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文明古国、诗书礼仪之邦,传承千年的历史文化,使我国在各个国家之中毫不逊色,身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对于传承中华文化毫不推卸,这是我们的责任,从小到大,语文课本上每个单元都会有诗词歌赋在其中,上了初中以后,又增添了新的一部分――文言文,这是根据古人的行为等写的古文,代表着古人崇高的智慧和给我们留下来的经验教训,在这些文言文里面,儒家经典更加的让我们知礼、尊师重道。
[var1]
[var1]
[var1]
儒家经典传承千年,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是孔子以及他的弟子们一生为之奋斗的精华,除了在秦朝,在很多朝代的读书人眼里,孔子是圣人的存在,是不容亵渎的,在今天也是一样的,因为孔子思想的影响,现在全世界都有着孔子学院,所以,我们可以从这看出孔子对世人的影响,更不用说古时候依靠科举考试的学子们了,特别是考八股文的明清时期。
但是,康熙皇帝在去孔庙的时候,面对着孔子墓却不愿意下跪,后面还是太监机灵,找了一块黄布把墓碑遮了一下,知道看不见墓碑上最后一个字以后,康熙皇帝才愿意下跪的,这件事成了康熙皇帝的一个争议点,当时很多读书人认为他这是不敬孔子的行为。
[var1]
[var1]
在我看来,康熙皇帝的这个行为是能理解的,孔子是鲁国人,在他去世以后被追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这是把孔子追封为一个皇帝,这在当时,笼络了一大批追随孔子的读书人,但在清朝,让一个现任的清朝皇帝去跪拜一个鲁国皇帝,这是不可能的,即使孔子是读书人心中至高无上的圣人,但是皇权不容侵犯,皇权至高无上。
如果康熙皇帝当时看到这个墓碑也毫不犹豫的就下跪了,这虽然是讨好了读书人,但是,康熙皇帝的政敌们,会抓住他的这个问题,炮轰他,说他辱没了皇权,认为清朝的皇帝在地位上低于了鲁国的皇帝,这对皇室来说,简直就是侮辱。
康熙皇帝是清朝盛世繁华的开启者,但是在他刚登基的时候,朝政不稳,当时鳌拜把持着朝廷,整个朝廷只知鳌拜而不知康熙皇帝。即使后面斗败了鳌拜,但是,朝廷里面仍然有着对国家对皇权不利的因素,他不能让这些因素有冒出头的机会,所以,康熙皇帝才没有立即对孔子跪拜,但是当把最后一个王字给遮上以后,康熙就下跪了,说明他对孔夫子没有不敬,只是因为皇权不容侵犯才会有这样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