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皇帝为何一生不敢穿黄色龙袍?也不敢自称朕,反而自称官家?

宋朝皇帝为何一生不敢穿黄色龙袍?也不敢自称朕,反而自称官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663 更新时间:2024/1/16 17:29:27

我们来一起看一下吧。

龙袍的来源

提到龙袍,我们就不得不提起皇帝。因为龙袍是只有历代君主才有身份和资格穿的。其他人衣服上甚至都不能缝制龙的图案,一旦发现,就会被认为怀有谋逆之心,是要招来杀身之祸,甚至株连九族的。

而说起皇帝,就不得不提起秦始皇了。公元前221年,还是秦嬴政先后剿灭了其他六国,实现天下大统。这是前所未有的大事件,直接开了我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历史。

嬴政觉得单单一个“皇”字,还不能够表达出自己的能力,他觉得自己有很大的功德。于是,他决定把“帝”字也纳入称号之中,始称“皇帝”。

自此以后,皇帝就成了历朝历代君主的专用称呼,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由此可以看出“皇帝”这一称号的影响和重要性。

身为九五之尊的皇帝,吃穿用度各个方面自然也是普通人所不能奢望的。为了能够配得上皇帝的身份,龙袍便由此产生了。龙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龙袍的做工、花纹、图案都是根据朝代的更替和当时的时代发展而变化的。

根据现有的史籍资料记载,皇帝的龙袍上有九条金龙意思是“藏龙。”

根据《易经》中记载,这条龙一旦飞上天了,意味着到达了最高的境界,表现出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尊贵。

除了皇帝的衣服上绣满龙袍之外,皇宫里的各种建筑、摆件的摆放和数量都要以九和五为最佳的数字,以此来体现皇室的威严。

龙袍的发展

秦朝

我们在看关于秦朝的影视剧中,不难发现。秦始皇身上所穿的龙袍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黄色,而是黑色的。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在古代,各方面都不够发达成熟,人们的思想意识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和影响,对这个世界没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古人大多数都相信五行之说,九五之尊的皇帝也不例外,他们反而格外的相信这一说法。他们认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元素所构成的,并且彼此之间相生相克。

秦始皇认为,秦国属于水,而其他六国属于火,水能克火,所以他能够用自己领地的水来攻克其他国家的火,并实现了一统天下的伟大功绩。而水在五行之中的颜色主要是黑色,所以为了遵守五行之说,秦始皇身上穿的龙袍便是黑色。

黄色与红色一样,是中华民族偏爱的颜色。在与“五行说”相对应的“五色论”里,黄色正居中心地带。魏文帝也觉得质疑说法十分正确,此后,历代王朝也都纷纷效仿。

宋朝的龙袍

我们在电视剧《清平乐》中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宋朝。究竟怎么个不一样法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在剧中,宋朝皇帝的扮相,并不像我们以往看到的君王那样,身穿黄色华服龙袍,头上也没有戴精致华丽的冕冠。他身上所穿的龙袍不仅没有绣着象征“九五之尊”的金龙,而且衣服还是红色的。这不禁让人疑惑,为什么宋朝皇帝的龙袍颜色是红色的呢?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了这一变化呢?

如果说宋朝皇帝的龙袍就是红色的,那么为什么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身上会有“黄袍加身”的故事呢?既然如此,为什么他的后辈要穿红色的龙袍呢?

黄袍加身

黄袍加身实际上是一场兵变事件。在北宋建国史,如今已有保存下来的历史文献中,记载了关于“黄袍加身”这件事,而在《宋史·太祖本纪》中也提到过。

柴荣,当时五代十一个国中最英明的皇帝之一,根据资料记载,在柴荣出兵的几十天里,收复了三关,得到了三州十七县,获得了巨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军心和士气。然而,让人可惜的是,柴荣此时突发疾病,短短一月有余,便不治而亡。是在让人痛惜。

柴荣死后,赵匡胤便成了后周军事的最强人。他手握重兵,又能号令禁军。发动变乱对他来说也不是难事。也许是由于赵匡胤觉得他这个皇帝不是光明正大得来的,所以心虚吧,在他内心中他是不敢以天子的身份来昭示天下的。

并且宋朝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一统王朝,当时除了宋朝以外,还有实力强劲的辽和金,中原大地的十几州都在他人手中掌握着。北宋也曾多次与辽国交战,但是一直都未能收复失地。后果两国签下停战协约,化敌为友。

这份协议约定了宋辽两国互为兄弟之邦,宋朝每年要向辽国赠送银两十万两、布绢二十匹。从这之后,北宋的边疆战事危机才暂时解除,国内的经济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在宋朝后期,又经历了靖康之耻,最惨的时候一国之君还被敌国掳走!堂堂大宋朝又是否真的担得起那一身无比耀眼的龙袍呢?

