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晋国十一卿族,五族因何被灭?“六头猛虎”又经历了怎样的恶战?

晋国十一卿族,五族因何被灭?“六头猛虎”又经历了怎样的恶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480 更新时间:2024/2/16 11:49:21

立国于周成王的一场梦,最后落得被瓜分的下场,结局也犹如一场梦。

不过,风起于青萍之末,

晋国的分裂可以说是积祸已久,早在曲沃代翼、大举捕杀公族后,

新生的晋国便朝着“伤亡”的方向发展了。

晋国灭掉许多小国后疆土不断扩大,为了稳固统治,晋国在边疆设县,

并将这些郡县作为奖赏,赐给了有军功的卿大夫。

卿族作为天子、诸侯之下的第动作领主,

本来就拥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建立“家朝”,设立各种职位的家臣来管理封地,

也就是说,卿族为诸侯效力,而家臣则为卿族效力。

早在晋惠公被秦国扣押时,吕甥假传惠公的命令在晋国实行了“作爰田”的土地制度变化,

即把土地赏给贵族、国人和奴隶,且不再收回,

这就意味着,郡县实际上归卿大夫私有,

那么县大夫必然要从卿大夫自己的家臣中选拔任用——

这些县大夫不直接听命于国君,而是听命于其家主卿大夫。

如果说这是个小问题,

那么更大的问题则是,晋国不断设立郡县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到了春秋中后期,郡县已经深入晋国腹地了,控制权却不在国君手里,反被卿族牢牢抓着!

卿权凌驾于君权之上是不可避免要发生的。

一些地位不高的大臣,眼见着君弱卿强,也不得不在众卿族中选择其一作为依靠,

就这样,国君的权力被架空,成为有名无实的“傀儡”。

为了争权夺利,随之而来的是卿族与卿族之间激烈的竞争。

话说回来,春秋时期晋国的卿族共有十一家,

狐氏、先氏、胥氏、郤氏、栾氏这五族因何被灭?

剩下的“六头猛虎”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又经历了怎样的恶战?

十一卿族中,狐氏最先出局

[var1]

狐氏出于戎族,“文襄之世”狐氏极盛。

当初晋献公娶了狐突的两个女儿,大戎生了晋文公重耳,小戎生了晋惠公夷吾。

重耳流亡在外时,狐突的两个儿子狐毛、狐偃则一直跟随着这个外甥。

除了狐毛、狐偃,还有赵衰[cuī]、先轸、贾佗、魏犨、颠颉等人,

这些人不仅有勇有谋,还个个忠心耿耿,

一次,掌管队伍食物的赵衰与重耳走散,虽然自己很饥饿,但还是忍着一口没吃。

追随者中的介子推,还从身上割下肉让重耳充饥,

这种“共患难”,可是经历了长达19年的岁月沉淀,人生有几个19年?

晋文公执政后,进行了军制变革,将原有的二军再扩充一军,组成上、中、下“三军”,

每军设立一将一佐,中军主将被赋予极大的军权,作为最高指挥官“元帅”来统领三军。

狐氏被清除,也正是由中军将之职引起的。

[var1]

城濮之战时,第一任中军元帅郤縠伤去,先轸被提拔为元帅。

秦晋崤之战后,晋襄公(晋文公已伤)放走了三名秦将,先轸得到消息后跑去大说了晋襄公一通,

临走还狠狠啐了一口唾沫,

晋襄公没有责怪先轸,还反过来向先轸道歉,但先轸却自责不已,

以至于后来在与狄人交战时,独身一人冲进了狄军中,就这么“离去”身亡了。

先轸伤后,其子先且居来继任中军元帅。

襄公六年,元老赵衰、栾枝、胥臣、先且居皆亡,

接替元帅之位的是狐偃之子狐射姑(贾季),佐将则是赵衰之子赵盾。

不过,晋国大夫阳处父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赵盾应该成为元帅,

他也为此得罪了狐射姑,后来便命丧于狐射姑派出的高手——续简伯之手,

晋国诛杀了续简伯。

晋襄公伤后,自知在晋国再也无法立足的狐射姑,匆忙逃亡到翟国去了,

赵盾让人把其家眷、财产送到边境,年仅三十余岁的赵盾就这样走上台前,

狐氏一族就从晋国政治舞台上消失了。

紧随其后,先氏灭亡

第二个被灭的是先氏。

[var1]

