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裤”是古代的“俗体字”,来源于“裈”,始自战国,汉朝后逐步普及

“裤”是古代的“俗体字”,来源于“裈”,始自战国,汉朝后逐步普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455 更新时间:2024/1/14 2:50:04

那么,中国古代之人是不穿“裤子”么?是,也不是。

从殷商遗址出土的陶俑、玉人等看的着装,包括周代考古及献记载看,这一时期,不论男女,确实不单独穿“裤”。

目前所知,如《诗经》所云,人们主要穿的是“上衣下裳”。

《诗·齐风·东方未明》云:“东方未明,颠倒衣裳。”“裳”,是下身穿的裙子,男女皆如此装束。后来,有了“深衣”,就是上下连身的“袍子”。大致类似于秦兵马俑所穿的样子。

外面的“袍子”叫“深衣”,里面的才真正叫“袍子”,就是稍微柔软一些、可以穿着睡觉的“内衣”。

《诗·秦风·无衣》云:“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var1]

汉代着“深衣”女俑

即便有外面的“深衣”和里面的“袍子”,毕竟“空身”穿容易进风,所以从战国开始,有了“曲裾深衣”——深衣外面有很长的“裾”,可以在腰上绕好几圈,扎紧,就容易保暖多了。

可是,腿还是

于是,在“上衣下裳”的时候,就有了“袴”。

《说文》曰:“袴(或绔),胫衣也。”

“胫衣”类似于现在一些地方仍存在的“套裤”。汉墓中,出土了若干“金缕玉衣”,其“下身”就是“袴”这种“套裤”。

既然是“套裤”,就只有两条“裤腿儿”,中间并不连接。

对此似乎唯一有异议的,是国维。他在《胡服考》中认为,先秦之“袴与今时裤制无异。”

不过,从考古来看,还真不像他说的那样。

[var1]

锦袴

属于战国晚期的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了“锦袴”,已经比纯是分开的“两条腿儿”的“袴”一步了一大块儿,但仍然远远出于现在人们的想象。

先秦的时候,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财力可以穿上两条腿儿的“袴”。相当多的人,天冷的时候,是用两块麻或葛布缠在腿上,叫“邪幅”或“幅(偪)”。

《诗·小雅·采菽》说:“赤芾在股,邪幅在下。”郑玄《注》说,“邪幅”就相当于后来的“裹腿”。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骑马,没有裤子大概很难受。战国的时候,有了“裈”。

“裈”分两种——一种是连裆裤,一种是以长带缠腰。

《释名·释衣服》载:“裈,贯也,贯两脚,上系腰中也。”这种“裈”,大约起于战国晚期至汉才较为普及。

第二种“裈”,亦名“犊鼻裈”,长带子缠来缠去,是当“内裤”穿的,现在日本的相扑运动员仍做此打扮,他们缠的就是“犊鼻裈”。

[var1]

先秦的“深衣”,一直到汉代才基本没人穿了。“袴”和“裈”越来越流行。此时,也有了“纨绔”一词。

《汉书·叙传》载:“数年,金华之业绝,出与王许子弟为群,在于绮襦纨绔之间,非其好也。”《注》载:“纨,素也。绮,今细绫也。并贵戚子弟之服。”

“纨绔子弟”就是穿着素色细绫之“袴”或“裈”的贵族子弟。

汉代以后,“袴”又逐渐进化,慢慢的就都是“连档”的了。

秦汉之前,许多载于史籍之人,也是很难穿上“袴”的。《列士传》载,“冯援经冬无袴,面有饥色”云云。

及至隋唐,一些“名士”,冬天仍因无衣只能所在草堆里御寒。更况最底层的百姓。可正如白居易《卖炭翁》诗所云:“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最苦的,一定是贫寒交迫的老百姓。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初识不知妲己情,再看才懂纣王意”,今日寡人为爱妃一人抵万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纣王找爱妃搞笑原版,纣王蒙眼抓爱妃gif,妲己去纣王寝宫吻戏

    “初识不知妲己情,再看才懂纣王意”妲己和纣王之间的爱情家喻户晓,大家认知中的纣王昏庸无能,以至于毁了自己的江山,而妲己则是祸国殃民,心狠手辣,最后毁了纣王的江山也毁了自己。少年时期初看《哪吒传奇》的时候,觉得妲己是真的坏,可以好好的度过一生,却非要去祸害纣王。而纣王也是不经诱惑,被妲己的美貌所吸引,

  • 纣王被冤枉了几千年?妲己也不是妖精?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商纣王的形象之所以被人所熟知,主要是因为《封神演义》这本神话小说,其贪恋女色,暴虐残忍的性格,成为了商朝灭亡和武王伐纣的主要原因。但历史上真实的商纣王,其实并没有这么不堪。商纣王本名受辛,正史上记载他年轻时身材高大,力大无比,有九牛二虎之力,同时又见识广博,才思敏捷,按照古时候的评价标准,这可以算得

