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士大夫的求职推荐信,“你不帮我等着瞧”,千古成语由此而来

唐朝士大夫的求职推荐信,“你不帮我等着瞧”,千古成语由此而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958 更新时间:2024/1/21 6:31:11

唐朝玄宗年间,有个叫泠然的人,虽然中了进士,但按当时的规矩,科举及第以后还得接受吏部考核才能派官。

王泠然属于三等末的同进士及第,因此并没被吏部选上实缺(有职位的品级官员),只被授予了个散官将仕郎。恰逢当年吏部停止选才用人,只好继续在家待业。

注: 《新唐书·百官志一》将仕郎文散官名。隋始置,唐为文官第二十九阶,即最低一阶,从九品下。

王家上上下下十几口人,本想靠他中进士后飞黄通达,结果落了个竹篮打水一场空,只能靠上街卖水过日子,长久以往连生计都难以维持。

忽然听说有个朋友高昌宇现在当了实权在握的御史,于是,他便立即去拜见高御史,对御史的仆人说:“你只要对你家主人说我叫王泠然就行了,他一定认识我的!”。

过了一会儿,这仆人出来,对王泠然说:“我们大人说他根本就不认识你,请你回吧!”王泠然听了,非常生气,心想:“现在自己当官了,就不认我这个老朋友了,真是个无情无义的家伙。”但人家始终不见,他只好郁闷回家。

回到家后,王泠然越想越生气,就直接写了一封信《与御史高昌宇书》,本意是自荐信,想求提携,但写着写着,不自觉就变成了“我这辈子不得志,都怪你不提携”……

原文很长,但内容过于豪爽不羁(很难让人理解这是求人办事的态度),摘录如下:

仆之怪君甚久矣,不忆往日任宋城县尉乎?仆稍善文章,每蒙提奖,勤勤见遇,又以齐氓,叨承恩顾,铭心在骨。复闻升进,不出台省,当为风流可望,故旧不遗。近者伏承皇皇者华,出使江外,路次于宋,依然旧游,门生故人,动有十辈,蒙问及者众矣,未尝言泠然。

明公纵欲高心不垂半面,岂不畏天下窥公侯之浅深?与著绿袍、乘骢马,跄跄正色,谁敢直言?仆所以数日伺君,望尘而拜,有不平事,欲图于君,莫厌多言而彰公短也。先天年中,仆虽幼小,未闲声律,辄参举选,公既明试,量拟点额,仆之枉落,岂肯缄口?是则公之激仆,仆岂不知?公之辱仆,仆终不忘其故,亦上一纸书,蒙数遍读,重相摩奖,道有性灵,云某来掌试,仰取一名。于是逡巡受命,匍匐而归,一年在长安,一年在洛下,一年坐家园,去年冬十月得送,今年春三月及第。

往者虽蒙公不送,今日亦自致青云。天下进士有数,自河以北,唯仆而已,光华藉甚。不是不知,君须稍垂後恩,雪仆前耻,若不然,仆之方寸,别有所施。者?故旧相逢,今日之谓也。仆困穷如君之往昔,君之未遇似仆之今朝,因斯而言,相去何远?君是御史,仆是词人,虽贵贱之间,与君隔阔,而文章之道,亦谓同声,而不可以富贵骄人,亦不可以礼义见隔。

且仆家贫亲老,常少供养,兄弟未有官资,嗷嗷环堵,菜色相看,贫而卖浆。值天凉,今冬又属停选试,试遣仆为御史,君在贫途,见天下文章精神气调得如王子者哉?实能忧其危,拯其弊,今公之富贵,亦不可多得,意者望御史今年为仆索一妇,明年为留心一官,幸有馀力,何惜些些?此仆之宿憾,口中不言,君之此恩,顶上相戴。傥也贵人多忘,国士难期,使仆一朝出其不意,与君并肩台阁,侧眼相视,公始悔而谢仆,仆安能有色于君乎?仆生长草野,语诚触忤,并诗若干首,别来三日,莫作旧眼相看。山东布衣,不识忌讳,泠然顿首。

开头,王泠然丝毫不留情面,我心里怪你很久了,你难道不记得当县尉小官时的事了?意思是,咱俩贫贱那会儿可是有交情的,你现在当大官,升御史了,就想把我这故旧老朋友忘记?