晋景公三年,郑国背叛了晋国。

说起来,郑国也比较倒霉,地理位置正处于晋、楚之间,但凡晋楚打起来,郑国也跟着遭殃,几乎年年有战祸,

夹在这么一个尴尬的位置,导致郑国不得不像墙头草一样,哪边强就往哪边倒,

倒过去之后,谁来问罪再跟谁讲和。

晋国和楚国两国都紧紧盯着郑国,晋国利用郑国堵住楚国南下之路,楚国则需要依靠郑国打开中原大门,

因此,郑国一旦发生“叛变”,为避免局势恶化,双方都会在第一时间带兵过去问罪,

一方问罪,作为郑国靠山的另一方自然不会坐视不理,郑国也是在这夹缝中艰难生存。

不过,这一次晋国失信了。

[var1]

先向郑国发难的是楚国,楚庄王不能忍受郑国两面派的做法,于是发兵包围了郑国国都,

原本郑国还以为晋国会派军队过来救援,岂料晋军连个影子都看不到,

最后郑襄公“肉袒”投降,被迫与楚国结盟。

这时晋国大军才出动,

他们走到黄河边,听到郑楚讲和的消息后,元帅荀林父本打算撤军,但佐将先縠(先且居之孙)不同意,

他坚决要与楚军决战,荀林父是新官上任,在晋军中威望不够,根本阻拦不了,

于是先縠带着人马仓促渡过了黄河,晋楚大战,

郑国刚刚跟楚国结盟,这时也与楚国联合一起攻打晋国,

很快晋军落败,逃到了黄河边上。

悲催的是,士兵争相夺船渡河,船中被砍下的手指就有很多。

晋军归国后,先縠害怕被害,就逃到了翟国,并与翟国商量攻打晋国,

晋发觉后,就诛灭了先縠的宗族。

先氏于是灭亡。

郤氏、胥氏、栾氏

[var1]

景公八年,魏文子因年迈请求辞职,推荐了郤克(郤缺之子),郤克执掌地方政权。

晋厉公(晋景公之子)时,晋国四军将佐八人中,光郤氏就占去三卿,即郤犨任下军佐、郤锜任中军佐、郤至任新军佐,

可谓“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

此时不仅郤氏,其他卿族世家也已各自拥有相当的经济、军事实力,

而他们之间也不停地互相明争暗斗,

赵氏与栾氏、郤氏的矛盾就很深。

恰逢赵氏内乱,赵庄姬诬告赵同、赵括造反,

栾书和郤锜二人抓住机会,不约而同地出面为赵庄姬的诬告作证,

晋景公于是诛杀了赵同、赵括,还差一点灭了赵氏全族,

独留下赵庄姬及其子赵武,《赵氏孤儿》的故事就是从这里演绎出来的。

[var1]

郤氏势力膨胀,这是其他卿族世家不愿意看到的,同样也是欲收回权力的晋厉公不愿意看到的,

晋厉公七年,晋厉公等人率领刀斧手屠杀郤氏,三郤尽亡,还被晋厉公陈尸朝堂,

郤氏被灭。

显然,赵氏垮了、郤氏亡了,这离晋厉公收回权力还有不短的距离,

不过还没等他向栾氏下手,就被觉醒过来的栾书、中行偃(荀氏后代)先囚禁了,

二家联手杀掉了诛三郤的“主谋”胥童,

胥氏一族被灭。

栾书、中行偃立晋厉公的侄子公子周为君,是为晋悼公,之后害伤了晋厉公。

不过,栾氏也很不幸,也没强横特别久,

到了栾书的孙子栾盈的时代(晋平公时期),

其母与家臣通奸,不过还没等栾盈处理此事,心慌的老娘反而先诬陷儿子要反,范鞅作证,

栾盈被逼束手无措,只能真反了,后失败被害,栾氏被灭,只有栾鲂逃到了宋国。

到此,晋国十一卿族,五族被灭,只剩下范、中行、知、及韩、赵、魏六卿。

范氏、中行氏灭亡

[var1]

晋国六卿,彼此保持了几十年相安无事。

不过到了晋定公时期,这种平衡局面被打破,起因还不是一件大事,

反而是一件小事——500家卫人。

没人能想到,这桩小事居然导致势力比较强的范氏、中行氏灭亡了!

赵鞅攻打卫国,卫国很害怕,于是就向晋国贡献了500家卫国人,

起初,赵鞅把这500户人口安置在了邯郸——其族弟赵午的封邑,

但过了三年,赵鞅又找赵午要回这500家,打算移到自己的封地晋阳去,

赵午答应得好好的,之后却开始拖上了,

还给出一个略显荒诞的解释——赵午觉得,这500户卫人要是就这么迁去晋阳,卫国和邯郸的联系就会崩掉,

所以他们想出了办法,

由邯郸出兵去“挑逗”齐国,引来齐国反攻,这样邯郸就可以用“邯郸城里危险”的借口,把卫人移到晋阳,

卫国就不会跟邯郸断绝联系了。

........

