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后期,敢于主动北伐,三次进攻荆州的吴国名将是谁?

三国后期,敢于主动北伐,三次进攻荆州的吴国名将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223 更新时间:2024/2/21 19:39:39

接上篇:孙吴将领里最被低估的人是谁?(夷陵之战,他起到了什么作用?)

222年3月,也就是夷陵之战结束仅仅一个月后,曹丕调集了三路大军向孙吴发起了全面进攻。

固守江陵

魏军兵分两路,曹真围攻江陵,夏侯尚、张郃负责阻击江东援军(魏遣曹真、夏侯尚、张郃等攻江陵,魏文帝自住宛,为其势援,连屯围城)

因为陆逊的建议,江东已经做了一定的准备,孙权派遣孙盛率领一万人在州上防备,建立围坞,作为朱然的救援部队(权遣将军孙盛督万人备州上,立围坞,为然外救)

夏侯尚使用油船,突破江东水军的封锁,从两翼包抄登陆百里洲。在浮桥两端架设浮桥,让张郃的骑兵顺利登岛,孙盛无法抵挡魏军攻势,被迫退兵,张郃驻军州上守备,使朱然与外援断绝(郃渡兵攻盛,盛不能拒,即时却退,郃据州上围守,然中外断绝)

[var1]

左将军、督官方的诸葛瑾派遣潘璋、杨粲等将解围,无功而返,诸葛瑾束手无策(瑾性弘缓,推道理,任计画,无应卒倚伏之术,兵久不解)

江陵成为一座孤城!

围城的曹真见诸葛瑾不敢跨江增援,开始全力攻城:起土山,凿地道,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

城内将士惊恐失色,朱然晏然无惧意,激励士卒,还趁敌军出现漏洞时,攻破魏军两个军营(将士皆失色,然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隙攻破两屯)

魏军围攻江陵达六月之久,城中守兵很多都患了肿病,尚有战斗能力的只剩下五千人(魏攻围然凡六月日,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

人心惶惶下,内部有人叛变了。

守备北门的江陵令姚泰,见魏军强盛,城中守兵少,谷物粮草将尽,便跟魏军勾通,图谋作为内应(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

结果被早有防备的朱然发现,按军法处斩了姚泰(垂发,事觉,然治戮泰)

魏军久攻不下,内部有人指出浮桥之计风险太大,春季就要到来,江水一旦上涨,冲垮浮桥,百里洲上的数万魏军精锐就全是吴军的俘虏了(别忘了关羽是如何水淹七军的)

曹丕遂下诏,令曹真、夏侯尚等退兵(尚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

此战,朱然以五千守军击退数万魏军围攻,威名震撼曹魏(由是然名震於敌国)

三次北伐

江陵保卫战后,朱然在荆州战场的任务转为配合孙权攻打江夏郡。

孙权以五万众攻打石阳,江夏太守文聘坚守城池,孙权屡攻不下,唯有撤军。文聘闻信,开城领兵追击(孙权以五万众自围聘于石阳,甚急,聘坚守不动,权住二十馀日乃解去。聘追击破之)

负责阻击的潘璋被魏军追击,几乎难以接受,朱然回军相助,才稳住了军心(权自率众攻石阳,及至旋师,潘璋断后。夜出错乱,敌追击璋,璋不能禁。然即还住拒敌,使前船得引极远,徐乃后发)

241年,孙权分兵四路攻魏:全琮率军数万出淮南,诸葛恪攻六安,朱然攻樊城,大将军诸葛瑾攻柤中。

朱然进展顺利,一路打到樊城下,在围困樊城时,使用朱异之计,攻破了樊城外围。

这次吴军的北伐虽然在历史上不是很有名,但是从战果来看,远超孙权主导的历次亲征!

