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吕布只配为将,为何他才是“真英雄”?因他说了曹刘都不敢说的话

吕布只配为将,为何他才是“真英雄”?因他说了曹刘都不敢说的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504 更新时间:2023/12/8 22:53:18

的确,“吕布”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确实不怎么好,杀丁原、弑董卓、袭曹操、骗刘备等等,诸般劣迹足以证明此人本质就是个奸狡小人;但是话又说回来,“曹操”在书中的形象其实也不怎么正面,更有“汉贼”之称。说来说去,无论是曹操还是吕布,甚至素以“仁义”自居的刘备,他们在乱世中南征北战,屡施伎俩,为的又是什么?说白了,终极目标还不是为了能统一中原,自己能披上龙袍做皇帝;因此说,乱世三国中本无善恶之分,更没有所谓的形象正不正面之说。

世人皆知“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句话足以证明吕奉先在诸侯林立的汉末乱世中,他所居的崇高地位;其实“吕布”除了勇武过人之外,还说了两句曹刘孙,甚至孔明、司马懿等人都不敢说的话,也是最能代表吕布“真英雄”的两句话。这第一句就是“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这句话读起来相当霸气,颇有曹操的豪迈;当然,在今天这句话也没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在“吕布”那个年代可就不得了了。

简单介绍一下这句话的背景。当时董卓尚在,只不过已与吕布闹翻,主谋就是“王允巧施连环计”;“王允”更用言语相激,气得吕布大喊大叫“誓当杀此老贼,以雪吾耻!”由于当时董卓当政,京城之内一片白色恐怖,“吕布”竟如此大喊大叫,“王允”接着就半真半假的来了句“将军勿言,恐累及老夫。”这话说得甚是巧妙,一半说明了“王允”的恐惧,一边也有继续激怒吕布的意思。

就在此时,吕布说出了一句极富有“英雄气概”的话“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这句话看似平淡无奇,不过是“吕布”情绪激动说的;其实,这句话又道出了多少人的心声?三国时代的男人们,你争我夺为何?还不是为了有朝一日能“不居人下”吗?曹操如此、袁绍如此、刘备如此、甚至可以说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等皆是如此;只不过这些人都打着十分高大上的“仁义”口号而已,因此他们不敢轻易表露心志,比如刘玄德。

为什么一定要以“刘备”为例子呢?因为在三国之中他最压抑。曹操性情豁达,且占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先天优势,想做皇帝随时都可以;因此“曹操”在三国之中心态是最好的一个。再说东吴“孙权”本就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自幼衣食无忧,而且父兄两代人已为他打下了江山,只需守好即可;因此孙权对“居于人下”几乎没概念,更谈不上压抑。而“刘备”则不同,顶着“汉室宗亲”的头衔却以“织席贩履”为生;因此,最初的刘备对“不居于人下”有着极其迫切的心理。

之后“刘备”好不容易依仗关羽、张飞拉起了一支小规模队伍,在汉末乱世中南征北战;可结果呢?虽有小胜却多年没有立锥之地,而且半生颠沛流离,四处寻找靠山;说白了,刘备无论走到哪里,投靠了谁都属于“寄人篱下”,可想刘备的心理负担有多重。因此出现了以后与“刘表”饮酒,刘备趁着酒劲说了句“备若有基业,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说完这话之后,再看同席的“刘表”脸色马上转变,之后还有了将刘备赶出荆州的一幕;当然不是真的让“刘备”撵走,而是将他踢出“荆州”的权力中心。

这句应该是“刘备”最后悔说的话,但此言又和吕布的“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有什么不同吗?这就说明刘备和吕布其实都一样,只不过“吕布”不畏他人,敢说这样的话;而“刘备”却害怕别人知道,因此不敢说这样的话。说来说去,两者相比之下还是“吕布”性子耿直,当然,刘备为“权利”也不能说是错;但论“真英雄”,吕奉先则更胜一筹。

再说吕布的第二句豪言“汉家城池,诸人有分,偏尔合得?”这句话的背景发生在“吕布”偷袭了曹操的“兖州”,并与“濮阳”形成掎角之势抵抗曹军;率军回救的“曹操”当然很生气,在城下怒斥“吾与汝自来无仇,何得夺吾州郡?”而城上的吕布就回了一句“汉家城池,诸人有分,偏尔合得?”这句话看似“吕布”赖皮,但仔细想来却又是这么个理;汉末乱世,群雄你争我夺,城池朝令夕改很正常,曹操又强占了多少本是别人家的城池?

