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第一例废后之后的故事:顺治帝的后三位皇后,包括挚爱董鄂妃

清朝第一例废后之后的故事:顺治帝的后三位皇后,包括挚爱董鄂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403 更新时间:2024/2/7 9:23:56

第一任皇后是摄政王多尔衮孝庄太后强塞过来的,顺治皇帝极其不喜,最终在两年后成功废后,这也是清朝第一例也是唯一一例的废后。

博尔济吉特氏

但是在我们古代封建社会,皇后代表着一国之母,皇后的位置一般不可以久虚,特别是代表清朝统一天下后的一国之母,而且顺治皇帝又是年纪轻轻的。

顺治皇帝废掉皇后才不久,孝庄太后和文武百官又开始为顺治皇帝的第二位皇后的人选开始重新忙碌起来。

当时顺治皇帝虽不乏妃嫔,但他都不满意,认为她们中无人能配得上皇后这个一国之母的称号。因此发布诏令在满洲所有旗人女子和蒙古贝勒以下,大臣以上的所有贵女中选择出一位品行兼优的皇后出来。

候选人极其庞大,但是真正有资格成为一国之母的依然只能是清朝的政治盟友——蒙古。

果不其然,最后依然选了科尔沁蒙古镇国公绰尔济的女儿博尔济吉特氏,她是吴克善的侄孙女,废后静妃的从侄女。

科尔沁草原

顺治十一年(1655年)五月,顺治皇帝被迫再次聘娶一位科尔沁蒙古部落的女子为妃,为了这件婚事,孝庄太后派镇国公巴布泰、内大臣鳌拜等满蒙勋贵,携带五匹身驮甲胄玲珑鞍的骏马,五十匹绸缎、一百匹青布、一个金茶筒、一个银盒,到绰尔济家,举行聘亲礼。

五月二十八日,顺治皇帝正式册立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后。

六月十八日,顺治皇帝再一次在太和殿举行了清王朝入关第二次盛大的婚礼。

这样的换汤不换药的政治婚姻,可想而知顺治皇帝是何感受。

顺治皇帝剧照

果不其然这次大婚之后,顺治皇帝又开始新一轮的对新立的科尔沁皇后挑刺,说她虽然“秉心淳朴”,然而却“乏长才”,后来又命令礼部收回皇后的册宝,对皇后应行的各种礼仪活动也进行限制,又不准皇后到慈宁宫给孝庄太后请安,使得顺治皇帝和孝庄太后这对母子之间的联系降到了冰点。

顺治皇帝的各种作,各种妖,最终还是被自己的另一位老婆给镇压下去了。

顺治皇帝与董鄂氏

顺治十三年(1656年),内大臣鄂硕之女董鄂氏成为顺治皇帝的妃子。

顺治帝对这位年已十八岁的妃子十分满意,《孝献皇后行状》记载顺治皇帝称赞她“颖慧过人...有母仪之度...性孝敬,知大礼,其于上下能谦抑惠爱,不以贵自矜...至节俭,衣饰绝去华彩”。

在顺治皇帝眼里看来,董鄂妃是完美无缺的,是自己的白月光,是自己的红颜知己。

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董鄂氏就被封为贤妃,仅仅一个月,就再次晋升为皇贵妃,成为宫廷中地位仅次于太后、皇帝和皇后的人。

顺治皇帝对董鄂妃这种异乎寻常的宠爱,说明董鄂妃的确是一位聪颖过人的美人,那她为什么迟至十八岁才被选入宫廷中呢?

因为按照清朝风俗,十六岁出嫁,已不算早婚。而董鄂妃十八岁时才得以入宫,不符合常理。

第二次婚姻的时候多尔衮已经伤去多年,这次婚姻由孝庄太后发起,但是顺治皇帝也是在满蒙贵族中的众女子中亲自慎重挑选的。

董鄂氏身为内大臣鄂硕之女,理应要参加这次大规模的选妃活动。

董鄂妃剧照

因为清王朝有专门的为皇家子孙挑选配偶的制度——选秀女制度。即每三年要在满蒙汉八旗中选一次秀女,“或备内廷主位,或为皇子、皇孙拴婚,或为亲、郡王及亲、郡王之子指婚”。

这个制度就是顺治年间开始的。根据史料记载,顺治皇帝早年年龄尚小,则不具备选秀女的条件,直到顺治十年(1654年)顺治皇帝准备第二次大婚才下令进行选秀女。因此,顺治十年十月至十一年五月,在满蒙汉八旗中的选妃活动,是清王朝举行的第一次选秀女活动。

由于是第一次选秀,加上清朝刚入关没多久,部落风俗还很平常,选秀程序也不完善,当时可能有很多八旗女子已经许配他人或在选秀过程中不慎落选,这次选秀女活动董鄂妃落选也就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了。

