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单单从这本书的名字,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毕竟我们学过的历史书中,不止一次向我们灌输乾隆皇帝的伟大和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的繁荣。
既然如此,那么为何张宏杰老师会这个盛世定义为“饥饿”?
或许有些人对张宏杰老师不太熟悉,觉得他的这一评价并不太准确,但是如果您看过他的书,就会明白,他在历史领域有着很高的权威性。
张宏杰,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是历史学博士,也是清华大学历史系的博士后,更是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的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是非虚构历史写作和公共史学传播。
2013年6月,张宏杰老师就登上了百家讲坛主讲《成败论乾隆》,收视率创下了年度最高,2018年4月,应要出席了博鳌亚洲论坛,此外还是多部大型历史节目的撰稿人和出了不少畅销的历史书籍,这本《盛世的饥饿》便是其中之一。
所以,张宏杰老师在历史方面绝对是权威人物,尤其对乾隆皇帝的研究,他更是有着独特的见解,其中对乾隆统治下的盛世,就用了一个很深刻的词:饥饿。
张宏杰老师认为,乾隆是有功绩的,他创造了一个空前的稳定社会,养活了空前数量的人口,如果这种现象出现在汉朝或者唐朝,无愧于盛世二字,只是可惜,清朝终究只是清朝,而盛世也终究是饥饿的。
历史上并不缺伟大的帝王,勤勉政事的他们很少会有心思搞创作,但是乾隆却不一样,他一生作诗41863首,几乎追平了唐代2200多位诗人,可是在4万多首里仅仅有一首入选了小学教材。
究竟哪一首,我们一起来看。
乾隆酷爱作诗
早在2014年的时候,北京故宫博物馆的相关人员在整理库房,意外发现了两个布满灰尘的剔红云龙纹大箱子。
要知道,故宫以前可是皇帝住的地方,这两个大箱子,想必其中装的东西一定不简单,可是打开一看,却是满满两大箱年代久远的纸稿。
人们将这些纸稿打开一看,乐了。
因为这些纸稿全部都是乾隆皇帝的亲笔御稿,确切地说,是乾隆皇帝的诗词作品集,细数之下,整整有28000页之多,其中大多都保存完好。
这样一来,乾隆皇帝的诗词总数就达到了惊人的41863首,或许很多人对这一数字并不惊讶,觉得就像四万多个字一样稀松平常,现在的A4纸一张大概能打印1000个左右的5号字体,四万多字也仅仅只有40来张,更何况乾隆是个超级长寿的皇帝,所以不算多。
但实际情况根本不是这样,因为乾隆皇帝是亲笔写下了四万多首诗,而不是四万多个字,要知道放眼整个唐朝三百年的历史,诗人加起来大概2200多位,他们合在一起也仅仅只创作出了48000多首诗。
这也就是说,从诗词的数量上来看,乾隆皇帝一人,几乎追平了唐代2200多位诗人。
乾隆是个长寿的皇帝不假,但他可不是刚一出生就会写诗,即便是再有才,怎么着也得五六岁之后才能拿得动笔,而从这时候开始算,直到他去世那一年,也仅仅只有32000多天。
除去幼年不会写诗的时间,大概有30000多天,平均下来的话,乾隆一天要写一首以上,还是一天不能断,考虑到有时候生病之类的,中间不间断也是很难得,所以乾隆皇帝可能有时候一天要写个十来首。
乾隆的流水账
创作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对于古人来说,写诗更是不容易,因为写诗可不是写流水账,不仅讲究用词,还要考虑平仄,更要写出意境。
就拿诗仙李白来说,他的诗词就是美到了骨子里,即便是很爱作诗的他,一生也仅仅只写出了1000来首。
如果从数量上来对比,那么一个乾隆皇帝能抵得上四十个李白,但是如果真深究诗作的水平,那么四万多个乾隆也比不上一个李白。
因为乾隆写诗的水平实在是不敢令人恭维,他将原本应该高深唯美的诗词,写成了日记,写成了没有技术含量的流水账,有时候甚至为了刻意追求押韵,便肆意对诗词进行增删,以至于现在人们根本搞不懂,乾隆究竟写的是什么。
比如说,乾隆四十一年,乾隆皇帝就写了一首很难让人理解的诗,内容是这样的:
阁报例应隔日至,均称二寸雨欣滋。然斯乃谓十八彼,料彼未知旬九斯。
说实话,当我看到这首诗的时候,完全懵了,因为根本理解不了它的意思,直到看了注释才知道,乾隆皇帝是在写天气,十八日的时候,北京下了二寸的雨,但是十九日的时候接到河北发来的消息,说是河北下了四寸的雨。
在乾隆这四万多首诗中,不能被人理解得实在是太多了,有些连最基本的平仄都没有,甚至还有些是写吃了什么,喝了什么,玩了什么……
一首入选小学教材
现在古诗词在语文教材中的分量越来越重,能入选教材的几乎都是名家名篇,毕竟孩子是祖国未来的花朵,要给他们提供最好的诗词。
而在乾隆皇帝这四万多首诗词中,也有一首入选了小学语文教材,可是仅仅只有这一首,至于入选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写得有多么好,是因为这首诗足够简单。
要知道,小学是启蒙学生要对诗词有兴趣,如果太难,想必会打击学生们的积极性,所以会挑一些简单的,而乾隆皇帝这首诗,就堪称简单中的战斗机,内容是: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还别说,这首诗那是相当简单,几乎六岁的娃娃读过一次,就能完整背下来了,当真不用教二遍。
这首诗前面就是量词的叠加,画龙点睛之笔是最后一句,可是最后一句,是不是乾隆说的,也被人们打上了疑问,有人说是纪晓岚接的,也有人说是刘墉接的……
不过谁接的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首诗的版权已经属于乾隆皇帝了。
由此可见,乾隆皇帝写诗的水平着实令人无语,不过饶是如此也花费了他大量的时间,倘若将这些时间花在治国上,清朝是不是不会走下坡路了?
当然不是,因为乾隆皇帝的高压专制,已经阻碍了历史进程,西方已经开始追上并反超清朝,这一切都为后来所遭到的耻辱埋下了伏笔。
正如张宏杰老师在《饥饿的盛世》中一针见血地指出:
乾隆时代给中华民族精神上,造成的永久性创伤,远大于这一时的成就。
如果您喜欢历史,喜欢在学习历史中变得更加睿智,请一定要读读这本《饥饿的盛世》……
参考资料:《清史稿》/《饥饿的盛世》等。
(图网,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