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发愁无人治水,张廷玉说:死牢中一人能用,结果成就一代名臣

雍正发愁无人治水,张廷玉说:死牢中一人能用,结果成就一代名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625 更新时间:2024/2/4 15:47:05

说起这件事,不得不提雍正时期的水患。在当时的苏北地区,由于常年风调雨顺,水情况十分有规律,一些不懂科学的农民,就开始干一些损公肥私的事儿。他们会私自改建水利工程,引水灌溉农田。但是由于欠缺规划,这种水利工程良莠不齐。后来天气有变,水文不再规律,很多这种私搭乱建的水利工程便会破溃,引起了水患。

雍正七年,江南水患再起。皇帝想要找人治水,但是遍览朝野,竟然无一人堪当大任!此时,大臣张廷玉建议:被押在死牢的大臣章佳.阿克敦有实干之才,可以担当治水大臣之职。

雍正朝是康雍乾盛世最为重要的一个时期,但同时也是人才最匮乏的时期。四爷胤禛上台之后,先是打压兄弟,之后打击大臣,手段又狠又硬。结果,朝廷确实整肃了,但是副作用就是很多熟悉政务的官员被干掉了。这就导致雍正朝不管是对外用兵还是对内治理,都显得人才不多。

而这个阿克敦,就曾经是雍正铁腕政策下的牺牲品!

这个阿克敦,是满洲正蓝旗人。从他的姓氏“章佳”就能看出,他的祖上有汉人血统。按照满洲的规矩,所有被“抬旗”,也就是从汉人变成满人的家族,都要在原先的姓氏后边加一个“佳”。比如说康熙的母亲佟佳氏,就是汉臣佟养正的孙女。

有了汉人的血统,自然在学习上,就比纯粹的满人要有优势。康熙四十八年,阿克敦中了进士,后来又成了庶吉士,算是一个高级的文官了。之后他长年担任编修、侍讲学士一类的高级文职官员,在朝中以博学多才而著名。

雍正即位后,阿克敦成了翰林院掌院学士,平时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给康熙编写实录。后来他还成了国子监祭酒,相当于国家大学校长。可以说文官当到这个份上,阿克顿算是到头了。

雍正四年,阿克敦的命运,突然出现了戏剧性的转变。身为顶级文官的他,竟然被皇帝调任武职。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无将可用,雍正竟然让阿克敦去当广州代理两广总督兼广州将军。虽然治理地方和武职,都是阿克敦以前工作中的空白,但是他干得却非常不错。他以严治下,广州地区人民安居乐业。

但是,阿克敦的危机也就在这一时刻形成。他在广东任职期间,多次弹劾广东官员,触动了广东的官场圈子。在那个官官相护的时代,他的做法得罪了不少人。只是阿克敦手腕太硬,他在广东时可以弹压得住。但是,如果他不在广东了呢?

历史很快给出了答案。在雍正七年,阿克敦任期届满,雍正调他去广西担任巡抚。这一下,广东的那些龌龊官员开始行动起来,弹劾阿克敦数条大罪。其中有一条,是阿克敦收取了外国使者的贿赂,影响了清朝的形象。

广东地区是当时清朝几乎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和洋商接触机会很多。这中间,来回接受个小礼物之类情况十分普遍。而且,阿克敦是康熙旧臣,从那个贪腐成风的时代走过来,他的身上也未必有多干净。广东官员们的弹劾,至少应该不是完全的构陷。

而雍正皇帝,一生致力于反腐,对于贪腐的官员,采取的态度几乎是“零容忍”。更何况,阿克敦收受外国人的贿赂,确实是把脸丢到海外去了。盛怒之下,雍正将阿克敦判了“斩监候”,打入了死牢。

清朝官员,真正在判了“斩监候”之后被处死的,其实并不多,更何况是阿克敦这样的老臣加能臣。雍正的本意,不过是借他来树立一个标杆,震慑那些贪腐者。所以阿克敦在大牢里待了两个多月,不但没有被拉去法场,而且还吃得好喝得好。雍正皇帝在等一个机会,将阿克敦赦免。