赵鞅怎么会想到这么多弯弯道道,他认为赵午不想还不说,还打算引齐国前来攻伐,

于是就把赵午叫到晋阳害伤了。

赵午的儿子赵稷于是反叛了赵鞅,赵鞅乃派上军司马籍秦围攻邯郸。

范昭子(赵稷的舅舅)与中行寅(范昭子亲家),则助赵稷反抗赵鞅,

赵鞅不敌逃回晋阳。

[var1]

另一边,韩氏与中行氏不和、魏氏与范氏不睦,

而智氏虽然与中行氏实出于一宗(荀林父后人为中行氏,荀林父弟弟荀首的后人为智氏),

不过智氏想提拔亲信梁婴父,来取代中行氏的卿位,

此外,范皋夷平日里备受范昭子冷落,早就起了反意,

这几个人就谋划到了一起,并向晋定公提出以“君命大臣,始祸者伤”的罪名,驱逐赵、中行、范三家。

就这么的,一桩小事发展成了晋国内部混战。

范氏、中行氏见晋君伙同智、韩、魏三家进攻自己,便也开始反击晋定公,

结果失败,逃到了朝歌,韩、魏二氏向晋君为赵氏说情,赵鞅又从晋阳回到国都,后率军围攻朝歌。

范氏、中行氏又逃到了齐国,范氏、中行氏于是灭亡。

荀跞虽为中军将,但威望不如佐将赵鞅,因此荀跞的计划也泡汤了,实权在握的赵鞅乘机,将晋国本来的三军六卿格局,裁减为二军四卿。

智氏灭亡,韩、赵、魏三家升格为诸侯

[var1]

晋出公十七年(公元前458年),智、韩、赵、魏四家,瓜分了将范氏、中行氏的土地,并没分给晋君,可见四卿已不把国君放在眼中了。

此时,智氏成为晋国最显赫的家族,凌驾于三卿之上。

智瑶比较贪婪,他想削弱三家,独据晋国,于是就以给晋君献地的名义,向三家索要土地,

魏、韩畏惧智氏,不得不向他贡献一个“万家邑”,但赵无恤拒不给智氏土地,

晋出公很生气,命令智瑶联合韩、魏二家一起去攻打赵氏。

据说三家围了晋阳有三年的时间,都没打下来,

三家只好引晋水淹晋阳。

不过城中的百姓比想象的还要强硬,他们架高床休息,把锅吊起来做饭,城中断粮,“易子而食”。

[var1]

就在晋阳快挺不住的时候,谋士张孟谈出了个主意,他建议赵无恤联合魏、韩两家反攻智氏,

本来魏韩两家就不愿意打赵氏,再加上智瑶用水灌晋阳的时候,吐了一句:我今天才知道水可以灭人国。

两家一想,赵氏要是灭亡了,下一个是不是就轮到自己了?

魏氏临汾水,韩氏临绛水,两家不也是可以被水灌城么........

于是,赵氏一谈判,三方立即达成一致,用水倒灌智氏军营,

智瑶被害,智氏家族二百余口没留一个活口,

智氏灭亡,其地被三家瓜分。

晋出公大怒,原本他向齐、鲁两国求救,

援兵未到,韩、赵、魏三卿已经打过来了,晋出公出逃,伤在了半路,晋昭公的曾孙晋哀公被立为国君。

这样,晋国国君拥有的地盘只有国都及曲沃两地,境况跟东周王室差不多,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韩、赵、魏三家为诸侯,晋国灭亡。

不过晋国君的土地,在公元前368年才被三家彻底瓜分掉,晋静公被降为平民。

更多文章

  • 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最终却被五马害伤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343年,齐国在马陵打败魏国,俘虏了魏太子申,并且害伤了魏国将军庞涓。第二年,卫鞅对秦孝公说:“秦国和魏国的联系,就像人有心腹之疾,不是魏吞并了秦,就是秦吞并了魏。为什么呢?因为魏国依靠山险,定都在安邑,与秦国以黄河为界。魏国控制崤山的函谷关,有利时就会西侵秦国,否则就向东攻城略地。去年魏国被

  • 周秦之变!从“百家争鸣”到“一法独大”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周秦简历,周秦的文化密码,周秦奴隶制说原文

    于是,他秉着“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的精神,开启了一场新的统一“文化”的战争——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化……其中最核心的,就是统一文化。[var1]以“礼”治国的周,包容时尚下的“百家争鸣”周灭商后,周公等统治者吸取殷商灭亡的教训,认为应该在尊天的基础上重视人民,从而

