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城邦小国到绿洲王国,龟兹国因何强大?乐于给汉朝当女婿当孙子

从城邦小国到绿洲王国,龟兹国因何强大?乐于给汉朝当女婿当孙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998 更新时间:2024/2/11 13:35:11

“龟兹国”是当时西域的一个绿洲小国,在汉朝统领下的西域诸国中算不上有多大,但它的地理位置却非常特殊——向西南是阿克苏、喀什;向东经过轮台可以到达焉耆、楼兰;从龟兹河面上航行可以进入天山中部的巴音布鲁克草原,然后就能到达开阔的伊犁河谷地区。

处于如此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丁字路口,龟兹国的命运肯定就和它的地形一样起伏不定。

如此小的一个城邦国家,在龟兹王绛宾继位的时候,不过只有八万人口,忽然有一天,竟然遇到了一支五万大军的袭击,而联军统帅则是汉朝的使臣常惠

那么,在汉朝使臣主持下的西域联军,为什么会在此时兵临城下攻打龟兹呢?

要想弄清楚这件事情,我们还得追溯到汉武帝时代……

汉武帝(刘彻)时期,二师将军李广利曾经西征大宛,弄了不少所谓的天马之后凯旋班师。

当时,汉军途经龟兹国,发现如此小的一个城邦国家竟敢以盟主自居,背着汉朝私下扣押另一个小国扜弥(yū mí)的王子赖丹做人质。

大家要知道,“龟兹”和“扜弥”当时都是大汉统领下的小属国。因此,龟兹国王自然没有权利让另一个小国对自己称臣,更没有权利扣留人家的王子。

于是,二师将军李广利痛斥龟兹国王之后,就把被扣押着的小王子赖丹带回了汉朝。

汉昭帝(刘弗陵)时代,汉朝就把赖丹王子升为校尉,命令他率领一队人马到轮台去为汉朝屯田,也就是替汉朝守边。

当时,眼见汉朝培育的赖丹王子率领着一队人马临近自己的属国,龟兹王就在一个名叫姑翼的龟兹贵族的撺掇下发兵相攻,把赖丹王子给杀掉了。

而后,龟兹王还假惺惺地给汉朝皇帝上了一封疏奏,主动承认错误,表示擅自杀死赖丹是自己的不对,同时也说了一大堆赖丹的不是。

龟兹国如此胆大妄为,汉朝自然非常愤怒,但是当时龟兹只是一个小国,而且路途遥远,如果为了这件事情专门派大军去攻伐,显示不出大汉的威风,还有些胜之不武。

经过众位大臣的商议,毕竟龟兹国王也主动上疏认错了,于是就把此事暂时搁置不提了。

到了汉宣帝时代,那个曾经杀掉了赖丹的龟兹国王已经死了,接下来继承王位的就是他的儿子绛宾。

此时,汉朝刚刚结束了一场和匈奴之间的大仗,当时一共有好几路大军出击,唯独汉朝使臣常惠所率领的乌孙雇佣军建功最多,奋击匈奴,大胜而归。

常惠回到汉朝之后,立刻就被赐金封侯,然后汉宣帝就命令他携带大量的金币再次回到乌孙国,代表大汉朝厚赐那些协助他们攻打匈奴的乌孙贵族。

临行之前,常惠忽然提起了老龟兹国王曾经杀害赖丹王子的事情,希望自己此行可以顺便带着乌孙等国的联军,给龟兹国一个教训。

当时,汉宣帝也是害怕常惠在西域生事,因此就没有答应。

但是,常惠临出国都的时候,大将军霍光还活着,于是就在暗中对常惠说:“既然你是代表我们大汉出使西域,必要的时候可以见机行事!”

现如今有了当朝大将军霍光的默许,常惠自然也来了精神。

因此,到达乌孙国之后,常惠就以大汉天朝的名义赏赐了乌孙贵族一大堆的金银财宝,然后就以自己所带的五百名汉朝将士为前锋,集结西域联军五万人,三面攻打龟兹国。

当然了,做任何事情都得有理有利有节,所以在正式开打之前,常惠就首先派出使者进入城内谴责龟兹国王——今天之所以要攻打你们,就是因为你们龟兹国曾经擅杀赖丹王子!

