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错误不断,识人不明致使高估、冤杀、闹笑话,影响却很明显

诸葛亮错误不断,识人不明致使高估、冤杀、闹笑话,影响却很明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393 更新时间:2024/1/5 17:43:42

最厉害的当属诸葛亮在游历之间竟能绘制出一幅完整地图!为什么说绘制地图就厉害了?要知道在当时交通十分闭塞,就是官方绘制地图也要很多人分别奔赴各方,没个一两年的时间是很难完成的;最重要的是,诸葛亮这幅地图可并非凡品,乃是未来刘备的战略地图,也就是“隆中对”的实物蓝本。刘备也正是靠着这幅地图和诸葛亮的辅佐,这才算找到了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并最终占据川蜀,依托荆襄成为了三国之一的“汉中王”。

说到这好像都是在夸诸葛亮,无论是军事还是内政似乎他都能处理的井井有条;但后世还有一句话“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话看似夸张,但也说明了一个道理,仅凭一人之力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与众人合力相提并论的。毕竟在三国中后期,正是因为诸葛亮的“一人之力”才导致了蜀中无大将的尴尬局面;当然,除此之外诸葛亮也犯了不少错误,尤其是对这三个人,更是几乎影响到了蜀汉政权的命运。

第一,“高估”一人

说起这个被高估的人,估计很多人都能想到,那就是“马谡”。自从关羽陨落后,张飞、黄忠马超,甚至刘备也都相继亡故;这些只是声名赫赫的大人物,其他各方面人才也在“襄樊之战”和“夷陵之战”中损失殆尽。当然也有诸葛亮长期军政一手抓的原因,此时的蜀汉政权中出现了人才空档期;诸葛亮在此时又提出了“北伐中原”的军事策略,可是面临的困难却是前所未有的,此时最急需的就是能堪大用的军事人才。

而就在此时,“马谡”正式登上了战场第一线。说起这个“马谡”也并非一无是处,其兄是名士马良,在蜀汉也是响当当的人物;而且《三国志》对他也有“才气过人,好论军事”的评价。尽管如此,一向慧眼识人的“刘备”却对其做出了“虚有其表,不堪大用”的评价;只不过刘备说这个话是临终前,或许诸葛亮觉得刘备神志不清,因此对此并没放在心上。

后来经过“七擒孟获”一役,马谡提出了攻心为上的军事策略;或许是他的想法刚好对了诸葛亮的脾气,因此孔明对他甚为器重。就在第一次北伐中,诸葛亮力排众议,将“街亭”交给马谡镇守;可令诸葛亮大跌眼镜的是,一向口若悬河,才思敏捷的“马谡”在实战中却变成了一无是处的庸才。此战“马谡”不仅被张郃打得大败,还把战略要地给丢了;“街亭”不仅关系着这此次北伐的胜败,甚至还关系到十万蜀军的安危。

就因为“街亭”的丢失,导致诸葛亮所有战略部署都要调整;若不是“王平”成功阻击,恐怕连带诸葛亮在内,数十万蜀军都要面临着性命之忧。对此诸葛亮也做出了“挥泪斩马谡”的举动,但是他也承认自己的错误,就在上书请罪的折报中,孔明就承认了自己“明不知人,恤事多暗”;究其根本,主要还是因为蜀中无大将,诸葛亮才迫不及待的“拔苗助长”,着实高估了马谡的实际才能。

第二,“冤杀”一人

说起蜀汉中死的最“冤”的是谁?恐怕非“魏延”莫属。对于“魏延之死”众说纷纭,争议之声从未间断;有人觉得“魏延”镇守川蜀门户,十余年未让曹军近汉中百里之内,且提出“子午谷”这样的千古奇谋,其才可与关羽比肩,因此诸葛亮杀“魏延”就是在为蜀汉自掘坟墓。当然也有认为“魏延”必须死的,理由是他虽有其才却性格刚直,不服管束;如果“魏延”不死,在诸葛亮死后他也会率军冒进,其结果必然是加速蜀汉灭亡。

关于这两点一直是“魏延”身上的闪光点,争议越大越能说明他的重要性;无论“魏延”性格如何,但他是蜀汉最后的名将却是毋庸置疑的,而他的死也着实让蜀汉政权又少了一根“擎天柱”。对于“魏延”该不该死的争论,在此就不多加论述了;但是他死的窝囊却是不争的事实。对于“魏延”其实还有一种说话,当年刘备对他十分器重,以至于助长了魏延的气焰,甚至开始不服诸葛亮;对此孔明心中怨恨,在刘备死后开始对其处处掣肘。

