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秦岔路口:张仪和司马错,谁掌握了真理?

大秦岔路口:张仪和司马错,谁掌握了真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077 更新时间:2024/1/22 13:27:04

要知道敢跟张仪做辩论,不仅仅需要优秀的口才表达能力,还要有过人的勇气才行,因为张仪可不是什么心胸宽阔的人。

秦惠文王初年,天下间最顶尖的三个纵横家,张仪、陈轸、公孙衍,全都在当时的秦国混饭吃,本着同行是冤家的原则,张仪硬生生的把这两个人排挤到了敌国。这一次司马错能赢吗?

国运之争

回到当时的辩论,公元前316年,四川盆地的巴蜀两国,爆发了严重的地缘矛盾冲突,蜀国遭到巴国爆锤,结果输麻了的蜀王脑子一热,居然想起了引狼入室的招数,蜀国向北方的大秦帝国发出了求救信号。

对于要不要去扫别人家的瓦上霜,秦国政府内部发生了严重的分歧,首席外交官张仪认为:现在韩国在函谷关外上窜下跳,如果秦国举国之兵去打巴蜀,很容易会被趁虚而入,与其去贪图那些边角料,还不如把目光放在中原这块大蛋糕上面。

正所谓逐鹿中原,得中原者才能得天下。

史记:巴、蜀相攻击,俱告急于秦。秦惠王欲伐蜀。以为道险狭难至,而韩又来侵,犹豫未能决。司马错请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仪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于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翟,去王业远矣!”

司马错则不以为然,他认为巴蜀地区国富民殷,是一个可以极大增强国家实力的战略宝地,奈何道路崎岖易守难攻只能想象。现在人家引狼入室,千载一时的机会,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

如果像张仪所说的那样去逐鹿中原,风险性太高,远远不如伐蜀的可行性高,蜀国孤居西南,蛮夷自居。不与中原列国接壤交往,打巴蜀不会引发列国反弹。反而会赢得征服蛮夷的好名声,名利双收的好事为啥不做?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而天下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附也,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所不欲,危矣!臣请论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弗能止也。此臣之所谓危也。不如伐蜀完。”

巴蜀之利

我们都知道秦国选择了打四川,为什么秦能忍住洛阳三川膏腴之地的诱惑,放弃逐鹿中原而去开发西南?

首先就是四川地区确实是个富庶的地方,但是为什么在这之前秦国没有去拿?

道理很简单,崇山峻岭隔绝,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哪,虽然大秦帝国的战斗力比巴蜀地区的国家强很多,但是有这些山川地理的加持,巴蜀地区的国家可以以逸待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秦国则会翻山越岭,补给困难。

现在人家不设防,所有的关卡对秦开放,这么好的机会很难再遇到第二次。

其次,秦国想要强大需要掠夺足够多的土地人口,可是人口密集的地区都在中原,一城一地打过去实在是太困难了。

再说了,山东六国没有一个是弱者,那些地方就算拿下来也未必能够守得住,可是巴蜀地区就不同了,群山环绕,易守难攻。山东六国里头除了楚国之外,其他国家根本就没有办法对这个地区投射影响力,所以这个地方拿下后大概率会守住。

因为当时天下各国基本上都处于势力均衡状态,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打破这种平衡,很容易就会被围殴。比如四年之后,齐国吞燕,秦惠文王、赵武灵王、楚怀王、魏襄王组成外国干涉军,大力援助燕国反抗势力,狂捶齐宣王的后背,硬生生逼着他把燕国吐了出来。

就在两年前秦国对魏国咄咄逼人,结果山东五国组成的合纵联盟,虽然秦国赢了,可是被围殴总是不好的。

肥肉有刺

相比之下,张仪的那个战略方针的可行性太差。中原这个地方虽然是天下间最肥美的肉,可是这块肥肉用是有刺的,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就贸然跳进来中原这口大锅里,很容易就会把自己变成别人餐桌上的一道菜。