[var1]

魏国荆豫都督夏侯儒出兵救援,进军至樊城七里远的地方,畏惧吴军声势,停住了脚步(而是作鼓吹,设导从,离朱然军六七里徘徊)

司马懿分析战况后,决定亲往樊城前线阻击樊城之敌。

朝堂部分大臣认为敌人远道来围樊城,无法立即攻下,目前受挫于坚城之下,不去理会,敌人也可自退(议者咸言,贼远来围樊,不可卒拔。挫于坚城之下,有自破之势,宜长策以御之)

司马懿力排众议,坚持要求出兵:边城受敌而安坐庙堂,疆场演技动,众心疑惑,是社稷之大忧也。

六月,司马懿督师南征,率部到达荆州后,先派出轻骑袭扰吴军,朱然听闻司马懿来后,不敢攻城(帝以南方暑湿,不宜持久,使轻骑挑之,然不敢动)

稳住樊城形势后,司马懿拣选精锐,准备发动大决战。之前顺风顺水的吴军听说司马懿要总攻,连夜撤走,被魏军追上后,斩获万人,缴获了一大堆军用物资(于是休战士,简精锐,募先登,申号令,示必攻之势。吴军夜遁走,追至三州口,斩获万余人,收其舟船军资而还)

司马懿凭一己之力扭转了战局,到了三国后期,司马懿的战绩、威望、实力的确可以碾压众人。

242年,朱然出征柤中。魏将蒲忠、胡质各自率领数千士兵。蒲忠控制险要的地方,企图断绝朱然后路(征柤中,魏将蒲忠、胡质各将数千人,忠要遮险隘,图断然后,质为忠继援)

[var1]

朱然率领帐下仅有的八百人出战,蒲忠力战不敌,引军退走(时然所督兵将先四出,闻问不暇收合,便将帐下见兵八百人逆掩。忠战不利,质等皆退)

246年,朱然再次出征柤中,魏军还是那套策略,固守城池,骑兵断后。

魏军主将成李兴听闻朱然率军深入,带领六千步骑断绝朱然的后路(复征柤中,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道

极少夜战的吴军,居然主动出击,魏军毫无防备,被朱然击溃,斩获数千(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

没有司马懿坐镇,朱然似乎可以吊打荆州魏将。

朱然治下的军队为啥战力如此之强,来看下古人的评语:终日钦钦,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虽世无事,每朝夕严鼓,兵在营者,咸行装就队,以此玩敌,使不知所备,故出辄有功。

孙权大喜,拜朱然为左大司马、右军师(遣使拜然为左大司马、右军师)

此时陆逊、诸葛瑾、步骘都已离去,诸葛融、步协开始继承父亲职务,在荆州的功臣名将仍然在世的只剩下朱然,待遇无比隆重(诸葛瑾子融、步骘子协,虽各袭任,权特复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

249年,征战一生的朱然病情日渐严重,孙权十分忧虑(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中使医药口食之物,相望於道)

江东功臣患有疾病,孙权待遇最高的三人:之前是吕蒙、凌统,之后就是朱然了(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锺,吕蒙、凌统最重,然其次矣)

纵观三国后期吴国名将,敢于主动北伐者,寥寥数人,朱然以一己之力三伐荆州,无论是谋略、战力、勇气都冠居前列,如果不是遇到了司马懿,也许朱然真的就可以拿下襄樊,这也是他可以排进前五的原因所在。

更多文章

  • 孔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7岁小孩回答后,孔子当即拜他为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孔子在《论语》中教导世人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而他自己作为“至圣先师”,也是如此做到的。“师项橐”,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孔子“师项橐”的故事,在《战国策·秦策》中就有相关记载,在书中写道:“甘罗曰:夫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而《三字经》中则写道:“昔仲尼,师项橐。”这些文领导载,侧面证明了孔子“

  • 淮南二叛(下):七进七出,可以媲美赵云的魏国猛将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令邓艾率乐嘉万余守军出城诱敌,司马师自统大军抵达乐嘉附近,隐藏起来,意图围歼扬州军。魏军的行动被游弋在城外的文钦发现,文钦之子文鸯极其雄健,认为此时司马师还未安营,趁敌人还未站稳脚步,马上袭击,一定可以大败敌军。于是文钦与文鸯分兵二路,趁夜夹击司马师(谓钦曰:及其未定,击可破也。于是分为二队,夜夹攻