官家之称

古人是极为讲究祖制礼法的。一般来说,一个王朝的许多规矩和制度都受到在此之前的皇帝的影响。如果之前的皇帝就是这样做的话,后继位的皇帝一般都会沿用,不会轻易改变;否则就是违背祖先的意愿,视为大不孝之举。

所以我们看到古代比较大规模的改革,都是很难进行下去的,因为要面对太多的困难与阻碍了。而这也说明了,宋朝皇帝不称“朕”,而是自称为“官家”,可能和宋朝刚开始的皇帝有关。

赵光义的儿子宋真宗就曾经非常困惑的问身边的人,为什么皇帝要自称为官家。

官家之称,在他们之前就已经有了,并一直使用,而在此之前,就是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了,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之后的皇帝不敢随意改官家这个称呼了。

根据《万机论》里面的说法,官家是和三皇五帝相比的。同时也能体现宋朝的皇帝在德行方面非常的好,也便于自己对各方的统治。简单来说,官家和皇帝的意思一样,只不过是换了一个说法罢了;虽然称呼换了,但却对国家统治有着很多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宋朝服饰风格

与唐朝华美鲜艳的服饰风格相比,宋朝的服饰更偏向于素净、保守。这与当时的地理文化环境有极大的关系。

宋朝曾一度用官方手段呼吁文人返璞归真,行文以通体流畅、简洁大气为主;这也使得宋人的审美趋势逐渐靠拢于文风。佛教传入我国后,禅宗的思想与当时的文化相结合,在文学和书画领域尤为明显,促使文人们的审美观念更偏向为理性。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们都曾颁发过诏令,要求皇宫服饰不能过于奢华浪费。

皇家都如此,宋朝普通老百姓们的服饰也更是贴近自然淳朴。宋朝以“对襟直领”为主,颜色也以清新淡雅为主。采用各类浅色,比如白、银灰等素净的颜色。宋朝的朝服—“方心曲领”,在保留唐代服饰的特点之后,还体现出了天圆地方这一观点,这个观点代表古代最核心的世界观和宇宙观,寓意为“象法天地”。

宋朝皇帝的红色龙袍,也可以理解为,他们喜欢红色的衣服,毕竟红色寓意很好,象征着红色;还有一种说法是,按照五行之说,宋朝属于火德,火是红色,所以应该穿红色龙袍。

龙袍的制作也是非常讲究的。既然龙袍代表着皇家的崇高的身份和地位,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那么它的做工又是怎样的呢?

根据《天工开物·乃服·龙袍》中所记载的:凡是为皇帝制作龙袍的,一般都是在苏杭一带进行加工缝制。

自古以来,苏杭就是手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而最上等的龙袍自然也出自江浙一带手中。从已有的史料记载中,我们不难发现,龙袍的制作过程非常的繁琐复杂,不仅工序众多,而且往往需要集合非常多的人合作才能制作好这一件龙袍。

不管是从选择的布匹染料,还是锦绣缝制的绣娘,都是千挑万选的,这也恰恰表明对皇帝至高无上的尊敬。更不必说其中许多的细微注意之道,现如今我们已经是无法考证了。

绣娘缝制龙袍时,每一步都是要经过深思熟虑的,不容有任何闪失。因为龙袍的制作如此的艰难麻烦,所以龙袍的存放和保养,也是需要格外注意上心的。

其实最难实行的是,衣服不能水洗日晒。面对一件制作工期如此漫长的衣服,当然是不可能只穿一次的。那么在古代那样一个没有空调风扇的年代里,多次穿过又有汗味的衣服,是怎么保持干净整洁的呢?

我们如今能想到的问题,古人又怎么会想不到呢。

写在最后

皇上的龙袍并不是时刻穿的,一般在上朝时,皇帝身穿龙袍,下朝后,转而换另一身日常方便的衣服。不同的场合穿不同的衣服,我们现在能明白做到的事,一国之君又怎么会不知道呢。

而且,皇帝作为整个国家的实际掌权人,又怎么只会有这一件龙袍呢。宫里常年那么多的绣娘,就是为了皇帝服务的啊、当皇帝的龙袍出汗有味道,就会有专人,把皇帝换下来的龙袍拿到专门的房间里去清洁处理。

这个专门整理衣服的房间一定是铺满鲜花的,并且四面开阔通风,环境条件极为好,把皇帝的龙袍慢慢的放在房间,在鲜花的包裹之下,等待晾干。晾干之后的龙袍上面便会有淡淡的花香,闻起来清新怡人。皇帝穿上后心情也会好很多。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杨贵妃的姐姐勾搭唐玄宗,杨知道后负气回家,结局很意外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杨玉环作为四大美女之一,凭借美丽的容貌和手腕让唐玄宗五迷三道,唐玄宗到底疼爱杨玉环到什么程度呢?杨玉环每次被赶出宫外,但是都是不超过五天就被召回来,而且大摆宴席欢迎,按说是别的妃子敢这样,早就被打入冷宫了。其中有一次是这样:虢国夫人是杨玉环的二姐,她本来已经嫁人了,但是夫婿死的早,就成了一个寡妇。这