这种说法显得诸葛亮太过小家子气了,但是在《三国演义》中,“魏延”被处处掣肘是事实,不服诸葛亮,甚至在背后说孔明坏话也是事实;但是,诸葛亮与魏延之间无论有多大的怨恨,其目的仍旧是中兴蜀汉,北伐中原,这只能属于内部矛盾。就算诸葛亮死前遗命,也不过是“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根本没提到要杀魏延的词汇;可错就错在诸葛亮把临时掌权人定为了魏延的死对头“杨仪”,结果还来了场蜀军自相残杀。

即便如此,背屈含冤的“魏延”仍旧没有背叛蜀汉,依然想回成都;如果按照《三国志》的记载,魏延并没有与“杨仪”发生军事冲突,而是只逃不战。反是“杨仪”派兵紧追不舍,最终将“魏延”置于死地;可惜的是,如此忠诚的“魏延”,临死也不愿与自家人兵戎相见,却终究难逃小人之手。

第三,“错用”一人

提到了魏延就必须要说一下他的仇人——“杨仪”。说起此人其实并不出名,若不是他害死了“魏延”,恐怕在世人心目中也不过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仍旧是因为蜀中人才空缺,诸葛亮才将“杨仪”用于军中,论打仗他跟魏延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不过是辅助诸葛亮处理内务的文官而已。或许是诸葛亮为了故意“制衡”魏延,因此军中也只有“杨仪”敢跟魏延叫板,甚至可以说是“没事找事”;也正是因为诸葛亮的袒护,这才致使“杨仪”在军中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正因如此,在诸葛亮临终时安排“杨仪”为临时掌权人,而他就借此公报私仇,硬生生逼死了“魏延”;关于孔明让“杨仪”掌军,后世对此也争论不休,有人说这是诸葛亮故意为之,也有说是孔明临终神志不清所致。但不管怎么说,“魏延”终究死于他的手上,而且还被“杨仪”灭了三族;按理说,“杨仪”应该是正牌的蜀汉掌门人了吧?甚至连他自己也这么认为,因此趾高气扬的本性也开始暴露无遗;可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诸葛亮竟然早有遗命,让“蒋琬”做了自己的继承人,而杨仪竟成了“便宜行事”。

什么叫“便宜行事”?这是诸葛亮给后主的建议,直白点说,就是让刘禅看着办,想给杨仪个官职就给,不想给就拉倒!如此一来,昨天还梦想着掌权蜀汉的“杨仪”,今天却成了空架子;这样的落差让他实在受不了,又加上心胸狭窄的性格,致使他开始了到处抱怨,四处散播流言蜚语。“杨仪”这种小人行为也让其他人对其极为反感,以至于成都竟成了“杨仪”的孤立之地;越是这样,“杨仪”反变得愈加孤僻,最后竟说出“早知如此,不如投魏”的言辞。

这句话可是要命,刘禅知道后大为震怒,将其投入大牢;如果其他人就应该在狱中痛定思痛,可是鼠肚鸡肠的“杨仪”却并非如此,竟然在狱中也没停止抱怨。可是念其前功,刘禅并没杀他,而是将他贬为庶民,流放“汉嘉”;死不悔改的“杨仪”仍不知自己错在何处,居然变本加厉,流放中还不忘上表诽谤。如此大逆不道,刘禅当然大为震怒,但仍旧没有杀他,而是派人将其缉拿;可是小心眼的“杨仪”居然畏罪自杀了。

说起“诸葛亮”看走眼这三人,马谡之死算是咎由自取,魏延的死实属冤屈,而杨仪简直就是个笑话。

更多文章

  • 他不仅是“征乌桓”功臣,还是三国最个性的人,到死不给曹操面子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曹操能杀乌桓吗,曹操推荐谁打败了乌桓,曹操攻打乌桓是哪一年

    虽说如此,此人的“奇葩”个性世所罕见,本欲隐姓埋名却建起一个“小国家”还不算特殊。此人的“个性”举动颇多,三国中却享誉盛名,在当时诸雄纷纷来请的情况下,此人都拒绝为其效命;但在曹操北征乌桓时,他却主动请缨。不仅如此,曹操胜利后论功行赏,此人又坚辞不受,甚至急坏了曹操,气坏了夏侯惇。初平二年(公元19

  • 吕布只配为将,为何他才是“真英雄”?因他说了曹刘都不敢说的话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吕布个人资料,吕布公认最强铭文,吕布死后貂蝉嫁给谁了

    的确,“吕布”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确实不怎么好,杀丁原、弑董卓、袭曹操、骗刘备等等,诸般劣迹足以证明此人本质就是个奸狡小人;但是话又说回来,“曹操”在书中的形象其实也不怎么正面,更有“汉贼”之称。说来说去,无论是曹操还是吕布,甚至素以“仁义”自居的刘备,他们在乱世中南征北战,屡施伎俩,为的又是什么

  • 诸葛亮死后就葬在定军山,为什么少传出挖掘其坟墓的消息?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诸葛亮葬于定军山吗,老梁讲刘伯温挖诸葛亮的坟墓,诸葛亮的坟墓找到了吗