当年战国初期的霸主魏国就是栽在这上面,本来魏国的首都是在山西的安邑,跟秦国只隔了一条河,为了给首都争取安全空间,在战国初期魏国的主要扩张方向就是西边秦国,魏文侯时期在吴起的帮助下,差一点就把秦国打进了博物馆。

后来魏惠王实在是忍不了中原的诱惑,把国都迁到中原的大梁。跟韩赵齐楚打得不可开交,被韩赵齐楚秦五国围殴,霸权滑落。

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里,南辱于楚。

传统说法魏国迁都是被秦国强大的国力逼迫的,这说法不对,魏惠王搬家的时候最晚在围魏救赵孙膑围大梁之前,而桂陵之战发生在公元前354年,那时商鞅变法才五年,秦国正在猥琐发育,再加上新都城营建等一些列工程需要时间。

所以定下迁都这件事只能发生在更早之前,是魏国受不了诱惑才搬家的绝不是什么秦国逼迫。

按照张仪的说法只要秦国大军一到,周天子跟韩国就只能倒戈卸甲以礼来降。这真是应了那句话,纵横家的嘴就是骗人的鬼啊,兔子急了都能咬人,更何况韩国还是战国七雄之一,周天子有八百年老字号,天下诸侯能眼睁睁看你把他们给灭了?

要知道当时天下诸侯的排行榜是秦、齐、楚三强并立,一旦出了函谷关,来到中原,齐楚联手就能打垮秦国。没有了函谷关天险的加持,来到中原这块四战之地,跟山东六国拼内力。后果不堪设想啊。

张仪不是蠢人,作为魏国人他至少能够看到这样做,一定会被天下人围殴。为什么他还会怂恿秦王这么做呢?其实也很好理解,他是纵横家,秦不被围殴,我怎么有用武之地呢?

后来的历史也证明张仪这个玩法确实是个大坑,秦惠文王死后张仪被新领导秦武王排斥,张仪不甘心啊,于是就报复了秦武王一下:

张仪说秦武王曰:“为王计者,东方有变,然后王可以多割得地也。臣闻齐王甚憎臣,臣之所在,齐必伐之。臣愿乞其不肖之身以之梁,齐必伐梁,齐、梁交兵而不能相去,王以其间伐韩,入三川,挟天子,案图籍,此王业也。”王许之。

结果我们都知道,秦武王真的按了他这个方法去做,结果被龙纹赤鼎砸死。得亏他死得早,不然的话等待他的就是下一次的合纵。

这个不是臆测,而是事实: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

这可真的应了司马错的话。由此也可见秦惠文王的高明啊!

更多文章

  • 田氏代齐:田氏是怎么取代姜齐,一步步成为齐国的实际掌权者?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引言在春秋与战国时期的交替史上,划分其时代的重要事件有两个,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三家分晋,但是很少有人提到田氏代齐。齐国想必大家都非常了解,是周朝建国之后赏赐给姜子牙的封地,我们一般称之为姜齐,究竟是怎么样一步步的将齐国取代的呢?最让人疑惑的就是,田氏代齐这个历史事件,为什么说是春秋与战国时期的转折点呢

  • 为啥吕后非要将戚夫人做成人彘来解恨?她被做成人彘后活了多久?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吕雉,是西汉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的皇后,也是封建历史上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女性。在她统治期间,实行黄老之术、与民休息的政策等,为后来的文景之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吕后却被后世之人以心狠手辣著称,原因就是她将刘邦最宠爱的戚夫人做成了人彘,还特意让儿子刘盈同去参观。那么,为什么吕后为什么要将戚夫人做成人

  • 禅让制有多害人?战国一国君学尧舜主动让位给宰相,却被砍成肉泥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尧舜主动禅让真实故事,六亿神州尽尧舜是什么意思,尧舜与炎黄的关系

    [var1]而世袭制也只是从夏朝开始成立的,在世袭制发展如此长久的过程中,皇家子嗣之间的纷争向来是少不了的。可是就在战国时期有这么一位帝君,他并没有给自己的子女这种世袭机会,他本以为自己的禅让会再次成就历史上一个赞颂传说,却让自己成为了一个笑话。[var1]一种制度的废弃必然是遵循了历史的发展规律,

