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虢国在哪儿?它的国君为何要给周幽王出“骊山烽火戏诸侯”的馊主意?

虢国在哪儿?它的国君为何要给周幽王出“骊山烽火戏诸侯”的馊主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25 更新时间:2024/1/19 8:51:53

齐、鲁地处山东,距离西周王都镐京非常遥远。这当然不是说,周天子的王畿里就不存在诸侯了。正如《贞观政要·封建篇》所说:“天下五服之内,尽封诸侯,王畿千里之间,俱为采地。”那些王都镐京附近的封国国君一般具有双重身份。他们除了作为诸侯国国君之外,还在王室内领有职务,像西周前期的周公、召公等人,都是王室的重臣。因此说,他们与周王室之间不仅仅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以公卿大夫的身份参与周朝中央政权的管理。因此,他们与周室的关系,要比东方的诸侯国来得密切许多。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著名“毛公鼎”内的铭文就记载,先王已经册命过毛公,新王即位后又重新对他册封,感念毛公为王室做出的贡献。

另一个西方封国——虢国的历代国君,也是西周王廷里的“常客”。虢国初代国君的资格非常老。史书上说,“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可见他们早在周文王时代就已经担任卿士了。其中虢叔还当过周武王的老师。西周中期的青铜器“班簋”的铭文里记载,“王令毛伯更虢城公服”。这就是说,周天子命令毛伯接任虢城公的职位,前去东方作战,由此可知,虢城公的职位应该也是一位统兵将领。到了西周晚期,虢国在政治舞台上更加活跃。周宣王时,有虢文公担任卿士,周幽王时代,虢国的虢石父更是深得宠幸,权倾朝野。传统史书将此人描绘成典型的“奸臣”。他“好利”,因此加重对人民的剥削,以至“国人皆怨”。据说那个“骊山烽火戏诸侯”的馊主意,也是虢石父献给幽王的“妙计”。

在周幽王的统治下,西周王朝已有危如累卵之势。《诗经·小雅·雨无正》的作者大概亲身经历过那个时代,眼看整个社会一片混乱萧条,外又有犬戎相逼,因此,既抱怨上天“星天疾威、弗虑弗图”和周幽王的善恶不辨、是非不分,又抱怨那些朝廷里的贵族只顾自身利益,不为国家和下层民众考虑,显示出对周朝的命运已经不抱什么希望。其实,朝廷之上,何尝又没有人看到这一点?就连位高权重的虢国上层,也有了“跑路”的念头。

虢国最初的封地,在今天的陕西宝鸡一带。后来其中的一个支系封到了现在的河南荥阳一带。于是就有了“东虢”与“西虢”的分别。后来的春秋时代,在山西省平陆县东南和河南省三门峡市之间又有一个“虢国”,因其横跨黄河南北,所以称为“南虢”与“北虢”。著名成语“假途伐虢”里的“虢”,就是晋献公灭掉的“南虢”与“北虢”。这个春秋时代的“虢国”,与西周的“虢国”又有什么联系呢?20世纪50年代与90年代,在三门峡上村岭发现了几十座虢国墓地,其中出土了一件“虢季子段鬲”,器主又称“虢文公子段”。按照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的意见,这个“虢文公”就是清代道光年间在宝鸡出土的“虢季子白盘”的器主。以此可见,三门峡虢国世袭的正是来自宝鸡的“西虢”。

“西虢”是怎么从陕西跑到东面的河南去的呢?其封地宝鸡正是戎狄侵入关中平原的必经之地。虽说拱卫王室本就是臣下的本分(也是周天子将其分封于此的目的)。但大难临头之际,虢国统治者恐怕也难免生出保全自己的私心。《今本竹书纪年》记载,“(周)幽王七年(公元前774),虢人灭焦。”焦国正在三门峡一带。可见虢人在西周灭亡前夕已在相对安全的东方建立了新的立足之地。20世纪的考古报告也认为,“从这次发掘看,铜器占主要数量的是西周的遗物……这些铜鼎又多是明器,明器不可能是东迁时带来的。陶器占主要数量的也是西周遗物,和西安、华县、洛阳的西周陶器相同,陶器也不可能是东迁时带来的,可见这个虢国的建立应在平王东迁以前。”当然,学界也有不同意见,坚持虢国东迁是西周灭亡、平王东迁时发生的事情。不过,考察西周晚年的王畿形势,“大难临头各自飞”恐怕也是个理性的选择。同样与周王室联系非常密切的郑国亦是如此。

