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兰陵王:美得被误认成女子,上战场要戴面具,杀敌卫国却被赐毒酒

兰陵王:美得被误认成女子,上战场要戴面具,杀敌卫国却被赐毒酒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160 更新时间:2024/1/10 3:58:20

此外,北齐高氏6位皇帝之中,除了孝昭帝高演还算相对正常、贤明之外,其余5位皇帝都是贪色嗜酒、极爱权斗杀戮之人,他们为政不谋、昏聩残暴,若不是朝中有斛律光及兰陵王高长恭这样的忠臣猛将存在,恐怕早就国亡族灭了。

[var1]

到了北齐晚期,昏庸疯癫的皇帝仍然没有意识到功臣良将拼死厮杀、保家护国所带来的重大意义,以至于像兰陵王高长恭这样的忠臣贤将都惨被庸聩多疑的昏君所杀,高长恭之后北齐再无骁勇猛将,北齐国祚仅在续延了4年之后便走向了灭亡,谓为惨矣。

兰陵王高长恭:北齐皇族之中的倾世美男

北齐是一个荒诞且短暂的“著名”朝代,它的奠基人乃是东魏的权臣高欢,阴鸷擅谋的高欢与历史上的司马懿颇为相似,二人倾尽一生都暗中布局谋划,企图有朝一日能篡权夺位,开全新的王朝篇章。

高欢膝下共有2子,长子名为高澄,次子名为高洋,身为虎父的高欢非常看好大儿子高澄,并希望自己百年之后由高澄来承袭已得的一切权势富贵,高澄在父亲身殁后就开始蓄势伺机,意欲一举夺走东魏的天下,重新建章立制。

[var1]

可惜天不遂人愿,即将起事篡位的高澄惹怒了自己的家仆并被家仆刺杀身亡。高澄过世后,其胞弟高洋接过了父兄的“衣钵”,最终逼迫东魏孝静帝禅位,建立了北齐王朝,高洋就是北齐王朝的第一任皇帝。

高洋这个人没有什么见地和宏志,当上皇帝后就只会荒废朝政、吃喝玩乐,完全是个不务正业的主,他在位9年就因酗酒而暴毙,死得时候还不满34岁。

其实算起来,高洋还算尽情尽兴地做了9年快乐皇帝,可他的儿子、废帝高殷就不那么走运了,高洋暴毙后,朝臣将其15岁的嫡长子高殷扶上了皇位,高殷即位后为了集中皇权,与心腹谋臣秘议要架空亲叔叔常山王高演和长广王高湛的势力。

[var1]

年轻的高殷毕竟势单力弱,称帝的次年就被凶悍的叔父高演强逼退位了,一年后,皇权在握的孝昭帝高演将高殷赐死,以永绝后患。

孝昭帝高演倒是个头脑和私德都比较正常的人,他在位之时政治清明、文治武功、奉母至孝、友爱兄弟,可惜,他再一次外出骑马散心的过程中不慎坠马,后因伤重不治而魂归天国。孝昭帝高演去世前,遗诏命亲弟弟长广王高湛继承皇位。

长广王高湛奉旨登基,成了北齐的武成帝,原本他在皇兄高演去世之前答应了自己称帝后绝不亏待侄子和嫂子。

可是当高湛真成了皇帝之后,竟然一反常态地将高演的儿子吊打至死,其后又逼奸皇嫂、纵情声色犬马,武成帝高湛无心国事,在即位的第4年就萌生了将政务推给儿子处理,自己则尽情享受人生的想法,很快,他就将皇位禅让给了太子高纬。其后,贪恋酒色的武成帝高湛又纵情欢乐了3年就去世了,终年才32岁而已。

[var1]

北齐后主、安皇帝高纬比自己的父亲好不了多少,他因为喜好文学而礼遇文人学士,却忠奸不分、倚重奸佞、荒淫无道,他疑心病极重,诛杀了叔父兰陵王高长恭、处死了丞相斛律光,简直是自毁长城。

