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曾国藩、胡适等推崇备至的《淮南子》,是一部什么奇书?

曾国藩、胡适等推崇备至的《淮南子》,是一部什么奇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648 更新时间:2024/1/3 23:10:26

曾国藩、梁超、胡适等推崇备至的《淮南子》,一部人人必读的道家奇书!

胡适曾评价《淮南子》:“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成,而淮南书又集道家的大成。”还将此书送蒋介石劝其不要独裁。

曾国藩曾深入学习《淮南子》,其《求阙斋读书录》中有二十多则对《淮南子》研究和探讨的文字。

梁启超曾说:“《淮南鸿烈》为西汉道家言之渊府,其书博大而和有条贯,汉人著述中第一流也。”可见其对该书的评价之高。

那是一段怎样的历史呢?《淮南子》又是一部怎样的典籍呢?那些写下《淮南子》二十篇章的思想家们,有过哪些所思所想,所喜所悲呢?他们希翼过什么?向往过什么?又怎样走向了一条不归的死路呢?他们是因为《淮南子》而罹祸吗?还是《淮南子》因为他们的死而变成了一个传奇?

《淮南子》是淮南王刘安和他的宾客门人共同撰著的,问世于西汉前期,距今已经2100多年。在西汉前期那个特别的年代,“王”的尊贵地位,几乎命定地为淮南王刘安勾画了生命的轨迹:他的生命将中止于不幸的杀戮。而那些与他一道撰著《淮南子》的人,也将与他同归于尽。

为什么尊贵的王会难逃死路?谁能够拿走王的爵位和他们的生命呢?西汉前期,政治的一个突出现象,就是皇权与王权的对抗。朝廷要集中权力,建立大一统帝国,受封的封王却意味着分权,这就与朝廷的集权构成了反背。这两种不同方向的力量彼此抗衡和争斗,成为西汉前期政治的主旋律。

这种抗争从西汉王朝建立之初就开始了。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建立了汉朝。新王朝面临许多困难,其中的最大困难甚至可以称之为威胁的是,与刘邦一同打天下的英雄们,此时转化成为威胁最高权力的力量。汉高祖竭尽全力清除异姓王,每清除一个,就改封刘氏家族的某个成员取而代之,然后歃血为盟,与大臣订立“非刘氏不王”的“白马盟誓”,来防止刘姓之外的人觊觎权力,希望以一姓掌权来安定天下。但是,朝廷统一权力的意志与封王扩张自身的欲望必然冲突,这一矛盾并不会因为姓氏的同异而改变,所以,在清除异姓王之后,朝廷与封王之间的矛盾很快就在刘氏家族内部展开了。

文帝时代有济北王的反叛,身为叔父的汉文帝诛杀了自己的侄儿,济北王刘兴居。景帝时代有七国之乱,汉景帝杀死了叔伯弟兄楚王刘戊、赵王刘遂等人,也杀死了叔父吴王刘濞。淮南王刘安是汉高祖的孙子,汉武帝的叔父,他以谋反罪死在了侄子汉武帝刘彻的手中。他的宾客门人,参与和没有参与著述《淮南子》的,玉石俱焚,无人幸免。

淮南王刘安有广袤的封土,巨大的财富,却身处政治的风雨飘摇之中。许多像他一样的封王选择了放纵。据《汉书》记载,汉初封王多荒淫,多禽兽行。其中的原因,除了因革命而骤然成为贵族,尚未养成与其地位相匹配的教养,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生命的朝露薄冰感,谁也不知道今日的封王和明天的罪人在什么时候转换身份。这种没有方向也不知明天的生命感觉,造成了生命的不负责任,于是,茫然的生命被巨大的财富推动,不知滚落何方。当前中国出现了不少所谓的富二代,有许多就正在重复相似的悲剧。

说来,淮南王刘安是刘氏家族中比较不幸的一枝。他的祖母是自杀身亡的,他的父亲,老淮南王刘长,也是蒙着谋反的罪名自杀身亡的。刘安在父亲死后八年承袭了淮南王位,当时大约十六岁。这位年轻的封王,却没有像刘氏家族的许多成员那样放纵生命,他“为人好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且“折节下士”,所以“天下方术之士,多往归焉”,在他身边,渐渐聚集了一批热衷思想的门人。东汉末年高诱曾经注释《淮南子》,注本的序言说,淮南王刘安“与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晋昌等八人,及诸儒大山、小山之徒,共讲论道德,总统仁义,而著此书”。

