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玄武门之变后,被迫退位的“太上皇”李渊下场,究竟有多惨?

玄武门之变后,被迫退位的“太上皇”李渊下场,究竟有多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605 更新时间:2024/1/18 15:02:54

不过,这样一位传奇帝王也有着他人生的污点,那就是他登上皇位并不是通过当时合规的方式实现的,而是发动玄武门事变杀了自己的兄长和弟弟,最后逼迫他的父亲,也就是唐高祖李渊退位,这才登上了唐朝皇帝的宝座,那话说在这次兵变之后,被奉为太上皇的李渊退位之后他的下场是怎样的呢?其结局真的是很凄惨。

差别待遇,导致玄武门事变爆发

唐朝时期玄武门事变的爆发并不是李世民单方面的个人原因,其中也有一部分是唐高祖李渊的错误决定,或者说是他对于这些儿子有着差别待遇,才导致李世民心怀不满,最后选择以武力的方式解决这样的问题。

在隋朝末年,李渊作为当时的贵族也不满隋朝的同志,所以

边带领手下的将士选择举兵起义,意图推翻隋朝的统治,建立自己的政权,而他的这几个儿子自然也要辅佐父亲开创宏图大业,其中皇长子李建成作为当时的太子负责战争前线以及战后的诸多事宜,但是总的来说主要是负责于后方的工作,并没有经常上战场作战。

而与其相反的便是秦王李世民,为了尽早完成父亲的愿望,他亲自领兵作战,

加了多次的战役,甚至可以说唐朝的天下有一半都是他亲手打下来的,可是功劳最大的李世民并没有被立渊册封为太子或是继承人,而是仅仅封了一个秦王。

地位仍然在太子李建成之下,这样的安排,让李世民心中难免存在不满的情绪,就连当时的一些大臣对于唐高祖这样的做法也感觉不妥当,甚至还有大臣上书进言,希望能够侧封秦王为皇位继承人。

但是李渊并没有考虑这些,也没有去及时

的处理此事,而且在后来李世民和李建成在暗中争斗的时候,李渊明明知道,却没有出面阻拦,或者是从中调节,只是放任不管,这也导致兄弟几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而李元渊这边却依然偏向太子李建成。

本来册封的时候就仅仅给了李世民一个王位,之后这样的差别待遇更是让他难以接受,后来李建成更是借着机会把下一桌鸿门宴邀请李世民前来参加,并想借助这个机会将其杀掉,李世民一看自己的哥哥已经下了杀心,那么还不如自己先下手为强,于是在进宫的必经之路,也就是玄武门这个地方设下伏兵,选择通过发动兵变来解决此事。

杀兄逼父,唐高祖被迫成为太上皇

在玄武门事变爆发之后,李世民等人悉数杀掉了李建成以及李元吉的手下,而这两位皇子也在这次战役中被射杀,与此同时唐高宗李渊还傻傻的坐在宫中等着自己的这几个儿子前来赴宴,可左等右等等来的却是尉迟敬带领士兵前来向唐高祖报告说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意图谋反,已经被秦王李世民杀掉。

在得知这一消息之后,李渊也知道这唐朝的天下马上就会变了天,而他也是识时务的人,在李世民归来之后,很明显要逼迫他退位,为了唐朝天下的安稳,唐高祖不得不在这次事变之后的第三天册封李世民为新一任的太子。

而他则退位成为了太上皇,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毕竟李世民为了皇位连自己的兄弟都忍心杀害,对于他这个父亲肯定也不会好到哪里去,还不如赶紧退位以保自身的周全。

就这样,李世民如愿以偿登上了皇位,而李渊则继续生活在太极宫中,开始过上了养老的生活,虽然他有着太上皇的名义,但是手中却没有任何实权,唯一能做的就是老老实实的安度晚年,这样的想法虽好,可是很多事情并不是他所能控制的,身处于这样的皇室之中,李渊的命运注定是以凄惨的结局而告终的。

太上皇李渊的晚年生活是怎样的

唐高祖在退下皇位之后,原本是继续生活在他曾经所居住

的太极宫的,这样的安排也没有什么问题,可是李世民却不愿意了,因为这太极宫是给皇上居住的,如今的李渊已是太上皇,不再拥有皇帝的身份。

那么这也就意味着太极宫应该空出来留给李世民来居住,也不知是李渊没有考虑到这一点,还是他对李世民抢夺皇位心存不满,所以迟迟不愿意让出来,就这样一直拖了好些年,太极宫依然没有让给李世民。

这可把李世民急坏了,他既不能明抢,又不能再私下和自己父亲说这件事,无论是采用哪种方法,都会被群臣指责,甚至被天下人唾弃他不孝顺,本来杀兄逼父就已经成为他人生的一大污点,如果还逼迫自己的父亲让出太极宫,那真的就是大逆不道了。

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只能选择采用暗示的方式,让自己的父亲知道他想要做什么,他先是贬谪唐朝的开国功臣裴寂,以徇私舞弊,贪污受贿和玩忽职守等一些罪名将其罢免,随后又多次进行变革,将李渊在位时出台了很多政策一一推翻,从这些事情来看,表面上是李世民想要建设唐朝,但实际上却是以这种方式来指责李渊治理无方,更是指责他的过失。

经过了李世民这一番操作之后,李渊也知道了自己儿子什么想法,他也知道在这太极宫难以久住,随后他便以弘义宫环境优美为由搬去了那里,这个宫殿也就是后来的大安宫,而结合当时的记载来看,这大安宫哪里是环境优美,简直就是破败不堪,不仅年久失修,而且很多装修和设施都远远比不上他原来居住的太极宫。

