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皇帝“泰山封禅”有啥要求,为何李世民没资格去,朱元璋不敢去?

皇帝“泰山封禅”有啥要求,为何李世民没资格去,朱元璋不敢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65 更新时间:2024/2/4 14:11:03

然而,就算成为帝王,也未必能坐稳皇位,流传千古。在数千年的王朝更迭中,先后涌现出近500位皇帝,其中不乏陈后主、李后主之辈。真正能够在生前令人颂扬,死后载入青史受人称赞的皇帝不过六位。他们就是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以及宋真宗赵恒。

人无完人,皇帝自然也是一样。如果重新审视这六位皇帝的一生,必有人站出来,将他们的功过细数多条。既然这六位皇帝并非白玉无瑕,为什么会在历史上备受追捧呢?这一切还是绕不开“君权神授”四个字。

天将降大命于斯人也,必先有些征兆,这是皇帝的出生。然而皇帝作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没人敢对他们的对错直言。皇帝是天之子,除了老天爷,谁敢教训皇帝?如此一来,干旱、洪水、火灾、病患,所有一切厄运都成为上天的指示。证明自己是一个好皇帝,百姓说了不算,大臣说了也不算,必须老天爷承认才行。

想要得到上天的认可,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皇帝能去泰山封禅,没有遇到异常,那就是被老天认可的好皇帝。既然如此,为什么只有六位皇帝去泰山封禅,开创贞观之治,大唐盛世的李世民为什么没有去?建立大明王朝的朱元璋也没有去?

说到这里,我们先看一下“封禅”二字是何意。封,是祭天;禅,是祭地。天下太平,或是天降祥瑞时,皇帝来到泰山,将自己的功劳说给老天听,说给大地听,这就是泰山封禅的表面意思。往深层次说,泰山封禅昭示着君权神授,有稳固皇权、歌功颂德、名垂青史的作用,是每一任皇帝梦寐以求的理想。

然而在《史记·封禅书》中,司马迁已近将皇帝封禅的条件写了出来,一共只有三条:贤明君主、太平盛世、天降祥瑞。这十二个字,看上去简单,可做到却太难。什么是贤明君主?首先登基的过程要名正言顺,坐上皇位也要有些能拿出来的事迹。在位期间,没有天灾,那就是太平盛世。霞光满天,或是南树在北地开花,都能算天降祥瑞。

祥瑞实在好找,可太平盛世却很难遇到,更不要说“贤明君主”这四个字。李世民也想去泰山封禅,可刚说出自己的想法,就被魏征劝退。玄武门事变虽被历史粉饰,可在上天面前却无法隐瞒。就算李世民有天大的功劳,也抵不住名不正言不顺。泰山封禅,李世民没资格去。

秦始皇一统六国,汉武帝开疆扩土,汉光武开创光武中兴,唐高宗继承父亲李世民的繁荣盛世,唐玄宗李隆基也开创了开元盛世。这五位做到了贤明、盛世、祥瑞,自然能去泰山封禅。宋真宗赵恒与辽国签订的《澶渊之盟》,令宋辽百姓得到百年的安宁,是功绩,自然也能去。不过,宋真宗去泰山封禅备受诟病,正因如此,朱元璋认为他拉低了封禅标准,而自己又杀戮过重,实在是不敢去封禅。

参考文献:《史记》编辑:陈彦君配图:周六

更多文章

  • 朱棣攻入南京后,建文帝生死不明,为何却要匆匆宣布建文帝死讯?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建文死后朱棣怎么处理,史书记载朱棣找到建文了吗,朱棣见到建文完整版

    朱棣攻入南京城后,宫中一片大乱,大家都忙着逃命,根本顾不上这个削藩最终把自己皇位削掉的可怜的少年天子,再加上一片大火,让原本就混乱不堪的局面乱上加乱,而建文帝也随着混乱离奇失踪!失踪的意思,就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等到朱棣进入宫中,到处都是一片焦土,凌乱不堪,虽然战争胜利了,江山已经到手,但对于朱棣

  • 比皇帝大一二十岁的万贵妃是凭什么让皇帝那么爱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万贵妃最真实照片,万贵妃为何斗不过朱佑樘,龙门飞甲万贵妃上龙床

    有人说,万贵妃是凭倾国倾城的美貌和妖媚动人迷住了明宪宗,可是一个中年女人再美貌也比不上如花少女,中年女人万贵妃拿美貌跟年轻妃子竞争,实在是不可思议,而明贵妃病逝时,已经六十岁,六十岁的美女还能美到哪里?看看现在的女明星,就是年轻时长得绝色美貌,到了六十岁,哪个能比得上年轻姑娘,再保养也是皮肤松驰,一

