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林徽因评为「民国第一绿茶」,她功不可没!号称清华大学遗孀界的捞女

林徽因评为「民国第一绿茶」,她功不可没!号称清华大学遗孀界的捞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05 更新时间:2024/1/15 11:41:07

1925年,梁思成林徽因在美留学,梁思成收到父亲梁超寄来的的一本“天书”以及一封家信。

信中写道:“思成、徽因,俾永保之,我偶然得到一本漂亮精致的古书,惊喜之余又给我带来失望和苦恼。

(这本书)兹事体大,非依科学之眼光,做有系统之研究,绝不能与世界建筑名家公开讨论,亟欲唤起,并世贤哲共同研究。”

破译 “天书”,成为梁启超留给儿子梁思成的毕生作业。

这本古书名叫《营造法式》,写于北宋年间。

古时,多数建筑大师怕别人偷学手艺,都采用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授建筑技法,所以古代建筑书籍非常少。

北宋建筑学家李诫,主持修建宋朝大量的皇宫及府邸,非常有建筑才能。

李诫花费大量心血,编修《营造法式》,书中记载了古代建筑设计和施工的知识,李诫的手稿相当的珍贵。

可惜年代久远,这本《营造法式》在市面上已经失传,没想到这本书竟被人发现,辗转来到了梁启超手里。

梁启超把天书寄给了学建筑的梁思成和林徽因。

《营造法式》书中有大量古代专有名词,梁林夫妇也未能参破,他们决定用一生来破译这本天书。

为了表达决心,他们特意选在3月21日这天结婚,因为这是李诫墓碑上唯一的日期。

4年后,梁思成、林徽因的爱子出生,梁思成为儿子起名叫“梁从诫”,有“师从李诫”的含义。

这本书虽然难以理解,可书中记载的建筑多数还保存着,根据实体建筑可以倒推古书中的意思。

1931年,为了研究这本书,梁林夫妇特地加盟中国营造学社。

梁林夫妇走遍了河北、山西等地,寻觅、测绘《营造法式》书中描绘的建筑。

林徽因虽是女子,登梯子,上房梁,爬古塔,忙得不亦乐乎。

战争规模越来越大,梁思成和林徽因不得不开启:颠沛流离之路,他们将《营造法式》的研究资料放在天津一家银行地窖里。

不料天津地窖发大水,多年研究成果毁于一旦,梁思成和林徽因听到噩耗,跪在地上,放声痛哭。

女儿梁再冰回忆说:那是她长这么大,第一次见内敛沉默的父亲哭泣。

战争结束,梁林夫妇回到了北京,这时一封来信影响了二人的未来,也影响了《营造法式》这本天书的命运。

林徽因有个同乡叫林洙。

林洙的父亲是一位建筑学者。他写信给林徽因,称自己女儿与林徽因都是福建人,希望林徽因看在同乡的面子上,帮自己女儿,进入清华大学先修班。

可是清华根本没有举办先修班。林徽因逃难多年,已经是肺结核晚期,身体情况很不乐观,她依然答应每周二、周五为林洙补习英语。

在闲暇时,还带着林洙到各处景点转悠,为其讲解各式各样的建筑特色。

1949年,林洙与程应铨结婚,林徽因送了一件青花瓷给林洙,不过这份心意不久就被林洙变卖了。

林徽因见林洙婚后生活困难,把一个存折塞给林洙,笑着说:“这是营造学社的钱,用来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你需要多少就取。”

林洙低头发现:存折的户主是梁思成。其实,营造学社早已入不敷出,这实际上是她与梁思成的积蓄。

1955年,林徽因逝世。7年后,61岁的梁思成娶了34岁的林洙为妻,而梁思成的女儿梁再冰33岁。

领证前,梁思成与林洙约法三章:“我走之后,把我的《营造法式》及手稿笔记全数交到清华大学建筑系里。”

1972年,梁思成病逝,林洙享有梁思成所有的荣誉成果,梁思成的遗嘱再次强调,将所有的书籍全数捐给系里。其中自然也包括梁思成视若珍宝的《营造法式》。

此时的林洙全然忘记了曾身为英文老师的林徽因的知遇之恩,以及与梁思成相伴多年的夫妻情分,她开始频繁上节目抹黑林徽因。

梁思成在世的时候,林洙不敢动林徽因的嫁妆、手稿,梁思成死后,林洙把林徽因留下的嫁妆都给卖掉了。

沈从文评论道:林洙她就是爱钱!

2012年,梁思成和林徽因视为生命的《营造法式》被林洙拍卖。

这是梁启超送给儿子、儿媳的礼物,被林洙以218.5万元卖掉了。

《营造法式》虽然只是一本古书,但更重要的是书中所承载的历史期望:

梁启超的殷切希望,梁思成、林徽因的辛勤批注,学者伉俪二人一辈子矢志不渝的努力,浪漫优秀的建筑文化传承,清晰可见的学术路径,都可在这部“天书”中窥探一二。

林洙是梁思成第2任妻子,她有权处理梁思成的物品。

可《营造法式》书中还有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公章,很明确地表示了古籍的版权归属。

到了现在,梁思成的学术成果几乎被他的遗孀林洙卖空,梁思成、林徽因的家底几乎被清空。

孔子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林徽因、梁思成这对学者伉俪,为古建筑研究《营造法式》献出了毕生心血,可有人为了金钱和名利,欺负无法发声,自证清白的逝去之人,实在可悲可叹。