郑国是个西周晚期才诞生的诸侯国。其开国君主郑桓公是周宣王的弟弟。郑国最初也分封在王畿之内,活动区域在今关中平原西南部渭河南岸地区。与虢国一样,它的主要作用也是充当周室抵御戎狄入侵的屏障。幽王在位时,郑桓公身为皇叔,在镐京担任司徒的官职。他见周幽王、虢石父已把国家搞得不像样子,近在咫尺的戎狄又在虎视眈眈,“王室将卑,戎狄必昌,不可偪也”。他忧心忡忡,只得替自己的家族留一条退路。公元前779年,他把家族、部属、财产搬到现在的河南新郑,建了一个新邦。需要说明的是,郑桓公自己不曾一走了之,犬戎入侵时,他对王室负责到底,在骊山之下血战阵亡,与周幽王“玉石俱焚”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史记》所载有误,西周并不存在一个燕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无论鲁国,还是虢、郑,其公族都是姬姓。从中也可看到同姓诸侯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情况与此相同的还有燕国。就像鲁国的诞生与大名鼎鼎的“周公”密切相关一样,燕国与“召公”也有着渊源。召公姓姬名奭。有一种说法认为他是周文王的小儿子或者庶子。不过也有人认为,他只是西周王室的支系。无论如何,召公在周初总是一位地

  • 西周五爵制中的“伯”和“子”都不是爵位,那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在西周众多的铭文记录中,“伯”的出现频率极高,大量贵族都以“伯”为称呼,如此泛称似乎也体现不出“伯”作为“五等爵制”中的一个中高级爵位应有的地位。“伯”的地位有时候很低,例如著名的宜侯夨簋铭文中说,周王赏赐宜侯夨“在宜王人十又七生”以及“奠七伯”,就是在赐予宜侯夨宜地从属于王室的家族17个以及郑地

  • 西周贵族“公侯伯子男”的五等爵真的存在过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提到西周的政治制度,许多人脑海中浮现的就是这样的面貌:以等级制度为体、礼乐制度为用的森严政治体系。在作为制度基础的“等级制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则是将贵族爵位由高到低依次分为“公、侯、伯、子、男”的“五等爵”制,在五等爵划分的基础上,器用、服装、乐舞等均以爵位高低为依据,形成了严格而鲜明的“礼乐制

  • 谁是西周诸王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天子?“神人”光环从何而来?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西晋太康(280—289)年间,汲郡(今河南卫辉,战国时是魏国的封地)一带发生了一件怪事。先是盗墓贼不准(fōu zhǔn,汲郡人)挖到一座500多年前的古墓(战国魏王墓),挑走了不少贵重物品。没隔几天,官府收到消息,再来“探宝”,只不过他们要找的宝物和父老乡亲眼中的不太一样,成捆竹简从古墓里被搬

  • 姜子牙建立的齐国历经658年,如何被田氏代替?背后原因是9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在18个异姓诸侯国中,就有齐国与陈国,齐国的始封君就是姜子牙,也就是吕尚,他是炎帝的后人,在商朝末年,姜子牙辅佐周文王与周武王两代天子,被周武王称为师尚父,姜子牙的封地在当时整个天下的最东边,也就是今天的山东半岛,建都于营丘,后改名为临淄,姜子牙就是姜姓吕氏的始祖,姜氏齐国存在了658年。陈国的始封

  • 金杖、青铜神树、丝绸……段渝“解码”青铜时代的神权文明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神秘的三星堆,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当古蜀文明从曙光乍现的宝墩文化时期迈进青铜时代的三星堆文化时期,这一长江上游的区域文明空前繁盛起来。这里出土的造型独特的青铜器,展示着3000多年前古蜀人无与伦比的想象力,也给专家解码三星堆谜团带来了新线索。讲座现场,图据广汉市融媒体中心10

  •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王献华:以亚欧大陆青铜时代宏观视野看三星堆文明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从大兴安岭到河西走廊,穿过大凉山到云贵高原,这一自东北向西南形成的文化地带,在考古学上,被称为半月形文化传播带。从新石器时代后期直至铜器时代,活动于这一区域之内的为数众多的民族留下了若干共同的文化因素,这些文化因素有着大量相似的特征,难以用“巧合”来形容。三星堆正处于这个文化带的核心位置。王献华做主

  • “史为掌书之官,自古为要职”:除了记载和占卜,商代史官还做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除了记载占卜过程外,商代史官还负有记载殷商先公先王世系的职责。商代统治者具有浓厚的崇祖观念,他们重视对祖先的祭祀崇拜,定期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进行这方面活动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要明确祖先的世系。史官们把自契以来殷商先公先王世系系统而完整地记载下来。西周以来许多文献材料,都涉及商的先公先王,尤其是司

  • 灵石旌介商墓与山西商代晚期考古学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中原文物》 2009年01期田建文(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01)摘 要∶晋东南地区的长治小神遣址可以作为安阳殷墟商代晚期文化在山西的代表,与河南相邻的垣曲古城东关也处在商王朝的直接统治之下。晋中地区的灵石旌介商墓三座大墓的墓主人存在殷墟不见的三棺或两棺一椁、男女合葬的现象,决定了其

  • 精彩传说中的漏洞:青铜时代的周公如何掌握铁器时代“黑科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在诸多冠以“指南”之名的器物中,“指南车”显得相当引人瞩目。顾名思义,“指南车”车上立有一个木人伸出一只手,不管车子开到哪个方向去,那只手指都如同“指南针”一样永远指向南方。相传早在5000多年前的黄帝时代,中国人就已经发明了“指南车”。按照晋代成书的《古今注》记载,“人文始祖”黄帝率领部众与蚩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