吕布这句“汉家城池,诸人有分,偏尔合得?”看似赖皮,实则与当年陈胜、武广的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又何其相似?在汉末乱世之中,这话只有“吕布”敢说,曹操不敢、孙权不敢、刘备更不敢,不是他们不想,而是真真切切的不敢说。为什么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而不是马上弑君篡位?因为无论时局多乱,互相争战死多少人,但是他们都在名义上恪守着一种“统治规则”。

其实曹操和“吕布”也一样,所谓的攻城夺寨,本就是“汉家城池,诸人有分”;只不过大家都在恪守着“汉朝统治”的游戏规则。虽然大家都在做着推翻“汉朝统治”的事,但却没有一个人敢直言真相;当然,唯有“吕布”一人除外。或许有声音会说,“曹操、刘备不说,是因为他们有朝一日是要做统治者的,也需要同样的‘正统’规则来约束别人;不说,则是为了以后的‘统治’做准备。”

这种观点从某种角度看,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其实这就是自古以来“治乱兴衰”的根本原因;而“只配为将”的吕布敢于直言真相,虽不能位居九五,但“真英雄”也算当之无愧。

更多文章

  • 诸葛亮死后就葬在定军山,为什么少传出挖掘其坟墓的消息?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诸葛亮葬于定军山吗,老梁讲刘伯温挖诸葛亮的坟墓,诸葛亮的坟墓找到了吗

    据史书记载,定军山的武侯墓是一个衣冠冢,也就是说,墓中埋的是诸葛亮平时穿的衣服,盗贼们也不傻,冒着杀头的危险盗点破衣服,除非是傻了。再者说了,诸葛亮一生两袖清风,没有治下私财,作为蜀国的丞相,他的家财寥寥无几。有一个传说,说是让四名士兵抬着棺材走,等到绳子断的时候,断在哪里就埋在哪里。这虽然是一个传

  • 曹操军粮短缺士兵饿得要兵变,无辜粮官被杀,莫名其妙却死得其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曹操杀粮食官,曹操手下粮官之死的教训,曹操兵败的真实原因

    记得《三国演义》中有句评价曹操的话:“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多少人心中蕴藏着一个“曹操梦”。挟天子以令诸侯,手下一干猛将纷涌而至,朝会携剑登场,高呼丞相有礼!俨然一副“彼可取而代之”的架势。相反,打着“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刘备,却以桃园三杰起家,一路奔波坎坷,虽有皇叔之尊却无皇叔之实,但待

  • “空城计”是司马懿最大失误?他和孔明是敌人,更是一对神交知己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司马懿空城计故意中计,孔明司马懿空城计,司马懿明明识破了空城计

    相对于“诸葛亮”,司马懿的一生就显得颇为荆棘多磨,就连入仕为官也是在曹操毫不客气的“威逼之下”;再之后就不必多加介绍了,几度沉浮,几经生死。司马懿和诸葛亮这两人虽名义上是两国的仇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其实这两人应该算“知己”;明明两人各为其主,两国交兵之时杀得天昏地暗,又为什么说这两人是“知己”呢?