对于梁思成、林徽因、林洙,你有怎样的看法?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清传奇-智盗宝石顶:御赐给和珅的宝石顶竟然被大盗偷走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一天,贾五从外面回来,经过一处胡同时,见大小车辆云集,将道路都阻住了,他的马车也无法前进。贾五奇怪地问人是怎么回事,这才知道原来是和珅因为参赞军务有功,乾隆皇帝赏赐了他一副宝石顶戴,大小官员全都来送礼庆贺。贾五听了,微微一笑,心中有了计较。过了几天,和珅摆下酒宴答谢众官员。酒席桌上,和珅志得意满,得

  • 浅谈萨尔浒之战:9万明军,几乎被努尔哈赤全歼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1618奶奶,明朝从浙江、四川、陕西、甘肃等地调集了九万军队,准备在辽东围剿努尔哈赤。统帅是辽东经略杨镐,他坐镇沈阳指挥,将大军分为四路:北路军由总兵马林等率领;中路军由总兵杜松等率领;南路由总兵李如柏等率领;东路由总兵刘铤等率领。四路大军的目标都是后金的赫图阿拉。但由于杨镐没有做好协调工作,导致各

  • 清朝12帝,一篇文章全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清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没上过学,没读过军校,没有接受过专业教育,生平唯一读过的两本书,一本是《水浒传》,一本是《三国演义》。事实证明,不怕流氓打电话,就怕流氓有文化。料想小努同志当时的阅读劲头儿,那应该是很刻骨的,他连夜读完这两本书之后,自信心爆棚,立刻掏出手机,给明朝的万历皇帝发去

  • 嫡母、生母、庶母、养母、乳母,清朝皇子们到底有多少母亲?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庶母要给嫡子行礼吗,庶母称嫡母之子女称什么,古代庶母有多少个

    清朝后宫嫔妃首先,皇子刚一出生就被宫中的嬷嬷抱走,并不是因为怕耽误了皇帝再次宠幸生产了皇子的后宫嫔妃,而是另有原因。第一,历朝皇子在刚一出生的时候,肩上就承担着江山社稷、可能继承大统的重担。本来生在皇家的皇子们就高高在上、备受恩宠,无论生活、学习还是待遇、地位都是当时社会中最为顶级的,如果再将皇子们

  • 历史上贤明能干的雍正,为什么将10万领土拱手让给了沙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清朝前期很有作为的君王,他在位时期,整顿吏治、惩治腐败、发展经济,为康乾盛世的诞生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但是就是在历史上一直被称为贤明能干的雍正皇帝,却将贝加尔湖南边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拱手让给了沙俄。为什么他要做这种割让国土的“丑事”呢?1.美丽的贝加尔湖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东西部利亚山地南部,

  • 五阿哥永琪受尽乾隆宠爱,为何生母珂里叶特氏却只是个妃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永琪啊,永琪是谁的儿子,珂里叶特·海兰之死

    要说乾隆皇帝一生中最出名的儿子,那绝对是非永琪莫属。如果能来一次投票的话,这位《还珠格格》里的第一男主角绝对会以遥遥领先的票数高居榜首。和永琪相比,不管是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所生的永琏和永琮,还是孝仪纯皇后所生的腹黑男嘉庆帝都要黯然失色。乾隆皇帝非常疼爱永琪,甚至到了想要立他为太子的地步。只可惜,永琪的

  • 为什么现代人普遍对大明的好感高于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那是因为大明王朝的刚烈明朝皇帝最令人称道的地方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明初,成祖亲征大漠归来,意气风发地说:“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番、南岛、西洋诸夷,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这句话的大意是:我大明王朝就是厉害啊,嗨害嗨之前所有的王朝都比不

  • 《雍正王朝》之火烧《百官行述》,为何说这是九子夺嫡半决赛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在九子夺嫡过程中出现过几次大事件,光太子就被废两次,再加上各个阿哥轮番被圈禁,可谓百转千回惊心动魄。其中有一段戏可能会被一些观众忽视,那就是“四阿哥火烧《百官行述》”,这段戏有些诡谲,还有不少反转,看着很精彩,但有些观众不一定能看出其中的大文章,那就是,这段戏其实就是“九子夺嫡”的半决赛。一、《百官

  • 《雍正王朝》一个迷局,为什么胤禛要公开烧掉《百官行述》?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百官行述精彩片段,雍正王朝百官行述全集,百官行述被烧第几集

    礼部相对事情比较少,那有没有涉及到吏部的大事件呢?当然也有,那就是胤禛火烧《百官行述》,因为《百官行述》是吏部官员任伯安在任时编写的。《百官行述》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被太子所觊觎,为了索要《百官行述》他不惜屈尊答应任伯安的条件,那么,如此重要的东西,为什么胤禛要将其一把火烧了呢,而且还要当着太子、老

  • 《雍正王朝》中胤禛为什么不接刑部的差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雍正胤禛大结局,雍正和胤禛的读音,雍正该不该查刑部

    《雍正王朝》是二月河写的一部小说,而电视剧也是根据这部小说改编而成的。有不少观众看的只是电视剧,没有看原著小说。所以对康熙君臣父子之间的争斗,看的不是那么明了。而电视剧在改编上把胤禛即雍正刻画的过于正面,形象也描写的高大上。实际上在小说中邬思道对雍正的评价是与天子共患难易,共富贵难。对于不让胤禛接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