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最终却被五马害伤

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最终却被五马害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35 更新时间:2024/1/26 7:16:11

公元前343年,齐国在马陵打败魏国,俘虏了魏太子申,并且害伤了魏国将军庞涓

第二年,卫鞅对秦孝公说:“秦国和魏国的联系,就像人有心腹之疾,不是魏吞并了秦,就是秦吞并了魏。为什么呢?因为魏国依靠山险,定都在安邑,与秦国以黄河为界。魏国控制崤山的函谷关,有利时就会西侵秦国,否则就向东攻城略地。去年魏国被齐国打败后,诸侯们纷纷背叛魏国。今主上贤能,让秦国得以富强,我们可以乘这个机会发动攻击。魏国挡不佳秦国,必定往东边退。只要魏国一退,秦国就可以占领黄河和崤山的险固之地,向东控制诸侯。这才是帝王大业啊!”

秦孝公认为卫鞅说得对,于是命他率兵再度攻打魏国。魏国派公子卬带兵迎敌,两军对峙。

卫鞅派人送信给公子卬,信里写道:“我过去在魏国时和公子友好,如今各为两国的将领,实在不忍心互相残杀。希望能与公子见一面,订立盟约,欢饮而罢兵,让秦国和魏国都得到安宁。”

公子卬前往会盟,却中了卫鞅的埋伏,遭到俘虏,魏军也因此被打败。

魏国屡次被齐国和秦国击败,国内空虚,国力日益削减,魏惠王为此十分担忧。于是他把黄河以西的土地割让给秦国,以求和平,接着又把国都从安邑迁到大梁(公元前 341年)。魏惠王从此也被称作梁惠王。

梁惠王曾感慨地说:“寡人真后悔当初没听公叔座的话!”

卫鞅凯旋后,秦孝公封赏他商、於等十五个都邑。卫鞅从此被尊称为“商君”。

[var1]

赵良的劝告

商君在秦国执政二十一年,得罪了不少权贵,许多宗室贵族都对他心怀怨恨。

某一天,大臣赵良来见商君。

商君问:“你看我治理秦国,和以前的五羖大夫百里奚相比,谁比较能干?”

赵良说:“实话实说,可以不受惩罚吗?”

“你愿意说实话,那就是我治病的良药,我怎么会处罚你呢?”

赵良于是将百里奚的故事简单地描述了一遍。

百里奚原是楚国的乡下人,听说秦穆公不分尊卑贵贱广纳贤才,便想去求见。但到了秦国,盘缠用尽,只好把自己卖给秦国商人当奴隶。一年后,秦穆公得知这件事,就把他从低贱的奴隶一路提拔到一国之相。

五羖大大百里奚辅佐秦时,东伐郑国,三次拥立晋国的国君(惠公、怀公和文公),并遏阻了楚国北侵的势头。

他在国内施行教化,致使巴人前来进贡;又对诸侯施以恩惠,令戎国都表示臣服。

百里奚担任秦相时,疲累不乘车,酷日不打伞,在都城巡视时没有车队随行,也不需要武力护卫。

他伤的时候,举国上下悲痛欲绝,小孩不唱歌谣,劳动者不哼小曲。"这就是五羖大夫的德行啊!”赵良反问,“那么商君您呢?”

赵良接着把商君在秦国的所作所为,也事发了一下。

[var1]

商君当年能见到秦孝公,是靠受宠的景监牵线,一点儿也不光彩。商君辅佐秦国,不以百姓为重,却大建门阙,谈不上什么功绩。

商君处罚太子的老师,又用严刑峻法伤害人民,累积民怨,凝聚祸患。商君权倾一时,功高震主,有时候还会自作主张,变更国君的命令。百姓对商君的命令的反应速度,远快于对国君所下的命令的反应速度。

商君自比国君,自称 “寡人”,每天都用法令约束秦国的贵公子。受过刑罚的公子虔,八年来足不出户。

商君出门,随行的车队数以十计,卫队手执矛戟夹道奔走,车上载满武士,随从各个孔武有力。若是这些外出准备没做好,商君就不愿意出门。赵良坦率地说:“《书》曰:‘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商君的处境其实就像朝露般危险,您还能希望活得长久吗?你

何不把十五邑封地归还朝廷,然后到偏远的地方隐居,再劝秦王一改政治作风。否则秦王一旦弃世,那些想抓你的秦国人绝对不会放过你的。伤亡的危险已近在眼前了!”

赵良据实以告,但商君始终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作法自毙

五个月后,秦孝公驾崩。太子继位,是为秦惠王。

公子虔等人上告商君计划谋反,朝廷便派人去逮捕他。商君逃到函谷关下,打算寄宿旅店。

旅店主人不知道他是商君,便对他说:“根据商君的法令,留宿没有身份证明的客人,店主会受到处罚。”

商君感叹道:“哎呀!制法的流弊,居然到了这种程度!”然后转而投奔邻近的魏国。

魏国人怨恨商君欺骗公子卬,并且打败魏军,也不愿意收留他。

商君想逃往其他地方。

魏国人却说:“商君是秦国的逃犯。秦国如此强盛,要逮捕的他人进入魏国,不快点将他遣返怎么行?”因此就把商君送回秦国。

商君进入秦国,回到商邑,发动部署攻打郑县。秦惠王派兵回击,在渑池结束了他的生命。

惠王将商君五马害伤,公开示众,并旦警告大家:“别像商鞅这样造反!”接着诛灭了商君的整个家族。

[var1]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周秦之变!从“百家争鸣”到“一法独大”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周秦简历,周秦的文化密码,周秦奴隶制说原文

