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秉着“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的精神,开启了一
场新的统一“文化”的战争——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化……
其中最核心的,就是统一文化。
[var1]
以“礼”治国的周,包容时尚下的“百家争鸣”
周灭商后,周公等统治者吸取殷商灭亡的教训,认为应该在尊天的基础上重视人民,从而确立了“敬天保民”的统治思想。以此为指导思想,制礼周礼乐,形成了一套分别尊卑贵贱的礼仪体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近乎“自治”的社会运行体制。
正是在这种包容和时尚的社会环境下,在春秋战国时期,为挽救礼崩乐新,士人百家争鸣提出了不同的治国理念——
道家的无为而治,儒家的仁义礼信,墨家的兼爱、非攻、节用,法家的严刑峻法,纵横家的阴谋权术……
[var1]
以“法”治国的秦,苛政酷法之下的“焚书坑儒”
秦统一六国,客观地说,法家的治国策略起了很大作用。
因为法家主张的严刑峻法,在这种高压之下,确实可以把地方和百姓潜力最大程度地挖掘出来。比如地方动员能力,秦国以500万的总人口数,居然能动员近100万的军队,这种吸取式动员在今天也是不可思议的。
所以,以法家夺天下的大秦,自然要延续法家的主导地位,也自然要压制其他各家的学说。这种“独尊法家”的行动实施到极端,就是“焚书坑儒”,将“百家”之书焚毁,“六国”之学禁断。然后,全天下只有大秦之法、大秦之学,再无争论,大秦也就可以万世一系了。
[var1]
从历史上到今天有不少学者为秦始皇“平反”,说他“焚书坑儒”只是焚毁不利于统治的书、坑杀的是欺世盗名的方士。实际上,这些论断多是掩耳盗铃,因为对于“愚民、弱民、疲民”的大秦,几乎所有百家之书都是有毒的,几乎所有有学问能思考的人都是不利于其统治的,所以,“焚书坑儒”恐非后世杜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