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昭襄王为何全心全意为范雎复仇?难怪可以在长平之战中取胜

秦昭襄王为何全心全意为范雎复仇?难怪可以在长平之战中取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712 更新时间:2024/1/19 23:43:41

直到秦昭襄王得到了谋臣范睢,在范睢的帮助之下,终于夺回了权力,因此也有机会施展抱负。从这一点来看,秦昭襄王应该是非常感激范睢的,毕竟对于一个王者来说,权力是最重要的。

[var1]

虽然范睢在其他的智谋方面并不是表现得很突出,但秦昭襄王非常感激他,一旦秦国有什么军功可以上报,都将主要的功劳记在范睢的头上,说这是范睢的谋略才可以成功的。毕竟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每个人要想在秦国获得重要的爵位,那就必须通过立下军功来获得封赏。

其实范睢这个人的地位本来就比较低微,在魏国的时候,就曾经被他的老上司差点打死,现在他已经当上了秦国的丞相,所以这个时候他也想凭借着秦国的实力来报他的私仇。

这个时候恰好魏国派使臣须贾出使秦国,这个人正是范睢以前的顶头上司,而当时秦国对外宣称他们的丞相叫做张禄,所以范睢就想戏弄须贾一番。

范睢穿回破破烂烂的衣服,打扮成非常落魄的样子去见须贾,须贾感叹范睢以前的遭遇,毕竟以前范睢就是在他的手底下工作的,现在看到他这么落魄的样子,心中突然生出了怜悯之意,所以就将自己的一件缇袍送给了范睢,又问范睢过得如何。

[var1]

须贾在得知范睢是牵马车的,这时候他也正好要到秦国相府去拜见张禄丞相,所以又叫范睢赶车送了他一程。

等到了秦国相府的门前,范睢就说想要进去先为须贾通报一下,但是之后等了很久都还没有出来,这时候须贾就感觉到有些奇怪,才问在门口的下人:“范叔不出,何也?”

范睢,字叔。古时候人们称别人的字就是对别人的尊敬,在这里虽然须贾并不是对范睢很尊敬,但至少在称呼上并没有对他不敬。这时候下人就回答刚才那个人就是秦国的丞相,这使得须贾心惊肉跳的,马上就跪下要向范睢请罪。

由于以前范睢还在魏国的时候,须贾就曾经得罪他,他的确有杀害须贾之心,但就是在刚才,须贾又对他嘘寒问暖的,还送了一件缇袍。不得不说范睢这个人是非常容易受到感动的,现在已经没有了杀害须贾之意,但还是要羞辱须贾一番。

最关键的还是范睢还有另外一个仇人不在这里,他就是魏国的丞相魏齐,这个人以前差点要了范睢的命,所以范睢是必须要将他杀了,才感觉到痛快。于是对须贾抛下了狠话:“为我告魏王,急持魏齐头来!不然者,我且屠大梁。”

[var1]

这个期间秦昭襄王并不在场,要对付一个已经进入了全国的须贾,范睢当然是很容易就可以做到。但范睢与魏齐之间是私仇,而范睢为了报私仇却敢于利用他的职权威胁魏王,如果说没有得到秦昭襄王的默许,范睢也没有这么大的胆子敢放出狠话。

接下来范睢向魏齐报仇才是重点。当须贾回到魏国之后,将他在秦国的遭遇一一向魏王和魏齐说明,这个时候魏王当然是不想与秦国闹僵,因为魏国的国力已经衰退得非常严重,经常都受到秦国的打压,根本就不想为了魏齐的私人恩怨得罪秦国。

而魏齐回想起自己以前对待范睢的手段,知道范睢是想要取了他的性命,魏王又是这样的态度,所以魏国他肯定是呆不下去了。当时七国的形势当中,唯一有实力可以与秦国抗衡的就属于赵国,所以魏齐只有选择到赵国去,才可以保住一条命,而魏齐又与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是好友,躲在赵国也比较方便。

就这样秦国已经将目光转到了赵国。赵国经过赵武灵王的改革之后,穿胡服,习骑射,使得赵国的国力日益强盛,只要秦国还想要统一天下,那么赵国这一道坎是必须要迈过去的,日后秦国与赵国之间是必有一战。

两强相争,必有一伤。秦昭襄王也担心赵国的国力比较强大,所以现在已经开始了考虑如何要消灭赵国,魏齐躲到了赵国,正是给他提供了一个很好了解赵国的机会。

[var1]