    于是,他秉着“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的精神,开启了一场新的统一“文化”的战争——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化……其中最核心的,就是统一文化。[var1]以“礼”治国的周,包容时尚下的“百家争鸣”周灭商后,周公等统治者吸取殷商灭亡的教训,认为应该在尊天的基础上重视人民,从而

  • 秦国郡县制对文化“大一统”格局的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郡县制是我们历史上一项新的的地方行政制度,它上承皇帝与朝廷,下接基层的乡亭里制,直至普通百姓之中,直接将西周时期的“层”状结构,变成“网”状结构。并将与之相应的上计制度、俸禄制度、选官制度,还有户籍制度、乡亭什伍组织等纳入其中。就是这种“网”状结束将整个阶层“緾”在一起,成为地方民族整合的工具。[v

  • 荆轲因何手持淬毒匕首而未成功,只因一个失误,断送了刺秦大业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var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两千年前易水河畔,那个毅然决然的白衣身影慷慨激昂地吟唱之声,犹在人们耳边回荡,可勇士却早已命丧秦王乱剑之下。荆轲是武功何等高强的刺客,不像秦舞阳只是个害人犯。在经验和心理素质上荆轲自然也差不了,号称“天下第一勇士”。况且手里拿的匕首又是淬了巨毒的名剑

  • 大秦赋:赵姬与嫪毐私生子的事,终于被嬴政知道了,他咯噔了一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嫪毐和赵后的故事,嫪毐如果当了秦王,嫪毐和嬴政年纪

    第一个知道此事的是成蛟的母亲韩霓,不过她已经死了,第二个知道此事的是李斯,不过时机不对,李斯并没有告诉嬴政,而将此事散发出去的却是当事人嫪毐,他封侯之后,日渐膨胀,还经常大摆筵席,某天他与大臣作乐,酒后失言,说出自己乃秦王假父。嬴政听到消息,愤怒异常,与前两次不同,这次他行色匆匆来见太后,给太后一个

  • 人物传记:参见“五霸”谋春秋,再看“战国”出七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春秋战国四大名人传记,七雄五霸斗春秋还是闹春秋,日本战国时期的七雄

    [var1]因为周朝建立时采用分封制,各诸侯各领一方,再加上平王东迁以后,西土为秦国所有。它吞并了周围的一些戎族部落或地方,成了西方强国。在今山西的晋国,山东的齐、鲁,湖北的楚国,北京与河北北部的燕国,以及稍后于长江下游崛起的吴、越等国,都在吞并了周围一些小国之后,强大起来,成了大国使得周朝实际控制

  •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帮助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何突然急流勇退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有七雄并立,哪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诸侯国时而连横合纵、时而彼此对抗,各有所得,也有所失;各有兴盛,亦有衰败,结果谁也不服谁,谁也灭不了谁,两百多年间,一直处于分庭抗礼的局面。直到其中一个诸侯国经过历代君主的魄力、野心及对各国人才诚意的招揽、重用,终慢慢崛起成为了一个有实力

  • 因为一个女人讨伐楚国,齐桓公是不是冲动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齐桓公怎么压服楚国,齐桓公伐楚详解,齐桓公伐楚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上一集讲到,蔡哀侯被楚文王囚禁到楚国,他没能学老祖宗周文王翻点,却挂在了楚国。蔡哀侯的儿子是蔡穆侯。蔡穆侯看到当时天下的霸主是齐桓公,出于傍大腿的需要,便把小妹妹蔡姬嫁给了齐桓公。前657年,齐桓公与蔡姬乘船游玩。蔡姬是个小调皮,熟悉水性,就摇晃船只颠簸齐桓公,故意逗齐桓公。齐桓公是个旱鸭子,怕掉到

  • 吕不韦那么厉害,为何看到秦始皇的30个字,就吓得饮鸩自尽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var1]我认为,如果吕不韦能够善终,那么我们的商圣就不是陶朱公范蠡,而是姜子牙23世孙,大秦吕相邦吕不韦!吕不韦以毒辣的眼光、极大的勇气、超人的胆识,散尽千金、摇唇鼓舌,让一个遗忘角落的落魄王孙成为了大秦之王,让自己一个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外地客商成为了一代相邦!这种逆袭让人惊叹,可他的人生好好就是

  • 30,秦国上演帽子戏法,赵、魏、韩终究没能重现晋国的辉煌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七雄归一系列27】呈上,欢迎关注我的系列合集秦王政继位时,秦国西面已吞并了巴、蜀、汉中;南面越过宛城到达郢都,设置了南郡;北面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并且吞灭了二周,在其故地设置三川郡。嬴政掌权后任用尉缭和李斯等人,公元前236年,秦国先后攻取赵国阏与(山西和顺)、河间(河北沧

  • 战国第一支成建制重步兵——“不败”魏武卒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烧脑战国残魏60年后记,秦之锐士魏之武卒,魏战国

    [var1]魏武卒何谓“魏武卒”《荀子﹒议兵篇》记载:“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这里精确记载了魏武卒的配备,装备之精良,几乎是当时战国之最。魏武卒以5人为一伍,两伍为一什,5什为一屯,2屯为百,5百为主,2个五百团成千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