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天上掉下皇位砸中头顶,却被逼着换爹,嘉靖:不带这样欺负人的

天上掉下皇位砸中头顶,却被逼着换爹,嘉靖:不带这样欺负人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796 更新时间:2024/2/6 7:31:24

嘉靖:天上掉下皇位砸头上,却被逼着换爹,奇葩的明朝“大礼仪”

公元1521年,即明正德16年。这一天嗨了16年的明武宗朱厚照终于玩脱了。前一秒众大臣还在庆幸终于可以不受荒唐皇帝折磨,但内阁首辅杨廷和却是个明眼人:他倒走的潇洒,留下谁继承皇位?这大明江山可怎么办?

明武宗朱厚照一生无儿无女。而自己又是个独生子,意味着皇位的继承人不可能给他的哥哥或者弟弟,更别说儿子。根据众多大臣的参考意见,决定从他的堂兄弟里找一个做皇帝,在一番商讨表决后,堂弟朱厚喜提皇帝宝座。

本以为找了个好控制的皇帝,谁曾想到朱厚熜比起朱厚照更加难缠,著名的“大礼仪”事件由此拉开序幕。

怎么走,从哪里走?

话说朱厚熜作为一个藩王承继大统。在四月的这一天,轿子正抬着他就这样大摇大摆从城门到宫门,准备登基。这时候刚刚抬到大明门,就被众大臣拦下。

众大臣跪在地上,异口同声说:大明门,非天子不可进!请王爷移步东安往文华殿居住!

常人看来换个地方进也就换了,反正自己迟早是皇帝,无所谓。但朱厚熜却不高兴了。因为我千里迢迢来做皇帝的,不是给你们当小媳妇的。从大明门进怎么了?如果我从东安门进去,那岂不是给朱厚照做儿子?

彼时只有15岁的停住了脚步,陷入了沉思“论玩权谋,你们以多欺少,我说不过你们。行啊,我不干了!这皇帝爱谁谁,不让我从大明门进去,我就回家!”这招简直是戳中了大臣的软肋。罢了,如果事情闹大了就要成为笑话,于是第一关,朱厚赢得了胜利。

天上掉下皇位砸中头顶,却被逼着换爹,嘉靖:不带这样欺负人的

如何安置自己的名分

朱厚熜顺利登基为皇帝,改元嘉靖。终于顺顺当当把事情办完了。做皇帝还没多久就有人出来“没事找事”。现任皇帝对于前任皇帝都需要修实录,记录先帝在位的言行举止。有个叫毛澄的人,作为礼部尚书,很重视礼法问题。突然噼里啪啦说了一大堆文言文,嘉靖看了实在头疼。本想置之不顾,但是谁知道越看越精神,越生气。

总结起来就是:皇上,你现在登基了。明孝宗(朱厚照的亲爹,自己的伯父)就是你的父亲,张太后就是你的母亲。而你本来的父亲你就要称他叔叔,同理,你亲生母亲就要叫婶婶。这是祖宗家法和自古礼法,我身为礼部尚书,有义务向你提醒一下,如果有人反对这样称呼,那就是不忠不孝之辈。

这时候,朱厚真的发火了:我做了皇帝,本来想着亲爹亲妈可以跟我一起共享富贵。现在不能在一起不说,连关系都要断绝了?

这里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在明朝,皇位的继承除非有前任皇帝亲自任命,不然推举出来的,都必须讲究一个合理性。也就是说,朱厚照没有儿子和兄弟,也没有亲自任命。嘉靖以王爷身份做皇帝虽然血缘关系上最近,但是与礼法不合,因为在明朝从来没有过堂弟做皇帝的例子。如果要名正言顺,那只能认朱厚照的爹明孝宗为亲爹,那就意味着朱厚不是从侄子身份做皇帝,而是以明孝宗的小儿子身份继承皇帝,亲哥朱厚照没儿子,自然他做弟弟的责无旁贷。

然而,毛澄说的也不无道理,不能乱杀。于是就找到了内阁首辅杨廷和,看看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显然,这群“老顽固”死守礼法就是不答应,气的嘉靖直跺脚又无可奈何。

