,却没有大举攻伐蜀国呢?司马懿是一个目光远大的人,终身志向是肃清万里,总齐八荒,一统天下。蜀汉诸葛亮虽然

  • 秦国豪放女宣太后芈月:赶在外国使者面前讲荤段子:讲荤段子赢得外交战。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秦国太后芈月,秦国后人对芈月的评价,秦庄襄王与芈月的关系

    [var1]这个芈月在历史上公然讲的这个黄段子,一不留神还被史学家们给记到战国策里了。开玩笑,战国策仅次于史记,那都是那都是响当当的史书,能让你流芳千古,也能让你遗愁晚年,这个芈月的黄段子,我估计是也不能让他流芳千古吧,至于是不是留遗臭万年,这个取决于你怎么看了。[var1]话说这一年是楚国发兵攻打

  • 如果在长平之战中赵国没有换将,廉颇对战白起,最后谁会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长平之战白起与廉颇,廉颇能打过白起吗,廉颇和白起谁年纪大

    长平之战,是我国封建王朝历史上最有名的战争之一,正是通过这场战争,秦国彻底结束了赵国的有生力量。长平之战之后,秦国大一统的历史进程进一步加快,是秦国当年战略意义最为重大的一场战争,也是赵国从此走向衰落的转折点。我们从这场战争之中也学习到了一个成语——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和赵国大将赵括有关,他的父亲也是

  • 田氏代齐后越国三弑其君,无彊听从齐使之言与楚交战最终灭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田氏代齐后有没有追杀姜氏王族,田氏代齐讲解视频全集,田氏代齐原文

    越国的早期历史很模糊,直到勾践他爷爷夫谭的时候,越国才渐渐进入了大家的视野。越国的发迹,源于晋楚争霸。春秋中期,晋国在诸卿崛起之后,内耗频繁,在与楚国争霸过程中渐渐地有点力不从心。这时,来自楚国的降臣申公巫臣提出了一个办法,扶持新崛起的吴国人去跟楚国死磕,晋国在后面出钱出装备、摇旗呐喊就行了。随后就

  • 烛之武退秦师甚至使秦国派兵保卫郑国反映出郑国缺乏恰当用人机制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烛之武退秦师郑国当时的处境,秦穆公攻打郑国时谁救了郑国,烛之武退秦师秦国为什么打郑国

    然而,长期默默无闻的烛之武,却在郑国遭遇危机时突然出名了。周襄王二十二年(前630年),因为在城濮之战中郑国加入了楚国阵营,晋文公联合秦国前往伐郑。这次伐郑,晋文公是老账新账一起算了——当年晋文公流亡经过郑国,郑文公没有以礼相待,这次也是要对他进行报复。秦穆公时,秦国国力正处鼎盛;晋文公虽然刚回国数

  • 庸国自商朝便存在,曾随武王伐纣,春秋时被楚国所灭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楚国庸国,周人灭商的历史背景,武王灭商的历史

    庸国作为一个方国历史非常久远,殷商时期就存在,曾经盛极一时,建都上庸(今湖北省竹山县西南一带),《括地志》载:“方城山,庸之都城。其山顶上平,四面险峻,山南有城,长十余里,名曰方城。”一直到春秋时期才被楚国联合巴人、秦人所灭。关于庸国,最初的记载出自《尚书》:“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曰:‘逖矣西

  • 此人是鬼谷子弟子,战国时最厉害的人物,一个人被六个国家封相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战国大师鬼谷子,战国时期鬼谷子的徒弟,战国四大名将都是鬼谷子的徒弟吗

    [var1][var1][var1]来到秦国之后,苏秦想拜秦惠文王当老大,结果这秦惠文王是个势利眼,都没正眼瞧苏秦,但是他毕竟是当大佬的,用了比较委婉的说法,拐弯抹角的说自己不喜欢任用外来的客卿。苏秦当时被打击的可不小,心里像吃了几只苍蝇一样难受。他老早就看到了惠文王的野心,想着凭他的本事,再加上惠

  • 天时、地利、人和秦灭六国,统一天下,靠的最多的竟然是地利!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灭六国谁的功劳最大,秦灭六国动画演示,大秦帝国秦灭六国

    图丨来源于网络[var1]秦灭六国示意图01导言最近看了很多篇,关于秦国为什么,能灭六国,统一天下的文章。大多数都是说:“秦国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但是我实在找不出秦国有那些“天时”、那些“人和”,他有的只是“地利”罢了。今天,我写这篇文章,就是为了表达我的观点,秦灭六国,统一天下,靠的最多的是“地利

  • 名字巨搞笑的春秋战国十位国君,看到哪一个会让你笑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春秋战国名人一览表,春秋战国十大著名人物,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国君奇葩名字

    先秦时期,为人父母者为孩子取名都很任性、随意,经常是“就地取材”,看到、想到啥就叫啥,不仅官名、器材可以当名字,就是身体的某一特征,比如黑臀、黑肱都敢取,实在是令人捧腹。以至尊之位,终身却带着一个令人喷饭的名字,真不知道这些君主每天是否都是“一脸黑线”?1.齐襄公姜诸儿(?-前686年)首先登场的齐

  • 从春秋五霸到被排挤出战国七雄,越国在勾践死后是如何衰退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勾践灭吴之后越国的结局,勾践死后越国多久被灭,越王勾践灭吴国后面怎么样了

    其中这句“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读来相当霸气,纵横在高考前也是把这句话刻在了桌子上,为这事毕业的时候还交了一百元破坏公物的罚款。[var1]从春秋五霸到被排挤出战国七雄,越国在勾践死后是如何衰退的?这句话讲的就是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早先被吴国打败,后来卧薪尝胆、忍辱负重,最终打败夫差成为五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