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西汉延续千年的水利系统规划,到宋代还能使用,规划的有多好?

从西汉延续千年的水利系统规划,到宋代还能使用,规划的有多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925 更新时间:2023/12/9 22:42:57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匈奴发生政变,浑邪杀死休屠王并率领四万人投降汉朝。此后西汉武帝为了打开同西域相交流的道路,并且增强同西域各国之间的交流而设置了敦煌郡。

然而西汉时期的敦煌地区干旱少雨,而要想在这里建立城池,就必须发展农业,继而水利灌溉系统的建设就被提上了日程。

于是为了安置百姓,中原的水利灌溉技术逐渐引入了此时的河西敦煌和西域地区。其中马圈口堰、长城堰、敦煌七所渠等多个水利工程都修建于这一时期。

根据敦煌献和敦煌悬泉汉简的记载可以粗略的勾勒西汉时期敦煌郡的水利系统设置情况。

元鼎六年,汉武帝开始了敦煌郡大规模水利工程的修建工作。根据《汉书 武帝纪》的记载,随着河西走廊地区的收复,此后大批量的移民先后涌入了敦煌郡的管辖地区。

人口的增加使得城市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粮食问题。汉武帝时期,敦煌地区作为西域扩展的基地,在其附近的轮台、伊循城等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屯田,而这些被派遣的官吏大多出自敦煌。

根据记载,水利工程的修建是同屯田士兵的开垦同时进行的,也正是屯田的进行将水利系统的修建技巧修建由中原传进西域地区。

《水经注 河水注》当中就用夸且生动的描述记载了屯田伊循城的过程。他们从酒泉、敦煌调集了上千人,又召集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的兵力各千人,前往横断注滨河。

其中描述了他们修建水渠的结果“大战三日,水乃回减,灌浸沃衍,胡人称神。”

可见修建水利工程的核心部分就是截断河流,并且当时的水渠修筑等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甚至达到了令胡人啧啧称奇的地步。

不仅修建,敦煌郡还设置了专门的官员来管理水渠的大小事务,称作“都水”。而都水的义务就是“平水”,也就是分配水资源。

根据敦煌汉简的记载,敦煌郡有下设东都水和西都水。这些管理水渠的长官还有自己的府邸称为“西都水府”。

西汉时期设置的这些都水的官职与名称中有些甚至沿用至唐年间。

并且唐宋年间的敦煌地区,只是在沿用的基础上对西汉时期的水利系统管理制度,并稍作修改。因此,西汉时期所设置的水利灌溉的管理制度,对此后千年有着重大的影响。

二 敦煌郡水利工程中的两大堤堰

西汉敦煌水利工程中最著名的一项就是马圈口堰,它由汉匈河将军赵破奴主持修造。这一工事从西汉元鼎六年置敦煌郡时就已经开始了。

敦煌水利工程的修筑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核心工程就是堤堰的修筑,其次是水渠的开凿,最后就是漕运水道的修筑。