在高纬感觉到北齐即将亡国的时候,他为了不去担负亡国的罪名,就将皇位传给了年仅8岁的皇子高恒,可怜那高恒年幼无知,他还未及穿上龙袍,北齐就被北周灭掉了。

北齐皇族高家的男子多数都是“疯子”、“混蛋”,但实际上也有一部分高氏子弟是正常人,在这个颜值普遍较高的皇族里,神武帝高欢的孙子、高澄的第4子高长恭就是一个敦厚勇猛、俊美非凡的好男儿。

兰陵王高长恭不仅是北齐王朝的颜值担当,而且还是“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他的俊美常用“面如白玉”来形容,在某个重要的战役中,容颜俊美的高长恭甚至帅到了需要带着鬼面具打仗的地步,这也算是对他超高颜值的独特认可和史实佐证。

[var1]

丰神俊逸,两战封神,北齐高氏家族中唯一的正派人物

兰陵王高长恭出生于公元541年,他是高澄的第4子,但生母的身份却始终不详。在高长恭年纪不大的时候,他是注重血统的高氏皇族里一个毫不起眼的存在,地位甚为低微。

也许正是由于皇族中人的歧视和疏远,才让高长恭避免了被族人的不良嗜好所“污染”的可能。

待他长到16岁时,仍然毫无官职和功名可倚仗,于是他的叔父高洋便心生怜悯,赐其通直散骑侍郎一职,次年,又给了他一个“乐陵县公”的小小爵位。

高洋故去后,其子高殷即位为帝,高殷是高长恭的堂弟。一日,高殷见堂兄高长恭年逾20却爵位低微,便大方地封其为兰陵郡王,给这个堂兄提高了爵位和待遇。

[var1]

公元563年,突厥兵攻入了晋阳,高长恭奉旨出征,不久就将敌军杀退到三舍之外。公元564年,北周官兵和突厥兵联合攻打北齐,高长恭临危受命,带着将士们奋力迎敌。

在两军阵前,高长恭因为貌如白玉、五官秀美而被敌将误认为是女子来战,高长恭感到非常无奈,只好试图用狰狞的鬼面具来遮掩俊美的相貌,再度上阵杀敌。

彼时,北齐的很多将领都比较惧怕北周大军的兵强马壮,唯有兰陵王戴上面具,亲率500人马突围北周大军,无力招架的北周大军且战且退,最终四散溃逃。

“邙山一役”让带着500将士突围的高长恭扬名立万,一战成名的高长恭于旋即就被皇帝敕封为尚书令。

其后不久,勇猛无畏的高长恭又披坚执锐,带领北齐军队在白狼城之战中大获全胜,一时间,兰陵王的威名誉满京都,人人都称兰陵王高长恭是骁勇善战的战神将军。

[var1]

遭到皇帝的猜忌,被赐饮鸩自戕

兰陵王俊美厚德、功高盖主,很快就被多疑的皇帝高纬当成了猜忌对象。一次,皇帝高纬犒慰兰陵王杀敌之苦,席间提到兰陵王每次都孤身深入敌腹,实在应该多加小心。

兰陵王大约是饮至微醺,未曾多加思虑就答道:北齐的军政之事,就是我自己的家事。

兰陵王高长恭本就是北齐皇族,将北齐防卫御敌之事直接当成了自己的家事当然没错。可这番话语在高纬看来却“暗含深意”——皇帝高纬以为高长恭这是在暗示着要谋逆篡权。

公元573年初夏里的一天,兰陵王正在府中与王妃郑氏一同小酌,却惊闻2名宫中侍者奉诏前来求见。

高长恭赶紧携郑氏一同跪地听宣,只见那侍者带来了一壶酒,然后说这是皇帝亲赐的美酒,要兰陵王一定饮下。

[var1]

兰陵王顿时明白了皇帝的用意,他一边倒酒一边哀戚地说到:我自问一向忠诚不二,皇帝却为何要用毒酒来赐予我呢?这实在是匪夷所思啊!