我这人特别知道感恩,谁提拔我,我心中铭记。但是你升职以后提拔了那么多亲朋好友,居然完全不朋友提一下我??你现在是心高气傲,连跟我见个面都不肯了哦。

以前你从来没帮过我,现在我也攀上青云了(进士及第)?整个天下中进士的很多,但同乡中,可就只有我一个人,你不是不知道。你应该稍稍照顾我一下,要不然,我就去别的地方施展了。

最后,王泠然更直接了。我家里很穷,都没钱奉养父母了,今天咱俩交换一下,我肯定会拉你一把的。况且,你今天的富贵得来不易,应该多做做好事了。希望你帮我留意下婚事,留心给我推荐一个实缺官职。你明明有能力做这些,何必惜取力气?

你要是贵人多忘事,不记得我了,国士是难以预料以后的发展的,有一天我要是出乎预料当上大官,跟你同在兰台凤阁(武则天时期的官名),到时候我就不正眼瞧你,侧着眼睛鄙视你。你非要到那时候才后悔来跟我道歉,我还可能给你好脸色?

注:贵人多忘事的典故出自这里。

最后,王泠然还是委婉一点:信就写到这里。我一个无官职的布衣,不太会说话,就这样了。

求人办事这种态度,如果你收到信,会给他办吗?

结局大家都可以猜到了,高御史将此书束之高阁,只是有时拿来当做与朋友的谈笑之资。

过了几年,吏部终于出缺,给他安排了个正九品的太子校书郎。之后此君还是觉得怀才不遇,又把推荐信递到了当朝宰相张悦那里,结局还是悲催的不予理睬!

再之后,在正九品熬满了年限,外迁一州的兵曹参军,终身最高做了个从八品的官。

《唐才子传 》载:泠然,山东人。开元五年进士,授将仕郎,守太子校书郎。工文赋诗。气质豪爽,当言无所回忌,乃卓荦奇才,济世之器。惜其不大显而终。有集今传。

图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更多文章

  • 魏征去世后,李世民为何打击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魏征死后李世民说的话,大唐情史魏征怼李世民,李世民第一次见魏征

    在传统文化中,中国人一向都是谦虚内敛的,在说话时也大多都是委婉的,但在我国古代唐朝时期有这样一个十分直言不讳的大臣,他就是魏征。在初高中生学的历史课本中,我们曾学过一句与魏征和李世民有关的一句话,而且这句话是非常有意义的,这句话就是“以史为镜,可以见兴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 皇帝:咱们王朝就没有比肩李白的大咖吗?丞相:有,此人超过了李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白的简介资料李白被人称作什么,历史上谁能超越李白,李白vs李白

    如果你是陆游,你会怎么选择?作者要是陆游,就专门只给皇帝一个人写诗,小日子也可以过得很滋润啊。我不作恶,不趁势附和皇帝,不攻击异己,不就行了吗?人家是怎么选择的?他嘴上虽然不说,但心里很诚实——皇帝欣赏我的诗文,我不稀罕,他要采纳我的北伐主张,我才稀罕呢。苦难,给了陆游一颗强大的内心,然而,这么自甘

  • 魏晋南北朝的皇后制为何如此戏剧?尼姑和“保姆”,立或不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代皇后及嫔妃魏晋南北朝,南北朝时期皇后当尼姑,皇后保姆

    而在我国古代,皇后制度成为了皇帝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历朝历代对于皇后十分的重视,毕竟其是六宫之主,需要发挥着母仪天下的作用。但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后制度却十分儿戏。纵观魏晋南北朝时期,你会发现那个时代的皇后要么就是不立要么就是多立,另外这些皇后要么就是出家削发为尼,要么就是“保姆”,种种荒诞性