  • 古代非常重视丧葬,为何只有元朝皇帝没有陵寝?一惊人内幕曝光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历代君王的坟墓几乎都会引发话题,唯独元朝没有。(示意图/翻摄自Pixabay图库)最早从秦始皇时代,皇帝的陵寝这个话题,就充满着神秘色彩,虽然经过历史的推移,多数都难敌盗墓贼的破坏,但仍旧是专家们研究历史的重要根据。然而,找遍了中原地带,几乎找不到忽必烈等蒙古皇帝的陵墓,因此后人推测有两种可能

  • 作为老夫少妻的唐玄宗和杨贵妃,唐玄宗最怕别人说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杨玉环被唐玄宗李隆基册封为皇十八子——寿王李瑁的王妃。两年后的开元二十五年,唐玄宗最宠爱的武惠妃病逝,此后郁郁寡欢,后宫佳丽三千,找不到一个中意的人。唐玄宗愁眉不展之际,有人建议他,寿王妃杨玉环“姿质天挺,宜充掖廷”,想起儿子婚礼上,十七岁的新娘子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 朱元璋严厉治理贪腐,为何越残酷越没效果?真相极少有人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元璋警示贪腐的名言,朱元璋1-46集免费观看电视剧,朱元璋十二子

    自我国封建社会以来,一些思想开明的君主就已经意识到贪污腐败对一个国家的毒害有多严重,并且他们也是十分痛恨这些贪官污吏的。所以他们在面对这些贪污行为的时候,向来是严惩不贷的,但是我们也都知道,这些所谓的“苍蝇”或者是“老虎”是根本没有办法彻底铲除的。他们像极了疯狂生长的野草,锄了一茬又长一茬,可谓是“

  • 《天下长河》中罗晋饰演的康熙到底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天下长河为了更好地对比,我们先了解一下历史上康熙是什么样的?康熙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平三藩,统一台湾, 三征噶尔丹,被称为圣祖。虽然顺治帝是清朝的第一代皇帝,但是真正奠定清朝地位的非康熙无疑。在位期间勤于政务,任用贤能,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

  • 明朝海禁因何而生,海患只是部分原因,关键还是思维的限制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海禁一直明清历史中避不开的一个名词,这个政策影响着中国社会制度的发展,可以说明朝后期的经济崩溃,清朝制度的落后,都和闭关锁国的海禁脱不了关系。然而明朝之前的中国,并不反感海外贸易,尤其是宋元年间,海外贸易几乎与中国的经济体制完美融合在了一起,但为何明朝之后又会出现这样的倒退现象呢?一、明朝之前的中国

  • 雍正发愁无人治水,张廷玉说:死牢中一人能用,结果成就一代名臣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这件事,不得不提雍正时期的水患。在当时的苏北地区,由于常年风调雨顺,水文情况十分有规律,一些不懂科学的农民,就开始干一些损公肥私的事儿。他们会私自改建水利工程,引水灌溉农田。但是由于欠缺规划,这种水利工程良莠不齐。后来天气有变,水文不再规律,很多这种私搭乱建的水利工程便会破溃,引起了水患。雍正七

  • 为什么李自成无法复制朱元璋的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自成与朱元璋区别,李自成有朱元璋眼光吗,朱元璋和李自成的共同之处

    那么,为什么李自成没能让大顺朝成为第二个明朝,成功复制朱元璋的模式呢?对于这个问题,个人觉得:1、定位不同一开始的李自成和朱元璋自己本身并没有很大的不同。元末,乡村起义席卷整个元朝。朱元璋参加农民起义,逐渐发展成为韩宋朝廷的一方军阀。在当时他们对推翻元朝以后如何治理天下没有什么概念,只考虑如何推翻元

  • 1900年慈禧太后若死逃亡途中,光绪能否得众臣拥护重掌大权?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慈禧死后光绪有多可怕,慈禧太后把光绪帝禁锢在哪里了,光绪死后慈禧太后下场

    那么,此时谁有可能会阻挠光绪帝重掌大权呢?首先是后党势力,像荣禄、李鸿章、张之洞等等。在这些人中,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已经在南方筹划东南互保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一定会宣布独立,但至少在某种意义上,他们是在观望形势。如果慈禧和光绪帝都被洋人一锅端,他们就有可能会与列强勾结,宣布独立。不过他们始终是

  • 因为尚武精神的流失,所以有些人不喜欢宋朝,你觉得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尚武精神的磨灭,造成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以后的悲剧!为几千年以后的列强入侵、倭寇横行埋下了悲剧的种子!我最佩服的猛将是汉朝的李广、唐朝的南霁云。可是在宋朝,除了一个岳飞,竟然找不出几个像样的武将出来,明朝也是如此。汉人“踏破贺兰山,不破匈奴终不还”、“大丈夫当马革裹尸而还”,唐人“有仇必报,报则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