尽管汤若望在回忆录中没有指名道姓(也可能他根本弄不清皇帝妃子的姓名),记载和正史记载也有一些出入,但是他所提供的线索却非常多。

汤若望邮票

顺治皇帝载于史册的嫔妃一共有十八人。但能让他为之倾倒的只有皇贵妃董鄂氏一人而已。

在这十八名嫔妃中,有三人伤于顺治年间,即皇贵妃董鄂氏、贞妃董鄂氏、妃子博尔济吉特氏。贞妃董鄂氏在顺治十八年(1662年)正月为顺治皇帝殉葬而伤,生前未曾生育,妃子博尔济吉特氏在顺治十五年入宫,几个月突然暴毙,连封号都没得到。只有皇贵妃董鄂氏于顺治十四年(1658年)生过一子,但是其子不足三个月就夭折了,而且自己也在两年后病故。

综合这些数据来看,汤若望所描述的贵妃就是皇贵妃董鄂氏。

那位满洲将领可能是指顺治皇帝的亲弟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

《清实录》记载博穆博果尔为清太宗皇太极第十一子,顺治十三年(1656年)七月突然伤去。紧接着,八月二十五日宣布立董鄂氏为贤妃,命礼部“查照典礼,择吉具奏”,而且就在当日派内大臣鳌拜祭襄亲王,但是自己心爱的董鄂氏册立贤妃的典礼却没有举行。

九月二十九日,再次下诏宣布董鄂氏“敏慧端良未有出之上者”,被册封为皇贵妃,但是直到十二月初六日才为皇贵妃董鄂氏行册立礼。

如果说襄亲王博穆博果尔之伤与董鄂氏立妃时间之紧凑是纯属巧合的话,那么,顺治皇帝推迟自己心爱的女人的册立典礼,而去专注自己弟弟的葬礼,那么正说明他要册封的董鄂氏与襄亲王之伤有着某种千丝万缕的复杂联系。

董鄂氏入宫后深受顺治皇帝宠爱。顺治皇帝有几次都想废掉第二个皇后而立董鄂氏为后,但担心自己两度废后,会遭到朝臣更为激烈的反对,而且两度废除科尔沁蒙古部落的皇后会对满蒙联姻的基本国策产生重大影响,所以才没有执行这套方案。

实际上,董鄂氏在宫中无论权力还是待遇,都大大超过了皇后。

顺治十四年(1657年),董鄂氏生一子,仅三月便夭折。顺治皇帝为了安慰董鄂氏,追封这个连名字都没来得及起的孩子为和硕荣亲王。两年后,董鄂氏本人也病逝。顺治皇帝为此痛不欲生,亲自为董鄂氏守灵,又传谕辍朝五天,命亲王以下,四品以上官员和公主、王妃以下的命妇,齐集宫中景运门内外为董鄂氏哭灵。接着,他追封董鄂氏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并在停灵的承乾宫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为寄托自己对董鄂氏的怀念,他命令大学士金之俊为董鄂氏作后妃传,不仅如此,还自己亲自动笔写《孝献皇后行状》。此时的顺治皇帝终于实现了自己册封董鄂氏为皇后的愿望,成为顺治皇帝的第三位皇后。

真正意义上来讲,顺治皇帝只有这三位皇后。

顺治皇帝的第四位皇后极为特殊,她是康熙皇帝的生母佟佳氏,因为顺治皇帝在世的时候从未看过她一眼,是一位没有名号的庶妃,康熙皇帝登基之后才被康熙皇帝尊为皇太后的,而且年纪轻轻就病逝了。

康熙二年(1663年)离去,年仅二十四岁。

从此康熙皇帝与孝庄太皇太后相依为命,直到康熙皇帝长大家庭,而佟佳氏后来也被康熙皇帝累加谥为“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温穆端靖崇天育圣章皇后”。佟佳氏出生于佟氏,本来是汉军旗的后代,康熙皇帝改为佟佳氏,佟氏自此被抬入满洲镶黄旗,成为汉姓改满姓的开端。

更多文章

  • 她是李世民的岳母,一生竟嫁了5位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李世民的最牛妃子,李世民的女儿都被哪些人娶了,李世民娶了几个老婆

    为皇家正统,是孝明帝萧岿之女。随贵为公主,但其生于二月,按当地风俗视为不详,遂寄养于她叔父东平王萧岌之家。仅过活一年,萧岌夫妻就不幸离世,萧氏又被其舅父张轲收养,虽然身份显贵,但也必须为生计操劳。公元582年,隋文帝为次子也就是杨广选嫔妃,当时梁国诸多公主占卜结果都为不吉,于是这份彩头就落于从小寄养

  • 断发皇后乌拉那拉氏始终不是乾隆的白月光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乾隆继后乌拉那拉氏真的断发了吗,揭秘乌拉那拉氏的断发,乌拉那拉如懿断发配乐