淮南王与门人编著的典籍不仅有《淮南子》,还有其他,参与著书的人,当然也不止高诱列名的这些。当时的淮南王国,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中心。在汉武帝时代,淮南王以谋反罪自杀身亡,时年五十九岁。淮南王国被取消,改设为朝廷直接控制的“九江郡”。他的那些宾客门人,也都被诛杀了,“坐死者数万人”。历史记录了淮南王国的悲剧,淮南王刘安却以思想家的声誉,留名青史。

一位爱好思考的王,一群围绕他一同著书的门人宾客,他们会写下些什么呢?换句话问,《淮南子》是一部怎么样的书呢?

三、《淮南子》是一部“奇”书。

《淮南子》有许多关于命运的感慨。在讨论一些重大话题时,这些感慨会突然冒出来,成为思考中的一声沉重叹息。例如,精神修养是《淮南子》的一个重要话题,它在用种树比喻修养的时候,突然就感慨到,“一人养之,十人拔之,则必无余,又况与一国同伐之哉!虽欲久生,岂可得乎?”又以水的清浊为喻,说澄清一盆水,需要很常时间,搅浑却只要一下,现在是一辈子都在被搅扰,“曷得须臾平乎?”它于是感慨说:“体道者不专在于我,亦有系于世矣。”类似的感慨在《淮南子》中是很多的,这些内容增加了这部书的丰富性,使《淮南子》不仅记录了那个时代的思想,也记录了那个时代一个特别人群的生存状态和情感体验。有人说《淮南子》也是一部《离骚》。也许可以从这个角度来读《淮南子》,只是这种读法,过于强调了这群思想者的生存感受,而忽视了他们的深刻思想。不过,《淮南子》的传奇性,确实增加了它的丰富性。

说《淮南子》“奇”,还因为它保存了先秦和当时思想的大量材料。《淮南子》并不是一部现代意义的著作,并不是淮南王和他的门人“创作”的一部书,而是他们“编著”的一部书,是他们对先秦以来思想的剪裁、整理和解说。这样,许多失传的典籍有可能凭借《淮南子》保存其思想。《淮南子》的史料价值很高,这是公认的。农历的二十四节气,完整名称最早就见于《淮南子·天文训》,已经与今名完全一样。《淮南子》的《天文训》和《地形训》,保存了先秦和当时的许多天文和地理知识,至今仍然是研究中国古代天文地理的宝贵材料。《淮南子》的《精神训》,是中国古代最早以“精神”为研究对象的专论,也是中国古代唯一一篇以“精神”标题的论文。《淮南子·缪称训》保留了子思学派的思想材料,除了有清人辑佚的对照,现在还有地下出土的郭店竹简在思想的内容上加以印证。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作为思想和知识的文库,《淮南子》的丰富性是同时代的其他著作难以比拟的。

四、《淮南子》还是一部“杂”书。

在中国古代的图书分类系统中,《淮南子》从来就被归类于“杂家”。中国对图书进行分类,是从汉代开始的。在《汉书·艺文志》中,图书首先被分为“六艺”“诸子”和“诗赋”等不同类别。“诸子”类的图书,又被分成了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小说家十个派别,《淮南子》就在“杂家”的类目之下。从此以后,所有史志都遵从《汉书·艺文志》的理解,一致地视《淮南子》为杂家。《淮南子》在问世以来的二千多年里,就以杂家的名义流传着。

所谓“杂”,就是杂芜不纯。《淮南子》是一部思想性很强的著作,为什么历代的图书分类都认为它杂芜呢?考其缘由,大致有这样几条:

其二,《淮南子》在思想上抱有太大的雄心,想在一部书里纳入对许多问题的思考和论说,这是《淮南子》“奇”也是它“杂”的原因。《淮南子》正文二十篇,只要看一看这二十篇篇目名称所涉及的范围,就能看出它的论域有多么广泛。一部论域宽泛的书需要仔细安排思想的秩序,而《淮南子》恰好在这个方面非常薄弱。这样,它纳入的内容越多,给人的感觉就越乱,《淮南子》正是如此。作为思想材料,《淮南子》可谓一大宝藏,但是作为一个思想体系,《淮南子》却逃不掉“杂家”的名声。

