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不断气地刮大旱风,那十万人马渴得躺倒一溜溜的。可是,派出找水的人都回来报告说:“没水!”急得尉迟恭头上青筋直蹦,下令把各营将官找了来,限他们夜里无论如何要把水找到,第二天一早起火做饭,哪营做不到,立刻按军法从事!这道令一出,西营的将官张士贵吓得直筛糠,本来蜡黄的脸这下更黄了,像害了二年黄病。
不过这老小子到底鬼点子多,他贼眼珠子一转悠:先找个垫背的。我得不了好死,也绝不能叫他好活。你猜他想起啥了?原来他与火头军薛仁贵素来有仇,这下可找着了茬儿。张士贵回到营盘,正碰上薛仁贵找水回来。薛仁贵刚说出“没水”二字,张士贵就下令将薛仁贵按倒在地,打了六十军棍。打完了,又限他一个时辰把水找到。
薛仁贵这个气呀,心里话,你这不是成心找茬吗?不就是在校场比武,我把你赢了那点仇吗?要不是看在全军的份上,我早不受你这窝囊气了。薛仁贵出了营盘,走遍了大沙包,也没发现哪里有水,连气带累再加上渴,一下子晕倒在沙滩上。工夫不大,薛仁贵迷迷糊糊地觉得跟前来了个白头发老太太,手里拄着根拐棍儿,趴在他耳边说:仁贵小白袍,不要生恼,要想找水井,请看兔叼草!“
老太一连说了两遍,突然一阵风设了。薛仁贵爬起来想追老太,刚爬起来就摔了一跤,原来是做了一个梦。薛仁贵高兴地到处找,可找了一阵子还是没有,甭说免子,连个鸟都没有。薛仁贵心里烦透了,弯上弓,搭上箭,“刷”地就射了出去。他后来曾经三箭定天山,你想想这箭有多厉害吧?箭刷地射出去,“呼”地就带起一阵风来。风刚刚刮起来,就从沙坑里蹦出一只野兔来。
薛仁贵心里一高兴,把渴、累、伤全忘了。追!到底看它在哪叼草。兔子在前边跑,薛仁贵在后边追,把兔子给追得直翻跟头。兔子好不容易跑上一个沙包,趴在那儿啃了两口什么,就突然来了劲头,像一道闪电一样地跑了,不见了。薛仁贵挺纳闷,这是怎么回事?他爬上沙包一看,愣了,沙包中长着棵绿生生的小草,喇叭筒似的草心里汪着一汪水。
薛仁贵趴在那里就喝,可也奇怪,怎么也喝不干。薛仁贵高兴了,抡起大铲就挖,越往下挖越潮润。挖着挖着觉得不解气,他抡起大拳头往下一杵,就杵出一口井来,这一下,井水咕嘟嘟地翻上来了,薛仁贵趴在那里痛痛快快地喝个够。水有了,可也得有家伙盛呀。薛仁贵用大铲把井周围开了出来,挖着挖着,咯噔一下子,挖出一块四四方方的石头来。
薛仁贵劲头来了,前前后后,一共挖出了十八块大石头,再挖就没有了。薛仁贵骑在石头上,把两个手指头一弯,划起来,他越划越急,一会就挖出两个石槽来。这两个石槽放在井的南北各一个。后来被李世民封为天槽、地槽。闹到了二更天,薛仁贵也累了,后来的石槽是用手乱挠的,最后的一只挠到半截儿,劲就用完了。
这些石槽放在了井的东西两边,后来被称做对槽。薛仁贵又累又乏,趴在槽边睡着了。这天晚上,正赶上唐太宗骑着五花马出来察看军情,就听五花马“咴”地一阵长叫,驮着唐王就奔井边来了。唐王一看,一个穿白袍的小将睡在这里,旁边竟有一口井,心中大喜,当时把薛仁贵叫醒。
一盘问,知道他是曾经救过驾的白袍小将,连连赞叹:“真是个难得的将才呀!”一口井救了十万大军,白袍小将立了大功。唐王封薛仁贵为先锋,封这口井为“义井”。唐军得胜班师以后,太宗又派人前来修井。义井一带留下了许多薛仁贵的传说。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