  • 贵霜帝国为什么不挥师蜀汉,灭了乱世的三国?他有没有这个能力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贵霜帝国被谁灭的,贵霜帝国灭了多少蜀汉,蒙古帝国和贵霜帝国谁强

    主要原因:首先贵霜帝国的实力长期弱于汉朝。中国在汉末三国时代虽然实力衰落,但贵霜帝国同样处于衰落期,实力依然及不上汉朝及与之相邻的曹魏,双方都无力攻击对方;其次路途遥远。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冷兵器时代,受制于后勤供应与通讯联络的困难,帝国的控制距离是有极限的,而贵霜帝国与汉朝及三国核心区域

  • 关羽攻克襄阳、生擒于禁和三万曹军就撤军回南郡休整,三国的历史会怎样改写?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关羽镇守南郡时与曹军作战情况,于禁大战关羽,关羽的樊城之战的正史记载

    在古代战争中,一支军队连续作战三个月而不进行休整,这是难以想象的,《孙子兵法·作战篇》说得很明白:“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关羽向襄樊开辟第二战场,也是为汉中作战的刘备分担压力。有人认为关羽是在刘备拿下汉中并进位汉

  • 曹操帐下最信任的第一猛将,战典韦慑马超,与吕布齐名,却是三国少有的“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马超和典韦,吕布典韦大战赵云马超,吕布和赵云典韦马超谁排第一

    乱世三国曹操帐下有“五子良将”,许褚并不在其中,并不是因为他没有资格,而是因为许褚实力已经超越了“五子良将”。许褚实力强悍,甚至曾与马超对阵,吓得马超动都不敢动一下。许褚不但勇猛,更是曹操最信任的人,甚至怀疑自己的儿子都不会怀疑“虎候”许褚。许褚,字仲康,自幼勇猛,力大无边,曾单手把一头牛倒拖回寨。

  • 中国400多位皇帝,为何只说刘秀是“开了外挂”?运气好到爆棚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上真正的刘秀,历史名人评价刘秀,历史评价刘秀的功与过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诞生过400多个帝王,最出名者第一阵列的莫过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第二阵列的便是汉高祖、隋炀帝、唐玄宗、明太祖、明成祖、清康熙。各朝各代各个帝王各领风骚,或心黑手狠,或风流多情,或昏庸无道,或精明能干,每一代无数奇闻轶事,关于帝王有说不尽的话题,但这其中尤其是汉朝最为奇特。草莽

  • 文有诸葛亮 武有关羽张飞 一手好牌的刘备怎么就输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吕布谁最厉害,张飞关羽刘备搞笑结拜,关羽张飞阵亡刘备大哭

    刘备,河北人,名分上是汉景帝的后人,但出生的时候,家里早已破落穷寒,父亲早亡,在单亲家庭中长大,少年时便随母亲以织席贩履为业,生活艰苦,但很有志向。熹平四年(175年),刘备十五岁时,母亲让他外出行学。刘备与同宗刘德然、辽西人公孙瓒一起拜原九江太守、同郡人卢植为师学习。群雄逐鹿的东汉末年,没有战略眼

  • 放着那么多大将不用,汉高祖每逢叛乱必亲征,症结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汉高祖时期出现过叛乱吗,历史上亲征的皇帝,刘邦亲征

    从起兵反秦,到楚汉相争到建立汉王朝,整个过程离不开刘邦的出色领导。刘邦的成功离不开他精湛的用人之道,更准确地说是“将将”之道,也就是统领将帅的策略和方法。但是在后来的很多叛乱中,刘邦大都是亲征平叛的,为什么不派自己身边的大将出征呢? 吕后的强势 谈起刘邦,就不得不提到吕雉,这个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

  • 朱元璋宴请高僧,高僧饭后写了首谢恩诗,朱元璋看后大怒:杀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元璋的资料关于朱元璋的资料,朱元璋老婆马皇后死在朱元璋前面,朱元璋谢恩诗

    古代世人都讲究一个忠字,要从一主而终,一朝天子一朝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般来讲,新的当权者对于以前的下属都不会信任;以前的下属也不会对新的当权者忠心耿耿,即便有些君主会看中前朝下属的才华,让他们入朝为官,最终也会不欢而散。明朝时期,朱元璋就曾召前朝翰林学士来复入朝为官,最终还是对他有所猜忌杀了他。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