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何以被誉为《春秋左传》的集大成者?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何以被誉为《春秋左传》的集大成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846 更新时间:2024/1/17 1:59:19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按照鲁国十二位国君在位的次序,记述了春秋时代242年的历史,被儒家列入“五经”,奉为经典。

[var1]

《春秋》记事极为简单,全书一万八千字,把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机械的排列,后人很难了解整个事件的详细过程和具体内容。

为了解释《春秋》经,又有《公羊传》、《榖梁传》、《左氏传》这存世的“春秋三传”分别加以解释。《公羊传》、《榖梁传》以阐述春秋微言大义见长,《左传》重在以史料补充《春秋》之不足,作者相传是左丘明

[var1]

《左传》既有历史价值、文学价值,又有经世致用的资政借鉴价值,具有很高的成就。

历代研习《左传》者众多,为之作注者也有很多,仅《中国丛书综录》收录的这类著作就有230余种。其中名气最大、流传最广的是三种:晋代杜预的《春秋左传集解》、唐代孔颖达的《春秋左传正义》、清代顾栋高的《春秋大事表》。

[var1]

《春秋左传集解》是集解体著作,是现存最早的《春秋左传》注,它以标音、释词为主,注文简约,又引用诸家学说,后人研习《春秋》经传者,多以此书为底本,或补正、或增益、或刊误等。

《春秋左传正义》是注疏体著作,特点是既注释《左传》原文,又疏解杜预注文。先注解正文,再进一步解释注文。

《春秋大事表》是专门性研究的集大成者,包括天文历法、地理、诸侯世系、大夫世族、列国官制及礼制等,相当于《二十四史》中的“志”“表”的汇编集,堪称是一部关于春秋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这些著作各有长短,但对于《左传》有关内容和问题的论述,均比较专门、深入,对后代继续整理研究《左传》提供了基础和借鉴。

[var1]

杨伯峻先生(1909年-199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自幼由祖父亲自授读古书,小学三年级时读《左传》就是每日必修课。进入北大中文系后,在北大一众历史、语言大师教诲下,又系统研读《春秋左氏传》。

杨伯峻认为前人对《左传》所注都不尽如人意,决心整理这部著作。

[var1]

于是他访求各种版本,互相校勘。他遍读了经史百家之书,但凡是跟春秋有关的书籍、国内外文献、古今笔记必读。还注意吸收考古发现的新材料,将甲骨文、金文、帛书、简册等出土的新材料运用到《春秋左传》的注释中来,这都是前人所未见。

杨伯峻尊重历史原著,又不迷信古人,细心辨析各种文献,相互比对,耗费数年功夫,在基础上注释完成了《春秋左传》,也称“杨氏《注》”。

[var1]

杨氏《注》对《左传》的研究和注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优点有很多,简单概括,可以归纳为四点:

一、体例上有新创新

古代的《左传注》,大多只是围绕某一方面,要么是训诂,要么是补证,要么是单纯的史料注释。

杨伯峻将各种体裁进行了统一,融合了集注、考辨、点校、校勘等多种整理体式合一,成为一种集大成式的综合式整体体式。

因此,只看杨氏《注》一本书,读者就可以全面了解涉及《左传》的校勘、句读、标音、释词、解句、揭示语法等内容,可谓既全面又十分方便。

杨氏《注》虽然集众家之说,但并不全部简单地罗列,而是撷取精要,选取有代表的几种说法,让读者一目了然地看到历代注释的精华。

[var1]

二、内容上有新注解

在注释内容上,杨伯峻广泛搜集并且考虑了前人成果,有所取舍,有所增补,或者提出不同意见和自己的心得。

杨氏《注》重证据,对前人说解中所存在的疑难失误,先列旧注之失,加以考辨,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引用古籍或今文作为佐证,证明原说之误,己说之合理。

如对郑庄公“寤生”一词的解释,杨伯峻就用近100字来证明郑庄公的名字“寤生”是“足先出”之意,而不是古往今来人们大多认为的“难产”之意。

[var1]

