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牧死,赵国亡”,李牧是如何被赵幽缪王冤杀的?

“李牧死,赵国亡”,李牧是如何被赵幽缪王冤杀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976 更新时间:2024/2/22 3:29:29

李牧,是战国末期赵国最后一位能在与秦军交战中取得胜绩的将军。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是赵国军事上最后的支撑,后世所谓“李牧死,赵国亡”之说一点儿不夸张。可就是这样一位护国有功的大将军,最后竟被赵王派人给临阵捕斩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李牧,最早登上历史舞台应该是在赵惠文王时期。到赵孝成王时期,李牧已经成长为赵国可以独当一面的将军了,奉命驻守代地雁门郡,主要任务是抗击以匈奴为主的北方和西北地区游牧民族的侵犯。

李牧治军行政都很有一套,在雁门郡他自行任命官吏,向商贩收取租税,所得资金全部收入莫府,充作军费。每日里,他杀猪宰羊犒劳将士,让他们吃饱喝好后勤于锻炼杀敌技能,培养应战能力。此外,他紧紧盯住敌方动静,派出许多间谍到游牧民族那里刺探军事机密,做到知己知彼。

[var1]

(匈奴人)

对于游牧民族的军事挑衅和进攻,他不予理会,与赵军将士约法三章:“匈奴来犯,我们做好自保就行,有敢应战或俘虏敌人者杀无赦”。敌人一来,赵军就入城自保,不出战、不追击,敌人走远了,赵军再出来继续练兵。

就这样过了几年,匈奴那边认为李牧是害怕与其作战,赵军这边,将士们天天吃饱穿暖的,也为不能作战而闹情绪,憋着一肚子气。有人到李牧那请战,被李牧训斥一番撵出去。

赵孝成王得知这种情况后,不以为然,认为李牧纯粹是浪费国家资源,国家提供那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难道就是让你当缩头乌龟的吗?这些军队是吃闲饭的吗?你们是空架子吗?

于是乎,赵孝成王就把李牧给罢免了,换人了。那人到任后,一遇到匈奴人来侵犯,就纵兵出击,结果都是战败,将士们战死不少,土地、粮食、畜生也被抢走不少,损失惨重。

[var1]

这样一来,赵孝成王又不干了,赶紧又去请李牧出山。李牧却耍脾气了,称病不出。赵孝成王再次强制性让他去雁门郡,他对赵王说:“有些话,咱得提前说清楚,让我去可以,但是必须放权,我到那怎么做,大王不能干涉;否则,实难奉命。”赵王点点头。

回到雁门郡以后,李牧还是那样只练兵不打仗,还让将士们天天有肉吃,大家都很感戴。见时机成熟了,李牧开出战车一千三百乘,选骑兵一万三千人,步兵、弓弩手十五万人,准备与匈奴大战一场。匈奴人来战,赵军故意战败而逃。匈奴单于率大军来攻,李牧分兵包抄,围击敌军,一下子歼敌十余万。匈奴大败亏输,残兵逃跑。

李牧趁热打铁,统兵北上,攻灭襜褴,击败东胡,大败林胡,匈奴单于吓得率部远走。此后一连十几年,匈奴人不敢靠近赵国北方边境。

李牧经此一战,立刻扬名天下,被世人誉为一代名将。

[var1]

李牧在雁门郡十来年,基本上平定了敌对势力,为赵国安定边疆地区做出了杰出贡献。

赵孝成王崩殂后,赵悼襄王继位,由于在处理老将廉颇的事儿上,赵王处置不当,导致其出逃魏国。面对着秦国和燕国的军事压力,赵悼襄王决定让李牧离开边疆,回到邯郸任职。

赵悼襄王元年(前244),李牧督军进攻屡次挑衅赵国的燕国,攻占武遂和方城。而后,又开始了备战强硬对手秦军。

当时,赵国的武将中,廉颇远走,庞煖垂垂老矣,乐乘年纪也大了,正处于青黄不接的时候,李牧成为唯一可以支撑危局的大将。

荒唐的赵悼襄王死后,秦国更是有恃无恐的派军进攻赵国。因为在秦国看来,赵国是其统一天下的最大障碍,只有扫平这一障碍,一统天下的时间才会缩短。所以,在战国后期,秦国一直视赵国为心腹大患,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var1]

赵幽缪王二年(前234),秦军在桓齮带领下进攻赵国的平阳,破城后大开杀戒,而后又攻破武城。赵军在扈辄带领下发动反击,想要收复失地、赶走侵略者。可是,秦军却将赵军打得惨败,杀死近十万人,扈辄也被秦军斩杀。