此时,江南一带连降暴雨,苏北地区的水患再次汹涌起来。山东巡抚费金吾前往治水,但是工程的用料、开销都需要人监督,所以他就向皇帝申请,派一个人来署理。雍正召开朝会,询问谁能前去。但是,当时的朝中,大部分是歌功颂德、因循懈怠的大臣,确实没有实干之人。他问了半天,却是无人应答。

此时,老臣张廷玉突然站了出来,对雍正说:“皇上,臣知道有一个人可以治水,只是此人尚在死牢之中,希望皇帝能赦免他。”

雍正此时,和张廷玉心领神会,知道对方说的就是阿克敦。于是,他以治河为名,放阿克敦出来,让他监督堤坝的修建工程。

阿克敦知道,这是一趟赎罪之旅,于是兢兢业业的干,竟然真的把堤坝给修好了。而本就有心赦免他的雍正皇帝,就坡下驴的让阿克敦恢复了自由之身。不止如此,他还给了阿克敦一个内阁额外学士的官职,让他协办军务。

终雍正一朝,阿克敦可谓官运亨通,一直做到了镶蓝旗满洲副都统,兼工部侍郎。但是,他的磨难还没有完,因为下一位皇帝,又决定拿他开刀。

乾隆帝登基之后,阿克敦一开始仍然保持着在雍正时期的强劲势头,频频担任重要官职。但是,在乾隆三年,他却干了一件很不应该的事。一次乾隆帝觉得阿克敦奏折中的一个用词有问题,于是想要找正在值班的他来咨询。可没想到,阿克敦此时,竟然不在班上,擅离职守。乾隆帝觉得这是这位老臣看不起自己,立刻下令,以“大不敬”的罪名,又将阿克敦判了“斩监候”。

其实乾隆帝也和雍正一样,根本没想杀他。因为以阿克敦的罪名,根本够不上死罪。而其他大臣,也是群起为阿克敦求情,指出他的用词是没有问题的。乾隆假装不依不饶,在一段时间后直接判了阿克敦死刑。但是,仅仅宣判六天之后,乾隆便将其赦免。

阿克敦一生,三次进死牢,又三次无罪开释,从此彻底变得老实了。乾隆也没有再为难这位老臣,一直让他的官位稳步上升。从那时起一直到乾隆八年,阿克敦退休,他都没有再受到迫害。

阿克敦的一生,能很明显地看出康雍乾三位皇帝的不同。康熙时期,一味宽容,阿克敦只要稍加表现,就可以平步青云;雍正时期,虽然严厉,但对实干之才比较看重,所以能让阿克敦有惊无险;到了乾隆时期,阿克敦的那些磨难,则纯粹是皇帝为了面子而没事儿找事儿。三位皇帝的胸襟和眼光,可谓高下立判。清朝为何会在乾隆时期开始出现颓势,由此可见一斑。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什么李自成无法复制朱元璋的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自成与朱元璋区别,李自成有朱元璋眼光吗,朱元璋和李自成的共同之处

    那么,为什么李自成没能让大顺朝成为第二个明朝,成功复制朱元璋的模式呢?对于这个问题,个人觉得:1、定位不同一开始的李自成和朱元璋自己本身并没有很大的不同。元末,乡村起义席卷整个元朝。朱元璋参加农民起义,逐渐发展成为韩宋朝廷的一方军阀。在当时他们对推翻元朝以后如何治理天下没有什么概念,只考虑如何推翻元

  • 1900年慈禧太后若死逃亡途中,光绪能否得众臣拥护重掌大权?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慈禧死后光绪有多可怕,慈禧太后把光绪帝禁锢在哪里了,光绪死后慈禧太后下场

    那么,此时谁有可能会阻挠光绪帝重掌大权呢?首先是后党势力,像荣禄、李鸿章、张之洞等等。在这些人中,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已经在南方筹划东南互保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一定会宣布独立,但至少在某种意义上,他们是在观望形势。如果慈禧和光绪帝都被洋人一锅端,他们就有可能会与列强勾结,宣布独立。不过他们始终是

  • 因为尚武精神的流失,所以有些人不喜欢宋朝,你觉得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尚武精神的磨灭,造成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以后的悲剧!为几千年以后的列强入侵、倭寇横行埋下了悲剧的种子!我最佩服的猛将是汉朝的李广、唐朝的南霁云。可是在宋朝,除了一个岳飞,竟然找不出几个像样的武将出来,明朝也是如此。汉人“踏破贺兰山,不破匈奴终不还”、“大丈夫当马革裹尸而还”,唐人“有仇必报,报则杀人”、