  • 苏轼总被贬谪,是因为他耍小聪明且刻薄吗?读懂苏东坡并不容易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苏轼为何屡遭贬谪,苏轼三次贬谪心境的变化,苏轼三次被贬一共经历了多少年

    东坡先生之所以能够流芳百世,绝不仅仅是因为他文采出众。他那种乐天派的性格和忧国忧民的品质,更是让他成为后世楷模的重要原因。不过很多人觉得苏轼之所以各种被贬谪,那是因为他常常耍小聪明,而且说话实在是太刻薄了,那么真相是这样的吗?为什么苏东坡会给人一种这样的感觉呢?其实是我们误解了这一点,正是因为他直言

  • 张居正的豪言壮语,反应出了朱元璋构建的权力体系被打破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张居正简介,张居正和朱元璋是一个时代的人吗,张居正评价朱元璋

    当然了,张居正这个人虽然治国才能一流,但他的人设也并非完美无缺,在生活作风上,还是有诸多让后世史学家门诟病的地方,但是,他在私德方面的欠缺依然掩盖不了他治国理政方面的熠熠光辉。除此之外,张居正这个人在性格上还有他狂妄的一面,他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吾非相,乃摄也!”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张居正认为他

  • 明宣宗朱瞻基设立的一个机构,为大明王朝后期的乱政埋下了祸根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宣宗朱瞻基简介,明宣宗朱瞻基时期的忠臣,明宣宗朱瞻基不仁慈的一面

    虽说宦官实质上也是官,但当宦官的代价有点大,除了要割掉点玩意之外,还被人看不起,因此,一般当宦官的都是一些生活窘迫的地痞无赖(比如魏忠贤之流),他们大都是一些知识水平很低的人,甚至于是文盲居多,高级知识分子早就考科举当官去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朝廷的地方也就有内斗,这一直是历朝历代的“光荣传统”

  • 清官衣锦回乡,却没有回家的路费,小小路费被朱元璋处以极刑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的大臣们,能够数得上是清官的。一般在人们的心中,自然能数出来的,一个是包青天包拯,一个是抬着棺材跟皇帝叫板的海瑞。这两个人因为都曾出现在了历史课本中,甚至是电视剧当中,所以笔者对这个也是十分的清晰。 不过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个人物,同样是明朝的清官。只不过是在明朝刚刚建立那会的清官。他的名字就叫

  • 深度解析明英宗被俘虏之后,为什么大臣要拥立朱祁钰上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祁钰个人简介,穿越成朱祁钰刺死朱祁镇的小说,朱祁钰是汉王的儿子吗

    明朝建立起了一个统一华夏大地的政权,着力恢复经济建设从而不断壮大国力,但是来自北边游牧民族的骚扰也是让历代的明朝统治者一筹莫展。被赶往北边的元朝残余势力在经过多年的运筹帷幄之后逐渐成为鞑靼和瓦剌两个厉兵秣马的部落,对南边的大好河山磨刀霍霍企图卷土重来。明英宗期间,瓦剌更是率领大军大举入侵,攻势迅猛。

  • 少年被判杀头,不仅不哭还非常高兴,获朱元璋欣赏免罪封官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当了皇帝之后,朱元璋并没有像别的皇帝一样骄奢淫逸,他开始考虑国家如何治理。这时候他的军师刘伯温给了他一个非常好的建议:“宋元以来,宽纵日久,当使纪纲振肃,而后惠政可施也!”朱元璋虽然暴躁,但是很识时务。他经刘伯温一提醒,方才明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律法是当务之急。《大明律》是一项非常严明的律法,

  • 王磐虽是汉人,为何得到忽必烈的看重?后来官至宰相,十分风光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别看王磐后来那么风光,其实他一开始在朝廷上也只是一个小透明,直到囚犯事件才开始崭露头角。原来,当时因为律令严苛,因此囚犯很多。皇帝一看,这样不行啊,囚犯太多,监狱不够了,因此他就下令,让这些囚犯除了犯死罪的,都回到家去休养一段时间,明年秋天再到京城里接受审判。当时许多人都觉得皇帝这是异想天开,囚犯被

  • 洪承畴临危降清,让明朝子民成满清奴才,难怪乾隆将其列入贰臣传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朝洪承畴简介,美人计劝降洪承畴,皇太极收服洪承畴

    所以洪承畴在被抓了的时候,心底早就有了投降的想法。但是他要表现的大义凛然,当然是坚持不投降,而且为此还绝食。这场戏算是演的十分出色了,一直等到了范文臣来到他身边,两个聪明人没有多说什么话,就明白了彼此的心思。范文臣放心地告诉皇太极,洪承畴一定是可以投降了,他连自己身上的衣服都那么爱惜,怎么可能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