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管仲开始将食盐进行官卖,唐宋政府收入中食盐占据极大比重

管仲开始将食盐进行官卖,唐宋政府收入中食盐占据极大比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861 更新时间:2024/2/10 15:27:09

在以前,朝廷专卖的盐称作是官盐,而那种私人买卖的私盐,都是非法的。

从先秦时代的齐国开始,盐就成为了一种国家完全掌控的东西,从其制作、加工,以及买卖等所有领域,全都不准私人插手,而这种做法,持续了数千年。

对于盐的控制,其实也非常好理解,首先盐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再者,也因为盐的利润实在是太高了,掌控了盐,就等于拥有了一个极大的利润来源。

最早的时候,人们知道盐是很重要的,但是也没什么人想着要将盐给完全把控起来。

直到春秋时期,管仲主持齐国的改革,那时的齐国为了发展,在经济发展方面极其高明的管仲除了利用地理优势,大力发展齐国渔业跟农业、商业之外,就是把持盐的买卖。

[var1]

管仲

管仲主持改革的时候,将齐国所有的制盐与卖盐全都收入朝廷手中。

而这样的盐政,的确为当时的齐国带来了极其丰厚的利润回报,毕竟诸国当中,齐国的盐产量最大质量最好,而诸侯对其需求量也很高,把控之后,齐国获得了巨大的收益。

秦朝开始,对于盐的专卖被短暂废除,而西汉前期也一样,盐又成为了一种民间可以随意制作与买卖流通的物品,直到汉武帝时期。

因为对匈奴用兵连年征战,武帝为了获得足够的军饷,再次施行盐铁专卖,并且在全国二十八个产盐的郡与三十六个县,都设置了盐官,由从前的大盐商担任。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古代朝对于盐的专卖,基本彻底形成了。

古代的盐专卖,是由朝廷的相关机构招募民众制盐,然后由朝廷定价收购,再集中运输到各个地方再施行分散专卖,整个产业链都牢牢掌握在国家手中。

[var1]

唐朝的时候,对于盐的专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松动,唐肃宗下令将生产与零售的环节,交给民间的商人,而国家只掌握收购分发还有运输的环节。

宋朝的商业高度繁荣,达到了古代的一个巅峰状态,盐业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宋朝时期,形成了“盐引”制度,也就是说,商人定期可以从朝廷手里购买到盐引,然后才能从事盐的相关商业活动,之后的元朝明朝,也基本沿用。

清朝开始实行票盐制,只要想贩盐就可以到盐局纳课,买盐领票朝廷掌握盐引的发行,也就是这个时候,朝廷打破了盐商的垄断,盐的价格出现了极其明显的降低。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盐实在是再寻常不过的东西了,几乎所有菜肴里都需要放盐,作为百味之首的盐,也是人不能够缺少的东西。

不仅在于味道,如果长期不摄取盐分,身体就会没力气,会出现各种疾病。

[var1]

除此之外,古代的时候没有冰箱,人们要长期保存食物的话,需要用盐进行腌渍,这是个非常普遍也很有效的办法,因此,盐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必需品。

古代的盐,其实也分成很多种,不同场合与不同身份的人,用的盐都不一样。

上古时代,最好的盐是井盐,这种盐没有苦味,还有甜味,其次是海盐,而质量最差的是出自山西盐池的解盐,这种盐通常是给百姓吃的,另外还有岩盐等等。

不管是人还是动物,摄取足够的盐分是必要的,是生存下去的关键之一,如果不吃盐,时间一长就会浑身不对劲,甚至于威胁人的性命。

因为那时候没有其他的东西可以取代盐,因此盐又成为了一种战略资源。

人或者机构掌握了盐,那么就可以获取惊人数量的财富,因为再便宜的盐,其成本终究也没那么高,因此利润上的空间,也就非常可观了。倘若是被心怀不轨的人把握,那么定然威胁到大量百姓,甚至于王朝的安全。

[var1]

朝廷将盐的产业牢牢捏在手里,除了获取大量的收入,用于王朝的建设还有稳定,更加可以用于很多其他方面,比如交战的时候,完全可以把控食盐来对付对方。

今天我们可能不觉得有什么,但是在古代很多王朝时期,盐的重要性是难以想象的。

中唐时期,当时唐王朝有将近一半的收入都来自于盐,宋朝时期,盐是当时仅次于海外贸易的朝廷第二大收入来源,元明清时期,盐的收入也同样惊人。

由于后来王朝对盐业的开放,也使得民间出现了很多盐商,尤其是明清时期。

徽商闻名天下的时候,有不少的徽商就是盐商,而在扬州、南京等地,大盐商的身家动辄上千万两白银丝毫不奇怪,这也成为清朝施行票盐制,有意打压的原因之一。

整体来说,盐作为古代的一种战略资源,被私人掌握是不安全的,还是朝廷自己掌握在手中更加放心,同时对于盐的专卖,也是巨额收入的来源。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桂陵之战中魏国损失不大加之秦国东出导致其未再报复齐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魏国围攻赵都邯郸,齐国“围魏救赵”大败魏军周显王十六年(前353年),在魏国围攻邯郸长达一年后,赵国派使者向齐、楚两国求救。段干朋建议齐威王,可派两路大军救援,一路向南攻打魏国襄陵,牵制魏国兵力,然后趁魏军攻破邯郸之际,再以另一路军队对赵救援,如此既救了赵国,又同时削弱了魏、赵两国。齐威王采纳段干朋

