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曾国藩尽心提携沈葆桢,为何沈葆桢要对恩师“恩将仇报”

曾国藩尽心提携沈葆桢,为何沈葆桢要对恩师“恩将仇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649 更新时间:2024/2/9 4:45:45

1856年,这年沈葆桢被任命为九江知府,但此时的他,并没有能够真正的去上任,原因是当时九江城仍旧处于太平军的控制范围。

身处于这种窘境的沈葆桢,没有办法进入九江城,是曾国藩看到了这种局面,他好心为了国家延揽人才,不愿意看到沈葆桢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把沈葆桢招致自己的帐下,成为自己幕僚中的一员。

曾国藩对待这个年轻人很是看重,不仅经常提点他,和他讨论当时的天下大势,还把很多重要的事情都委任于他,1857年也是太平军和湘军酣战比较激烈的时候,受到曾国藩的举荐,沈葆桢被任命为广信知府。

在此期间沈葆桢也确实展现了自己的能力,他以在连战连捷的优异战绩为曾国藩献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沈葆桢在广信,一战而名扬天下,成为了清朝炙手可热的中生代官场力量。

在一般人看来,这样一位带有林则徐女婿的光环,以及为官素有清正廉洁之名的沈葆桢,应该颇有正直之心,在自己仕途发展的路中,应该是对举荐自己的恩师曾国藩心怀感恩,最差也不至于恩将仇报的地步。

可是咸丰10年的一件事情,让曾国藩真真切切深刻的体会了一把什么叫恩将仇报,也让当时的人们为沈葆桢的所作所为大跌眼镜。

事情是这样的,咸丰10年,曾国藩被任命为两江总督, 不久之后的曾国藩正处于用人之际,他很快就想到了,赋闲在家的爱徒沈葆桢。他想朝廷上书极力夸赞沈葆桢,举荐他为江西巡抚,在奏折上写道:

该道器实才具,实堪大用,臣目中罕见其匹。

至此,沈葆桢受到曾国藩的竭力推荐,进而成为了江西巡抚。

这种情况下的沈葆桢本应该知恩图报。在曾国藩的心中,也确实是这样想的,之所以推荐沈葆桢为江西巡抚,一方面,沈葆桢确实具有非常强势的才能足以应对江西局势。

另一方面,曾国藩理所当然的想,作为与曾国藩有师生情谊的沈葆桢,一定会接力帮助他那围困南京的九弟曾国荃筹措军饷,因为当时的江西是湘军粮饷的重要来源。

但后面发生的事情,让曾国藩傻了眼,更是让曾国荃愤怒之极。在沈葆桢称为江西巡抚的当年,立刻,就拒绝将江西所有的厘金作为军饷送给湘军,把本该送给曾国荃部的军饷擅自截留下来,只此也就算了,令曾国藩愤怒的是,他竟然将当时九江的关洋税,也予以截留;

本来,这个九江当时的关道,管理洋税的人是曾国藩的一个部下蔡锦道,曾国藩当时给他写了一封信,让他把九江的3万关税运到南京来解湘军当时的军饷困境;被沈葆桢知道后就对蔡说,如果将关税解往南京,便撤了你的道员之职;就此脾气极好的曾国藩也对沈葆桢做法寒心不已,对他的恩将仇报,不能释怀,两人后来多年都互不通信。

那么身为官场中将大力的沈葆桢,为何如此低情商呢?明摆着顺水人情的事情,为何却要和当时的两江总督,自己的恩师,过不去呢?

