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修长城,石头能绕地球3圈,常年驻兵100万,康熙却说没啥用

秦始皇修长城,石头能绕地球3圈,常年驻兵100万,康熙却说没啥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128 更新时间:2024/2/10 15:13:53

试问谁这么大言不惭,竟敢妄称我大中华千年神迹?说这话的人也不是泛泛之辈,此人甚至称得上“千古一帝”,他就是清“康熙”皇帝;乍一看总使人联想到“康熙”非我中原土人,说这话也不过是为了贬低汉人而已,但仔细一看却也有几分道理。当然,勤劳的中国人肯定不会闲着没事干,耗费千年力气修着玩的,“长城”在古时的主要作用是为了抵御北方胡虏进入中原,可能很多人都认为“长城”是秦始皇修的,这话既对也不完全对。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长城的历史要比秦始皇时代更早。据史料记载,最早的“长城”还要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那时诸侯林立,互相攻伐是其主要任务,因此那时的“长城”并不为了抵御北方胡虏,而是为了防御敌国。就比如曾经盛极一时的“齐国”,史料记载“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余里,以备楚。”这里就说的很明白了,齐国修长城是为了防备楚国,其他诸侯国亦是如此。

再到公元前的221年,此时秦王扫六合,天下几乎一统;而此时的秦始皇却不安于现状,仍派大将“蒙恬”领兵30万修筑长城,史书记载“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这时的秦始皇修长城已经不再是为了防御其他诸侯国,其主要针对的事北方匈奴,胡人一族。其实秦始皇筑长城并不是从头修起,而是在燕赵原有长城的基础上再各段连接起来,到了秦始皇修好长城后,其规模已经十分宏大“西起临洮,东止辽东,婉蜒一万余里。”

这可是在没有任何机械设备的情况下,全靠人力修筑而成的,这样的规模就是放到现代仍旧十分不可思议;更何况“长城”可不是一道简单的城墙,它可是包含了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烽火台等多种军事化复杂建筑。在冷兵器时代,“长城”无异于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任你千军万马也难从此处偷过;这才致使数千年北方胡虏少有入主中原者。

或许这些还不能直观的反映出“长城”的宏大规模,据现代专家计算,如果将万里长城的石头挖出来,再用以修筑一道厚1米,高5米的准军事城墙的话,建成后长度可以绕着地球转一圈;如果这些石头用以铺设一条宽5米,厚0.5米的现代马路的话,其长度甚至可以绕着地球转三圈。这组数字已经够恐怖了吧?秦始皇筑长城残暴也好,劳民伤财也罢,可偏偏就是依靠这条工程量惊人的“长城”来保卫中原的;当时的长城除了工程量惊人之外,其驻兵数字更是让人瞠目结舌,长城一线设有辽东、蓟、宣府、大同、山西、榆林、宁夏、固原、甘肃等九大军事重镇,常年驻守的总兵力都在一百万人以上。

或许在今天看来“100万”这个数字没觉得什么,要知道那可是人口稀少的先秦时代,这样的人口甚至抵得上数座大城市的人口总和;不管怎么说,“长城”的防御功能是十分显著的,甚至影响了数千年之久,自秦以后,汉、唐、宋、元、明,历朝历代对长城的修缮和扩建从没停止过,直到满清入关后。尤其到了清朝的全盛时代,康熙皇帝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先河,自此“长城”的作用走向了终结;按照康熙的说法“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士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能当。”

这段话很好理解,直白点说,在康熙看来历朝历代都有对“长城”修缮和扩建,难道他们就不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吗?可是到了我满清八旗纵横天下的时候,什么长城,什么明军,还不都是纷纷瓦解,这才是我满洲勇士的勇猛表现!“康熙”这么说很明显是在自我标榜,以长城为例来贬低中土,抬高清人;当然,“康熙”毕竟是千古一帝,能得天下也有其独到之处,因此接着他也做了解释。

康熙说“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这话说得倒是很有道理,万事以民为先,百姓高兴了则国泰民安;可是这段话也促使以后所有皇帝放弃了修长城,转而变成了修“圆明园”,至于结果就不多说了。

更多文章

  • 乾隆为何让愚钝的嘉庆颙琰继位?他是有其他的目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后期,真正可供选择的接班人已经不多了,只有皇十一子永瑆和皇十五子永琰。而两人性格却大为不同,永瑆做事有主见,永琰比较守规矩和孝顺。乾隆一生大权在握,欲把父祖开创的盛世持续下去,后来者必须不容置疑地遵从他的意志,不打折扣地继承他的政策,不遗余力地维护他的权威,任何方面的改弦更张都是无法容忍的,而忠

  • 曾国藩处世五字真言,让你三十岁以后再起波澜,请熟记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曾国藩做人四字真言,曾国藩处世十六字诀,曾国藩五字威言

    四臣在后世或多或少都有争议点,但他们始终控制着国家命脉,这既是事实,也是他们人生成功的所在。四臣有很多优秀的人格气质,是非常值得后世去学习和瞻仰的。从一名普通的耕读少年,蜕变成一位把控满清朝局的掌舵者,曾国藩在政治上取得的成功,得益于他专属的为人处世原则,其实只是简单的五字真言。一为“诚”应表里如一