其三,《淮南子》的思想立场游移不定,困惑于道家的追求自由和儒家的维护秩序之间,这是导致《淮南子》杂芜的根本原因。

《淮南子》思想立场的不时转移,也使它在图书的归类上也发生了困难。说它是一部道家的典籍吧,它又有许多儒家立场的论述,甚至有站在儒家立场批评道家的篇章,例如《修务训》。说它是儒家的典籍吧,它又有那么多蔑视儒家的言辞,有一个从根本上否定儒家的理路。于是,它成了“杂家”。

五、

《淮南子》是杂芜的,它的“杂”,使它的深刻思想同时表现为深刻的理论矛盾。因此,《淮南子》也是一部充满理论矛盾的书。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国的大一政治制度最终确立。这个制度保持了两千多年,其间虽然有改朝换代的政权移手和各种政策的沿革迁变,但是大一统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却一直延续下来,直到辛亥革命取消帝制,才终结了这个制度,开始了共和的新时代。

大一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一切权力归朝廷,所以,它不允许朝廷之外有其他政治力量存在。汉初的封王是自己封地的全权主人,封国就是一个小号朝廷,封王在封国内收取赋税,任免官吏,甚至铸造钱币,拥有自己的年号,在《淮南子》里,就出现了“淮南元年”的纪年。封王作为朝廷之外的政治力量,从根本上否定和抗拒着大一统政治制度,所以,建构中的大一统政治制度必须消灭封王。

封王终于被消灭了,消灭的方式各不相同。有的是在与朝廷的战场对决中被消灭的,例如七王之乱。有的是被怀疑谋反而被诛杀或自杀的,例如两代淮南王。也有小的封国放弃政治权力,演变成食取租税的大地主,虽然保持着封王的名号,但已经不是汉初拥有实权的封王了。大一统政治制度在消灭了封王之后,宣告了自己的胜利。

一个新制度的诞生,一定会有理论上的论证,汉代的宇宙构成论,就是大一统政治制度的理论证明。这个理论有复杂的结构和论证方式,这里只是指出,它主旨是要说明,一切存在都存在于宇宙之中,没有外在于宇宙的存在。这与大一统政治制度掌控一切笼罩一切的本性是息息相通的。

《淮南子》里也有一个宇宙构成理论的基本框架,《天文训》里有一个五方结构,《地形训》也有这样一个结构,《时则训》的四季,也因为需要配合五行五方,特别从夏季分出一个月称季夏。这个五行五方四季的结构系连一切:五音、五色、五味、五畜……等等,在《淮南子》中,凡是涉及分类或者秩序安排,都可以看到这个结构在起作用。

《淮南子》除了宇宙构成的理论,还有一个宇宙生成的思路,设想宇宙如何从无到有,演变成为一个五方宇宙。与此相配合,还有一个人文世界的古今比照,设想社会如何从淳美的远古,演变成浇薄的当下。《淮南子》里古今对照着说的内容是很多的,它显然把“意义”寄托在了宇宙生成之“初”和古今对照的“古”,总之不是现在,不在现实之中。

书中每一篇都有题解,更难得的是,对所有的难字都作了注音,难理解的字词和专有名词都作了注解,译文“信、达、雅”,设计古朴典雅,字体端正大方,称得上是上乘的《淮南子》注译善本。

熟读《淮南子》,可以通过领悟道家清净无为的思想,帮助我们修身养性,做一个宁静淡泊的智者!

更多文章

  • 纪念康熙统一台湾340周年,学术单位展开征文活动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钦定平定台湾凯旋图 (清宫画家绘制)启事介绍,康熙统一台湾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2023年恰逢康熙统一台湾340周年,为纪念中国历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进一步加强与深化台海两岸关系历史研究,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与汕头大学潮汕文化研究中心合作,拟于2023年9月下旬在广东

  • 请客按中国风俗说了句“菜不好”,北洋军阀名将法国被逼登报致歉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北洋军阀伙食,法国对中国的最新态度,北洋时期法国政府

    话说一老外第一次应邀参加中国朋友的婚礼,出于礼貌,他对新娘说:“你真漂亮!”新郎满脸笑开了花:“哪里哪里!”老外傻了,“哪里”?这是你老婆,哪里漂亮你问我?!哎呀,中国人真实在实惠啊,笼统的夸还不成,不过瘾,还得举例说明!老外特无奈,只得接着夸:“头发,眉毛,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哪里都漂亮!”这