所以秦昭襄王出了一计,其名为帮助范睢报仇,实际上是想试探赵国君臣之间的默契程度。于是,秦昭襄王写了一封书信,邀请平原君赵胜进入秦国,简单的说明想要与平原君结为朋友。

秦昭襄王是所有的秦王里面比较出名的一位,就这样完璧归赵、囚禁楚怀王、鸡鸣狗盗帮助孟尝君逃离秦国等故事的秦王都是秦昭襄王,现在他又来故伎重施,想要将平原君囚禁在秦国。

秦昭襄王表面上说都还是比较明显的,就是想要帮助他的丞相范睢报仇,打开天窗向平原君说明范睢的仇人就在平原君的府上,只要平原君交出魏齐就什么事都没有,否则就将他扣留在秦国。

以前秦昭襄王将一个国君扣留在秦国的事情都做得出来,现在又扣留赵国的一位王弟,这种事情他绝对会做得出来。但是赵胜之所以可以称得上平原君,成为战国的四大公子之一,他必须是需要摆出很讲究义气的那种人才行,否则因为秦王的威胁就马上出卖朋友,以后肯定是被人当成是奚落他的话柄,所以他就算被秦王扣留也不愿意交出魏齐。

平原君的这一决定正中秦昭襄王的下怀,这样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将平原君扣留下来,使得直接交锋的人变成了赵孝成王。秦昭襄王就给赵孝成王写了一封书信,大概的意思就是我秦王想要帮助我的丞相范睢报仇,这个仇人就在平原君的家中,只要赵王可以将魏齐的头颅送来秦国,就可以将赵王的王弟平原君放回,否则一直扣留在秦国。

[var1]

这哪里还是范睢的私仇啊!放到现在这个时代来看,简直就是一个国际事件。不过这也不得不说秦昭襄王的权谋实在是非常高明,在还不了解赵国实际的情况下,并不是直接派兵出去攻打赵国,要赵国交出魏齐。而是将这一个棘手的问题交给了赵孝成王,看赵王是如何作出反应的。这在《鬼谷子》一书里面有“欲闻其声,反默。”的权谋原则,秦昭襄王在这里也应用得非常好。

这样赵孝成王就已经坐不住了,他为了手足之情也没有顾及太多,立马发兵围住了平原君的家,目的就是想要去捉拿魏齐,然后换回他的王弟。可是魏齐很快就知道了消息,从平原君的府上逃了出来,但是他还能跑到哪里去呢?唯有逃到赵国的相府卿的家里,希望虞卿可以说服赵王,使赵王改变主意。

事情发展到了这种地步,也正是按照秦昭襄王的想法发展下去的,因为到了这个时候,就看他们君臣之间的协调程度了。如果他们君臣之间的协调程度并不是很强,那么在未来的战争中,秦国就有可能战胜赵国。

事情的发展也正如秦昭襄王所料,虞卿说了很大的道理,都无法说服赵王,所以只好解除相印,辞去赵国丞相一职,陪着魏齐一起逃亡去了。两个人先后又跑回了魏国,希望通过信陵君的关系逃到楚国,但此时的楚国其实也没有实力可以对抗秦国,魏齐在见到信陵君的难处之后,就决定自刎。赵孝成王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取了魏齐的头颅,换回了平原君。

范睢的大仇终于得报,其实更重要的是秦昭襄王也摸清了赵国君臣之间的关系。亲情对于一个国君来说的确比较重要,但这种关系随时都可以造成君臣关系的破裂,这也使得秦昭襄王明白,赵国是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只要两国之间的战事拖得比较长,赵国的君臣之间就必然会出现不同的意见,这样秦国战胜赵国的机会就来了。

[var1]

事实上我们也可以看得到,后来在长平之战当中,秦国与赵国对峙了三年,也到了赵国按耐不住的时候,本来赵国的主将廉颇是坚持防守的,赵国内部很快就中了秦国的离间之计,说秦国最担心的是赵国的马服君赵括,这也使得赵国将赵军主将换成了赵括,赵括是主将进攻的,就很容易被秦国打败。

因此,长平之战的胜利,秦昭襄王在帮助范睢报仇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布局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国的刑罚是以残暴著称的,系统分析出土的秦简具体情况究竟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var1]秦国刑罚规定从历史文献和已出土的秦律简文看,秦的刑罚大体可分为十三类:即死刑、肉刑、徒刑、笞刑、髡和耐刑、迁刑、赀刑、赎刑、废、谇、连坐、收、谪戍。不仅这十三种刑罚轻重不同,在同一刑罚内,又按处死的方式、对肢体残害的部位、鞭笞多少、刑期长短、迁徙远近和赀罚金钱数目等,分为不同的等级。秦律