  • 作为唐高宗李治的亲孙子,李义珣怎么会流落岭南,当了40年奴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唐高宗李治不惜背负骂名也要娶自己父亲的女人,也正是因为这样才缔造了武则天的神话故事,李治有很多儿子,但都被武则天控制,更严重的是李治的亲孙子李义珣作为皇家后代,竟然沦落为奴仆,流浪岭南四十多年,这都要败武则天所赐。武则天能够从感业寺回到皇宫一方面是她自己在其中的努力,另一方面就是李治的喜爱。在李世民

  • 唐高宗李治政绩出色,为什么有人很少提及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高宗李治简介,唐高宗李治是多大死的,还原真实的唐高宗李治

    唐高宗(628年-683年)字为善,长孙皇后所生。李世民嫡子,长孙皇后所生。唐朝第三位皇帝21岁登基。在位34年。李治绝对是中国历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没有之一),绝对可以称得上是雄才伟略睿智不凡。李治在位最大的政绩就是对关陇集团的打击。门阀政治被极大削弱。政治影响力大幅度降低,寒门政治得到了极大提高

  • 李勣作为凌烟阁“吊尾车”,为何能成为托孤大臣?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有意思的是,徐茂公虽然不是真实存在的人物,却有历史原型,他的原型就是徐世勣,是唐朝名将之一,所以真正的“徐茂公”不仅能掐会算,还能排兵布阵领兵作战。徐世勣,字懋功,因为曾被李世民赐姓李,便改为李世勣,后来为了避李世民的讳,于是改为李勣。同时也是因为改名的原因,与李勣同一时期的秦叔宝、尉迟恭等人,经过

  • 玄武门之变,明明有两支军队勤王护驾,为何李渊还是将大权交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为什么李渊不阻止玄武门之变,李渊玄武门之变完整版,玄武门之变李渊的侍卫哪去了

    曾经的三兄弟如今只有李世民,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三兄弟之间已经变成你死我活的斗争。李渊知道自己的处境很危险,虽然有两支军队勤王护驾,但是最后还是将大权交了出去。李渊这么做是爱子心切还是被逼无奈呢?之所以说玄武门之变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是因为当时周围的环境以及整个局势,对于李世民极度不友好。李建成、李

  • 作为李渊你将如何处理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矛盾,避免玄武门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渊帮李世民杀李建成的原因,李渊为什么喜欢李建成讨厌李世民,李渊认可李世民杀李建成

    李渊做为大唐的开国皇帝,他的能力是极其出色的。只不过被李世民篡改了。在大唐开国功臣里,但在立太子的问题上。李渊立太子太早,使得过早地形成了太子党,后来李渊扶持李世民与太子权力过大不无关系。应该说,在大唐开国中。宗室里面立功最大的无疑就是李世民。立国以后李世民被赐予巨大的权力,甚至是开衙建府(天策府)

  • 假如嬴政、曹操、李世民、朱元璋生活在同一时代,谁能统一全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李世民,朱元璋都是大军事家,大政治家。但必须要看他们处于那个时代背景,如果是处于汉末,隋唐时代,朱元璋必然出局。因为,无论汉末还是隋唐都是军阀氏族,世家门阀的时代。根本不会有朱元璋这样寒门的任何机会。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朱元璋不会有任何机会。这是曹操与李世民的时代,是他们的政治舞台。朱元璋被抛弃

  • 此战,使突厥分裂,上表称“圣人可汗”中华天子兼异族国君的首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突厥历代可汗,突厥可汗是否真实存在,武则天时期突厥可汗

    隋开皇元年(581年)十二月至二年十二月,突厥沙钵略可汗率军进攻隋朝的战争,是为隋朝开国对外第一战。突厥为古代居漠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的游牧民族。自6世纪中叶以来势力强盛。北周、北齐均送以厚礼,并与之和亲。北周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大丞相杨坚废周立隋。十二月,刚篡位的突厥沙钵略可汗(名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