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纣王的题诗到底有多么不堪,女娲非要断送他的江山?

纣王的题诗到底有多么不堪,女娲非要断送他的江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629 更新时间:2024/1/20 23:26:29

硬要给他安一个罪名的话,那就是亵渎神灵吧,一个大王,如果无法规范自己的行为,被女娲惩罚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糟糕的地方在于,一场战争发动下来,就是生灵涂炭。

那么商纣王到底写了一首什么样的诗,惹得女娲发怒,非要断送他的大好江山呢?

女娲生辰之日,有大臣建议商纣王去庙中进香,因为女娲是人类的始祖,所以做为大王理应尊敬于她。

可是商纣王在此前并没有礼敬过女娲,可见他从心底就没有对女娲尊敬过,到了神庙中,纣王见女娲的神像美丽端庄,一时兴起,就在神庙之上,题诗一首:

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带雨争妖艳,芍药笼烟骋媚妆。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

前面几句都没有什么问题,都是夸赞女娲娘娘姿容美丽的,只是最后一句“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让整个诗句的意思发生了转变。

女神本是被敬仰的,被崇敬的,一个凡人怎么配得高贵的女神呢?不仅如此,他还要女神走下神坛,服侍于他,也正因为这一句,女娲派遣九尾狐狸下凡祸乱朝纲,断送了他商汤百年基业。

一、《洛神赋》也是歌颂女神的诗歌,但是写诗人的境况不同

在魏晋之时,曹植也曾写《洛神赋》歌颂女神,这篇诗赋不仅仅是歌颂那么简单,他在赋中表达了对女神的赞美,还有对女神的爱慕与追求。

同为向往美好的事物,欣赏美丽的女神,一个成为了断送江山的契机,一个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名篇,这又是为何呢?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他们的处境不同,曹植没有掌握天下,也没有生杀予夺的大权,所以人们赋予《洛神赋》的只有欣赏。

可是换到商纣王身上就不一样的,他拥有锦绣河山,是手握乾坤的大王,大王在语言举止上更要遵守规则,才能成为天下人的表率。

特别是古代,要求帝王修身养性,审言慎行,这些道德标准是社会给予大王的,所以作为一个拥有天下的王,并不能随便说出什么话来,说出的话就是代表了至尊的权力。

如果这首诗是一个普通人写的,也许并没有那么大的过错,但是对于商纣王来说,他的言行不仅仅是代表自己,还代表一个国家,以权力之势去写一首“意淫”女神的诗,肯定会让女娲产生不满的情绪。

写《封神榜》的许仲琳不是商代人,是明朝小说家,且生活在明代的中后期,他代表的是明代时的文化,以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文化、礼仪来比较的话,商纣王的诗歌也算不得大逆不道,可偏偏商纣王是大王,所以他的言行举止更应该合符封建时代的标准。

一个拥有至尊权力的大王不规范言行,亵渎神灵,这种行为是会受到谴责的,当然这也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

二、这是小说的套路

《封神演义》并不是真实的历史,如果不如此去写,故事也无法继续发展下去。

实际上无论从诗歌本身来看,还是纣王的本性来看,都并不是书中所描写的那样,明清小说总会有一个套路,用一个故事引出下一个故事。

《封神演义》如此,《水浒传》、《西游记》等等小说均是如此,有了商纣王的这首“淫诗”就有就后续故事的发展。

商纣王在见到女娲后,对着一个泥胎神像动了心,这也不是一般人的审美了,就像《天龙八部》中,段誉见到无量山玉壁中的“神仙姐姐”雕像,也对她顶礼膜拜,在见到“神仙姐姐”之后,段誉又遇到了王语嫣,通过雕像转移了爱慕,这应该就是一种写作手法。

至于商纣王题的诗歌有多么不堪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整个故事的发展脉络渐渐呈现了出来。

