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楚国情不同,吴起在两国的变革程度也有区别故改革一胜一败

魏楚国情不同,吴起在两国的变革程度也有区别故改革一胜一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059 更新时间:2024/2/14 8:33:48

周考王元年(前440年),在一向人才辈出的卫国的一个大户人家,一名婴儿呱呱坠地。这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吴起

吴起成年以后,历侍鲁国、魏国和楚国。在魏国和楚国,吴起得到重用,先后进行了改革。

吴起在魏国的改革

魏国是从晋国分裂出来的一个诸侯国。魏文侯上台之后,奋发图强,任用吴起、李悝进行变法。吴起在魏国的改革主要为:训练一支强大的特种兵——魏武卒。

春秋军制,以战车为中心,车兵和徒兵相结合,以方阵和圆阵为基本形态的多种阵形。战车上的甲士,是每乘的核心和主力,起着引导“车驰卒奔”的乘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样的一种军队已经不适合大规模的野战和运动战。所以,到了春秋的后期,已经开始出现了步兵。

[var1]

魏武卒

吴起到了魏国,为魏国训练了一支举世闻名的重装步兵——魏武卒。这是战国时代的“特种兵”。

魏武卒的挑选和训练十分严格。可以说个个都是军队的精英。训练之后的魏武卒,身披三层重甲,重十二石的弓弩,带上三日的干粮,仍然能日趋百里。“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魏武卒宅。”

强悍的魏武卒,在吴起的带领下,大败秦国,占领秦国的河西之地,差点把秦国给灭了。之后,又粉碎秦军的反扑,以5万的兵力,大败50万秦军。帮助魏国辟地千里:“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

即使是吴起离开了魏国,魏武卒也风光了一段时间。直到周显王十七年(前352年)、周显王二十八年(前341年),魏武卒两次被齐国重伤。周赧王二十年(前295年),魏武卒被白起消灭殆尽,吴起对魏国的影响才彻底烟消云散。

吴起在楚国的变法

魏文侯薨逝后,魏武侯继位。吴起受到魏武侯的猜忌。因而逃到楚国。两年后,楚悼王任命吴起为令尹,主持变法。

吴起在楚国的变法主要内容为:

[var1]

吴起

1、实行法治。

吴起总结了李悝在魏国变法的经验,深知法治的重要性,故他在变法中制定法令,公布于众。为确立法治的权威性,吴起还采取“倚车辕”的办法,即立一车辕,有能够搬动的予以奖赏。这大概是商鞅“徙木立信”的范本吧。

2、废除贵族世卿世禄制。

对无功劳的贵族及其后代,实行均其爵、平其禄政策,对立有军功和其他有功人员,则授予爵禄,以解决分配不公,提高将士和新兴封建势力的积极性:“均楚国之爵,而平其禄,损其有余,而继其不足。”

在此同时,吴起进而废除贵族世卿世禄制,即使是封君,也只能收三世爵禄,三世之后,爵禄将被收回,奖给有功之臣:“使封君子孙三世而收爵禄”。

吴起还收减百官和封君子孙的俸禄,以保证军队得到给养,加强训练。

3、吴起还着手整顿吏治。

吴起认为,“大臣太重”与“封君太众”是楚国政治两大弊端,故在废除贵族特权的同时,又削弱大臣威权,“禁明党以励百姓”,禁止大吏结党营私,奖励百官尽忠守职,不超越所规定的权力。

吴起还杜绝权门请托之风,廓清吏治。要求官吏公私分明,言行端正,不计较个人得失,立志为变法的新兴政权效力。裁减冗官,选贤任能,罢除无能无用之辈。徙贵族于边境,开垦蛮荒之地。在吴起的整治下,楚国的吏治逐渐好转。

[var1]

耕战

4、重视耕战,提高军队战斗力和楚国综合国力。

吴起在楚国也大力加强军事训练,为楚国锻造一支强大的军队。与此同时,吴起还注意耕战并重,亦兵亦农,禁止丁民游手好闲,不务耕作:“禁游客之民,精耕战之士。”

吴起在楚国的变法,成就斐然,五年的变法,使得楚国兵强马壮。国力大增。向南攻打百越,向北大败三晋。当然也包括魏国。还攻打过秦国:“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彊。”

吴起变法的功败垂成

吴起变法轰轰烈烈,成就巨大。但是楚悼王去世之后,楚国被打压的贵族联合起来反对吴起。在楚悼王的葬礼上,吴起被射杀。新上任的楚肃王废除吴起变法的一切措施。变法功败垂成:“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那么为什么吴起在楚魏两国的改革,命运会这么不同呢?