  • 秦国残酷压榨其老百姓,为什么老百姓却愿意为秦国拼死打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商鞅采用法家的学说,制定了非常严酷的政策,对国内老百姓进行残暴的统治。这一点,甚至后来在商鞅自己的身上都得到了体现,同时他也尝到了自己制定的严酷统治的苦果。[var1](商鞅剧照)秦惠文王上台以后,就开始收拾商鞅。本来商鞅是有机会逃到魏国去的,但是走到边关的时候,老百姓却不留宿他。老百姓给出的理由是

  • 秦国军队如何防止杀良冒功?难道不怕用良民的头颅来充当功劳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var1]当时商鞅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甲士”(敌军的军官)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一级爵位“公士”、田一顷。宅一处和仆人一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证据是敌人的人头(首级)。就是说在战后把敌人的人头砍下来带回军营,作为证据。不过这里面有一个疑问,这里面如何鉴别秦军士兵是否残杀普通

  • 战国时代秦国被群殴了几次?秦国三次被打到认怂,统一六国好艰辛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把时间倒回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时,那时候的秦国并不知道自己能否真的建成“罗马”,不知道自己真的能统一六国,成为霸主。那时候,每个诸侯国皆有可能统一天下,只不过是秦国越战越勇,最后一统天下。[var1]在一统天下的过程中,秦国自然不可能战无不胜,也有被其他国家围殴的时候,也有失败落魄的时候。那

  • 商鞅变法,商鞅是如何成为一代伟大的改革家,又是如何陨落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国人对商鞅不会陌生的,这几年的《大秦帝国之裂变》剧中详细讲述的商鞅出身、在魏国怀才不遇,秦、魏在河西之战中,秦献公为争夺河西故土,连续多年征战,结果受伤败退,最后抑郁遗憾而终,当时继承秦国大位的是年轻的秦孝公,秦孝公面对河西之战战败,割地赔款的丧权辱国耻辱,秦国被赶回陇西大山,永无东出之日。国内面对

  • 勾践卧薪尝胆20年,打败了霸主吴国,为何越国却因此走向没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var1]从小我们就被告知:吴王夫差打败越国后,勾践整日睡在薪草上,品尝蛇胆之苦,以此警醒自己要勤于治国、一雪前耻。《史记》如此描述勾践的勤政: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越王勾践世家》勾践、范蠡、文种君臣一心,如此披肝沥胆20年,终

  • 孟子为何被称为“亚圣”?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当我们提起中国历史上第一圣人时大家自然而然想到的是孔子历史上,并不只有这一位圣人还有一位与他齐肩的人,就是孟子孟子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儒家思想成为孔子之后的一代儒家宗师因此被后世称之为“亚圣”同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的仁政思想孟子主张"仁政",这一思想在它诞生之后的很多个朝代

  • 庞涓对孙膑残忍?山东出土孙膑竹简,原来孙膑也是个狠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孙膑与庞涓剧照孙膑与庞涓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二人是同门师兄弟,都师从鬼谷子。因为孙膑的才能在庞涓之上,所以一直为庞涓所忌惮。庞涓是孙膑的师兄,在兵法有所成后,投身魏国为将。为了防止师弟孙膑下山后投奔敌国,庞涓派人监视孙膑的一举一动。之后孙膑下山,庞涓假意许给孙膑高官厚禄,将他诱骗到了魏国。孙

  • 《中华战争通史》纵横之战:公孙衍跑断腿敌不过张仪的一张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在群雄并起的逐鹿之战中,如何才能富国强兵、谋求生存?成为当时各诸侯国迫在眉睫的问题。严峻的形势催生出一批特殊人才,他们以口才学为立身之本,通过游说来谋取成功,史称“纵横家”。[var1]《中华战争通史》时长:25分钟×104集画质:高清类型:大型历史战争系列纪录片发行机构:京商传媒发行中华战争通史·

  • “天下第一王陵”熊家冢墓主是谁?学者:或为楚国中兴之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近期,《湖北日报》等媒体也陆续刊文关注被誉为“天下第一王陵”的荆州熊家冢。 [var1]一号车马坑文保技术人员对车马遗迹进行“日常保养”。 本文图片 湖北日报全媒荆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官方微信公众号8月29日刊文《一座从楚国故都“挖”出来的全新展览馆即将登场!》介绍了熊家冢出土文物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