三、考辩上有新论断

《左传》中的部分史实,在《史记》、《国语》、《竹书纪年》、诸子百家等著作中也有记载,但很多是相互抵触。

杨伯峻先生既是文献学家、又是语言学家,他通过不同文献比对、不同版本校勘、古今语音释义等多方面入手,对古书中不相一致之处加以案断,并在在注解中一一注明,必要时加以分析。

如《左传》中《文公·十八年》:“文公二妃,敬妃生宣公”一句,杨伯峻举例《史记·鲁世家》,又综合其他文献,提出原文应该是“文公二妃,元妃齐姜,次妃敬赢,生宣公。”证明了《左传》原文有遗漏。

杨伯峻先生还从最新考古发现的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中,汲取可以引用的注解资料,从中探求历史的真相。

[var1]

四、注释上有新丰富

杨伯峻先生遍读古书,对先秦典籍十分熟悉,他还系统注释整理过《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被誉为今人最好之注本,所以杨氏《注》注释内容相当丰富。

杨氏《注》注释内容,征引著作达349种,涉及经、史、子、集四部,涵盖了大量先秦时代的历史知识、地理沿革、名物制度、风俗礼仪、语法修辞、氏族家谱等等。

以对《左传》开篇的《隐公·元年》为例,杜预注释了64处,杨氏则注释了98处,多出34处,多是历代注释所忽略之处。

这种注释的丰富完善,并非泛泛堆积材料,而是去粗取精、博采众长。有的注释虽只有寥寥几十数百字,但如果详加阐发,可以写成一篇论文,可见杨伯峻先生作注时,是用最少的字提供了最丰富的内容。

[var1]

杨伯峻先生学识渊博,博识广闻,用现代治学方法对《春秋左传》进行注释,这是一大功绩。

杨氏《注》集前人注释论述之大成,通古今,重证据,辨是非,解疑难,无论在注释内容上还是在整理体式上,杨氏《注》都集众家之长,又有创新和突破,是目前所见到的关于《春秋左传》的最好注本。 #龙元阁读书会#

—全文完—

作者:头条号 @任微言卿

历史人物的深度分析

不为人知的历史秘闻

脑洞大开的经典解读

[var1]

更多文章

  • 缔造晋国百年霸业的八大因素,一点让其由弱变强,直到被彻底除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晋国的强大到什么程度,晋国历史纪录片,阿海说历史之晋国全集

    《史记》中记载,“赵四战之国,其民习兵,不可伐。”赵国是晋国的重要继承者之一,其实用四战之国来形容晋国也同样合适。春秋时期,晋国将“四战劣势”转化为“四方进取”这一战略上的主动,以尚武精神、进取意识和法治理念塑造国家,率先转型重塑,以现代国家先驱的风貌引领春秋时代大潮,称霸百年。春秋时代,晋风浓郁!

  • 秦国5大真正顶级名将,司马错第5,蒙骜第4,前三位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var1] 在公元前770年左右,西周的犬戎之乱,也是秦国和其他几个诸侯国帮助周天子打败了这些敌对势力。所以秦国的建国之路就是一路不停地征战,也正是因为征战塑造了秦国,塑造了秦王朝。在这一路征战当中,也诞生了秦国一系列的名将。今天我们就来讲讲:秦国5大顶级名将,王翦只排第2,蒙骜第4,第1毫无争议

  • 申叔仪乞粮歌:一个春秋霸主的末日悲歌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郢王悲歌,大汉悲歌是真实历史吗

    主笔:闲乐生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杀死了反对他北上称霸的重臣伍子胥后,开始毫无掣肘的面向北方,轻舞飞扬。首先,公元前482年,夫差在完工了中国第一条大运河邗沟,沟通了长江与淮水之后,又广征民工开挖了第二条运河,东起泗水南岸的湖陵(今山东鱼台县北),西到与黄河汊道济水相连的菏泽,将泗水与济水连成了一

  • 兰陵王:美得被误认成女子,上战场要戴面具,杀敌卫国却被赐毒酒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兰陵王46集免费观看完整版中文,兰陵王真实复原照片,兰陵王郑儿遇到猎户

