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危机的情况之下,司马错为什么要硬杠张仪,劝秦王伐蜀?

秦国危机的情况之下,司马错为什么要硬杠张仪,劝秦王伐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283 更新时间:2024/2/10 14:24:09

司马错是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历仕秦惠文、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可谓是秦国重臣,其一生征战沙场:伐魏,夺取魏国六十一城;伐楚,夺取楚国黔中郡。然而其一生领军的高光便是劝秦王伐蜀,亲自率军占领巴蜀全境,并多次平定蜀地叛乱。然而在秦伐蜀之前,时任秦相的张仪却不同意,力主伐韩以图东出,两人在秦惠文王面前争吵不休,相持不下,最终秦惠文王采纳司马错的建议,决定出兵攻打蜀国。在秦国危机的情况下,司马错为什么还要劝秦王伐蜀呢? 一、巴蜀地理位置特殊,取之可富国强兵

[var1]

巴蜀就是我国现在的四川,四川盆地土地肥沃,有“益州险塞,沃野千里”,的美称,四川首府成都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同样四川也是地势险要,战略位置极为重要,诗仙李白在《蜀道难》中写道:“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虽然在那时还没有这些美誉,但对于当时的秦国,有这么一块盛产粮食,又易守难攻的地盘,有了保障,自然就有了傲视群雄的底气与实力。 二、巴蜀相争,秦可借机得利

[var1]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出自《战国策·燕策二》,这里形容秦得巴蜀也同样适用,秦惠文王更元八年(前318),魏、赵、韩、燕、楚五国联合攻秦,秦惠文王派庶长樗里疾,也就是自己的弟弟嬴疾,破魏、赵、韩三国军于修鱼,斩首八万,暂时抵挡住东方联军的进攻。但西方的义渠又发兵袭破秦军于李帛。在东西夹攻之下,秦惠文王及时改变战略,于秦惠文王更元十年(前316),用司马错之策攻蜀,破蜀军于葭萌关,伐灭蜀国。 巴蜀相争,两败俱伤,但又都不想认输,就同时向秦国寻求援助。秦惠文王也有意伐之,不过考虑到路途险峻,而韩又来攻秦,但也正是司马错看准了巴蜀的重要性,力主攻蜀,在秦军班师回国的路上顺手灭了巴国。巴蜀相争而引狼入室,这么好的机会这位名将当然不会放过,而之后秦灭六国之战中,巴蜀的贡献可谓是极大的。

三、攻韩可图霸业,伐蜀未尝不是远谋

[var1]

张仪以雄辩著称,司马错也善用奇谋,前者建议秦惠文王不顾巴蜀求救,而是攻韩,利用魏、楚一起出兵韩国,“临二周之郊”,借此“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由此可见张仪的“胃口”何其之大,不仅想要诸侯国的城池,还想直接绑了周天子“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

[var1]

然而此计过于凶险,表面是秦国挟持周天子,风光无限,但司马错认为:“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且你张仪能带着秦军各个击破,但“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而且其他诸侯国也不会坐由秦国灭亡周朝。相比之下,伐蜀却有诸多便利,“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意思大致是说不仅灭蜀后得到的土地、钱财可以扩充秦国的实力,而且我们是消灭“暴政”,还不会被天下人说我们贪婪强暴,可以说是名利双收。 秦国以“虎狼之国”闻名,秦国百姓皆可披甲上阵,经过商鞅变法后的秦军更是以一当十,锐不可挡。司马错知道秦军强大在于“军功爵制”,但在作战中不仅需要高昂的士气、英明的领导,还要有充足的粮食支撑。相国张仪的计谋虽然诱人,但仔细思考下来,难度却极大,韩国虽然不敌秦国,但却是三晋之一,又与其他国家有着合纵之约,距离上次五国攻秦才短短两三年,以秦国当时的实力,还不足以抵挡又一次五国合纵。秦国历经多代,秦惠文王也知大局不能一蹴而就,索性稳扎稳打,徐徐东出,就结果来看,秦惠文王的伐蜀决策也是相当正确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叛徒还是英雄?还原荆轲刺秦王事件中真实的樊於期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var1]樊於期的出身不太好,他开始是吕不韦家臣,后由吕不韦推荐给嬴政做侍卫,由于胸中有些谋略,嬴政让他做了将军。可是樊於期看不惯吕不韦“献妾窃国”的行为,又鄙视嬴政的出身,这为他的叛秦埋下祸根。公元前240年,吕不韦派上将军蒙骜、张唐率兵攻打赵国,嬴政的弟弟长安君成蛟、樊於期为后援。樊於期却在中

