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一、田忌和孙膑
首先,齐国的霸业,是建立在击败魏国的基础上。而在和魏国的较量中,田忌和孙膑这两位将领起到了重要作用。孙膑和庞涓都曾是鬼谷子的徒弟,等到庞涓在魏国获得重用后,孙膑也选择前往。不过,孙膑来到魏国后,立即遭到了庞涓的陷害。庞涓砍去了孙膑的双足,并在他脸上刺字,想使他埋没于世不为人知。齐国使者觉得孙膑不同凡响,于是偷偷地用车将他载回齐国。
[var1]
来到齐国后,孙膑成为田忌的门客。因为田忌赛马这一事件,孙膑获得了了齐威王的赏识,从而主导了对魏国的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公元前354年,发生桂陵之战,魏国攻打赵国,齐国派兵相助。在桂陵之战中,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参谋,结果孙膑以“围魏救赵”的策略击败魏国大军。
到了公元前431年,又发生了马陵之战,魏国攻打韩国,齐国派兵相助。在马陵之战中,齐国大军的统帅依然是田忌和孙膑。此战,孙膑没有直接救援韩国,而是佯装攻打魏国都城大梁。等到庞涓率领魏国大军撤退后,孙膑采用“减灶之计”,让庞涓轻敌深入,从而遭到了埋伏。最终,庞涓被杀,齐国又一次重创魏国,特别是让魏国的精锐力量魏武卒损失殆尽。
由此,在击败魏国的战役中,田忌和孙膑这两位将领起到了重要作用。不过,比较可惜的是,立下赫赫战功后,田忌受到国相邹忌陷害,逃亡于楚国,受封江南之地。而孙膑也因此心灰意冷,就在齐国隐居起来了。所以,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后,孙膑、田忌的组合也就销声匿迹了。
[var1]
二、匡章
其次,就匡章来说,这位名将经历了齐威王、齐宣王、齐闵王这三位君主。匡章是孟子的学生,齐威王在位时,秦国发动了桑丘之战。在这场战役中,匡章以逸待劳,击败了秦国大军,迫使秦国不得不向齐国俯首称臣。齐宣王在位时,北边的燕国爆发了内乱。于是,匡章率领十万大军进攻燕国,仅仅用了五十天就攻破了燕国都城。当然,在其他诸侯国的压力下,匡章最终还是退军了,燕国得以复国,并和齐国结下了比较深的仇怨。
公元前301年,匡章率领齐国、韩国、魏国三国的联军攻打楚国,这就是垂沙之战。此战,匡章击杀楚国大将唐昧。等到齐闵王即位后,匡章又率领齐国、魏国、韩国的联军进攻秦国,并攻破了秦国的函谷关,迫使对方割地求和。正是在匡章的努力下,齐国来到了巅峰。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派人尊称齐闵王为东帝,自己为西帝,这就是著名的东西二帝事件。而这,意味着秦国和齐国的整体实力,已经领先其他五国了。
[var1]
三、田单
最后,就田单来说。东西二帝事件后,齐国引起了周围诸侯国的警惕。于是,公元前284年,燕国联合赵国、韩国、魏国、秦国等诸侯国攻打齐国。在五国伐齐之战中,乐毅率军攻破了齐国都城临淄。当然,乐毅没能彻底消灭齐国,也即齐国还剩下莒、即墨这两座城池坚守不降。
其中,在乐毅伐齐后,田单率族人以铁皮护车轴逃至即墨,被推举为城守。即墨全城将士和百姓由田单率领抵抗,双方交战五年。乐毅强攻不克,改用包围的策略。田单在稳固内部的同时,为除掉最难对付的敌手乐毅,又派人入燕行离间计,诈称乐毅名为攻齐,实欲称王齐国,故意缓攻即墨,若燕国另派主将,即墨指日可下。燕惠王本怨乐毅久攻即墨不克,果然中计,派骑劫取代乐毅。乐毅投奔赵国。
[var1]
乐毅离开后,田单见反攻时机成熟,便集中千余头牛,角缚利刃,尾扎浸油芦苇,披五彩龙纹外衣,于一个夜间,下令点燃牛尾芦苇,牛负痛从城脚预挖的数十个信道狂奔燕营,五千精壮勇士紧随于后,城内百姓擂鼓击器,呐喊助威。燕军主帅骑劫被杀后,将士们夺路逃命,互相践踏。田单率军乘胜追击,很快将燕军逐出国境,尽复失地七十余城,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火牛阵”。
随后,田单迎法章回临淄,正式即位,是为齐襄王,田单受封安平君。当然,因为遭到了燕国的洗劫,齐国已经是元气大伤。自此之后,齐国沦为战国后期的二流国家,而且,田单后来离开了齐国,最终在赵国终老。在田单离开后,齐国碌碌无为,也就更没有什么著名将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