汉朝天军最近常常打得匈奴远遁狂逃,如今忽然集结大军打到了自己家门口,刚刚当上国王不久的绛宾当时也被吓得亡魂皆冒,张大的嘴巴怎么也合不上。

于是,龟兹国王绛宾马上派人前去求哀——那件事情和我真没关系,是先王在世的时候,受了当时一个贵族姑翼的撺掇才干下的事情,小王我确实冤枉啊!

常惠一听还挺高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于是,常惠就让使者传话——既然如此,你就把那个曾经撺掇你们先王的贵族姑翼给我绑过来,我可以饶你不杀!

不得不说,龟兹国王绛宾的执行力绝对是非常强的,汉朝使者刚刚入城送信,把常惠的意思转告给他,连屁股都没坐热,那个龟兹贵族姑翼就已经被国王绛宾派人五花大绑地捆了过来,等候汉使发落。

说起来,姑翼也是倒霉,他被汉朝使者带到龟兹城外之后,常惠就在五万西域联军面前以大汉帝国的名义宣示——此人曾经撺掇龟兹老国王杀掉了我们大汉派来的赖丹王子,罪不可恕,当众斩首。

为了显示出大汉朝的恩威并重,常惠在西域自然一定要讲究信用,因此在把姑翼处死之后,他就下令放弃龟兹国,不再对其展开攻击,而且马上遣散了西域联军,并率领着自己的汉朝使团回国复命。

至此,龟兹国与大汉朝就恢复了正常化的关系。

而日后的事实也证明了——龟兹国国王绛宾的决定,简直太正确了!

当时,匈奴越来越弱,大汉越来越强,龟兹在那时就属于一个非常小的城邦国家,也只有依附大汉朝当作自己的靠山,才可以在当地生存。

同为汉朝属国,乌孙的使团一次又一次在龟兹国内路过的时候休憩,而每次接待乌孙使团的时候,龟兹国王绛宾都会从乌孙使者那里听到大汉的一些情况——比如:大汉有多么强大,国都有多么繁华……

而且,绛宾还看到了大汉朝赐给乌孙国的丰盛礼物——金银财宝、锦帛……绝对是他做梦都没见过的东西。

事实上,不仅乌孙国如此,西域诸国都是如此,只要你肯臣服大汉,使臣一去觐见大汉皇帝,每次都会从长安城大打秋风(利用各种关系假借名义向有钱的人索取财物),从来没有一次空手而归。

没过多久,龟兹国国王绛宾心动了,他也想和汉朝攀个亲戚。

但是,怎么攀呢?龟兹国王也清楚,自己芝麻大点的一个国家,汉朝也不可能把公主嫁给自己啊!

幸运的是,当时正好有一队乌孙使团路过,其中有一位名叫第史的乌孙美女,其生母就是从前嫁到乌孙国的解忧公主,而第史就是大汉的解忧公主和乌孙国王所生的女儿。

因此,对于龟兹国王绛宾来讲,第史也足够尊贵了。

于是,舞那么一跳,羊肉那么一吃,再加上音乐那么一衬托,使得原本就喜欢弹琴的美女第史当时是春心荡漾,忽然对龟兹国王绛宾产生了好感,当场就敲定了两人的婚事。

成亲之后,绛宾和第史小两口的日子过得非常火热,而作为龟兹国王丈母娘的解忧公主也非常高兴,于是就给汉宣帝上疏,希望汉宣帝能允许自己的女儿和女婿到长安觐见。

按理说,如龟兹这种大汉属下的城邦小国,其国王还真没资格到长安去面见大汉皇帝,但是看在解忧公主的面子上,汉宣帝还是同意了。

结果,龟兹国王绛宾就全国总动员,大张旗鼓地带着无数羊肉干、葡萄干,以及当地的土特产,万里迢迢前往大汉都城长安,朝拜汉宣帝刘询

为了继续鼓励打击匈奴的政策,汉宣帝对于那些西域来客绝对是热情招待,加上有解忧公主的那层关系,汉朝就特别提升了招待龟兹国王绛宾和第史一帮人的级别。

而且,汉宣帝还破格正式任命龟兹国王的美女老婆第史为汉朝的公主。

大家要知道,作为龟兹那样的小属国,第史作为龟兹国王的老婆,即使再怎么往上蹭,也蹭不到汉朝公主的层级。

不得不说,美女第史就是有好命,得封公主。并且,连同她的金龟婿龟兹国王绛宾,不仅得到了汉朝皇帝赐予的印绶,而且还得到了象征地位和荣誉的全套的车马旗鼓,至于金银财宝和绫罗绸缎,更是车载斗量、琳琅满目。

得到如此厚待,绛宾夫妻俩在长安就乐不思蜀了,一下子就打了一年的秋风,而后才满心欢喜、心满意足地回到了龟兹国。

在长安的一年时间里,龟兹国国王绛宾也是眼界大开、眼福大饱——相比起西域的满眼黄沙,大汉天朝的繁荣和富足,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力,简直就是天堂!

