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皇亲国戚,在酒色钱财的诱惑下,生活很奢靡,可李重进身上却没有公子哥身上独有的那种恶习,擅长军事。高平之战对后周来说,是一场关乎生存与灭亡的战役。恰巧在这场战争中,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凯越而归之后。他被柴荣封为侍卫亲军都指挥使。
赵匡胤通过一场兵变,把后周变成了自己的宋朝,一朝天子一朝臣,后周的旧臣用起来多少有点不放心。李重进之前也是皇位的热门人选,面对这样的人物,赵匡胤还真不敢重用。他想到了一个方法,把他调到青州,然后让韩令坤代替他现在的职位。
岂有此理,面对这样的调动,李重进很不服气,可皇命又不能违,怎么办呢?经过一番思考,他决定学赵匡胤发动兵变。可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翻来覆去,想了很久,他想到了李筠。为了能够促成此事,他找到了自己的同僚翟守珣,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并且交给了他一项艰巨的任务,让他把他的想法告诉李筠。
倘若翟守珣能够不打折扣的执行他的命令,李重进就可以和李筠同时起兵,南北呼应的情况下,赵匡胤要想轻松平定叛乱,不太现实,甚至有可能宋朝会有大危险。没想到的是,一向聪明的李重进,犯了一个大错误,过于信任翟守珣。
看看翟守珣都做了些什么,他把起兵叛变的意图告诉了赵匡胤,为了拖延时机,在宋太祖的指点下,他们将计就计。回来之后的翟守珣就痛骂李筠靠不住。听到翟守珣这样一说,李重进再也没有要和李筠一起谋兵变的意思了。
公元960年4月,李筠先李重进起兵反宋,他们是在4月发兵伐宋的,到了六月,就被赵匡胤给平定了,而且还是御驾亲征。战败之后,李筠自焚而亡。
李筠身亡的消息传到了李重进那里,聪明的他,已经意识到了自己中计了。可伐宋的最佳时机已经错过了。李筠被平定,下一个就会是自己。横竖都是死,他也下定决心发动兵变,博一线生机。他是9月发兵的,到了11月,就被平定了叛乱,战败之后,他也通过自焚的方式,来结束生命。
在宋朝建立初期,敢于向赵匡胤叫板的将军真没有多少,但是李重进却是其中的一位。虽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也很高,他不仅拥有一定的军事才能,还拥有一定的政治能力,在李重进为官期间,能够把一方治理好。只是柴荣过于出色,才让这位皇位热门人选,最终没能继承周太祖的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