而后,秦军长驱直入,逼近邯郸城,赵幽缪王吓坏了,慌忙间下令让李牧出战。还在北方备战的李牧赶紧又回到南边,被赵王任命为大将军,火速赶往宜安,与邯郸城派出的军队会合后,决定展开一次决战。见秦军远道而来、力求速战速决,李牧决定采取廉颇的老方法:筑垒固守,拒不出战。

桓齮明白秦军的劣势,交战时间决不能这样拖下去,就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法进攻肥下,让赵军去救援肥下,然后围而歼灭之。

[var1]

但是,李牧有他的战法,那就是秦军主力进攻肥下时,这边赵军就直扑秦军宜安老营,夺了秦军辎重。

桓齮得知后,明白不但自己的计谋落空,反而还中了李牧设下的计,就赶忙从肥下率军回援宜安,却又被埋伏的赵军拦住,双方发生了激烈的交战。

秦军最后被击败,被杀十万人,桓齮怕回国后被秦王问罪处分,就逃到了燕国,改名樊於期

李牧此一战斩首秦军十万,震动天下,因功被赵国封为武安君。

赵幽缪王四年(前232),秦军再次进攻赵国。双方在番吾展开激战,李牧、司马尚联军,击退了秦军的进攻。

[var1]

赵幽缪王七年(前229),王翦率领秦军浩浩荡荡向赵国杀来。王翦、李牧,同位战国四大名将之列,这次开始了正式交手。

正面战场上,王翦知道很难克敌制胜、击败李牧率领的赵军,只好使出了阴招。他与秦王政商量,派出了尉缭培养出的顶级间谍到赵国,找到当年陷害过廉颇的奸臣郭开,重金收买,施行反间计。

一方面秦国间谍在邯郸城散布流言,说李牧见赵国日薄西山、灭亡在即,心灰意冷之际要反出赵国,率部投降秦国。一方面,郭开也意识到赵国像一个行将就木、病入膏肓的老人,已经无可救药,还不如趁此捞一笔,待国亡后也可以做个富家翁,下半辈子不愁了,就向赵王进言,说李牧要谋反,然后降秦。

赵幽缪王本是个胭脂堆里长大的年轻人,从小就信师傅郭开的话,郭开说一他不说二,郭开让他去打狗他不会去撵鸡。于是,赵王就下令让宗室赵怱、齐国降将颜聚去军中替代李牧、司马尚,继续督军抗秦。

[var1]

接到赵王旨令后,李牧和司马尚并不立即办理交接手续,他们深知临阵换将是兵之大忌,这场与秦军的战斗决定着赵国的生死存亡,意义重大,决不能疏忽大意,就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拒绝交出兵权。

可是,郭开早就料到了这一点儿,他留下了一手。趁李牧一时不注意的时候,郭开派出的人直接将其抓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斩首,当军中将士知道后,已经迟了。

而后,赵王派出的人在军中宣布废掉司马尚,以赵怱、颜聚督其军。

王翦见计谋得逞,十分雀跃,大起军队,向赵军杀去。

[var1]

刚刚经历了临阵换将、主将被杀的赵军,士气低落、毫无斗志,被秦军击败。赵怱在混战中被秦军击杀,颜聚率领残军逃亡,后来回到了邯郸城。

李牧有个孙子李左车,在秦朝末年曾辅佐赵国旧贵族赵歇重建赵国,立下战功,被赵歇封为广武君。

西汉将兴之际,李左车曾与韩信有过一段交往,他提出“百战奇胜”良策,为韩信攻取故燕和故齐之地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就是他说的,据说还著有兵书《广武君略》。

[var1]

李牧死后三个月,秦军就包围了邯郸城。

见从邯郸城突围无望,颜聚、郭开等人劝赵幽缪王投降秦国,免得身受斧斤之苦,也免得赵国生灵涂炭。

赵幽缪王八年(前228),绝望的赵幽缪王率众出邯郸城,向秦军投降,赵国宣布灭亡。

赵幽缪王降秦后,被流放到房陵山林中,受尽了屈辱后,他写了一首名为《山水》的歌谣,其中有“夫谁使余及此兮,乃谗言之孔张,良臣淹没兮。社稷沦亡,余不听聪兮,敢怨秦王?”之句。

从中可以看出,赵王迁终于“醒”了,认识到自己国破家亡的原因了,他开始后悔了,明白当初听信郭开谗言、害死良臣李牧等人是自毁长城,是自掘坟墓,是何等的愚蠢!