郑王妃不愿失去心爱的丈夫,她拉住高长恭的袖子说:何不去亲自拜见皇帝,然后将一切误会解释清楚呢?!

而兰陵王非常清楚皇帝高纬的心性和为人,他知道再做什么都只会是徒劳而已,就将毒酒一饮而尽。片刻之后,一代勇猛善战的忠义将军、北齐皇室里的俊美王爷高长恭,就这样死在了家中,终年也只有33岁而已。

兰陵王高长恭身亡后不久,北周就大举进攻羸弱不堪的北齐,几番厮杀之后,北齐军溃将逃,公元577年,北周大军攻下了京师邺城,慌不择路的高纬先传位给儿子高恒,然后欲带着幼主高恒投奔南边的陈朝,可惜,一行人刚逃出去不远就成了周军的俘虏。

[var1]

半年之后,北周皇帝宇文邕借口高纬父子要成为叛党,就将北齐的皇室子弟全都屠戮殆尽,没留一个活口。

所向披靡的兰陵王高长恭本该是北齐最后的军事王牌,可惜,愚蠢多疑的末帝高纬硬是要自毁长城,将忠心耿耿的兰陵王杀死,也许是冥冥之中的报应,他也很快就招至了亡国被俘的悲惨下场。

兰陵王一生戎马都没有死在敌军的刃下,却不曾想死在了皇室兄弟的猜忌和排挤之中,那一杯鸩酒,毒杀了北齐的国家栋梁,也让一个摇摇欲坠的政权迅速走向了败亡。

更多文章

  • 山东出土竹简,揭开孙膑狠毒的真面目,难怪会被庞涓挖掉膝盖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孙膑被庞涓挖膝盖骨视频,刘兰芳评书孙膑与庞涓,孙膑老婆是庞涓妹妹吗

    1972年4月10日,山东省临沂市银雀山的一处卫生大楼施工现场,人们挖掘出一座年代非常久远的古墓。考古专家随即赶到现场,并对古墓进行保护性挖掘。随着挖掘工作的展开,相应的考古人员也变得越来越严肃。两天之后,一群荷枪实弹的军人来到了考古现场,他们的任务就是保护这一次考古出土的竹简文物,不让古墓和文物受

  • 汉朝几十年就能打败匈奴人,北宋却为何战胜不了契丹和女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匈奴突厥契丹谁更强,汉朝为什么能战胜匈奴,汉朝打败匈奴的真实原因

    契丹、女真,与匈奴完全是不同性质的对手。首先,契丹和女真已经形成了内部的自我认同,且建立了传统国家。契丹建国比北宋建国还早。契丹的文化建筑,受大唐影响极深,非常豪放。而北宋就婉约了很多。而西汉时期的匈奴呢?连文字都没有,匈奴只是一个草原地区的代名词。霍去病两次扫荡河西之地,河西的休屠王和浑邪王部,就

  • 吴国灭掉楚国后,为何没有巩固胜果,反而开起了性爱派对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吴国灭楚国的暴行,安徽属于吴国还是楚国,楚国越国吴国

    主笔:闲乐生公元前506年,一场柏举之战,楚军惨败给了吴国,吴军趁势高歌猛进,竟然一举攻破了楚国郢都,楚昭王落荒而逃,不过这小伙子似乎并不像他老爹楚平王那么好女色,危急时刻,他带走了金银财宝,也带走了心爱的小妹羋畀,却没有带走他的爱妃们,更难解的是,他连自己的老娘、秦国大美女孟嬴也没有带走,详细情况