最终,在经历了一年的富贵荣华之后,龟兹国国王绛宾就成为了大汉文化的超级铁杆粉丝。

除此之外,回到龟兹国都之后,绛宾还开始仿效起大汉宫室。

当然了,一方面是没钱,一方面是没胆儿,绛宾并不敢一模一样,一比一地修建一座汉朝长安城那样的皇宫,因此就命人按照千分之一的比例,也修建了一座自己的宫殿。

而且,宫里宫外、仆从宫人都要穿上汉式的服装,行动坐卧包括礼仪,也全部都要按照汉朝的礼仪。

可以说,龟兹国王绛宾的这种努力,肯定也使得当时的龟兹文化焕然一新。

当然了,当时肯定也有一些人,会对龟兹这种小国盲目模仿天朝上国文化的举止大加讥讽——驴非驴,马非马。若龟兹王,所谓骡也!

因此,日后“非驴非马”的成语就是出自这里。

这句话显然也是出自龟兹国周围的那些西域小国,都是基于酸葡萄心理,批评龟兹国王绛宾干得这件事情不伦不类。

其实,绛宾这种形式化的模仿汉化,看似有些雷人,实际上却非常精明。

大家可以想一想,如今他把大汉朝都给巴结上了,就相当于给自己的小国上了一个保险,一大堆实实在在的利益摆在眼前——别说给大汉天朝的公主当女婿,哪怕是当孙子也一点问题都没有!

之所以说“当孙子”,大家还真别以为这是开玩笑,到了绛宾儿子那一辈,他们还真以汉朝外孙为标榜,天天在西域诸国面前显摆。

所以说,有资格给大汉天朝当孙子,那简直就牛大了!

毕竟,当时的西域有匈奴在一旁窥伺,因此在那样错综复杂的形势下,龟兹国王绛宾也是果断事大,等于就完成了自己作为一代国王的使命。

大家要知道,当时西域有那么多的城邦小国,并不是所有王国都有资格直接和大汉朝搭上关系的——好家伙!带了多少车的金银财宝和绫罗绸缎回到龟兹,龟兹国王绛宾一路上也是一直显摆,当时就把西域诸小国给眼馋坏了。

真正到了东汉时期,龟兹国已经发展成了环塔里木盆地最强大的绿洲王国,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应该归功于当时的龟兹国王绛宾和他的儿子,能够给大汉天朝当女婿、当孙子!

更多文章

  • 万乘之国启动车轮战来消耗楚国,为何晋楚角力的擂台却选在郑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晋楚郑国,楚国为什么叫万乘之国,战国七雄时期楚国

    公元前563年周历十月,晋悼公在新郊外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经过悼公与众臣数年的精心治理,晋国国力空前提高,战车数量惊人,被中原各国称为“万乘之国”,这样雄厚的兵力足以压倒当时任何一个诸侯国。万乘之尊的悼公站在戎车上,像雄狮一样俯瞰一眼望不到边的晋国四军。场下的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侧耳聆听狮王的吼声

  • “东汉三大神器”(赤霄剑、王莽颅、孔子屐)是否真的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圈友A:“老羊、老羊,听说东汉有三大神器,是真的还是假的?我:(茫然脸)我没听说过,有这个说法吗?圈友B:我听说过,东汉王朝三大神器好像说的是赤霄剑、王莽颅和孔子屐。圈友A:对对对,就是这个,就是不知道这个说法是真有史实记载呢,还是网文杜撰出来的。圈友C:我也听说过,我觉得是假的。圈友D:我觉得是真