危机中的转机

这时候,礼部中有个叫张璁的人站了出来支持嘉靖。这家伙为了荣华富贵可算逮着机会了。在看完毛澄的那篇奏折后,顿时豁然开朗,思路活泛了起来。连夜赶工,通宵达旦写了《议大礼疏》。在朝堂上与杨廷和为首的大臣据理力争。大概内容就是:兴献王是嘉靖的父亲,如果不认那就是不孝;按照规矩,兴献王就嘉靖一个儿子,是不可以过继出去的;嘉靖做皇帝,是做朱家的皇帝,不是做明孝宗的皇帝。嗣必须是有父有子,而统只要是一脉相承即可,根本不用父子相传。

嘉靖听了相当高兴,简直是“满分作文”。换句话说,皇帝想认就认,不认关你们何事?杨廷和听了,有样学样,我说不过你,我辞职!满朝文武一半都是杨廷和的同党,要是辞职了,朝廷怎么办!

没办法,嘉靖只好忍了,这次他失败了,张璁被调去南京。

大获全胜

嘉靖三年,张璁回来了,被用一个理由继续在礼部任职。杨廷和自觉不妙,马上再次辞官相要挟,结果嘉靖早在那段时间巩固了自己的势力。你要辞官?准了!

朝廷纲纪不容践踏,在杨廷和的儿子杨慎的带领下,集体跪在了大殿门前,那个大哭大闹啊,仿佛皇帝做了什么大错事一样,任凭嘉靖怎么劝就是不走。

这要是不处理,以后大臣什么事都来集体跪,嘉靖这个皇帝还要不要做了?于是嘉靖做出了一个暴力的决定:当场五品以下的官员全部抓起来下大牢,四品以上的官全部一起处置了,狠狠打!

事情终于在哀嚎声中告一段落,著名的“大礼仪”事件以嘉靖的胜利告终。

从“大礼仪”事件中,看似只是关于嘉靖认亲的问题,实际上是君臣间的博弈,皇权和相权的斗争。很显然,从杨廷和辞官后,嘉靖就重新培植了属于自己的势力。

当然,从张璁角度看。起了一个不好的开头,可以迎合皇帝获得荣华富贵成了嘉靖一朝的主旋律,也拉开了明朝衰落的帷幕。

更多明朝历史趣事,请关注新版《明朝那些事儿》!

更多文章

  • 朱元璋想杀沈万三,询问猪蹄如何做的?沈秀回答四字保全了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沈万三怎么被朱元璋杀的,朱元璋如何夺取沈万三,朱元璋派人去杀沈万三

    这是《明史》中对明朝富商沈秀的记载。提到沈秀,很多人不知道他是谁?而提到他的别名沈万三,就有很多人知道了。沈秀拥有着庞大的商业帝国,号称富可敌国,引起了朱元璋的芥蒂。朱元璋三番两次想要处死沈秀,都没有找到借口,准备借着宴会上的猪蹄发作。在古代封建王朝时期,商人属于不入流的职业,社会地位很低。而历朝历

  • 三品官向朱元璋请假六天,第七天回来,朱元璋下令:给我斩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陈宝国的朱元璋和胡军的朱元璋,朱元璋老婆马皇后死在朱元璋前面,朱元璋传奇朱元璋与寡妇故事

    及产,红光满室。自是夜数有光起,邻里望见,惊以为火,辄奔救,至则无有。比长,姿貌雄杰,奇骨贯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这就是朱元璋出生时候的情形,朱元璋的父母就是一个贫苦的老百姓,朱元璋当过和尚,乞丐,曾亲眼看到过自己的哥哥和父母离开了人世,自己连料理他们后事都没有能力。少年时期的痛苦深深地刻印在朱元

  • 朱棣脾气有多火爆?被骗一回,暴打此国10多次,差点成明朝一个省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棣最远打到了哪里,朱棣打仗的能力,明朝朱棣军事能力如何

    公正的说,“安南”自古在中原人眼中都不是什么好地方,一是气候不好,潮湿瘴气重,第二民风粗野,治安很不好,因此自古就有记载,大凡获罪发配的囚人,罪轻的的就发配到较近的湖南、广东,罪大恶极的基本都是发配到“安南”的交州、爱州等;从这里不难看出,自古中原王朝对“安南”爱搭不理的态度,这就直接促使其自立野心