敦煌郡的管辖领域范围内共有两条较大的河流,其一是南籍端水,另一条是氐置水。

敦煌郡的整个灌溉系统基本都要依靠这两条河流,因此,水利灌溉系统也可以说是敦煌郡的经济命脉。

马圈口堰分为五条主干道,即北府、东河、神农、阳关、都乡这五条。根据记载,西汉时期的马圈口工程也开设了五门,由此可以推断,这五条主干道应该都是开凿于西汉时期的。

由于其他水渠都是由这五条主干道引水而成,因此在敦煌的相关史料中,称其为“大河母”。

另一个较为重要的水渠就是都河堰。

都河堰建造于南籍端水和氐置水写两条河的交汇处,再往西走便是诗中著名的“玉门关”。

这也是西汉时期为巩固河西走廊地区的统治所设立的,玉门关和阳关同敦煌地区互成掎角之势,并且在荒凉的戈壁滩上筑有黄土制成的城墙,于是走了“春风不度玉门关”的佳句。

黄土,风沙,荒凉的城墙,这一切都我们印象中的西域边塞相符。因此这里的人们为祈求风调雨顺,每年都会进行祭祀活动。

根据《敦煌录一本》记载,这里往西走八十五里,有一处玉女泉,每年要有童男童女各一人来此献祭湫神。

如果不这样做的话,上天便会动怒,降下旱灾冰雹来惩罚当地的人们,那么田地和粮食就会受到损害,可见治理河流和水源对于当地发展的重要程度。

而水位部分则大不相同,由于水流很难以控制,流量不稳定,因此同上游地区的干旱少雨相比,下流的玉门关附近则更容易遭受洪涝的灾害。

这就需要在这里修筑堤堰来平衡,将泛滥的河水储存起来,引流以灌溉庄稼。而这里所修建的水利工程,就是上文所提到的玉女泉——都泉堰。

当然,敦煌地区的水利灌溉工程不仅仅只有这两处堤堰,然而因为史料的记载不充分,我们并不能全然而知。

堤堰修筑完毕后最为重要的就是如管理并分配水资源。正如前文提到有负责水源分配的长官,不仅如此,还有相关的明文规定。

例如唐代有根据敦煌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规律制定的《敦煌行水则》,其中对行水的时间和方法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例如每年春分前十五日要行水,当中提到“承前已来,故老相传,用为法则。”意思是将古老的法则代代相传,很可能就是西汉时期敦煌郡修筑水渠以后逐渐形成的规定。

不只是这些代代相传的管理水资源的规律被流传到了后来,许多水渠也有理由证明是来自西汉时期的修建和命名。

唐宋时期敦煌地区的水渠当中多有以姓氏命名的水渠,例如辛渠、宋渠、赵家渠、王家渠等等。正是由于敦煌地区的水渠大多开凿于西汉时期,因此当时无论是屯田制度或是移民过去,甚至是遭到贬黜过去的罪犯。

他们往往是整族迁移到了敦煌地区,并且被安置在了同一个地区,此后的时间里,他们就在这个地方建立起村落并长久的发展下去,这些水渠的名字也成为了他们移民生活过的痕迹。

除此之外还有王使渠。王使是西域各国派来汉朝进行交际的使团,这些使团往往规模较大。

敦煌郡为这些出使的使团设置有府邸,这些使团出于某些原因出资或者干脆留在了敦煌地区,便有了王使渠的开凿,因此这些水渠很可能就是西汉时期设置敦煌郡时留下的遗产。总结

综上所述,根据史料记载和合理的推断,唐宋时期敦煌地区的水渠大多修建于汉武帝设置敦煌郡的时期。

这期间为了保持河西走廊地区的繁荣发展,一批批的百姓携带一家老小迁移至此,开拓荒凉的戈壁滩。

为了能够安居乐业,尽可能地减少受到恶劣的自然气候的影响,他们不仅开垦了西域荒芜的农田,建立起一个个堤坝,开凿出一条条水渠,更是总结出了能够适用千年的行水法则和规律。

河流为古今以来人类繁衍生息的命脉,人类依靠它生存,它也随时会夺走人类的一切。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同大河的和谐相处是沿河居住的人们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生存主题。

从敦煌郡的水利工程建设中,我们看到了先民们千年的智慧流传至今,为后来的世世代代子孙造福千年。

参考文献∶

《水经注 河水注》

《敦煌行水则》

《汉书 武帝纪》

《敦煌悬泉汉简》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2005年西安出土李建成墓,墓志仅55字,揭开李世民对兄弟的真实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世民为什么杀李建成五个儿子,西安李世民墓志铭图片,西安出土的李建成陵墓

    如果没有李世民的付出”,就没有唐朝一百年的繁荣昌盛。作为唐朝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李世民在位期间的丰功伟绩可以说是十分的多。但最引人深思的,是李世民与李建成之间发生的“玄武门之变”。可以说经此一仗,李世民从摇身一变为皇帝。成王败寇,帝王之间的争斗最为薄情,李世民成为皇帝后李建成的情况就销声匿迹了。但这一

  • 小小的村庄里多次发生盗墓事件,被盗的墓原来是一位明朝首辅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3世纪60年代,元朝世袭万户侯焦义因不满蒙古人忽必烈的残暴统治,辞官隐居,携带全家从河南省陕县迁至泌阳县中官铺,即今天的高店乡。从此,开始在那里繁衍生息,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周朝初年,周武王大肆分封诸侯,神农氏的嫡系后裔被封于焦,建立了焦国,世人称他为焦伯。如今的河南省陕县就是古焦国故