    此外,北齐高氏6位皇帝之中,除了孝昭帝高演还算相对正常、贤明之外,其余5位皇帝都是贪色嗜酒、极爱权斗杀戮之人,他们为政不谋、昏聩残暴,若不是朝中有斛律光及兰陵王高长恭这样的忠臣猛将存在,恐怕早就国亡族灭了。[var1]到了北齐晚期,昏庸疯癫的皇帝仍然没有意识到功臣良将拼死厮杀、保家护国所带来的重大意

  • 山东出土竹简,揭开孙膑狠毒的真面目,难怪会被庞涓挖掉膝盖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孙膑被庞涓挖膝盖骨视频,刘兰芳评书孙膑与庞涓,孙膑老婆是庞涓妹妹吗

    1972年4月10日,山东省临沂市银雀山的一处卫生大楼施工现场,人们挖掘出一座年代非常久远的古墓。考古专家随即赶到现场,并对古墓进行保护性挖掘。随着挖掘工作的展开,相应的考古人员也变得越来越严肃。两天之后,一群荷枪实弹的军人来到了考古现场,他们的任务就是保护这一次考古出土的竹简文物,不让古墓和文物受

  • 汉朝几十年就能打败匈奴人,北宋却为何战胜不了契丹和女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匈奴突厥契丹谁更强,汉朝为什么能战胜匈奴,汉朝打败匈奴的真实原因

    契丹、女真,与匈奴完全是不同性质的对手。首先,契丹和女真已经形成了内部的自我认同,且建立了传统国家。契丹建国比北宋建国还早。契丹的文化建筑,受大唐影响极深,非常豪放。而北宋就婉约了很多。而西汉时期的匈奴呢?连文字都没有,匈奴只是一个草原地区的代名词。霍去病两次扫荡河西之地,河西的休屠王和浑邪王部,就

  • 吴国灭掉楚国后,为何没有巩固胜果,反而开起了性爱派对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吴国灭楚国的暴行,安徽属于吴国还是楚国,楚国越国吴国

    主笔:闲乐生公元前506年,一场柏举之战,楚军惨败给了吴国,吴军趁势高歌猛进,竟然一举攻破了楚国郢都,楚昭王落荒而逃,不过这小伙子似乎并不像他老爹楚平王那么好女色,危急时刻,他带走了金银财宝,也带走了心爱的小妹羋畀,却没有带走他的爱妃们,更难解的是,他连自己的老娘、秦国大美女孟嬴也没有带走,详细情况

  • 刘备三顾请诸葛亮,姜子牙三次拜访,此人高傲不见,终只得一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小编感觉对于古代的隐士而言,追求的可能是乱世中的安静的生活,不想要被打扰;虽然看着国家的情况心中也是很担忧的,但是就是没有遇见能让隐士愿意倾尽全力帮助对方打下江山的人,可能只是时间不对,要么就是没有碰见对的人。狂矞是西周齐国东海上的一位隐士,从来不问江山社稷,百姓黎民,悠闲的生活,可谓是令人羡慕

  • 救世良方还是饮鸩止渴,六国相印的另一端,是秦国横扫合纵的号角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五国合纵伐秦完整版,秦国的箭再强也亡不了赵国,五国合纵攻秦兵败函谷关

    导语:战国中期,奔波游说的纵横家苏秦,以一己之力促成合纵,六国相印加于一身,形成了六国联合抗秦的高峰,搅动一时之风云。世人无不认为,秦国的末日到了。但是未曾想到,六国的浩大声势随着一卷合纵盟书的达成,竟也戛然而止。苏秦的本意是发动六国,合力抵抗秦国,结果秦国却通过瓦解合纵联盟,对列国各自击破,最终以

  • 西汉的人口爆炸,得益于刘邦的奇葩政策,让女性非常痛苦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西汉皇帝刘邦临终前的预言,西汉政策措施,刘邦创立的是东汉还是西汉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而在封建王朝时期,农业更是作为立国之本,被每一个朝代重视,鼓励耕作的法令层出不穷。然而大家都知道,在科技落后的封建社会,耕作全靠人力,过程及其复杂。为了保证农业生产,增强国家国力,历朝历代都在鼓励耕作的同时,出台一些政策法令来促进人口增长。“单身税”,这个名词相信大家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