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一幕出现了:清军残部返回途中,盟友义和团不顾一切地冲了过来要抢遗体,他们的企图竟然是:戳尸泄愤!危急时刻,洋人赶来,帮助清军打跑了义和团。
那位清军将领是直隶提督聂士成。
一、战功卓著
1836年,聂士成生于安徽农村一个武术世家。26岁时,聂士成从军,先后追随袁三甲(袁世凯的叔祖)、刘传铭,一路转战南北,在攻打捻军的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32岁即官至记名提督。
真正让聂士成声名鹊起的有两场战争。
一是中法战争。1884年,法国海军将军孤拔率部进犯台湾。聂士成主动请缨,率800人租用英舰从台南登陆,在台湾巡抚刘传铭与法军决战的关键时刻出现在战场,将孤拔舰队赶出了台湾。
二是中日甲午战争。聂士成跟随叶志超支援朝鲜,聂部在摩天岭正面阻击日军,杀敌无数,取得了甲午战争中清军为数不多的几场胜利。直到甲午战争结束,日军仍然无法攻克摩天岭。
这两场战争结束后,聂士成官至直隶提督。
1899年,清廷决定组建新军,命名“武卫军”,下设后军、左军、右军、中军、前军。荣禄任武卫军总指挥,坐镇中军,聂士成领武卫前军。武卫前军配备了近代陆军的火器装备,战力仅次于袁世凯率领的武卫右军。
二、交恶义和团
就在聂士成执掌武卫前军这一年,义和团开始从山东崛起。义和团的成份很复杂:贫苦农民、城市贫民、小商贩、手工业者、官兵、王公贵族、地痞流氓等等,三教九流无所不含。聂士成从心底看不上义和团,认为这伙“拳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仅不能帮助朝廷抵抗洋人,还可能动摇国家根基。在晚清官场上,只有聂士成旗帜鲜明地反对义和团,其他权臣都做壁上观,原因只有一条——慈禧对义和团的态度摇摆不定。
聂士成请义和团的“大师兄”表演“刀枪不入”神技,当场拆穿其把戏,直接将“大师兄”斩首示众。1899年4月,义和团破坏保定铁路,聂士成率部保护铁路,杀义和团500人。至此,聂士成和义和团结怨,双方互相攻击、水火不容。
荣禄着急了,把聂士成叫来臭骂一顿,说他“糊涂,你难道连老佛爷的意思也看不明白吗?”聂士成不为所动,坦言:“拳匪害民,我是直隶提督,有匪不能剿,我当这个官有什么用?”
聂士成的率直给他带来了麻烦。
再三摇摆之后,朝廷最终认定义和团“民心可用”,义和团也承诺“扶清灭洋”,但提出一个前提条件:杀聂士成!众多大臣力劝慈禧“顺应民意”以换取义和团的效忠,关键时刻慈禧表现出少见的人间清醒,拍板定夺:不杀,让聂士成戴罪立功去吧。
慈禧的抉择也实属无奈,因为八国联军已打到了天津城下。
三、血洒疆场
1900年6月11日八国联军先锋部队逼近廊坊。聂士成率领武卫前军和义和团奉命共同阻击。义和团英勇无畏地冲锋在最前面,死伤惨重。聂士成率领的武卫前军作为督战队,对逃跑回来的义和团民众进行阻杀,双方仇恨加剧。义和团死伤殆尽,武卫前军与八国联军正面交锋,武卫前军的火力不亚于敌军,八国联军战败而逃。廊坊大捷,善于揣摩老佛爷心思的荣禄把功劳全给了义和团,武卫前军一无所获。
6月下旬,聂士成受命攻打天津租界,战斗力彪悍。配合的义和团却暴露出无组织、无纪律的弱点,既打洋人,又抢劫百姓。聂士成一边打洋人,一边镇压义和团,杀了1000多名义和团团民。天津战场上出现了连洋人都看不懂的一幕:本该齐心协力保家卫国的清军和义和团,在打洋人同时自己也互相厮杀。
很快,朝廷通报来了,称聂士成“半月以来毫无战绩,且军纪涣散”,给予“革职留任”处理。聂士成发现自己掉入了死局:义和团恨他,朝廷怪他,洋人要杀他,自己不知为谁而战?
更让人心惊的是,战场形势发生了变化。武卫前军——这支大清帝国在京畿的最后一支精锐被包围了,他们被八国联军压缩在狭小的八里台地区。
7月9日,聂士成知道,决战的时刻到了。然而,聂士成却不知道:就在这一天,头脑发热没几天就清醒了的慈禧,向在广东的李鸿章发了一封电报:“火速北上,办理外交事务。”老佛爷准备议和了。
祸不单行,一个糟糕的消息传来:义和团一部直奔聂士成家,去抓他的老母亲等家人。聂士成派兵追赶,岂料部分清军与义和团早有串通,趁机造谣“聂士成要造反”,开始袭击聂士成部队。
腹背受敌。聂士成换上全新的武官服,骑着战马来到最前线的一座小桥上督战。炮声隆隆、子弹横飞,聂士成纹丝不动。清军士气大振,无一后退,八国联军的几轮进攻被打压下去。
士兵们一个接一个倒了下去。聂士成知道,不会有援军了,大家都看出老佛爷议和心思了,按兵不动是最明智的选择,自己这支部队将成为老佛爷送给洋人的投名状。黎明的雾气逐渐散去,八国联军阵地上的德军指挥官库恩一眼认出穿着明亮黄马褂的聂士成。库恩曾担任过武卫前军的骑兵教官。库恩急忙命令停止射击,派士兵过去劝说聂士成投降。毫无悬念,聂士成断然拒绝。
新一轮炮击开始了,聂士成的黄马褂成为最显眼的靶子。很快,聂士成的战马倒下了,他立刻又换了一匹。再倒,再换,一共换了4匹战马。最终,聂士成还是倒了下来。
主帅阵亡,清军全面崩溃,八里台失守。八国联军冲了上来,库恩迅速找来一条红毯子把聂士成惨不忍睹的遗体包裹起来送还给清军。当清军在运送聂士成遗体返回途中,就发生了文章开头那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