原因有三:

1、根本原因:吴起在两国的变革程度不同。

吴起在魏国的变法,最为主要的是军事方面。也就是帮助魏国训练了一支强大的魏武卒。而其他的方面,而在政治方面,魏国的变法,主要是李悝主持的。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李悝变法。吴起基本上没有涉及这一方面。当然,这也是因为魏国人才济济的原因。没有涉及政治的方面,反对的力量也就少了。

[var1]

吴起

楚国的情况则不同,楚国没有魏国那么多的人才。所以在变法时,吴起军事政治一起包了。而且吴起在楚国的变法,虽然说很重视军事方面,但是政治方面的占了大部分。特别是废除世卿世禄,让贵族去开荒的政策,极大地触动楚国贵族的利益。

2、两国反对吴起的人不同。

在魏国,也是有人反对吴起的。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公叔痤。公叔痤是魏国的重臣。他反对吴起,最为主要的是害怕吴起跟他争夺相位。而不是反对吴起的变法。也就是说,他跟吴起并没有血海深仇,只要把吴起赶走就可以了。如果把吴起杀了,那么他也不可能当上相国了。

那么吴起和李悝的变法,不触动魏国国内贵族的利益吗?当然触动了。但是,魏国国内公族的力量不大。

魏国是三家分晋之后成立的。别看魏国到了后来的公子卬、信陵君那么厉害,其实在魏文侯时代,属于魏国的立国阶段。公族的力量不大。对魏国的政治影响力还不如一个公叔痤。所以别说吴起,就是在魏国政治变革的李悝,也得以善终。

而在楚国,反对吴起的主要是楚国的贵族。在吴起时代,楚国已经是一个700多年的老诸侯了。国内的公族实力雄厚。远非魏国的公族可以比拟的。就比如那次在楚悼王葬礼上射杀吴起的事情。吴起自知将死,于是趴在楚悼王尸体上。乱箭有一部分射在楚悼王尸体上。楚肃王上台之后,因把箭射在楚悼王尸体上而被灭族的就有七十多家:“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仅仅射中楚王的贵族就有这么多,那么没有射中楚王的有多少?那些没有参与射杀吴起的贵族有多少?难以想象。

[var1]

吴起

3、两国的国情不同,因而对吴起变革的态度也不同。

魏武侯上台之后,吴起被逼走。但是李悝、吴起的变法,在魏国仍然被执行很长一段时间。而楚肃王上台之后,吴起的变法被全部废除。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魏国必须坚持变法,楚国则没有那么急切。

战国时期的魏国,北面是赵国,西面是秦国,东面是齐国,南边是楚国和韩国。魏国被夹在中间。无论想要向哪一处发展,都得跟别人血拼。即使魏国不发展,也要防止被别的国家入侵甚至群殴。所以,魏国自身必须比别的国家强大。因而,魏国必须变法。更为重要的是,魏国必须保持一支强有力的军队。才能保护魏国的利益。

楚国则不同。通过春秋时期的鲸吞蚕食,楚国已经成为了一个巨无霸。单挑一个国家甚至面对两三个诸侯联军不在话下。即使楚国战败,也顶多伤及皮毛,战国初期暂时还没有能对楚国构成亡国之危的力量。

[var1]

吴起变法

所以,对于变法,楚国其实需求并不如魏国强烈。更何况,吴起变法在楚国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了——贵族的力量遭到一定的削弱。

所以,吴起的变法,在楚肃王上台之后,被全部废除。

其实后来的魏国也跟楚国差不多,变法之后,魏国强大起来了,也对继续深彻的变法不太重视了。于是,桂陵马陵两场大败,魏国被赶下霸主地位。

吴起,是一位了不起的军事家、改革家。可惜吴起虽然遇到一个变革的时代,也遇到两位欣赏他的“伯乐”,但是却树敌于众,终被杀死,其成果也被掩埋于历史黄沙中。悲乎,一代英才!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始皇死亡之谜被揭开?郭沫若认为:被3寸长的铁钉活活钉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秦始皇留下的真实事件,秦始皇死后16大惊人谜团,秦始皇死后遗留的谜团

    他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并且极具传奇性,而史书上对这位传奇的帝王也褒贬不一。有人说他英豪盖世,有人说他暴虐至极,然而他所在的朝代距离我们已有千年之久,很多真相我们都不得而知。秦始皇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只能从史书中寻找蛛丝马迹。但从秦始皇的史料记载中我们能发现,除了他一扫六国建立大一统王朝的功绩以

  • 关东六国为何仇恨秦国,却能坦然接受汉朝的统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时间仅过去了十五年,中华大地上第一个封建王朝便以短命告终。群雄并起,刘邦建立的西汉王朝最终站稳脚跟并开创一系列盛世局面。同样占据六国旧地,为何秦朝墙倒众人推,而西汉的统治却固若金汤,矗立百年而不倒呢?[var1] 师古改古,大一统和分封诸王 1. 秦朝大一统后的急政。我们今天常听到虎狼之师一词,最早