    据史书记载,定军山的武侯墓是一个衣冠冢,也就是说,墓中埋的是诸葛亮平时穿的衣服,盗贼们也不傻,冒着杀头的危险盗点破衣服,除非是傻了。再者说了,诸葛亮一生两袖清风,没有治下私财,作为蜀国的丞相,他的家财寥寥无几。有一个传说,说是让四名士兵抬着棺材走,等到绳子断的时候,断在哪里就埋在哪里。这虽然是一个传

  • 曹操军粮短缺士兵饿得要兵变,无辜粮官被杀,莫名其妙却死得其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曹操杀粮食官,曹操手下粮官之死的教训,曹操兵败的真实原因

    记得《三国演义》中有句评价曹操的话:“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多少人心中蕴藏着一个“曹操梦”。挟天子以令诸侯,手下一干猛将纷涌而至,朝会携剑登场,高呼丞相有礼!俨然一副“彼可取而代之”的架势。相反,打着“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刘备,却以桃园三杰起家,一路奔波坎坷,虽有皇叔之尊却无皇叔之实,但待

  • “空城计”是司马懿最大失误?他和孔明是敌人,更是一对神交知己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司马懿空城计故意中计,孔明司马懿空城计,司马懿明明识破了空城计

    相对于“诸葛亮”,司马懿的一生就显得颇为荆棘多磨,就连入仕为官也是在曹操毫不客气的“威逼之下”;再之后就不必多加介绍了,几度沉浮,几经生死。司马懿和诸葛亮这两人虽名义上是两国的仇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其实这两人应该算“知己”;明明两人各为其主,两国交兵之时杀得天昏地暗,又为什么说这两人是“知己”呢?

  • 贵霜帝国为什么不挥师蜀汉,灭了乱世的三国?他有没有这个能力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贵霜帝国被谁灭的,贵霜帝国灭了多少蜀汉,蒙古帝国和贵霜帝国谁强

    主要原因:首先贵霜帝国的实力长期弱于汉朝。中国在汉末三国时代虽然实力衰落,但贵霜帝国同样处于衰落期,实力依然及不上汉朝及与之相邻的曹魏,双方都无力攻击对方;其次路途遥远。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冷兵器时代,受制于后勤供应与通讯联络的困难,帝国的控制距离是有极限的,而贵霜帝国与汉朝及三国核心区域

  • 关羽攻克襄阳、生擒于禁和三万曹军就撤军回南郡休整,三国的历史会怎样改写?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关羽镇守南郡时与曹军作战情况,于禁大战关羽,关羽的樊城之战的正史记载

    在古代战争中,一支军队连续作战三个月而不进行休整,这是难以想象的,《孙子兵法·作战篇》说得很明白:“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关羽向襄樊开辟第二战场,也是为汉中作战的刘备分担压力。有人认为关羽是在刘备拿下汉中并进位汉

  • 曹操帐下最信任的第一猛将,战典韦慑马超,与吕布齐名,却是三国少有的“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马超和典韦,吕布典韦大战赵云马超,吕布和赵云典韦马超谁排第一

    乱世三国曹操帐下有“五子良将”,许褚并不在其中,并不是因为他没有资格,而是因为许褚实力已经超越了“五子良将”。许褚实力强悍,甚至曾与马超对阵,吓得马超动都不敢动一下。许褚不但勇猛,更是曹操最信任的人,甚至怀疑自己的儿子都不会怀疑“虎候”许褚。许褚,字仲康,自幼勇猛,力大无边,曾单手把一头牛倒拖回寨。

  • 中国400多位皇帝,为何只说刘秀是“开了外挂”?运气好到爆棚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上真正的刘秀,历史名人评价刘秀,历史评价刘秀的功与过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诞生过400多个帝王,最出名者第一阵列的莫过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第二阵列的便是汉高祖、隋炀帝、唐玄宗、明太祖、明成祖、清康熙。各朝各代各个帝王各领风骚,或心黑手狠,或风流多情,或昏庸无道,或精明能干,每一代无数奇闻轶事,关于帝王有说不尽的话题,但这其中尤其是汉朝最为奇特。草莽

  • 文有诸葛亮 武有关羽张飞 一手好牌的刘备怎么就输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吕布谁最厉害,张飞关羽刘备搞笑结拜,关羽张飞阵亡刘备大哭

    刘备,河北人,名分上是汉景帝的后人,但出生的时候,家里早已破落穷寒,父亲早亡,在单亲家庭中长大,少年时便随母亲以织席贩履为业,生活艰苦,但很有志向。熹平四年(175年),刘备十五岁时,母亲让他外出行学。刘备与同宗刘德然、辽西人公孙瓒一起拜原九江太守、同郡人卢植为师学习。群雄逐鹿的东汉末年,没有战略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