  • 苏东坡嘲笑王安石不懂菊花,被贬黄州一年后悔悟:并非公报私仇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王安石试探苏东坡,谈苏东坡与王安石的小故事,王安石苏东坡隐藏的秘密

    于是苏东坡一时兴起,就提起笔来,按照原来诗词的韵律补充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听。”等到王安石睡醒之后,听说苏东坡来访,就来到书房之中,结果看到这篇诗稿已经被苏东坡续完,并且在被续写的诗句之中对自己颇有讥讽的意思在里面。他想到苏东坡在京城之外当了三年地方官,老脾气却总是改不了,自己孤陋

  • 13岁张居正乡试成绩优异,录取后却被划掉名字,主考:这是在救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张居正考试成绩第几名,13岁张居正乡试成绩优异

    公元1537年也即明朝嘉靖十六年,主持湖北武昌乡试的湖广巡抚顾对一个考生进行了“特别关照”:他故意将那个优秀考生的优秀试卷从录取的最高名次上划掉,让他落榜。奇怪的是,两人此前没有仇怨,甚至还是忘年交,相当赏识那个考生的学识与谈吐,那为什么他还要亲自出手让考生落榜?13岁张居正乡试成绩优异,录取后却被

  • 明朝江南四大才子,最天才的走得最早,最笨的却最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三大才子排名,明朝的湖北才子,江西吉安的明朝才子

    明朝年间江南有四个小孩,第一个5岁就过目不忘能读写,9岁能诗被称“神童”;第二个才华横溢,16岁高中解元;第三个天赋异禀,家中无藏书却自幼无所不通;第四个2岁不会说话走路、6岁站立不稳、9岁还口齿不清,一生9次乡试次次落榜而归。第一个祝枝山长大后书法一绝;第二个唐伯虎诗画一绝;第三个徐祯卿号称“诗冠

  • 朱元璋严刑峻法都治不了贪官,雍正想出3招,一举肃清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铁腕治贪结果,朱元璋治贪的雷霆手段,雍正皇帝和朱元璋的共同点

    根据历史记载,朱元璋时期,只要所贪污的白银数量超过60两,该官员就会遭到最严酷的惩罚:斩首示众,剥皮实草。而且朱元璋也允许百姓到京城去告状。洪武年间,凡是确定了贪污罪的官员,基本上没有人能活着从监狱里出来。朱元璋共执政31年,前前后后他共杀了5万多名贪官。但是,在如此令人胆寒的惩罚面前,朱元璋真的做

  • 袁崇焕:给我五千狼兵,三年收复辽东!为什么广西狼兵这么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袁崇焕狼兵,袁崇焕辽东战略,袁崇焕杀了辽东总兵

    那么,狼兵是什么?它为什么会有如此强悍的战斗力?狼兵,最早源于明朝中期,多存在于广西一带,一般为壮族的部族头目,也就是土司效力。为什么这些人被称为狼兵呢?有一种说法是,古代的壮族人被叫做“俍人”,后来人们慢慢地就把“俍兵”称为了“狼兵”。不过,大多数人的看法还是,这伙人打仗太猛了,如狼似虎,故名“狼

  • 假如朱元璋的太子朱标活着,朱棣敢造反吗?估计他连理由都找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朱标死了朱棣痛哭,山河月明朱标拿鞭子抽朱棣,朱棣怕朱标吗

    朱标是一路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比他那些兄弟要亲切得多。他10岁的时候被封为世子,当时咱们的老朱还只是吴王,一直到朱标生病去世,这整整27年,朱标的太子地位稳如泰山,不仅朱元璋悉心的教导他,而且还给他请了当时大儒宋濂做老师。对他的期望不可谓不高。到立朱标为太子的时候,给他安排了李善长,徐达,常遇春这些

  • 朱元璋讨元檄文有多牛?千古雄文第一,百年之后仍有人引用其理念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元璋伐元檄文,朱元璋讨伐元朝檄文名句,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解析

    孙中山一生做过的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推翻清朝,而且他对清朝统治者显然是蔑视的,他认为他们就是“鞑虏”,这显然不是一种正确地处理民族之间矛盾的方法。孙中山是洪门的成员之一,位列双花红棍,而洪门的宗旨就是反清复明,留存汉族的文化。这个观点和我们要讲的故事是非常有关系的。孙中山曾经说过,中国有两次被外族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