  • 勾践战败后并未去吴国,而是派范蠡等人当了两年人质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诚然,越夸张、越戏剧化,就越能体现“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艰辛、难得与荡气回肠,也更符合后世“男子汉能屈能伸”的处事理念。不过,如果我们真的把上述夸张情节当真,难免会过于脸谱化历史人物,显得他们腹黑又天真、歹毒又愚蠢,压根不像老谋深算的政治家;实际上,吴王夫差并不是傻瓜,不可能

  • 勾践去世后越国内乱不断最终被楚国吞并,无疆后裔又建立其他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越王勾践死后,他儿子鼫与继位,这位越王在位时间不长,只在位六年就去世了。鼫与去世后,他儿子越王不寿继位。这位越王在位时间也不长,他在位期间专修内政,这使得越国从不寿继位之后,在诸国之中的名气就大不如前了。在不寿担任越国国王的第十个年头,即周贞定王二十一年(前448年),他被野心勃勃的太子朱勾发动政变

  • 七次嫁为人妇且亡一国两卿——春秋四大美女之夏姬到底有多诱惑?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她们的事迹很少被史官记录在史册上,只有在男性的丰功伟绩中才闪烁其词地说出几句。但是一旦女性有了突破,那么她们在历史上所做出的事迹可谓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春秋时期就有这么一位奇女子。她的一生曾经先后出嫁了七次,而这样的结果则导致了一个国家和两个公卿家族的灭亡。[var1]是什么样的美女会有这样的诱惑能

  • 魏惠王曾有灭秦的机会,却骄傲自负,最后导致国家反被灭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var1]而韩、赵、魏国三分天下,魏文侯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开国君主,也是魏国百年霸业的开创者,他在位时礼贤下士,手底下有一帮有才能的人,对魏国的发展影响深远。[var1]当时的魏国西有秦,南有楚、韩,北有赵,东有齐,每一个都是潜在的威胁,魏文侯便以李悝、翟璜为相,率先实行变法。魏国成为战国初期实力最

  • 晋文公因对僖负羁的感恩而在攻曹时对其家秋毫无犯但也对其利用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晋国内乱,晋献公宠信骊姬,骊姬想要让自己的儿子继位,于是,大肆迫害晋献公其他的儿子,先杀太子申生,又图谋重耳和夷吾。得知消息的重耳和夷吾逃亡。由此重耳,也就是未来的晋文公,开启了其19年的漫漫征途。当时的春秋时期,这种“出奔”或在本国不得志而在外游历,寻求机会的诸侯之子非常多。《史记》中郑国的国君说

  • 晋惠公“作爰田”改革后公室逐步衰落,晋国分裂已经暗藏伏笔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相反,为报复秦国对晋国的不断骚扰,晋国还曾入侵到秦国腹地。周灵王十三年(前559年),晋悼公联合各诸侯国伐秦,一度进攻到泾水流域。为阻碍诸侯大军的前进步伐,秦人竟采用了从泾水上游放毒的“下三滥”手段!即便如此,如果不是晋国下军主将栾黡擅自先撤军,秦国也将遭遇一场重大危机。这是东周时期晋军(包括战国时

  • 晋国的强大威胁秦国,而秦国帮助楚国复国有自身利益考虑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晋国的强大严重威胁了秦国秦国从秦穆公时期开始,与晋国结成秦晋之好,期间两国关系密切,这次结盟使得两国都获得了相当大的利益。在两国互不攻伐的情况下,晋国讨伐了东周叛乱,获得了东周河内地区,又强夺了卫国等诸侯土地。而秦国则占据了河西之地,继而征服了大量西戎部落,最终彻底站稳脚跟。然而两国因利益结成同盟,

  • 晋国因公族实力强大经常作乱便削弱公族,最终出现三家分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晋国的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公族叛乱的事情,引起了晋国的很多麻烦。晋文侯继位之后,倚重赵氏等卿族,将宗室中的诸子给遣散到各国去为质子,以削弱公族。为了防止自家人叛乱,晋国将自家的公族给遣散削得七零八落,结果造成了诸多的卿族实力不断崛起,成为晋国的新的威胁,最终发生了著名的赵魏韩三家分晋事件。晋国曾是先

  • 大汉奸张敬尧藏身六国饭店,因订做西服暴露行踪,被军统成功猎杀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1933年的一天,蒋介石正在办公室聚精会神地审阅文件,秘书突然走进来,送来一封国民党特务处长戴笠的紧急情报。蒋介石拆开读完,不由大惊失色,略作思考,吩咐秘书立即转达戴笠一道紧急命令:“严厉制裁此人,着即复命!”秘书刚走到门口,蒋介石突然又叫住了他,嘱咐他必须告诉戴笠,此次任务关系整个华北局势安稳,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