  • 崇祯皇帝铲除奸臣魏忠贤,励精图治,为什么明朝还在他手上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644年,煤山上的一棵歪脖子树下传来了一个落魄男子的哀叹声。这个男子就是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他深知明朝灭亡的局势已经难以挽回,他心里面想不明白,怎么自己就成了亡国之君了呢?崇祯帝哀怨不已,回想自己一心励精图治,锐意图强,铲除奸臣魏忠贤,放手选任贤能,我苦苦付出,到头来落

  • 马嵬驿之变:杨贵妃惨死,唐玄宗受辱,最大的幕后黑手竟是太子李亨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杨贵妃死于马嵬坡简介,唐玄宗李亨简介,剑三马嵬驿太子李亨位置图

    唐隆元年,相王李旦的第三子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起了宫廷政变,一举诛杀了韦后和安乐公主。之后,即位不足一个月的李重茂只得退位,李旦复辟史称“唐睿宗”,李隆基被册立为太子。 李隆基继位登基后,武氏已经出落得美艳动人,加之早年的宫廷教育和礼仪熏陶,举手投足间都有一种贵族气质。从此以后,她逐渐成为了玄宗皇

  • 朱元璋遇险,徐达舍身相救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不久,孙德崖因为缺粮带着大队兵马来和州求助,朱元璋以大局为重,让他们进了城。在濠州时,郭子兴曾被孙德崖囚禁,差点儿遇害,郭子兴听说死对头到了自己的地盘,顿时火冒三丈,连夜赶到和州,兴师问罪。朱元璋连忙向岳父解释,而孙德崖听说郭子兴到了和州,担心自己的安危,立刻起身告辞。为了避免生乱,二人约定,朱元璋

  • 1960年武则天孙女陵墓被挖开,墓志铭上有四个字,揭露了人性丑恶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武则天孙子墓地宫入口,武则天的墓前16个无头石人,武则天嫡长子之墓

    1958年冬天,经过乾陵的西兰公路需要石料修复,于是乾陵附近的村民便到乾陵所在的梁山上炸石头取石料。谁也没想到,这一炸竟然把乾陵的墓道发现了。很快专家来到乾陵墓道发现现场实地调查,大家一致认为这就是乾陵墓道,“乾陵玄阙,其门以石闭塞,其石缝隙,铸铁以固其中。”很快,郭沫若等人起草的《乾陵发掘计划》送

  • 部编七下|第14课明朝的统治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 玄武门之变后,被迫退位的“太上皇”李渊下场,究竟有多惨?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这样一位传奇帝王也有着他人生的污点,那就是他登上皇位并不是通过当时合规的方式实现的,而是发动玄武门事变杀了自己的兄长和弟弟,最后逼迫他的父亲,也就是唐高祖李渊退位,这才登上了唐朝皇帝的宝座,那话说在这次兵变之后,被奉为太上皇的李渊退位之后他的下场是怎样的呢?其结局真的是很凄惨。差别待遇,导致玄

  • 明朝灭亡时,皇室成员高达20万人,清朝灭亡时皇族人口有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朱元璋登基后把20多个儿子分封全国,这些龙子龙孙历经两百年的开枝散叶,到了万历朝中后期,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人口群体,几乎把大明朝吃垮掉。大明皇室人员待遇按照朱元璋定下的规矩,亲王的一年俸禄是米五万石,钞二万五千贯。紵丝三百匹,纱、罗各百匹,绢五百匹,冬夏布各千匹,绵二千两,盐二百引等。亲

  • 从宋朝开始,为何不在关中定都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从春秋战国到西汉末年上千年时间里,中国总体围绕关中和中原两个中心形成文明区域,稍微例外一点的是江淮和四川,前者承载着荆楚文明,后者则孕育了古蜀文明,不过这两个地区的影响力要弱一些。从部落到国家,再到并天下,人们逐渐意识到关中是一片足以问鼎天下的王业之地,相比其他地区拥有着无与伦比的地理优势。 受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