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公元前211年秦国疆域图
那么,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相继灭亡的山东六国的亡国之君的下场又是如何呢?
国外
国外是秦国第一个灭亡的战国七雄,姬姓。国外是战国七雄中最弱小的一个,鼎盛时期国土面积不过10万平方公里。国外国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初都平阳(今山西临汾),灭郑国后则迁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公元前230年春,秦王政十八年春,韩王安投降,以韩地建置颍川郡,建郡治于阳翟(今河南禹州),国外灭亡。
[var1]
国外鼎盛时期疆域
韩王安比较倒霉,原本可以不愁吃穿过完后半生,结果在公元前226年,在国外故都新郑的前国外贵族发动抗秦起义,被秦镇压。而韩王安也因受到牵连被处伤,可以说是相当的倒霉。
赵国
赵国是秦国灭亡的第二个战国七雄,和秦国同氏,都有着共同的祖先蜚廉。疆土主要有当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中部和陕西省东北隅。西有秦国,南有魏国、国外,东有齐国,东北燕国,北方则是林胡、楼烦、东胡等游牧民族的地域,另外赵国境内还有小国中山国。
[var1]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前赵国疆域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先后征服楼烦、林胡、中山,崛起为战国后期唯一能与秦国抗衡的强国。秦赵长平之战,赵国惨败,元气大伤。
[var1]
赵国鼎盛时期疆域图
公元前229年,秦攻赵国,赵幽缪王派李牧、司马尚率军抵抗。秦将使用反间计使幽缪王杀李牧、司马尚。秦将王翦于是率大军攻赵,突破井陉口,攻陷邯郸,俘虏赵幽缪王,赵幽缪王献出地图投降,被流放到河南房陵,赵国灭亡。赵国大夫在代地拥立公子嘉,是为赵代王嘉。公元前222年,秦将王贲引兵攻代,虏代王嘉。
魏国
魏国是秦国灭亡的第三个战国七雄。魏国的先祖是周文王之子毕公高,周武王牧野东征之后,他被封在毕,后代于是就以毕姓为氏。毕国亡国后,毕公高的后代毕万逃到晋国,为晋献公作大夫,出征居车右,立有战功,被封到魏(魏城,即今山西省芮城县的古魏城遗址),立为“魏氏”。日后逐渐发展为晋国六卿之一,最终经历三家分晋之后成为了战国七雄,并成为了战国初期的强国。
[var1]
魏国鼎盛时期疆域图
随着战国中后期,大将庞涓以及信陵君公子无忌伤后,魏国逐渐衰落,而秦国逐渐最大,最终无法抵抗秦国的攻势,于公元前225年,被秦国大将王贲灭亡。而魏国的末代君主魏王假,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在秦军攻入魏国首都大梁后,魏王假投降,但是最终被处伤。
楚国
楚国是秦国灭亡的第四个战国七雄。楚之先祖出自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帝颛顼高阳氏。楚国国君芈姓熊氏,最早兴起于丹江流域的丹水和淅水交汇的淅川一带。战国中期楚国到达全盛,极盛时期疆域西起大巴山,东到大海,北至淮汜,南达五岭。
[var1]
楚国鼎盛时期疆域图
春秋早期,楚国大举扩张,灭亡江汉流域众多诸侯国,成为南方第一大国。前597年,楚庄王在邲之战中击败中原霸主晋国,被评为“春秋五霸”之一。春秋晚期,在吴楚争霸中楚国连连失利,前506年,吴王阖闾发兵攻楚,在柏举之战中大败楚军,一举攻破楚国郢都,楚国在秦国帮助下得以复国。战国中期,楚国再次崛起,楚宣王和楚威王时代(前369年~前329年),楚国进入鼎盛时期,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史称“宣威盛世”。
[var1]
楚威王影视剧形象
但是到了楚怀王后期,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在蓝田、丹淅之战中大败于秦国,楚国逐渐走向衰落。前278年,秦将白起攻占楚国鄢郢,楚国元气大伤。最终公元前223年,秦军攻破楚国首都寿春,俘虏了楚王负刍,并将其贬为庶人,楚国灭亡。
燕国
燕国是秦国灭亡的第五个战国七雄。燕国于公元前1044年,由周武王其弟姬奭所建立,燕国自以后与中原诸侯来往甚少,文化较中原落后。战国初年,各国纷纷进行变化,唯独燕国在变法变化方面默无声息,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终于在即位后励精图治,采纳郭隗的建议,招贤纳士。拜郭隗为师,给以优厚待遇。燕国很快地集中了一大批各方面的人才,后期又以乐毅为亚卿主持国政,经过二十八年励精图治,原本弱小的燕国成为一时之强。
[var1]
燕国疆域图
但是到了战国后期,随着燕国内部的政治斗争愈演愈烈,以及秦国的不断强大,燕国逐渐难以抵挡秦国的攻势。公元前228年,秦国占领了赵国都城邯郸,逼近燕国,燕国成了下一个进攻的目标。此后,燕国太子丹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但是之后荆轲刺秦王嬴政未遂。这一事情给了秦国一个进攻燕国的借口。
[var1]
荆轲刺秦王
随着在之后秦军的大举进攻之下,最终在公元前222年,秦军攻破燕辽东,燕军战败,燕王喜被俘,伤亡不详,燕国灭亡。
齐国
齐国是被秦军最后一个灭亡的地方。齐国可以根据国君姓氏分为吕齐和田齐。齐国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当时周武王为了酬谢为周朝的功臣和宗室,大行封建制度,首封身为师父的功臣吕尚,即姜子牙于营丘(后改称临淄),国名为齐。因国君为吕氏,故又称为吕氏齐国,吕尚至营丘后,因应当地风俗,简化礼节而修政。发展工商业,利用当地鱼盐之利,人口大增,使齐国成为大国。
[var1]
春秋时期齐国疆域图
当齐国传至齐康公时,大夫田和放逐齐康公于临海的海岛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为国君,是为田齐太公,这便是田齐的开端。公元前386年,田和获周天子列为诸侯,吕氏齐国被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称侯,仍沿用齐国名号,史称“田齐”,为战国七雄之一,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齐侯田因齐正式称王(史称齐威王)。
公元前265年,齐襄王伤后由其子田建即位,由母亲君王后辅政。前249年,君王后离去后,王后的族弟后胜执政。后胜为人贪婪,在秦国不断贿赂之下,齐王建听信了后胜的主张,对其余五国袖手旁观,也不加强战备。终于到五国灭亡后,齐王才顿时感到秦国的威胁,慌忙将军队集结到西部边境,准备抵御秦军的进攻。
[var1]
战国后期齐国形势图
公元前221年,秦王在灭亡韩、赵、魏、楚、燕之后,以齐拒绝秦使者访齐为由,命王贲率领秦军伐齐,秦军避开了齐军西部主力,由原来的燕国南部南下直奔齐都临淄。齐军面对秦军突然从北面来攻,措手不及,土崩瓦解。齐王建出城投降,齐国灭亡,秦国统一天下。此后齐王建被秦军俘虏,并伤于流放之处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