  • 为什么说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的转折点?这其中都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太平天国天京事变是怎么回事,天京事变太平天国从此由盛转衰,老梁说天京事变

    太平军一开始就是不断的裹挟各种势力,最后变得强大起来,而这些不同的势力,后来也就成了太平军中的敌对势力,他们或是直接给清军送消息,或是投靠清军,当然,叛逃的也有太平军自己的老兄弟。比如,江苏巡抚薛焕的学生徐佩瑗就是被迫投降太平军,他长期和自己的老师保持联系,为清军送情报,甚至在1862年底,联络在太

  • 和珅这么聪明,为什么不在乾隆没死之前拥立太子找到靠山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和珅临死前一晚才知乾隆用意,和珅给乾隆送美女,乾隆问和珅的问题

    乾隆朝,众所周知,和珅的大靠山就是乾隆皇帝,这个大靠山已经是稳稳的矗立了整个乾隆朝,其中,和珅还给自己儿子丰绅殷德找了一个强有力的靠山,就是乾隆之女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直接让儿子娶了乾隆的宝贝闺女,自己成为了皇亲国戚,这里面有个小插曲,和珅本人你们也看到了,长的非常英俊,所以儿子自然也遗传了老爹的长

  • 戊戌变法失败,慈禧撒下天罗地网,康有为是怎样成功逃脱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慈禧 康有为,慈禧对康有为的评价,走向共和慈禧评价康有为

    题/戊戌变法失败,慈禧撒下天罗地网,康有为是怎样成功逃脱的?文/土老帽配图声明/本号所使用配图均来源于互联网,且难以查证著作权人,若有来源我们定会标记,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号,我们会认真解决!原创声明/不易君子为文史地理爱好者原创投稿征文平台,文章原创性均通过作者保证与原创工具检测,若您发现作者文章

  • 金庸笔下的康熙英明神武为何雍正却被写得心机险恶?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康熙和雍正谁功绩更大,金庸为什么丑化雍正,康熙与雍正是什么关系

    金庸的作品里面,有好几部都是以清朝作为小说的历史背景。而清朝的几位皇帝如康熙、雍正、乾隆,在金庸的塑造之下,都成为了小说中有血有肉的人物角色。金庸小说创作的一座高峰,是其封笔之作《鹿鼎记》。如果说韦小宝是金庸笔下最不靠谱的男主角,那么康熙则是其中最完美的男二号。在《鹿鼎记》中,年仅10多岁的康熙皇帝

  • 金庸为何盛赞康熙、成吉思汗,却痛批崇祯是昏君?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金庸歌颂成吉思汗,崇祯皇帝是明君还是昏君,崇祯皇帝是个好皇帝还是昏君

    不过,金庸对于一些历史的把控或者评价却也引起了不少人的争议。比如他盛赞康熙,成吉思汗,耶律大石等异族皇帝,称他们为一代雄主,但是对于明朝皇帝崇祯,他却直斥其为昏君。这种评价引起了很多“大汉族主义”的人的不满,甚至有人说金庸姓“金”,是满族后裔。拜托!金庸本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他的祖上有一个名叫查

  • 年羹尧乱棍打走老师的儿子,雍正知道后大笑:年羹尧的死期已到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雍正处死年羹尧,年羹尧犯了什么错会被雍正处死,年羹尧为何被雍正教训

    清朝因为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并且这个王朝经历过康乾盛世,也面对过八国联军侵华的欺辱,因此这个王朝的历史也就格外的引人关注。大家都知道,雍正时期有一个著名的将领叫做年羹尧。这个人曾经是力保雍正坐上皇位的大将,但是熟知历史的人就知道,这个人的结局却并不好,在雍正坐上皇位之后,年羹尧也变得日益猖狂,因

  • 清朝最悲情的贵族世家,虽然出了3位皇后,但她们全都命途坎坷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清朝最惨的皇后19岁进宫,清朝最悲惨的皇后是谁,清朝最苦命的皇后

    虽说都有皇后之名,但大家的情况也有所区别,有的人生前就坐上了皇后之位(如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有的人是死后被丈夫或者儿子追封为皇后(如孝献皇后董鄂氏);有的人生前受尽皇帝万千宠爱,有的人生前与皇帝毫无感情可言,帝后夫妻形同陌路,困守宫中。清朝十二帝,首位就是被尊为清太祖的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是满清大业的

  • 清朝猛将被包围,送出一封信求救却无人能懂,曾国藩看后:糟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未解之谜曾国藩,清朝不重用曾国藩后果,曾国藩怎么叛变的

    曾国藩,想必大家都知道,他是历史上很厉害的人物,并且他是晚清的朝廷重臣。他不仅文采好。还练得一身武功,能文能武,可谓全才了。在他的手下有一名大将—鲍超,他是湖南人,不识几个大字,但是非常英勇,是一名厉害的武将。他至少打过500次战争,尽管身上伤痕累累,但他依然坚持着。同时和他不分上下的,还有一名武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