李世民对此并没有加以重视,甚至连派人修缮都没有去做,即便是有很多的大臣上书指责他这种做法不对,李世民也仍然没有改正,没有之前优越的待遇,身边也没有亲人陪伴李渊,就连服侍他的那些宫女和太监的人数都大大减少,所以李渊在这里过的是非常的凄凉的,以至于在搬去大安宫之后,没过几年就在孤独和忧郁中离开了人世。

结语

谁能想到堂堂的唐朝开国皇帝最终落得如此凄凉的下场,没有子女陪伴,更没有被人们所重视,甚至在后世的名气都没有李世民的大,不过有这样的结局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他个人的问题,如果他能够在当时重视李世民所作出的功绩,并且调和诸位皇子之间的矛盾,那么也就可能会导致这样的悲剧发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灭亡时,皇室成员高达20万人,清朝灭亡时皇族人口有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朱元璋登基后把20多个儿子分封全国,这些龙子龙孙历经两百年的开枝散叶,到了万历朝中后期,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人口群体,几乎把大明朝吃垮掉。大明皇室人员待遇按照朱元璋定下的规矩,亲王的一年俸禄是米五万石,钞二万五千贯。紵丝三百匹,纱、罗各百匹,绢五百匹,冬夏布各千匹,绵二千两,盐二百引等。亲

  • 从宋朝开始,为何不在关中定都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从春秋战国到西汉末年上千年时间里,中国总体围绕关中和中原两个中心形成文明区域,稍微例外一点的是江淮和四川,前者承载着荆楚文明,后者则孕育了古蜀文明,不过这两个地区的影响力要弱一些。从部落到国家,再到并天下,人们逐渐意识到关中是一片足以问鼎天下的王业之地,相比其他地区拥有着无与伦比的地理优势。 受秦

  • 北宋为什么放弃长安洛阳,定都开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面对长安洛阳等此前已担任过都城,并自带山川护甲的险要之地,北宋君臣却选择了位于平原地带的开封,这一决定直接导致166年后,金兵长驱直入攻破汴梁,酿成两宋难以启齿的“靖康之乱”。后人习惯用结果导向思维评判赵匡胤当时的决定,但事实却是在北宋初年,帝国境内确实找不到比开封更为合适的选项。从盛唐衰败到五代十

  • 英明神武武则天,一个决定,让自己和家族幸免于难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周边国家都前来觐见,交流和学习我们的优秀,先进的中华文化。而这也当然离不开唐朝很多位开明君主的带领。人们知道当初李世民在开国没多久后建立的贞观之治,当然也不能不提在他之后武则天的英明神武。正是她的领导,才为后来唐朝的鼎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甚至人们将她统治的时代称为贞观遗风。这些称号

  • 每日名言 | 王安石: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王安石,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等。此句意思为,自己感觉书已经读得很多了,但一旦做起事来,便又会感到不足。比喻学无止境,为人处世应该谦虚。编辑:王志中 审核: 张晶晶来源:学习强国太原市数字健康保障中心 点击“转发”分享精彩内容

  • 南宋初年的抗金战争,以及岳飞在对战中的所向披靡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迫于形势,宋高宗不得不任命主战派李纲为右相主持抗战大计,以维系军心民心,但同时又重用求和派黄潜善和汪伯彦。李纲等人的抗金部署难以落实,不久即被免职。宗泽兼任东京留守后,加固城防,联络黄河南北的民间抗金武装,积极备战,并先后20多次上书宋高宗,请求他回銮汴京,指挥军民抗击金军。而黄潜善却视宗泽的上书为

  • 王维担任的尚书右丞与张九龄担任的尚书右丞相,是一回事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主题:王维担任的尚书右丞与张九龄担任的尚书右丞相,是一回事吗?唐代吏、户、礼三部归尚书左司;兵、行、工三部归尚书右司。尚书左、右丞分管尚书左、右司,尚书左丞(正四品上),尚书右丞(正四品下)。据《贞观政贾》记载〝尚书万机,实为政本,伏寻此选,授任诚难。是以八座比于文昌,二丞(指尚书左右丞)方于管辖〞

  • 城市是社会发展程度的标志,为何宋朝能产生近代城市雏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为什么恰恰是宋朝能够产生这样的城市呢?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历史文献的研究,探究出宋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以及这些因素与城市的发展之间的关系?让我们深入探究,寻找答案。宋代城市的基本情况在《隋书·地理志》中,对于当时的城市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其中提到:“京师洛阳,城东北至南七里,东

  • 隋炀帝真的是暴君吗?3招打压关陇贵族却玩火自焚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隋炀帝的功过简介,隋炀帝有多昏庸,历史上对隋炀帝的评价

    虽然也别有一份道理,但“非主流”还是非主流,成王败寇的思想永远是无法被推翻的。被黑化的隋炀帝即使是时光机器发明,让我们看到了那个年代迫不得已的一些史实,终究还是改变不了弱宋和奸臣秦桧的事实。毕竟人心的成见是一座大山,哪怕是赤裸裸的现实摆在面前,也还是有人坚持自己的观点不会改变。人们对历史的偏见认知来

  • 浅谈元曲兴盛的背后:汉人士子无奈之下的另谋生路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于词曲发之”。成为唐宋标榜取士的科举制在元走入寒冬,汉人士子难在政治上施展抱负,并逐步被边缘化,士人不得不另寻类谋生之法,进行通俗化文学创作,而元曲的兴盛也成了必然。元朝建立,汉人士子的严冬1.南宋灭亡,汉人入仕无门公元1279年,崖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