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走皇帝的专用道,建最顶级的书院!商丘人在北宋为什么这么拽?

走皇帝的专用道,建最顶级的书院!商丘人在北宋为什么这么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872 更新时间:2024/1/25 15:12:18

提到这个问题可能有人说开封,这里是大宋帝都;也有人说临安,毕竟这是南宋的行在。但是我想极少有人会说商丘,甚至许多人连商丘在哪都不太清楚,但其实商丘在宋代绝对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而且商丘人在宋代还享有许多不可思议的特权。

本期我们就和各位读者一起聊聊宋朝商丘享有哪些特权?以及为何会是商丘享有特权。

图注:商丘古城

一、商丘人在宋代享有哪些特权?

商丘,简称“商”,现在是河南省下属的一个地级市。但是历史上商丘却是周朝灭商后,商朝遗族的聚集地,因此被称为“商丘”。

虽然说现在商丘在网上有着“豫东塌陷区”这类的称号,但在宋代尤其是北宋,商丘可以说是享受着政府的重点关照以及各种特权。

举几个例子:

在政治待遇方面,多次对商丘的建制进行升格,先后称作宋州、应天、南京等,先为州治,再为府治,后为陪都。

图注:现代商丘

而且在宋朝,竟然特别允许商丘人可以走专供皇帝使用的“驰道”。

“驰道”这种先进的交通基础设施,相当于现在的高速公路,首创于秦始皇,主要是供皇帝出行专用,没有皇帝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驰入,即便是皇族内部人员也不行,否则就是僭越大罪,有杀头的危险。

而宋朝当局重修的商丘境内的这条“驰道”, 却规定任何人都可以行走,不需要交纳任何费用,这是当时商丘人在交通上的特权。

在于教育文化方面,由宋朝政府出人出钱,在商丘扩建了名列宋代四大书院之首的“应天书院”,为商丘以及宋朝培育和延续了千年文脉。

二、那么北宋时商丘为什么可以享受各种特权?

图注:影视剧中的宋太祖赵匡胤

1、赵匡胤龙兴之地

西周灭亡商朝后,把商代遗族封到商丘这个地方,国号为宋,此后宋国一直活跃在春秋战国的故事中,直到灭亡。

后来汉代改称梁国,属豫州,直到隋朝时才改回宋州的原名,到了五代十国的后周时期,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后周皇帝任命一员大将担任归德军节度使,驻扎在宋州。到了第二年,这位大将发动兵变,自己当了皇帝,这就是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称帝后,因为他起家于宋州,故篡夺周后改国号为宋。北宋历代皇帝都没有忘记商丘对宋朝建立的重要关系,所以宋真宗升商丘为应天府,意为“顺应天命”。以后又作陪都改为“南京”【不是今天的南京】,成为宋的“四京”(东京开封,西京洛阳,南京应天府,天京大名)之一。

而且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城而号的大一统王朝,商丘也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以地名而号一朝的城市。由此可见,商丘在大宋一朝的政治地位是非常独特的。

图注:影视剧中的赵构

2、南宋赵构称帝之地

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宋朝在金兵的打击之下,迎来了中国大一统王朝最耻辱的一幕:首都开封被金兵攻破,皇帝以及嫔妃全被被俘,这就是著名的靖康之耻!

两位皇帝和大部分皇子都成了俘虏,于是剩下的康王赵构,以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名义在大臣崔孝等人的斡旋和护卫下仓皇逃来,在黄河“泥马渡康王”,逃至陪都南京(今商丘睢阳区古城南),然后在“南京”南门外举行登基大典,继承宋朝皇帝位。

虽然之后赵构五个月后就马上逃到长江以南去了临安,但是商丘一座城池“以一地而兴一朝、以一城而扶两代”,可以说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存在。

图注:商丘古城

3、军事重镇

北宋对于商丘的重视,并不只是“以太祖旧藩也",还为当时商丘的地理形势所定。

商丘自古为战略要地,它是京杭大运河通济渠的重要节点,史称:“南控江淮,北临河济彭城居其左,汴京连于右形胜联络,足以保障东南,襟喉关陕,为大河南北之要道焉”。而且大运河也方便了军事资源的运输。