  • 被大臣惹火的乾隆下旨:这个人出差费自理,谁都不准给他报销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所谓的“议罪银”,就是根据官员犯罪情节的轻重,罚相应的银子,代替刑罚。督抚自蹈愆尤,圣恩不即加之罢斥,罚银数万两充公,因有督抚等自请认罚银若干万两者。在桀骜之督抚,藉口以快其饕餮之私;即清廉自矢者,不得不望属员之佽助,日后遇有亏空营私重案,不容不曲为庇护。是罚银虽严,不惟无以动其愧惧之心,且潜生其玩

  • 康熙是他表哥,一生为情所困,给亡妻写诗,惊艳世人300年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出生在如此富贵的家庭中,并没有让他的一生过得快活,反而是他矛盾人生的根本所在。他是清初第一词人,纳兰性德。给好友的书信中,他曾写到:贺监就是贺知章,为人旷达不羁,自称四明狂客。晚年时,他不留恋朝廷的高官厚禄,而是选择告老还乡,寄情山水。纳兰希望自己能像贺知章一样做个江湖狂客。奈何生在帝王家。“我是人

  • 你能想像大臣翻开乾隆批复奏折,赫然见“放你的屁”四个大字放光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咱们看关于清代的演义小说,常常能看到这么一句——“乾隆皇帝一时兴起”,然后就是欣然提笔挥毫,写诗、题字、画画。乾隆爷“兴起”的次数有点多,治国之余,一辈子整了4万多首诗,1万多书法,1400多张画。这位“题字狂魔”,据说还给郭德纲题过一个扇面,上面10个龙飞凤舞的字写的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 乾隆爷,你确定你画的这两只是鹿,不是袋鼠?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乾隆画的鹿打架,乾隆身高,18岁少女被乾隆纳入后宫

    乾隆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化人”,单从诗书画的数量论,秒杀李白杜甫苏东坡。乾隆爷最吓人的是他的诗,一生写了4万多首,相当于一个人干了本《全唐诗》。白纸红字,历史证明乾隆是中国写诗最多的人,也是全世界写诗最多的人。其次是书法,一生写了上万幅,一大特点是别管是景点还是名家书画,到处题字。这让金庸特反

  • 乾隆最爱的这个女人,一生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我不喜欢写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人。但是最近《延禧攻略》热播,很多人留言给我,让我写写乾隆的第一任皇后富察氏,因为大家都被乾隆对她的纯爱感动了。第一次知道乾隆和富察氏的故事时,我也非常震惊,毕竟,乾隆可是以风流著称的,居然曾经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爱着同一个女人,实在不可思议。富察氏是雍正皇帝

  • 为什么《红楼梦》中那个庶出的三姑娘,连王熙凤都要让她几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红楼梦深度解析王熙凤,王熙凤的情史,王熙凤是庶出还是嫡出

    在荣国府这样的大家族里更是如此,那探春这个庶出的三姑娘为何会让让精明强势的王熙凤都要让她几分的?1出身卑微,默然奋起探春自知自己是是从赵姨娘的肚子里爬出来的,而不是从嫡母王夫人的肚子里爬出来的,她心里是有缺憾的,心有不甘但也没办法改变事实。对于自己的亲生母亲,她心里是有怨恨,甚至会觉得生母是历史罪人

  • 民国第一大劫案:临城劫车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临城火车被劫的消息传到北京,世界舆论哗然,人质包括英、美、法、意、比等帝国主义列强的公民,各国不但严正抗议、政治施压,而且准备派兵南下山东,可想而知北洋政府当时是多么的焦头烂额、不知所措。土匪头子孙美瑶究竟是为何捅了这个大马蜂窝呢?孙美瑶本来是大户人家的子弟,由于家道中落,生活艰难,最终落草为寇。当

  • 孙中山对“联邦共和”的设想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1900年,在《至香港总督书》一文中,孙中山更清楚的表示:“举民望所归之人为首,统辖水路各军,宰理交涉事务。唯其主权,仍在宪法权限范围之内。设立一会,由各省贡士若干名,以为议员。各省设自治政府,由中央政府选派驻省总督一人,为一省之首。设立省议会,由各县贡士若干名,以为议员,所有该省之一切政事、征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