  • 孙权集团多是外来户,为何诸葛亮不愿前去投靠?他原本打算效忠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是三国后期,每一个国家都非常佩服的领袖人才,这是独一无二的。因为诸葛亮主张依法治国,用法治代替人治,所以就算是他的政敌,对他执政也没有任何意见。这样一位大才,早在茅庐之中的时候,为何选择了一穷二白的刘备?当初江东的孙权,早就已经有了基业,投靠他岂不是轻松很多?再说他哥哥诸葛瑾也在江东,兄弟俩好

  • 为何经历了渭水之约的唐朝,与澶渊之盟的宋国命运却是截然相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渭水之战简介,渭水在哪个省份,澶渊之盟简介北宋

    由于中国特有的封闭地理单位,中原王朝在中国古代的对手,主要是北方的游牧民和国内的分裂势力。中原与游牧民族的战争,从三代到明清,一直延续至今。中原的王朝和游牧部落,都是各取所需。[var1]游牧部落战败后,便投靠中原,向他们低头,双方进行贸易往来。中原一旦战败,就必须和草原上的游牧部落签订和平协议,支

  • “完璧归赵”蔺相如的伯乐,缪贤以己之短,衬人之长,慧眼识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蔺相如完璧归赵10个字简介,缪贤坐牢蔺相如去看,蔺相如劝缪贤读音

    [var1]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转眼间,数百年过去,当和氏璧再次出现在世人眼中,它已经是楚国的国之重器了。在楚国的崛起过程中,大司马昭阳战功卓著,而楚威王为了表彰昭阳的功勋,便将“和氏璧”赐给昭阳,昭阳感激楚王的知遇之恩,将其视若生命,时刻带在身边。在中国古代,佩戴玉饰也是君子彰显自己道德高尚的

  • 古战争 长平之战 坑杀的意思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长平侯卫青,长平在现在什么地方,秦赵长平之战大结局

    [var1]秦、赵两国因争夺上党,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从秦国出兵使韩国割让上党到秦国获胜,耗时三年。而长平之战仅仅持续了5个月,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坑杀,也叫阬杀,是指古代军队打仗,将敌军杀死后把尸体堆积起来,主要作用是震慑敌军,炫耀战功。战争起因公元前262年

  • 徐盛用什么东西吓退魏国大军(曹丕三次伐吴为什么都选择广陵?)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徐盛简历,揭秘旧版三国徐盛之死,徐盛如何抵挡曹丕

    有两方面原因1、曹操的评语让他不爽(生子当如孙仲谋)2、孙权的多变让他恼怒。攻打江东一般来说有三个地点[var1]古代,北方的总体实力强于南方,所北方要征服南方的关键其实就在于:如何渡江。你会问,长江绵延六千多公里,哪里不能渡江?事实上可供渡江的位置非常少,因为首先你得找到一个基地来建造大量的船。但

  • 杨玉环是安禄山干妈,他对干妈非常好,皇上李隆基都吃醋了!常常埋怨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杨玉环竟然跟安禄山还有一腿?安史之乱由她而起?她不但长得漂亮,而且她的命运也很传奇,一生有三个男人。她不但睡了皇上的儿子,还睡了皇上,后来传说还跟节度使安禄山有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描写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杨玉环本来是李隆基的儿媳妇,奈何因为长得太过漂亮,就破格把她变

  • 为什么说秦国横扫六国,并不是靠人口优势,它的制胜法宝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国如何化解六国合围,秦国灭六国顺口溜大全,老梁谈秦国横扫六国

    后来梁启超又在翻译其它著作时,将这种观点引申为:“夫中国,东方病夫也,其麻木不仁久矣。”抛却那段屈辱的历史不谈,这里对“病夫”的理解是将一个民族的身体状况与精神风尚高度关联在一起的。[var1]东亚病夫——晚清时外国人对华人的一致看法孔子射箭炫技,能引得“观者如堵墙。西汉时“一汉敌五胡”,唐军一千敌

  • 756年,安禄山生擒哥舒翰,刀放在哥舒翰脖子上笑着说“你以前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哥舒翰吓得脸色苍白,跪下向安禄山求饶说:“臣以前肉眼不识陛下,今天下还未平定,臣愿意替陛下招降李光弼。”为了掌控政治风波,让一些没有根基的人为朝廷效力,右相李林甫建议唐玄宗重用外族将领担任藩镇节度使,比如安禄山、哥舒翰、高仙芝等。为了以防权力过大,他当时还设计了一系列的人事制度,对安禄山等人进行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