  • 宋真宗的刘皇后其人其事、真的是乱男女之别,而辱宗庙?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真宗刘皇后简介,宋仁宗与刘太后互动,宋真宗对刘皇后说的话

    《清平乐》的开篇就将矛盾的焦点集中在了宋仁宗赵祯与刘太后的身上。既然说到由王凯主演的宋仁宗,这位在两宋时期执政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自然就要说一说两宋时期临朝摄政最久的刘太后。纵观我国古代历史时期,频频发生太后临朝摄政,但是,没有哪一个朝代能超过西汉、东汉和北宋、南宋时期。忽略两汉的这段历史不说,单说

  • 在清朝时期,中国最大的省份在哪里?清朝为何要一分为二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清朝最强省份排名,被一分为二的省份,头不顶清朝天脚不踏清朝地

    明朝时期江南省就已经存在了,不过最初时的称呼是南直隶,属于永乐时期迁都后形成的产物,尽管说那个时候国家的首都已经迁到了北京,但是南京依旧还存在一个小的朝廷,官员机构和首都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后来才能够逐渐形成南明政权。在很早的时候,江南省就非常的富裕,因为国内爆发的战争基本都出现在北方地区,因此该地区

  • 致明朝衰落的万历皇帝,贪欲熏天的他能荒唐到什么程度?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万历皇帝刚上任的时候确实对得起父亲的托付,在位期间他巩固了大明皇朝的边疆、发展了地方经济。短短几年间让明朝的军事、经济、民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眼看国朝就要更加的兴旺,大有还能再延长国祚一百年的样子,算得上是励精图治,只可惜这个样子他只延续了十年。或许是因为跟文臣武将斗智斗勇,每天处理繁琐的事务,付出

  • 清朝时期的中国护照:国虽弱,但护照上的“27个字”却相当硬气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护照100张,清朝护照价值,清朝第一本护照是什么

    前不久热播的电影《万里归途》当中,张译饰演的宗大伟在机场接回同胞时,就曾让群众高举“中国护照”用来开路。那一刻不少人感受到了“中国护照”所带来的力量。在电影情节里,宗大伟遇到了外部势力时,拿出护照是最简单直接也是最强有力的保障。手持护照,代表着国家站在你的身后,中国站在你的背后。谈起护照,不禁有人提

  • 嘉靖是最擅权谋的皇帝,20年用大礼议强化皇权,15岁压制当朝首辅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明正德十六年三月,紫禁城。慈寿皇太后张氏还未从悲痛中恢复过来,她无论如何也想不通:自己活蹦乱跳,身强力壮的独生儿子,正德皇帝朱厚照,怎么就这样驾崩了呢?关键朱厚照还没有儿子!原本以为反正皇帝年轻,日后有的是时间慢慢生,总会有儿子出生,现在却皇位空悬了。正德皇帝自己少年时与先帝明孝宗朱佑樘夫妻情深同甘

  • 清朝最牛机构之一,不但手眼通天,甚至敢欺负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鼎鼎大名的纳兰明珠、年希尧、傅恒、福隆安、福长安、和珅、丰绅殷德、肃顺、文祥等人,甚至连庄亲王胤禄、质亲王永瑢、恭亲王奕訢都曾经当过这个机构的总管。看这个配置,就知道这个机构绝不简单,不但手眼通天,到后来甚至都敢欺负皇帝。这个机构就是内务府,全称“总管内务府”,是大清执掌皇家各项事务的最高管理机构。

  • 除了官家,宋朝皇帝还有什么其他称谓?兼论“官家”的感性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一、《清平乐》火了“官家”称谓。不过皇帝称“官家”从晋朝已经出现;在五代十国、两宋被大量使用;而且宋朝,除了官家,还有“大家”、“大官家”、“宅家”、“官里”等类似皇帝便称。所以官家起源,与宋代的意识形态联系不大。二、故本文观点:“官家”出现的最可能原因,是汉语“双音化”的演进:在中古有大量的“双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