  • 只知道屈原含冤跳江?来了解屈原的一生,看完已经泪流满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侵略者是西边的秦国。屈原主张联合六国之力,形成六国联盟,一同对抗秦国。在得到楚怀王的赞同后,屈原开始出使其他五国,游说齐、赵、燕、魏、韩国国君与楚国联盟,经过屈原的不懈努力,在楚怀王十一年时,六国终于建立了联盟,楚怀王成了联盟的领袖。[var1]六国联盟的力量强大,遏制了秦国的侵

  • 商鞅变法成就了秦国,却害了自己,最后为何会被五马分尸?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var1]秦孝公是一个年轻有为的国君,继位之后苦苦思索富国强兵的良策。曾下令如果谁能帮助我实现富国强兵的愿望,我愿意与他共享天下。通过这个举动足以证明秦孝公求才若渴的急切。商鞅本是魏国人,因为没有得到魏惠王的重用,又看到秦孝公的求贤令,认为到秦国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来到秦国后,通过秦孝公非常宠幸的

  • 司马懿一生害怕哪几个人?魏国有3个,蜀国只有1个,吴国无人上榜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由于曹操曾经给司马懿看过相,发现这位大臣有狼顾之态,所以他特地叮嘱儿子曹丕不准重用司马懿,特别是不能给兵权于他。[var1]不得不佩服曹操的眼光,后来司马懿果然在曹芳统治时期爆发,于高平陵之变夺得大权,为其孙儿司马炎建立晋朝奠定了基础。客观来说,司马懿的才华非常出众,不管是使用谋略之计,还是在治军方

  • 战国最强待机王,苦熬54年仅当了三天大王,却做了4大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var1]也正是因为祖龙嬴政,所以后世帝王也以一统天下为目标,因为这个是中国自古以来刻在骨子里的,无论谁也抹消不掉,也正是因为有着“统一”这个概念,所以中国是分久必合。“奋六世之余烈”足以说出来大秦一统天下有多难,从秦献公时代起他们就在为强国而努力,其实秦献公时代秦国已经开始了,秦献公时代虽无商鞅

  • 三国只有一个完美的人,文武双全名扬天下,现今韩国有30万子孙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var1]三国只有一个完美的人,在当时文武双全名扬天下,这个人就是卢植。很多人了解三国时期的故事,都是通过小说《三国演义》,在小说中,卢植的身影只在开篇出现过几次,他和刘备一起剿灭黄巾军,却遭遇陷害,后来洗脱冤屈,重新做了尚书。演义中主要讲刘、孙、曹三家争霸天下的故事,卢植不出彩也不足为奇。曹操曾

  • 战国时期秦国统一策略的演变(秦昭王篇)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秦武王首先将目光盯在了三晋中最弱小的韩国。为了避免三晋联合起来,武王首先派遣甘茂先到魏国,“约伐韩”。随后又让甘茂到了赵国,说服其“勿助韩”。接着,又让甘茂率兵进攻韩国的重镇宜阳。宜阳的战略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它即使韩国抵御秦国的最后屏障,又是秦国向东扩张的必由门户。韩国正是认识到宜阳的重要性,方才竭

  • 荆轲刺秦可以拯救燕国?秦始皇简直要笑掉大牙了,网友:馊主意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var1]首先荆轲就不是一个武功高强的刺客,在刺客列传中完全没有夸耀过荆轲的身手,相反一直在赞赏他的见识、心态与交游广阔,你让一个游侠去做刺客的工作,简直在开玩笑。其次看助手秦武阳,燕国大将秦开的孙子,十三岁就敢杀人的狠角色,可惜大殿上的表现也证明了他不是一个合格的助手。再次看计划,面见秦王,图穷

  • 春秋最强少年将军,十五岁力敌晋国大将,只带六百人杀退数万敌军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资料图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经常为一己私利而互相攻伐,结果大国常常吞并小国,最后导致了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局面。春秋时期,中原的晋国势力庞大,南方的楚国日渐崛起,这两大强国为了争霸就难免会发生“激情碰撞”。在晋楚的城濮之战中,楚国的一位十五岁少年尽显英雄本色,一人力敌晋国大将,并带人从数万晋兵

  • 秦王府的武将文士摩拳擦掌激动不已-《大唐上阳》025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任见:秦王府的武将文士摩拳擦掌激动不已-《大唐上阳》025 第七章 贞观其始李渊见尉迟敬德带甲持兵闯进宫来,极为震惊,不由问道:“何故如此进宫?难道有人作乱?”尉迟敬德答道:“启禀陛下,太子和齐王谋反,秦王已诛灭他们。担心惊动陛下,秦王派臣前来护驾。”025李渊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是唐朝的三个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