  • 刘备三顾请诸葛亮,姜子牙三次拜访,此人高傲不见,终只得一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小编感觉对于古代的隐士而言,追求的可能是乱世中的安静的生活,不想要被打扰;虽然看着国家的情况心中也是很担忧的,但是就是没有遇见能让隐士愿意倾尽全力帮助对方打下江山的人,可能只是时间不对,要么就是没有碰见对的人。狂矞是西周齐国东海上的一位隐士,从来不问江山社稷,百姓黎民,悠闲的生活,可谓是令人羡慕

  • 救世良方还是饮鸩止渴,六国相印的另一端,是秦国横扫合纵的号角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五国合纵伐秦完整版,秦国的箭再强也亡不了赵国,五国合纵攻秦兵败函谷关

    导语:战国中期,奔波游说的纵横家苏秦,以一己之力促成合纵,六国相印加于一身,形成了六国联合抗秦的高峰,搅动一时之风云。世人无不认为,秦国的末日到了。但是未曾想到,六国的浩大声势随着一卷合纵盟书的达成,竟也戛然而止。苏秦的本意是发动六国,合力抵抗秦国,结果秦国却通过瓦解合纵联盟,对列国各自击破,最终以

  • 西汉的人口爆炸,得益于刘邦的奇葩政策,让女性非常痛苦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西汉皇帝刘邦临终前的预言,西汉政策措施,刘邦创立的是东汉还是西汉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而在封建王朝时期,农业更是作为立国之本,被每一个朝代重视,鼓励耕作的法令层出不穷。然而大家都知道,在科技落后的封建社会,耕作全靠人力,过程及其复杂。为了保证农业生产,增强国家国力,历朝历代都在鼓励耕作的同时,出台一些政策法令来促进人口增长。“单身税”,这个名词相信大家热

  • 为什么赵国铁骑冲不开秦国百人阵,战国骑兵真的只是马上的步兵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泗水柘沟赵国图片,燕国六十万大军打不过赵国,赵国起

    [var1]人类驯服野马最初仅是为了拉车,在战场上也是以战车的一部分出现。公元前十世纪,西亚的亚述人发明了马鞍和缰绳,才解决了骑手坐在马背上能够高速奔驰的难题,骑兵也因此产生。通过中亚波斯等国的中转,公元前4世纪,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也出现了骑兵,从此“来如飞鸟,去如绝弦”的草原骑兵成了中原王朝最大的困

  • 一文梳理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生存与毁灭的内在逻辑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战国韩国兵力,战国韩国士兵衣服紫色,战国韩国为何没有国号

    长期处于弱势地位的韩国,并非一无是处,它也曾经挣扎过,但在夹缝中根本找不到翻盘点,眼看着列国争相崛起,被动地在战国舞台上演出,自己却最终成了战国七雄中第一个被秦国兼并的国家,拉开了“秦王扫六合”的序幕。[var1]战国初期短暂高光的新生诸侯韩国韩氏是原本晋国世袭卿大夫家族,出自晋国宗室,是曲沃桓叔的

  • 三国第一喷子,曹操不杀祢衡:名士的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祢衡年少就已经出名,孔融这些人就非常欣赏他的才情,可祢衡异常高傲,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即便是和他关系非常好的杨修,孔融这些人,在他嘴里也常常被贬得一无是处。孔融将他举荐给曹操,没想到祢衡连续两次当众羞辱曹操,曹操最初是真的想要用他,可祢衡先是称病已经让他非常没有面子,随后多次当众辱骂他,曹操也不得不把

  • 廉颇、蔺相如一文一武,助赵国强大,二人为何未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蔺相如廉颇最后的结局,廉颇蔺相如列传全文原文及翻译,蔺相如和廉颇刎颈之交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七雄割据。作为七雄之一的赵国,曾有廉颇与蔺相如两位名臣。描写廉颇与蔺相如的《将相和》,被世人熟知,至今还在小学语文的课本之中。一国中的文臣和武将能够团结一心,实属国家大幸。然而,在历史的洪流之中,随着赵国逐渐走向衰落,这两位名臣晚年的结局也颇为凄凉,令人感慨。负荆请罪,化干戈为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