其实这可能跟江西当时的局势有关,江西一带并不是富裕的省份,而且又连年遭遇太平军的战火,百姓民不聊生,社会一片凋敝,再加上湘军沉重的军饷重负压在江西百姓身上,一是设置关卡,收受厘金,更是让当时的江西士绅百姓,怨声载道。

沈葆桢上任江西巡抚之后,自然是要从江西本身的利益出发。

为了挽回民心,在英德当地的官绅和重要势力的支持,于是便和曾国藩唱起了对台戏,一方面它通过扣湘军军饷的方式来达到获得江西百姓民心的目的,另一方面,沈葆桢也可以通过这些巨额前款来扩充自己的私人兵力,形成政治资本,这也是后来他将江西省的团练队伍扩充到3万人的兵力的目的。

此外,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潜在原因。那就是沈葆桢,果断的得判断出了当时的局势,太平天国穷途末路,曾氏功高震主。

他知道,当时的慈禧太后已对对近乎尾大不掉的湘军势力深怀忌惮,这也是本来是曾国藩助手的左宗棠快速成为浙江巡抚的重要原因,朝廷需要更多与曾国藩不对付的人来制约湘军。

作为官场老油条的沈葆桢敏锐的观察到了这一点,他以对湘军进行克扣军饷的方式来向朝廷表示忠心,表示自己可以作为朝廷枪来对付曾国藩,便可以进一步赢得朝廷的信任,使自己能够官场中更上一层楼。

而他目的也达到了,后来朝廷对江西与湘军的军饷之争各打50大板,厘金两方一人一半,本来朝廷规定的江西厘金全部作为湘军军饷,如今却一人一半,这本身就已经说明了朝廷偏向了沈葆桢一方;作为官场中的赌徒,沈葆桢高瞻远瞩,他赌赢了,权谋运用的如此炉火纯青,不得不服!

参考资料:《清史稿》《曾文正公全集》

更多文章

  • 17岁守寡,25岁成为首富,慈禧认她为干女儿,42岁英年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慈禧年轻48岁真实照片,慈禧18岁守寡照片,慈禧的家族兴衰史

    周莹旧照(1869――1911)周莹出生于清光绪年间的陕西省三原县一个殷实的家庭,小的时候她天资聪颖,父亲把她送到县里读私塾。等长到17岁的时候,周莹嫁给了泾阳县安吴堡吴家的大少爷吴聘,两家本来门当户对,小夫妻俩也相敬如宾,幸福的日子总是令上天嫉妒,周莹美好的憧憬被丈夫和公公相继离世而破碎。作为从小

  • 地图上的战争:永历帝逃亡缅甸,吴三桂弑杀永历帝于篦子坡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吴三桂杀永历,吴三桂杀永历父子完整版,历史上吴三桂占领的区域

    历经千难万险的永历帝途径铁壁关、木邦、锡波、阿瓦,终于抵达缅甸国都。数日后永历帝被安置在阿瓦城外临时构造的一座简陋的屋子里,作为他自己的行宫,也许此时的永历帝早已经明白自己已经失去了帝王的那份尊崇,来到缅甸的他仅仅是徒有虚名的帝王。除此之外,处于云南边境之地的李定国,还在木邦艰难的维系着南明朝廷最后

  • 皇帝死了,留下了27岁的慈禧,她是如何除掉了老谋深算的肃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别看咸丰在历史上毫无建树,但对自己后事安排还是妥妥的。咸丰驾崩前,让自己唯一的儿子,6岁的同治接替皇位。他也知道,6岁的孩子管理不了国家,于是安排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辅佐。遗诏“顾命八大臣”赞襄一切政务。咸丰为了防止“一党”独大,同时赏赐东、西两太后各一枚印章。意思是:“八大臣”的谕旨,必须有

  • 他是梁启超的第三子,若不英年早逝,成就绝对在其他兄弟之上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梁启超的九个子女简介,曾纪泽女婿梁启超,梁启超的9个孩子都有子孙后代吗

    梁启超的儿女们都很优秀,其中建筑学家梁思、历史专家梁思永、经济学家梁思达、火箭专家梁思礼这四子广为人知。当时很多人调侃说:“四儿子算钱让大儿子建房子,然后建完小儿子炸,最后二儿子研究被炸后的历史遗址”。这里面唯独没有梁启超的第三子,其实若不是英年早逝,他的三儿子梁思忠成就绝对是梁启超儿子中最大的。和