可惜,赵幽缪王此时,悔之晚矣。

[var1]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推荐:

《金瓶梅》是一部写人生、写死亡的书?

完璧归赵的赢家真的是蔺相如与赵国吗?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圣人之师”“华夏第一相”管仲人物雕塑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齐僖公三十三年(前698年),开始辅佐公子纠。齐桓公元年(前685年),得到鲍叔牙推荐,担任国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被尊称为“仲父”。齐桓公四十一年(前645年)病逝。后人尊称为“管子”,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保护者

  • 郦食其都说服了齐国,韩信还坚持打,究竟是谁的错?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韩信灭齐之战:机断专行】评价历史事件,其实和时下热点事件差不多,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事件真相,二是评价者的立场。前者是基础,搞不清大致真相,仅了解事件的某些侧面甚至虚假面就按捺不住、大肆发表高见,最终被打脸的可能基本没跑,原因很简单,就算说得对,也终究是片面的,何况多数是没

  • 秦始皇灭六国的时候,秦国的实力究竟有多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var1]秦王朝就所以能够发展得如此强大,这不仅与秦始皇的能力有关,还因为秦朝历代君王善于用人,并且礼贤下士。商鞅变法想必大家都知道,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商鞅是在从魏国逃到秦国时,才被秦孝公发现并重用。而他也没有辜负伯乐的赏识,在秦王朝的发展期间,他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制度等各个方面,都提

  • 春秋战国有啥区别?春秋:叫大哥,战国:叫爸爸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堂堂周天子居然得靠手下的小弟搬家。他手下的小弟们也想,就这?凭啥当老大。我们称周平王东迁以后的这段日子为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这两个时代的来源是两本书:孔子编订的《春秋》和西汉刘向编订的《战国策》。[var1]关于这两个时代是啥时间,学术界的观点也并不统一。有的认为《春秋》的时间跨度就应该是春

  • 淄博有个莱芜古城,四面环山三面环水,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var1]城子村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五百余年前 《水经注》中有载:“齐灵公灭莱,莱民播流此谷,邑落荒芜,故曰莱芜。”同时王献唐《山东古国考》载:“莱芜是因莱族与牟族杂居得名,古读牟为重唇音,声与芜相似,转写为芜。”而水经注中的此谷,便是指的莱芜谷,即如今淄水上游的南北大峡谷地带,也就是如今淄

  • 【兰博讲堂·线上讲座】瑰丽多彩的楚国漆器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var1]讲座简介漆器是一种用生漆涂敷在器物胎体表面作为保护膜制成的工艺品或生活用品。表面被涂过漆的胎体经过反复多次的髹涂后,不仅坚固耐用,多样的装饰使器物色泽华丽。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的国家。在七千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出土的朱漆涂饰木碗,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漆器。

  • 刘邦称帝后,赵王拥立他为赵王有三点目的,其他原因详细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大约在公元269年,武帝刘邦在洛阳登基为帝(汉),但是刘邦执政的时期仅仅是皇帝的第三代,而不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这也让魏国势力看到了发展的希望。那时候,曹魏与魏国实力强大,北方的各大势力纷纷北望魏国,魏国也是一样,在曹魏灭亡之后,魏国的内部出现了分裂,一些实力较弱的国家逐渐向魏国靠拢,最后北方的各

  • 春秋智者多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时代也是文明竞技的时代。春秋,指中国东周前半期的历史阶段。 它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 。谈起春秋,人们想到的是诸子百家,想到的是那时候的众多智者,包括老子、孔子、墨子、孙武、伍子胥、还有出色的发明家鲁班等等,他们各有千秋,他们流芳百世

  •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变革,儒家思想如何产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编辑[var1]搜图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同时,伴随着周王朝的衰落,西周以来用以固化阶层的礼乐文明也日渐式微。先秦儒家思想就诞生于这“百家争鸣”的春秋末期,儒家希望从道德培养入手重塑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后世人这样评价儒家思想:“儒家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主要标志”。

  • 弘扬商圣文化、传承范蠡精神,范蠡从政经商人生感悟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道商始祖、文财神、商圣范蠡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称“范蠡三迁,皆有荣名”。秦朝丞相李斯对商圣范蠡的评价:“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虽然范蠡所处的是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时代,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甚至是价值取向和当今社会都不尽相同,但是范蠡身上的很多特质与精辟独到的思想,很值得我们今天的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