  • 秦国郡县制对文化“大一统”格局的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郡县制是我们历史上一项新的的地方行政制度,它上承皇帝与朝廷,下接基层的乡亭里制,直至普通百姓之中,直接将西周时期的“层”状结构,变成“网”状结构。并将与之相应的上计制度、俸禄制度、选官制度,还有户籍制度、乡亭什伍组织等纳入其中。就是这种“网”状结束将整个阶层“緾”在一起,成为地方民族整合的工具。[v

  • 荆轲因何手持淬毒匕首而未成功,只因一个失误,断送了刺秦大业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var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两千年前易水河畔,那个毅然决然的白衣身影慷慨激昂地吟唱之声,犹在人们耳边回荡,可勇士却早已命丧秦王乱剑之下。荆轲是武功何等高强的刺客,不像秦舞阳只是个害人犯。在经验和心理素质上荆轲自然也差不了,号称“天下第一勇士”。况且手里拿的匕首又是淬了巨毒的名剑

  • 大秦赋:赵姬与嫪毐私生子的事,终于被嬴政知道了,他咯噔了一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嫪毐和赵后的故事,嫪毐如果当了秦王,嫪毐和嬴政年纪

    第一个知道此事的是成蛟的母亲韩霓,不过她已经死了,第二个知道此事的是李斯,不过时机不对,李斯并没有告诉嬴政,而将此事散发出去的却是当事人嫪毐,他封侯之后,日渐膨胀,还经常大摆筵席,某天他与大臣作乐,酒后失言,说出自己乃秦王假父。嬴政听到消息,愤怒异常,与前两次不同,这次他行色匆匆来见太后,给太后一个

  • 人物传记:参见“五霸”谋春秋,再看“战国”出七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春秋战国四大名人传记,七雄五霸斗春秋还是闹春秋,日本战国时期的七雄

    [var1]因为周朝建立时采用分封制,各诸侯各领一方,再加上平王东迁以后,西土为秦国所有。它吞并了周围的一些戎族部落或地方,成了西方强国。在今山西的晋国,山东的齐、鲁,湖北的楚国,北京与河北北部的燕国,以及稍后于长江下游崛起的吴、越等国,都在吞并了周围一些小国之后,强大起来,成了大国使得周朝实际控制

  •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帮助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何突然急流勇退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有七雄并立,哪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诸侯国时而连横合纵、时而彼此对抗,各有所得,也有所失;各有兴盛,亦有衰败,结果谁也不服谁,谁也灭不了谁,两百多年间,一直处于分庭抗礼的局面。直到其中一个诸侯国经过历代君主的魄力、野心及对各国人才诚意的招揽、重用,终慢慢崛起成为了一个有实力

  • 因为一个女人讨伐楚国,齐桓公是不是冲动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齐桓公怎么压服楚国,齐桓公伐楚详解,齐桓公伐楚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上一集讲到,蔡哀侯被楚文王囚禁到楚国,他没能学老祖宗周文王翻点,却挂在了楚国。蔡哀侯的儿子是蔡穆侯。蔡穆侯看到当时天下的霸主是齐桓公,出于傍大腿的需要,便把小妹妹蔡姬嫁给了齐桓公。前657年,齐桓公与蔡姬乘船游玩。蔡姬是个小调皮,熟悉水性,就摇晃船只颠簸齐桓公,故意逗齐桓公。齐桓公是个旱鸭子,怕掉到

  • 吕不韦那么厉害,为何看到秦始皇的30个字,就吓得饮鸩自尽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var1]我认为,如果吕不韦能够善终,那么我们的商圣就不是陶朱公范蠡,而是姜子牙23世孙,大秦吕相邦吕不韦!吕不韦以毒辣的眼光、极大的勇气、超人的胆识,散尽千金、摇唇鼓舌,让一个遗忘角落的落魄王孙成为了大秦之王,让自己一个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外地客商成为了一代相邦!这种逆袭让人惊叹,可他的人生好好就是

  • 30,秦国上演帽子戏法,赵、魏、韩终究没能重现晋国的辉煌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七雄归一系列27】呈上,欢迎关注我的系列合集秦王政继位时,秦国西面已吞并了巴、蜀、汉中;南面越过宛城到达郢都,设置了南郡;北面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并且吞灭了二周,在其故地设置三川郡。嬴政掌权后任用尉缭和李斯等人,公元前236年,秦国先后攻取赵国阏与(山西和顺)、河间(河北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