  • 历史上的四大“红颜祸水”,除了妲己之外,你们还知道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上真正的苏妲己资料,十大祸水红颜照片,自古红颜出祸水

    提到历史上的“红颜祸水”,很多人第一个想的就是商代末年乱纣的妲己。常言道“自古红颜多薄命”,一旦这个女子被当时的皇帝看上,那么她的命运就会和这个国家联系在一起。皇帝如果很宠爱她,那么会有很多的人说她是一位魅惑君主,祸国殃民的祸水。国家发生一些不好的事情,比如天灾、战争什么的,责任都会推卸在这些女子身

  • 小麦在中国有五千年历史,商朝起小麦便是主要农作物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今日想种小麦用多少斤小麦种合适,红皮小麦与白皮小麦,小麦做酱小麦上的黄色菌丝是什么

    要说的是,小麦是否经西域传入,学者们意见并不一致。距今4000年前后,小麦种植已扩展至黄河下游。如属于龙山文化遗存的山东茌平教场铺、日照两城镇、胶州赵家庄等遗址,均出土比较多的碳化小麦标本,且均属栽培型。距今3000多年的殷商,小麦已经成为主要农作物。甲骨文中有“麦”字,为“农作物”和“地名”两种含

  • 夏朝存在毫无疑义,但并不确定当时是否有文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夏朝为什么没有文字,孙卫东教授说夏朝,老梁讲夏朝完整版

    所谓“古人”,可以前推至孔子,这就距今超过2500年;还包括《诗》《书》等古籍,大约距今3000年。西周以降的统治者和知识分子,显然是相信曾经存在过这个“夏朝”的,所以言必称“三代”。有意思的是,真正的古籍“经典”,皆不言“夏”之前还有延续几百年的朝代,如《诗》《书》孔子著作,莫不如此。司马迁只说古

  • 商朝时期我国战争规模不大,只有三五千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商朝时的战争,商朝最大规模的战争,商朝末期兵力

    雄踞中原的商王朝衰落之时,位于今天陕西渭河、泾河一带的周部落开始兴起。到周部落首领姬昌(周文王)继位后,其势力更是发展到整个关中平原。此时,周已经完成了向奴隶制的转化过程,但新上位的首领姬昌仍然亲自耕种 ,同时善待下士,秣马厉兵。周文王时,已经开始发兵东征西讨,将周的势力扩充到江淮地区,“三分天下有

  • 妲己很想听从女娲娘娘的命令,但她被逼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女娲娘娘命令妲己去迷惑商纣王,妲己向女娲哭诉,寻找前世之旅妲己质问女娲娘娘

    这样的纣王让大臣们很痛心。以前的纣王虽然刚愎自用,但还是经常上朝,对于大臣们的建议也能听得进去,可是自从有了妲己,他真的是什么都不顾了。对于纣王,大臣们无可奈何,毕竟他是王!所以,大臣们把矛头纷纷对准了妲己,说她是红颜祸水,祸国殃民!其实妲己也很委屈。虽然妲己肩负着女娲娘娘给她下达的迷惑纣王的命令,

  • 舜把天子位禅让给禹?禹为何下令停止造酒?划定我国国土为九州!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舜为何禅让禹,舜为什么禅让给大禹,舜帝相关资料

    当了天子的禹更加勤奋地为人们谋利,他诚恳地招揽士人,广泛地听取人们意见。有一次,他出门看见一个罪人,竟下车问候并哭了起来。随从问禹:“罪人干了坏事,您为何可怜他?”禹说:“尧舜的时候,人们都和尧舜同心同德。现在我当天子,人心却各不相同,我怎能不痛心?” 仪狄造了些酒,当了帝王的禹喝了以后,感到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