  • 刘备自称皇族,这对他有多大作用?看曹操的反应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首下的谋士都劝说曹操,不要去攻打刘备,认为真正跟曹公争天下的人是袁绍。但是曹操却说:“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三国志·武帝纪》”而曹操手下只有大谋士郭嘉力排众议,认为刘备虽然实力微弱,威胁却远远大于袁绍,主张进攻刘备优先。历史证明了曹操和郭嘉的观点,刘备虽然不久后就被曹操击败了。但是

  • 你所不知道的历史真相:纸上谈兵的赵括,不过是赵国的背锅侠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这场战争参与人数多达上百万人,任何一方败亡,都是难以承受的代价。从前期的战争结果来看,赵国节节败退,最终退守长平。不过在赵将廉颇的坚守下,秦军也不能在进寸步,真正进入相持阶段。[var1]我们大部分人所知道的历史就是,秦用离间计使赵王撤下廉颇,换赵括为帅,赵括纸上谈兵,进攻失利,最终失败。其实根本原

  • 刘备坚持伐吴有情绪激动的因素也有荆州的战略价值因素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刘备为什么不要荆州,刘备哭荆州故事简介200字,刘备取荆州完整版

    这时候,刘备不仅迎来了他的辉煌时刻,而且跨州联郡达到巅峰。但是,哪曾想:十二月,“吴更违盟、关羽毁败”,吕蒙一个白衣渡江就中止了他的事业上升期。所以,关羽死了,刘备很伤心;荆州丢了,刘备更伤心。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薨;十月,曹丕称帝。然后,汉朝就没了。这是最要命的事情。如果汉朝都没了

  • 匈奴自先秦便扰乱中原,西迁之后在欧洲建立强大帝国但昙花一现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匈奴直到汉宣帝时才被消灭,匈奴西迁动画,匈奴西迁后的结果

    中国部分史籍记载,匈奴人是夏朝的遗民。《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山海经·大荒北经》称∶犬戎与夏人同祖,皆出于黄帝。《史记索隐》引张晏的话说∶“淳维以殷时奔北边。”意即夏的后裔淳维,在商朝时逃到北边,,子孙繁衍成了匈奴。还有一说认为,移居北地的夏之后裔,是夏桀的

  • 秦赵渑池会,蔺相如仅凭计谋就能完璧归赵?背后真相没那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赵惠文王明知秦昭襄王用十五座城来换和氏璧是个阴谋,也只能派蔺相如带上和氏璧到秦国与秦王周旋。秦王借着观赏把玉璧骗到手后,传给美妾大臣把玩,并没有再还回蔺相如的意思,蔺相如假意说玉璧上有个瑕疵,一般人看不出来,要指给秦王看,成功拿回手上,在了解秦王并没有诚意交

  • 西汉时汉匈战事不断,刘秀统一时也曾遣使向匈奴通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秀简历,刘秀随口一句成千古名句,汉光武帝刘秀简介

    冒顿是匈奴头曼单于之子。当其为太子时,头曼单于欲立所宠阏氏(匈奴皇后)之子为太子,将冒顿派往月氏(西域游牧部落)为质,随即发兵攻打月氏。月氏恼怒,欲杀冒顿,冒顿闻讯,盗得好马,逃回匈奴。头曼单于见其勇壮,乃令其统领万骑。但冒顿因此对头曼单于不满,他将所部训练成绝对服从、忠于自己的部队,为政变谋位做准

  • 漆身吞炭的刺客,功成身退的谋士,他们不仅名震春秋,更影响华夏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上全身而退的刺客,荆柯刺秦前的真正英雄,战国时期的孤胆人物

    春秋末期,智瑶水淹晋阳不成,反被赵无恤策反韩魏两家,水淹智家军,智家家主智瑶自刎而亡,而后智家彻底退出历史舞台。韩赵魏三家分晋,作为最大牺牲者赵家,赵无恤带领赵家分的智家最大利益。[var1]智家确实灭亡了,但智家却有一位了不起的门客,也就是当时士,名叫豫让。豫让曾两次投主,两次家主被灭,在被智瑶问

  • 在秦始皇统一之前,七国的文字差别有多大,真的互相不认识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在秦国没统一,文字有什么区别了?在秦始皇统一之前,七国的文字差别有多大,真的互相不认识吗?六国文字又称又称东方六国文字,是战国时期东方齐、楚、燕、韩、赵、魏等国文字的合称。诸侯国经过春秋数百年的分合,政治、经济、文化的剧变,给文字的发展以深刻的影响。六国文字与春秋时期相比,字形上差异已经很大,可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