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算成为帝王,也未必能坐稳皇位,流传千古。在数千年的王朝更迭中,先后涌现出近500位皇帝,其中不乏陈后主、李后主之辈。真正能够在生前令人颂扬,死后载入青史受人称赞的皇帝不过六位。他们就是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以及宋真宗赵恒。
人无完人,皇帝自然也是一样。如果重新审视这六位皇帝的一生,必有人站出来,将他们的功过细数多条。既然这六位皇帝并非白玉无瑕,为什么会在历史上备受追捧呢?这一切还是绕不开“君权神授”四个字。
天将降大命于斯人也,必先有些征兆,这是皇帝的出生。然而皇帝作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没人敢对他们的对错直言。皇帝是天之子,除了老天爷,谁敢教训皇帝?如此一来,干旱、洪水、火灾、病患,所有一切厄运都成为上天的指示。证明自己是一个好皇帝,百姓说了不算,大臣说了也不算,必须老天爷承认才行。
想要得到上天的认可,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皇帝能去泰山封禅,没有遇到异常,那就是被老天认可的好皇帝。既然如此,为什么只有六位皇帝去泰山封禅,开创贞观之治,大唐盛世的李世民为什么没有去?建立大明王朝的朱元璋也没有去?
说到这里,我们先看一下“封禅”二字是何意。封,是祭天;禅,是祭地。天下太平,或是天降祥瑞时,皇帝来到泰山,将自己的功劳说给老天听,说给大地听,这就是泰山封禅的表面意思。往深层次说,泰山封禅昭示着君权神授,有稳固皇权、歌功颂德、名垂青史的作用,是每一任皇帝梦寐以求的理想。
然而在《史记·封禅书》中,司马迁已近将皇帝封禅的条件写了出来,一共只有三条:贤明君主、太平盛世、天降祥瑞。这十二个字,看上去简单,可做到却太难。什么是贤明君主?首先登基的过程要名正言顺,坐上皇位也要有些能拿出来的事迹。在位期间,没有天灾,那就是太平盛世。霞光满天,或是南树在北地开花,都能算天降祥瑞。
祥瑞实在好找,可太平盛世却很难遇到,更不要说“贤明君主”这四个字。李世民也想去泰山封禅,可刚说出自己的想法,就被魏征劝退。玄武门事变虽被历史粉饰,可在上天面前却无法隐瞒。就算李世民有天大的功劳,也抵不住名不正言不顺。泰山封禅,李世民没资格去。
秦始皇一统六国,汉武帝开疆扩土,汉光武开创光武中兴,唐高宗继承父亲李世民的繁荣盛世,唐玄宗李隆基也开创了开元盛世。这五位做到了贤明、盛世、祥瑞,自然能去泰山封禅。宋真宗赵恒与辽国签订的《澶渊之盟》,令宋辽百姓得到百年的安宁,是功绩,自然也能去。不过,宋真宗去泰山封禅备受诟病,正因如此,朱元璋认为他拉低了封禅标准,而自己又杀戮过重,实在是不敢去封禅。
参考文献:《史记》编辑:陈彦君配图:周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