  • 孔子的“遗产”真强大,后人吃了2000多年:第77代孙出生就是巅峰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孔子真正的后代,历史上的孔子传承人,孔子真正的后代有多少人

    而且,孔子留下的“遗产”,护佑了孔氏一脉2000多年喜乐无忧。[var1]主角人生,像是开挂在武侠小说中,主角的人生机遇都像是开挂了一般,比如说江湖中人都渴求的绝世武功秘籍,主角轻轻松松就能得到;高阶的功法,也总在某个地方等待着主角的到来。就拿金庸的《天龙八部》中的和尚虚竹来举例好了,他是无意中就破

  • 周厉王的自白书:防民之口,实属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寡人叫姬胡,是周朝的第十个君王。从寡人出生的那一天开始,关于寡人的流言蜚语就没有断过。所谓“姬胡生,冬大雹,牛马死,江河俱动”之说,不知道出自哪个无聊人之口。我周朝幅员辽阔,哪一天不死几头牛马,哪一年没有几次地震?冬天田里又没庄稼,下场雹子怎么了?顶多就是影响人们出行,下雪不也一样影响出行吗?有什么

  • 孔子三见老子,老子三段话,道尽天道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var1] | 第一次会面 |历史上孔子第一次会见老子时,老子还在周王朝藏书室中做史官。这次会面孔子除学到了很多礼制制度外,对孔子感悟最深的应该是老子的这段话,这也正是“上善若水”的精髓。两人离别时,老子指着黄河说道:“你为何不能学习水的德行呢?”孔子不解,问道:“水的德行又是怎样的?”老子回答说

  • 夏桀灭亡后,他的后代逃到大漠,1400年后繁衍出汉人的“克星”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桀纣”是有两个人的名字组成的词汇,但却成为了几千年以来所有暴君的代名词。夏桀有个宠爱的妃子叫妺喜,非常喜欢喝酒。夏桀为了博得妺喜的欢心,就聚集全国的粮食酿造了一个大酒池。这个酒池有多大呢?大到可以在里面划船,而且还可以在里面游泳,果然妺喜开心的爆笑。每个朝代都有很有能力的人,夏朝也是如此,他有伊尹

  • 血不流干,死不休战,秦国一部血泪史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秦国最精锐三大军团,秦国张禄,秦国甘茂简介

    我们知道是秦国统一了六国,结束了纷乱的战国时代。秦国就像是当代的“屌丝”逆袭成功,可他们为此付出的努力堪称是一部血泪发展史。更让我吃惊的是他的祖先竟是个养马官,原来弼马温不仅仅是孙猴子的专职啊。说来话长:一支汉族中原秦人向西迁移走到渭河,看到两岸水土肥沃,决定驻扎此地不走了。族中年长的秦非子很会养马

  • 封神演义:兰盈大婚之日,姜子牙为何让她走19步?原来大有深意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而在姬发游历江湖的过程,还遇到了姜子牙的女儿兰盈,两人一见钟情,迅速陷入了爱河,在伯邑考死后,姬发也重回西岐,接任了西岐少主之位,而兰盈也同姬发一同回到了西岐。后来,姬昌得知姜子牙乃昆仑山神人,便邀请他出任西岐丞相,而姬发也准备娶兰盈为妻,在兰盈大婚之日,姜子牙却让兰盈独自一人上花轿,很多人都表示不

  • 从一个放马的小国到战国七雄,到一统天下,秦国逆袭走的何其艰辛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战国七雄之秦国大战略,战国七雄关于秦国的战略分析,战国七雄秦国实力变化

    秦国的祖先最初只是一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部落,后来因秦非子养马有功,得到周天子赏识封在秦地,秦地临近西戎,常年与西戎征战,直到犬戎攻陷镐京西周灭亡,秦襄公护送周平王有功被封为诸侯。但秦地远离中原,发展落后,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弱小的地方,后因为各代国君励精图治,延续商鞅变法,秦国才慢慢强大起来。自秦孝

  • 吕不韦:射将先射马 从一介商人一跃为大秦国的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吕不韦的故事简介,吕不韦历史典故,与吕不韦有关的一个典故

    战国时代末期,有一个人由商人直升为大秦国的宰相,而拥有相当大的权势,这个人就是吕不韦。[var1]一说起吕不韦,很多人便会想起“奇货”这个辞。这段典例是说吕不韦因为经常到赵都邯郸行商,偶然的机会里,遇见秦在赵国当人质的王子子楚,以及子楚在赵国的穷困情形。看准时机是商人成功的着眼点,如果不能适时地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