北宋定都开封,商丘既成为东南之门户,近可屏蔽淮徐,远可南通吴越。又因商丘紧临汴梁,为“舟车之所会,自古争在中原,未有不以睢阳为腰脊之地者”。

图注:大运河通济渠

4、经济发达

北宋在政治上的统一,为北宋的经济发展奠定基础。统治者对于农业,手工业的重视也客观上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尤其是北宋在经济政策上的宽松,娱乐性场所的出现“瓦肆勾栏”等,也进一步加速了经济的发展,作为陪都的应天府也成为当时重要的商业性城镇。

流经商丘的大运河通济渠,每年从应天府集散地的其他土特产,手工产品数量之大,是临近的几个城市所不能及的。因此,应天府成为重要的集散地,农业、手工业、商业发达,成为仅次于都城东京的经济重心。

在商丘农村家家植桑养蚕,城镇丝织作坊林立,纺织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

5、粮食产地

图注:商丘水道

小麦、水稻、大豆、芝麻等农作物非常丰裕,其中应天府金桃天下驰名,被作为贡品为皇家专用;

粮食充足就促生了酿酒业,其中著名的“北库酒”就是赵匡胤兵驻商丘时发明的。

5、文化

宋朝在中国文化历史上可以说是群星灿烂的一个朝代,涌现出来了极为众多的文人墨客。宋朝可以说是一个文化的王朝,一个知识分子的王朝。

图注:中国邮政发行的“应天书院”邮票

而作为宋朝陪都的商丘,更是在官方扶持之下建立了全国最高等级的学府:应天府书院!

应天府书院前身为睢阳书院,是五代后晋时的商丘人杨悫[què]所创办。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宋真宗改升应天书院为府学,称为"应天府书院",并正式赐额"应天府书院"。

因为应天府成了南京,因此应天书院又称为"南京书院"。

庆历三年(1043年),应天府书院改升为"南京国子监",成为北宋最高学府,同时也成为中国古代书院中唯一一座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与“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并称“四大书院”

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应天府书院学生王臣、赵鰖[tuǒ]分别中得状元和探花,堪称科举历史上的奇迹。

后来范仲淹主持应天府书院,为为北宋培养大批人才。史载有"宋人以文学有声于场屋者,多其所教也"。于是,"天下庠序,视此而兴"。

这些才是商丘在宋朝备受重视的底气所在。

参考资料:

《商丘通史》

《归德府志》

更多文章

  • 朱元璋五子朱橚:在大明是个笑话,在全世界却广受赞誉,贡献巨大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周王朱橚是朱元璋最小的嫡子,朱元璋的儿子朱橚,朱元璋第五子朱橚家谱

    总而言之,他们什么都精通,除了做皇帝。其实这种苗头早在朱元璋的儿子们身上就出现了,他的儿子们除了争权夺利爱打仗的那几个之外,其他的多多少少都有些特殊爱好,尤其是他的第五子朱橚。在大明朝,朱橚更是如同笑话般存在,但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事情是,在全世界内他却广受赞誉贡献巨大,直到今天还有人将他奉为大明皇室

  • 明朝最悲情的明君:皇位被夺、年号被废,还被人们骂成昏君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由校是昏君还是明君,明朝有哪些明君,明朝被公认的明君

    话说1402年6月,燕王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占领南京城,夺取了原属建文帝的皇位。朱棣即位后,立即废掉建文年号,改称建文四年为洪武三十五年。洪武这个年号是朱元璋的,他只做了31年的皇帝。朱棣废掉建文这个年号,意味着他不承认建文帝是明朝的合法皇帝。通过阅读明朝官方留下的档案,我们发现建文帝就是一个无能

  • 算命先生为朱元璋算出皇位,朱元璋问其还有多久可以活,他称今天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元璋老婆马皇后死在朱元璋前面,朱元璋父亲在朱元璋几岁死的,朱元璋假降元朝刘伯温归顺朱元璋

    这位算命先生叫刘日新,当时的他清楚的称朱元璋日后会是一位帝王。如果他知道,是这一次的推算为自己之后的死有着相关联,不知道还会不会为朱元璋推算。不过,也有人称,这或许就是所谓命运的安排。果真,朱元璋为明朝开国君主。对于刘日新,朱元璋还是非常感谢的。为了感谢这位算命先生,朱元璋成为帝王后便预想为其大封官

