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元承继宋金役法,有宋代役钱转化而来的科差,还有各种职役与力役

元承继宋金役法,有宋代役钱转化而来的科差,还有各种职役与力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757 更新时间:2023/12/12 7:50:14

代役法虽承继唐时两税中的“庸钱”,但与前代役法大相径庭。前代役法“包兵役与普通力役而言;自兵役与普通力役分途,至隋唐行府兵制后,则所谓‘庸’者,惟指普通之力役(如土木运输工事之类)”。

宋代所谓的役,既非兵役,也非普通的力役,且几经变动,但大抵是《中国古代经济史稿》中总结的“职役”。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宋代职役分为四类:一是主官物的衙前,二是监督赋税征收的里正、户长、乡书手,三是以追捕盗贼为职的耆老、弓手、壮丁,四是为官府驱使的承符、人力、手力散从等。金时役法则无论力役、职役均以钱代役。

至元时,元承继宋金役法,除延用由宋代役钱转化而来的科差外,还存在各种职役与力役。“如特殊之站役及军匠等役,皆有特殊之人户供应,有特殊之编制者,尚不在普通民户所供徭役之内。”普通民户承担的赋役中仅有少部分有确定明目,大多属于无定名的杂役,故将所负担的差役统称为杂泛差役。

至元年间南宋灭亡,随着诸色户计制度南方的移植,元将北方所用役法嫁接在南方,在江南亦推行科差和杂泛差役并存的制度。然而除去元代“役钱既立,而役不能免”的情况,元还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和雇和买的政策,“和雇和买就是官府以公平合理的价格雇佣百姓的车、船或购买各种物品”,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和雇和买是官府强加于百姓头上的封建义务,变相的赋役”。

故本在论述江南区域的役法时不仅论述杂泛差役的情况,和雇和买的内容亦纳入本章。所谓江南区域的役法,实际上是元代通行南北之制,仅有些细节明目的区别,然杂泛既然无定名,故于役法上的南北之别难成定说。

江南的杂泛差役

《元典章》中见杂泛差役一词,虽杂泛与差役连称,但据《通制条格》中所载:“止免杂泛差役呵轻有,本户的差役也免除者”,可知元代杂泛与差役当有别,故在下文分别论述杂泛与差役的内容。

杂泛的内容

陈高华先生言杂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夫,二是车牛。造作官舍、治理河渠、修建城池、递运官方物资等等,都属于杂泛之列”。元代史料少有载杂泛具体名目者,大抵是因为元代无定名杂役众多的原因。元代在江南地区所征杂泛中最为常见的是治理河渠所需的力役,《元史·河渠志》中保留了元统治者在江南区域为治理河渠征发民夫的记载。

如“太湖、澱山湖昨尝奏过先帝,差倩民夫二十万疏掘已毕”。元代江南地区现存墓志中也有见征发民工的记载:动用民工四万“计创石闸六,筑塍围八千,浚沟汊千有奇”。据上述材料可知,元代官府重视江南水利建设,屡有大型水利工程,动则征发力役千万,治理河渠所用力役当是元代江南地区杂泛征发的重心。

差役的内容

差役即职役,“它有两个特点,一是按各户财产情况轮流充当的,有一定期限;二是不能领取薪俸”。据陈高华先生考证,元代的差役有六种:里正、主首、隅正、坊正、仓官和库子。里正、主首、隅正、坊正是元代地方基层管理人员,其中里正和主首设于乡、都,隅正和坊正则设于城市。至于元代差役中的仓官和库子则为负责保管官府财务的人员。

里正、主首

元代地方制度,一般于县下设乡、都两级,其中乡下设里正,都下设主首。《至顺镇江志》中载“里正催办钱粮,主首供应杂事”,可知在元代地方里正和主首的职责不尽相同,里正负责监管钱粮征收,主首则负责地方杂物。

虽里正与主首职守不一,但并非所有地方均设里正和主首,据《嘉靖太平县志》载元代役法:“乡设里正而都设主首,后以繁剧难任,每都设一里正,主首则随其事之难易而多寡”。由上述材料可知元代里正与主首因为差役繁重,故之后除去于乡设里正外,于都设里正一名,主首的数目则以差役多寡,各地不一,亦有不设的可能。

隅正、坊正

元代于城市内每隅设隅正,南宋归附时,江南地区中隅正职责较为轻简,但好景不长,隅正之职很快走向不堪重负的地步。南宋归附之初,隅正之职是由宋时“老胥旧吏”所担任,且所承担的差役轻松。大德十一年后,隅正改由殷实人家充任,承担的差役负担加重数倍。

隅正承担差役包括官府手工业相关事物、官府杂务、看管罪人、承担官方物资的运输,征收酒课、地钱。隅正虽选用殷实富户担任,但依旧不堪重负,以致“重则废家,轻则逃窜,其弊有不可胜言者。”

隅正之职恐怕让居民避之唯恐不及。坊正仅设于部分坊内,设于交通枢纽或市井繁华处,坊正应是具有管理商业活动的职能。坊正有轮充有常充,常充的设置不合坊正轮充之意,是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进行的调整。承当常充负担较轮充为重,充役时应是考其户等进行了拣选。

仓官、库子

元代差役中仓官和库子,按其名目当是元代地方负责管理仓库的人员。据陈高华先生考证,“元代地方上各种仓官、库子,都由民户差充”,但仓库管理需要一定的学识,然由地方民户充任仓官、库子,常有不通书算者误事的情况。故成宗大德年间,“不少地方改成委派‘请俸司吏’充当”,但此方式并未推行全国。