  • 为什么孟子说春秋无义战?春秋时期的战争,到底是为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春秋之后无义战,无仁无义,什么叫无义战

    [var1]或许,这些战争当中,有的战争稍显文明。打赢之后,既不图地盘,也不拿财宝,只是为了所谓的‘匡扶正义’,但实际上,战争的真实目的,其实还是为了扩张。只不过相较于地盘或者财宝,当时大国看重的东西,可能是其他方面而已。但从本质上来说,所有的战争,其根本目的,都是某个地方为了自己强大起来,想要兼并

  • 孔子后人装病不愿朝见朱元璋,朱元璋给他写了封信,病立马好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孔子简介,孔子说食色性也,孔子说天下唯女人小人难养也

    儒家常以忠君为主要思想,但是当朱元璋召见当代衍圣公时,却被衍圣公装病推辞不见。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var1]帝王推崇空享殊荣春秋战国时期是各种学术思想大爆发的时代、百家争鸣的时代,也是各种思想大碰撞的时代。诸子百家纷纷在那时出现,法家、墨家、道家、儒家等思想也为统治阶级提供了许多治国的理念。由于当

  • 道路对于战争的影响有多大?秦国为此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历史发展的每一阶段,我们都可以相应看到交通进步的影子。交通是人类进行经济活动和军事活动的基本物质条件之一,在战争活动中是部队运送、后勤补给、会盟商谈的基本保障。兵者,国之大事,伤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var1]历来各朝代之所以重视道路交通,是和交通的军事意义分不开的。秦作为一个古老诸侯国

  • 魏国皇帝和世家大族的协议,司马氏窃国的最大依据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从公元220年开始讲起把,这个时候,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已然形成,包括黄河流域的中原以及黄河以北的广大区域均该纳入魏国,也就是曹丕的势力范围,这个是实际上的,理论上他能直接控制的地方实则仅限于自己的藩国——冀州的十个郡,中原和黄河以北还有十几个州,这十几个州,包括治下无数郡县名义上仍是汉室领

  • 李学勤:西周甲骨的几点研究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考古学对古代甲骨文的认识是从殷墟开始的。殷墟所出的甲骨属于商代,所以长期以来甲骨文,尤其是甲骨上的铭文,总是记着商代的。事实上,用甲骨占卜的习俗起源于商朝之前,一直延续到商朝灭亡之后,甚至在一些民族中还存在至今。周族民间典籍中有很多占卜的记载。一些研究人员根据它们研究了殷墟的甲骨文。然而,周代甲骨文

  • 魏国风雨之襄哀苦心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在影视剧《大秦帝国》中,魏襄王被塑造成了一个早期心狠手辣,晚期有些庸碌的形象,这与《战国策》中的魏襄王的形象大相径庭。《战国策》中刻画的魏襄王,和其它同时期的王子一样,经历过人生的低谷与高峰。作为魏国的王子,魏襄王曾经亲眼见到自己的父亲魏惠王从一个善于纳谏的大王逐渐变成了一个偏听偏信的人。在魏襄王的

  • 战国赵国灭亡的临门一脚,是谁踢的?他的名字叫王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秦国灭亡六国之战,每一场战争都有很多重要的人物,这些人物有的是武将,有的是说客。在灭亡赵国的战争中,秦国也有一位很有名的人物。这位人物的几番操作,就让赵国的整个格局发生剧变,最终也就被秦国灭掉了。那么,这位人物是谁呢?正是今天要说的王敖。王敖的名气似乎不大,但是他做的事情却相当之重要。可以说,王敖既

  • 【知我监利】史志篇之屈原离湖著名篇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知之深,方能爱之切!监利发布新设专栏 《知我监利》让您知监利,更爱监利!两千多年前,楚容城之地有很多湖泊。在容城国都城之西不远处,有一片很大的湖泽。相传我国战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诗人屈原在流放途中,曾在湖边小墩毫口小住,写下了名垂千古的诗篇《离骚》。[var1]屈原(前340~前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