    乾隆皇帝的乌拉那拉皇后伤后被按皇贵妃礼下葬,这是极其少见的,内幕多不为人知。乌拉那拉是满洲正黄旗佐领那尔布的女儿,原来地位就不高,是乾隆的第二个皇后。十三岁时被选为秀女,被雍正帝选中赐给四阿哥弘历为侧福晋。乾隆继位之后,在乾隆二年举行册立大典时,乌拉那拉被封为妃,由于温顺贤惠,颇受皇太后的喜欢,因此

  • 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但最后为何没立她为皇后?因为玩物上不了台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唐玄宗晚年沉迷享乐,最出名的就是他宠爱杨贵妃了。唐玄宗宠爱杨贵妃到什么程度呢?我们都知道一句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意思是杨贵妃想要吃南方的荔枝,唐玄宗二话不说就派人千里迢迢赶赴岭南一带,采摘最新鲜的荔枝,用六百里加急送过来。这种宠爱,简直可以与以前周幽王为了博得褒姒一笑“烽火戏

  • 为什么袁世凯能在国外做12年的太上皇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袁世凯出生于官宦世家,叔祖袁甲三曾经历任兵部侍郎,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而且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履历战功。袁世凯并不是袁宝庆的儿子,而是兄弟袁保中过继给他的。袁宝庆也曾在袁甲三下任职,是清朝末年一员猛将,后来担任江宁盐法道,主要负责南京地区食盐的生产和销售工作。袁甲三袁宝庆因为膝下无子,因此对袁

  • 历史上太上皇:刘太公最幸福,乾隆最圆满,唐朝出了四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太上皇听起来比皇帝还厉害,但是在历史上许许多多的太上皇并非如此,有的主动让位的,也有迫不得已的,也有一天都没当过皇帝就是太上皇的,可谓是花样百出。刘太公,汉高祖刘邦的父亲。这位在历史甚至连名字都没留下的男子,却成为了最幸福的太上皇。一来天下是儿子打下来的,自己就没有出什么力就成为了万人敬仰的太上皇,

  • 原来只有清朝的皇帝叫皇上,看了那么多古装剧居然被骗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反映清朝帝王的三部电视剧,清朝皇上皇后的服装,清朝皇上电视剧

    夏朝在夏朝的时候,统治者一般称为后。还有一种说法是夏朝时期的统治者被称为帝,但是我认为这是错误的因为帝在夏朝是对天神的称呼,在那个时期人们的迷信色彩十分严重。所以说他们不敢对天有大不敬,可以说这个称呼是后世称呼夏朝统治者的称呼。商,周时期到了商朝,人们对统治者的称呼仍然是用“后”来称呼,但是逐渐的就

  • 长孙皇后丨她是李世民唯一的皇后,为何后人称她为千古贤后?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从太原起兵开始征战四方,以玄武门之变确定皇位,至登基之后听柬听劝,开创贞观之治。平淡之中,透出李世民波澜壮阔的一生。而提起李世民的成功,他背后那个默默付出的女人,长孙皇后,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公元613年,年仅13岁的长孙皇后,与当时16岁的李世民成亲。公元636年(贞观十年),长孙皇后离去

  • 明末名将袁崇焕,击退努尔哈赤、皇太极,为何却遭遇凌迟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袁崇焕是被凌迟的吗知乎,明末名将袁崇焕死得冤枉吗,袁崇焕凌迟3000刀

    这一年八月明熹宗病逝,年仅23岁。由其五弟朱由检即位,改年号崇祯。崇祯皇帝于十月彻底铲除大太监魏忠贤集团(刘伯温曾经预言:八千女鬼闹京城—魏忠贤,大明王朝遇顺则亡—李自成),提拔袁崇焕为兵部尚书,负责河北,辽东的军事,并赐尚方宝剑。袁崇焕重新回到宁远,选拔将才,整顿军队,积极备战,士气大振。东江总兵

  • 唐太宗杀兄杀弟,清朝三百年,为何没有一个人因争夺皇位被害?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626年2月2日,唐高祖之子秦王李世民为了皇位,在玄武门发动兵变,并亲手射伤太子李建成李元吉,成功上位,成了大唐皇帝,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要知道,李建成和李元吉均是李世民同父同母的亲兄弟,身上流着一模一样的血。可是,为了皇位,为了那个位子,他终究害伤了亲哥哥和亲弟弟。其实,像这样的事情,历史上并

  • 清朝初期,正是皇太极这一民族新规,让将要难以接受的后金国起伤回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起义之初,为了拉拢汉人,对汉人实行优待“尼勘”(对汉人的蔑称)的新规,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汉人的支持。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影视作品)但到了执政晚年,为了能够与明朝争夺天下,努尔哈赤需要通过铁血新规,执行血腥杀戮新规,对辽沈军民造成极大伤害,导致内外形势严峻,统治者面临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汉人的反抗与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