更多文章

  • 李隆基当上皇帝的第一件事,为何要赐伤太平公主?只因姑姑太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深得女皇武则天真传的人,无论是先天遗传的强势性格,还是后天养成的心机、智慧和谋略,她丝毫不亚于其母武则天。这样的人放在身边,犹如一颗定时炸弹,随时有爆发的危险。而且,李隆基赐伤太平公主的过程并不轻松,而是费了很大一番周折。与姑母强强联手到反目成仇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六月初二,唐中宗李显在吃了

  • 明朝曾盛极世界,为何才持续了276年?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朝最鼎盛的年份,明朝灭亡时的历史变迁,明朝为什么还能撑300年不灭

    原因一:统治者无能想要发展得越来越好,就需要拥有一个能够治国安邦的统治者。倘若统治者平庸无能,国家自然不会有什么太好的发展。想要知道明朝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大家不妨研究一下明朝的历代统治者。明朝成立初期,朱元璋和朱棣等人都算得上是颇有天赋的人才,他们懂得该如何治国平天下,他们知道如何让明朝的实力更

  • 一代英主李世民伤亡真相令人尴尬,专家伤的太愚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李世民即位之初年轻有为,对所谓的长生不老之事嗤之以鼻。不过有意思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李世民也迷上了丹药,也想要追求长生不老,整天服用水银硫磺等化学物品。那么,为什么李世民会发生这样的转变呢?原因很简单:“怕伤”!历史上但凡高居皇位的人,有几个不是畏惧生伤,哪个不想延年增寿。尤其是李世民晚年经历太子谋

  • 赵匡胤问道士:你给算算朕还能活多少年?道士:陛下活不过今年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唐末五代十国鼎立,混战不断,赵匡胤征程不断,于一生戎马中结束了近七十年的混乱,完成了整个华夏地区的统一。赵匡胤为饱受战争摧残的民众创造了一个安定、可靠的生产生活环境,仅这一点便能让其在历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历史上也多是其积极评价,他出色军事才能,政治权谋至今仍被后人津津乐道。与赵匡胤生平相关的事件诞

  • 李白的《侠客行》大家都知道,晚唐还有一篇《侠客行》,却不为人知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我非窃贼谁夜行,白日堂堂杀袁盎。九衢草草人面青。此客此心师海鲸。海鲸露背横沧溟,海波分作两处生。海鲸分海减海力,侠客有谋人不测,三尺铁蛇延二国。——唐 元稹《杂曲歌辞·侠客行》写了一个侠客不怕死,只要事情能办成,事成之后爷留名!“老子不是贼,为啥要夜行?”此人光天化日杀袁盎,四通八达大路上。吓得袁氏

  • 打败薛仁贵,全歼十万唐军,此人让唐朝畏惧三十年,无人能敌 公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699年,武则天采用谋臣的建议,用一招离间计,成功挑拨吐蕃王族与论钦陵离心。面对吐蕃王族突然发难。论钦陵毫无准备,兵败身伤。论钦陵伤后,吐蕃无将可用,军队一蹶不振,兵败如山倒,国力迅速衰败。武周久视元年,周朝扬眉吐气,对吐蕃作战六战六捷,吐蕃再无力发起对外战争。论钦陵曾是大唐王朝的心腹大患,他在

  • 精忠报国的岳飞,视名利为尘土,却还是难逃一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绍兴十一年(1141),经过郾城、颍昌两场大战告胜之后,岳飞率领的岳家军在与金兵的战役中越战越勇,大有势如破竹、直逼金军老巢之势,也打得金兀术的军队毫无招架之力,眼看就已经被逼得要退守黄河以北的河北地区。然而这时,朝廷的十二道金牌御令却呼涌而来,把正要一举突破金兵的岳飞全军上下

  • 元朝建立后,达鲁花赤以外的投下官员皆被罢黜,任命方式发生变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投下达鲁花赤一职本为宗王方便对五户丝食邑地区的直接管理而设,其早期的任命多以宗王意志为转移,基本上都是任命自己的亲信随从,代表宗王直接行使封君权力。元朝建立后,除罢黜达鲁花赤以外的其他食邑官员外,还规定投下达鲁花赤需要得到朝廷的任命方可就任,以此限制宗王对食邑的权力,当然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二者针对达

  • 大唐时,国外进贡两个绝色女子,唐高宗宠幸后吓得将其关进了笼子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高宗身高,唐高宗高阳公主简介,唐朝皇家故事

    唐朝全盛时期在文化、政治、经济和外交上都有着很强的实力,引来周边属国的争相示好,都想和大唐建立友好的联系。当时来访唐朝的藩属国每年都会向我们进贡奇珍异宝,作为藩属国之一的国外也是经常进贡。在唐高宗时期,国外就向李治进贡了两位国内顶尖的绝色女子,可是在宠幸完的第二天李治就下令把她们关进了笼子,这是因为

  • 助纣为虐成鹰犬、以夏变夷求富贵——记叛投西夏的北宋士人张元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错失良机后,经过李继迁、李德明父子两代的经营,党项人在银夏统治已深入人心,更何况继承父祖基业的李元昊,又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枭雄,大宋西北边境从此永无宁日、陕西腹地也在其威胁之中……不过党项毕竟是一个文化、科技落后的部族,虽然也学着汉人的方式建制称号,但总是未脱散漫习气,本来还不足以成为一个成熟的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