商纣王自从见到女娲神像之后,再回到宫中,那些人间佳丽已经入不得他的青眼了,故事慢慢的展开,这才有了苏妲己进宫祸乱成汤江山的后续传奇。

其实那首所谓的“淫诗”,并不是不堪入目的,比起后来那些“一枝梨花压海棠”来说,连个画面感都有些不足。

三、女娲应该早就想惩治商纣王了

怨恨这种东西,不是一天形成的,女娲看到商纣王写下“淫诗”后,立刻发怒,证明在这之前已经埋下了什么隐患。

女娲心生怨恨之时,按下云头看了一下,成汤还有二十八年气运,因为商纣王还有殷郊、殷洪两个后嗣。

以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女娲是神,她是知道气运这个东西的,她之所以没有动商纣王,是因为成汤江山还有气运支持着。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来,所谓的“淫诗”实际上并不存在什么问题,最重要的问题还是在于成汤江山的气运。

女娲动不了商纣王,并不代表不想动,只是暂时无法动而已,仅仅凭借一首诗就断送一个王朝,显然是解释不通的。

当然历史上真实的情况肯定不是这样的,包括商纣帝辛也并非是没有作为的,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成王败寇”,成功的人说出的话,总是会多几分说服力,而失败的人呢?很可能被另外一方给抹杀了,无论是功绩,还是优点。

总体来看纣王的诗歌,就如一首很普通的赞歌一般,歌颂了女神的美丽,同时也说出了自己的向往,本身没有什么大的错误,却让女娲起了疑心,非要断送成汤江山,也是可悲可叹。

非要说个什么子丑寅卯来的话,可能最后一句有“不敬”之嫌,但是也不能上升到灭他江山的地步,在灭江山的过程中,是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这才是重点。

当然,一本小说而已,认真你就输了,真正的帝辛不是书中那样荒淫无道,而苏妲己也不过是一个可怜的女俘而已。

至于女娲、九尾妖狐等等,只不过是这本书的本质,就是一部神魔小说。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必删除,逆风解语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何考古学家找不到证明夏朝存在的证据?有两个原因他们不敢说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夏朝考古揭秘,夏朝有考古学证据吗,夏朝到底有没有考古证据

    170万年前的与5000年前对比,他们之间留下来的东西却足够让人叹息170万年前的元谋人使用的工具是石斧、石刀,现如今经过科技的检测,依然能够证明这是存在于170万年前的物品,说明我们的科技足够的强大了。在考古学家的不懈努力下,还发现了更多的史前动物的化石,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说明当时的人们的生活

  • 为了神力有多拼?除武王举鼎、霸王扛鼎,古人还拔过树、抱过牛!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武王举鼎有多重,武王举鼎和霸王举鼎的区别,各位天神到营地找武王是为了什么

    秦武王的出名,一个在于其“举鼎绝髌”因此死翘翘,差点造成了秦国内乱,另一个则是在于他的名字,单名一个“荡”字,本是“涤荡天下”的意思,奈何与“嬴”姓搭配起来,却让现代人忍俊不禁。秦武王为何要以“万金之躯”去做洛邑“举鼎”的反常行为?毕竟在他之前,也不排除君王有觊觎天下之心,可是楚庄王也仅仅只是派人去

  • 后羿与大羿:为何傻傻分不清楚?夷夏之辨情境下儒家的重新包装!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羿,我们先从文献方面梳理脉络,一个是神话中的羿,其源头是《山海经》,其中主要记述了羿作为天神,获封地域,为民除害的事迹。《山海经·海内经》: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始去恤下地百姓之艰。《海外南经》: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在昆仑墟东。羿持弓矢,凿齿持盾。一曰戈。”很明显,所谓的“以

  • 《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封神之时,很多人却不愿意受封,原因很现实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封神演义姜子牙封神,姜子牙为什么没有封神,曾仕强姜子牙封神