  • 关羽大意失荆州,刘备帐下5虎上将,谁能守得住?答案没那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其中,意指疏忽而造成损失的“大意失荆州”,无论是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影视作品中,这一段被描绘得十分引人入胜,是不少军事迷喜欢研究的一个片段。在这个失误中,人们喜欢探讨他为何会丢了荆州,也爱追问镇守荆州的最佳人选,是否可以另有其人。此外,人们也好奇,刘备手下能人武将那么多,又为何偏偏选中了关羽镇守此地,是

  • 古代十万大军到底有多少人,为何曹操每次征战少则十万,多则百万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大乔小乔被曹操锁在铜雀台,评价曹操,曹操83万大军实际有多少人

    有句俗话说:“少不读红楼,老不看三国。”虽说是一句带有偏见的批判,认为书籍会影响带坏人的三观,但也足以看出《三国演义》对人们日常生活有重要的影响。《三国演义》流传许久,衍生的书籍和影视作品有许许多多,浩如烟海,也带动了我们对东汉末年三国鼎立这段历史的了解的欲望,对那段烽火连天,权谋对决的兴趣。文学与

  • 秦始皇兼并了六国,为什么又迅速二世早亡?不仅是因为严刑苛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始皇为什么要横扫六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分别是哪六国,秦始皇横扫六国的版图

    01引言在古代历史上,最值得吹嘘的王朝就是秦朝。秦始皇可以说是千古一帝,统一了乱世,兼并了六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是令人惋惜的是,秦朝到了秦二世就将其断送了,这也是很多人比较匪夷所思的问题,秦朝与隋朝成为了一组难兄难弟秦朝到底为什么早亡,成为了昙花一现的景色呢?02秦朝以法治国历代通常将其归咎于

  • 关羽死在马忠手里,刘备为何处死儿子刘封?诸葛亮一句话道出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马忠生擒关羽完整版,历史上关羽死后刘备的反应,马忠关羽

    但关羽的败亡却似乎打开了蜀汉失利的潘多拉魔盒,不仅蜀汉在长江中游一带的根据地尽丧,导致刘备集团失去北进和东扩的跳板,而且这之后张飞、刘备等人也先后去世,似乎冥冥之中真应了三兄弟桃园结义的那句誓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这场军事失利也在蜀汉政权内部引发轩然大波,政治地震在所难免,譬

  • 世人皆知“负荆请罪”,却不知廉颇与蔺相如的下场,结局让人惋惜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var1]想必很多人也十分好奇,在一名身经百战有丰富领兵经验的将领,与一名顾全大局知晓进退的政官的组合之下,秦最后是如何做到大一统的呢?负荆请罪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各国战乱的同时,也涌现出了诸多的名将文臣,齐田忌,秦白起蒙括王翦等,赵国能在纷乱中稳居一隅,廉颇与蔺相如起了很大作用。[var1]

  • 关羽败走麦城后为什么死的这么惨?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关羽败走麦城的真正原因,关羽败走麦城老版,关羽败走麦城概括50字

    他被誉为忠义的象征,更是被后世帝王封为“武圣人”享受着人间的烟火,接受着老百姓的供奉。尽管史书《三国志》中对他些许记载,但是更多的人是从明代文学家罗贯中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认识他的。小说中描写他身高九尺,二尺长髯,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犹如天神一般。他手持青

  • 《过秦论》背后的历史故事,秦统一六国的策略演变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统一六国的关键战役,秦统一六国视频全集,大秦统一六国演变图

    秦孝公时期:联合齐赵,削弱强魏(一)秦国建立之初,国小势弱,长期处于戎狄的包围之中,建国之初的几百年间,几乎与东方诸侯没有接触。到了秦穆公即位,秦国招贤纳士,东败晋国,西破戎狄,国势大振,开始活跃在争霸的历史舞台。然而秦穆公逝世后,直至战国初期,秦国陷入长期的内乱之中,逐渐落后山东诸国,日渐被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