  • 大明朝为何多出魏忠贤这样的大宦官?这三点原因不可不提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魏忠贤简介,明朝最大的宦官魏忠贤,明朝第一太监魏忠贤崛起之路

    这是《后汉书》的作者范晔在用自己的笔记录东汉历史时,用来控诉宦官专权对于东汉朝廷吏治腐败的巨大影响。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宦官或者说太监一直都承担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们是宫廷的内官,失去了作为男性的尊严,专门负责侍奉皇帝和嫔妃,至少从明面上来看,宦官的地位是十分的低下的。但是实际上,因为宦官是

  • 明朝奇案:儿媳撞见婆婆和相好的在房间里,不久后,9人因此丧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奇案母子三人惨被害,明朝奇案9人惨死,明朝离奇案全集

    原来啊,张氏的婆婆李氏是一个水性杨花的人,已经四十多岁了,还和当地的一些无赖牵扯不清。由于李氏非常强势,故王员外根本不敢管她,王公子亦是。周围的人都说李氏不检点,经常在背后议论纷纷。张氏每次听到这些,都觉得非常丢人。在她嫁进来不久,李氏就大摆筵席,请自己那些相好的到家里喝酒,邻居们也过来凑热闹。席间

  • 宋朝人吃粽子吃咸的还是甜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宋朝的粽子什么馅,北宋人怎么吃粽子,粽子甜咸之争

    可以说,这个中国人过了几千年的节日,随着中华文化走向全球,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节日了,不仅仅是中国人,日本、韩国、东南亚等亚洲国家,美国、俄罗斯等西方国家,都在一起过这个又好吃、有好玩、还有文化底蕴的节日。说到好吃的,就想到粽子,那么宋朝人是怎么过端午节的呢?他们吃粽子吗?吃什么馅儿的?是甜党还是咸党?

  • 万历皇帝的一次私幸,令她成为皇帝的母亲,王氏却因此哭瞎了双眼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万历母亲,万历起居注中记录临幸王氏的部分,万历皇帝及两位皇后的尸骨被焚

    宫女被皇帝私幸大明朝的隆庆皇帝驾崩以后,十岁的朱翊钧登基成为皇帝,当时的大学士高拱有过这样的担忧,“十岁孩童,安能治国!”不过,他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朱翊钧虽然年幼,但是她的母亲李太后却非常厉害,帮助自己的儿子掌管朝政,等朱翊钧长大后再还政给他。甲子,即皇帝位。以明年为万历元年,诏赦天下。到了万历十

  • 建文帝朱允炆失踪后,朱棣是如何处置他的妻儿的?实情令人唏嘘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棣死后朱允炆为什么没起兵,朱棣死后朱允炆的去向,朱棣对待建文大臣女眷

    作为一个比较喜欢孩子的皇帝,朱元璋对朱允炆很是疼爱,只不过他并没有想到,将来这个孩子会从他手中接下大明朝的权柄,成为明朝第二位皇帝。按照家族地位来说,朱允炆并不是朱标的长子,也不是朱元璋的长孙,注重血统的朱元璋,自然不可能考虑到孙子的事,毕竟当时朱标还是无可争议的皇位唯一的继承人。可是命运弄人,朱标

  • 大明王朝第一位国公:不是徐达、常遇春,而是一介囚徒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徐达大战常遇春,徐达 常遇春,徐达和常遇春谁最厉害

    1370年十一年,徐达率领北伐大军班师回朝,返回南京。朱元璋非常高兴,大封开国功臣,其中徐达被封为魏国公,李善长被封为韩国公,常遇春之子常茂被封为郑国公,李文忠被封为曹国公,冯胜被封为宋国公,邓愈被封为卫国公。可是这些人并不是第一个被封为国公的,就在六年前,有一个人已被封为国公了,而且他还是个囚徒!

  • 从朱元璋不自称“朕”,闲聊古代皇帝自称的演变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为何不称朕,朱元璋称帝后称咱还是朕,朕字的演变

    在一些明代的影视剧中,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经常发生“不自称朕,直接称咱”这样的事情,那么这是真的吗?在中国历代开国皇帝中,朱元璋都是最穷、出身最低、文化水平也最低的一个。朱元璋的父亲爷爷乃至他自己一开始连正规的名字都没有;为了生存,他从一个卖豆腐的农家孩子变成和尚乃至乞丐,从小的生活经历铸就了他传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