    在《封神演义》之中,对于神仙这个词的理解不不太相同的,因为这里面的神和仙是两种存在,我们在电视之中也多有看到这个情况,姜子牙在帮助姬发消灭了商朝以后,便开始进行封神,这个封神榜还是他的师父元始天尊赏赐下的,姜子牙也是奉他师父的命令进行封神,但是有很多的却不愿意受封,去当什么神?这里我们要先说一下封神

  • 考古:甲骨文的残忍祭祀,十一种杀人牲法,舌尖上的悲催羌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羌人历史,甲骨文祭祀,青衣羌人的头上会缠白布吗

    甲骨文是商代历史的一个侧影,学者胡厚宣曾经统计过甲骨卜辞中的数据,其中记录活人祭祀的卜辞共有1350片,卜辞多达1992条。而在最为著名的商王武丁在位时期,42年的漫长岁月中,根据卜辞内容推算,差不多每过两天就会用掉一个人用于祭祀,叫做“用羌”。甲骨文中的“羌”像什么?显然像一个顶着硕大羊角的人。也

  • 殷商灭亡的真相竟与西罗马帝国惊人相似,只因为这种金属的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殷商灭亡用了多长时间,殷商灭亡真实视频,殷商的灭亡

    其实曹刿的这种观点可能是来自于先秦时期,在《大戴礼记·易本命》中记载:“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在此,我们不从营养学对于人体质乃至智力的影响,换个思路去思考一下,为什么曹刿单单将矛头指向了贵族?阳Sir以为“肉食者鄙”,或许与贵族们经常使用的青铜食器之间不无

  • 山海经:九鼎传说之谜团其二,夏启所铸是三足圆鼎还是四足方鼎?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用纸剪圆鼎和方鼎,山海经的3个预言,圆鼎方鼎手绘图

    (一)三足而方?鼎的名称出现的比较早,在甲骨文中我们能找到很多的鼎字,但是这些鼎字看起来却像极了一只小猫,所以如果你看甲骨文的“问鼎天下”的话,极有可能会认作是“问猫天下”,“一言九鼎”就是萌萌的“一言九喵”!实际上在甲骨文中,鼎被当作器物的名称使用的方式并不多,在甲骨文中鼎字大半是用着为制定占卜之

  • 东汉风云:光武驾崩刘庄嗣位,马武平羌振旅还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未几,已是中元二年(公元57年),光武帝已六十三岁,还是昧爽视朝,日昃乃罢,暇时辄召入公卿郎将,与谈经义,至夜静方才就寝。皇太子刘庄常伺间隙进言道:“陛下明若禹汤,独不似黄老养性,未免过劳,愿从此颐养精神,优游自适。”光武帝摇首道:“我乐为此事,并不觉疲劳呢!”话虽如此,究竟年老力衰不堪烦剧,竟于中

  • 秦始皇的大一统政策:到底源自何处,有没有抄袭波斯大流士?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秦始皇的大一统措施,秦始皇大一统包括哪些内容,秦始皇为什么没有大一统

    公元前221年,在李斯建议下,秦始皇也推出大一统政策,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实行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修筑长城与道路等。秦始皇与大流士的治国理念,的确存在一些相似之处,大流士在前、秦始皇在后,于是有人怀疑秦始皇抄袭了大流士的治国政策。实际上,秦始皇的大一统政策,是中国社会发展

  • 除了曹操、刘备、孙权,东汉末年官位最高的割据军阀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上的军阀割据,刘备曹操孙权手下各有哪些将领,孙权割据江东

    光和七年(184年),规模浩大的黄巾起义爆发,而已经腐朽的东汉朝廷无力镇压。无奈之下,东汉朝廷允许地方的各州刺史和各郡太守(国相)自行募兵与黄巾起义军作战。很多刺史和太守在黄巾起义后演变为割据一方的军阀,割据军阀能担任的最低官职就是太守一级。中平六年(189年),董卓成为第一位控制朝廷的割据军阀。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