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公爵级的宋国,为何能把自己活成笑话?不是笑话也被黑成笑话

公爵级的宋国,为何能把自己活成笑话?不是笑话也被黑成笑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526 更新时间:2024/1/16 13:26:58

守株待兔,宋国人干的,“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出自《韩非子五蠹》。

[var1]

尔虞我诈,宋国人和楚国人干的,“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出自《左传》。

野人献曝,宋国人干的,“宋国有田夫,常衣缊黂,仅以过冬”,出自《列子·杨朱》。

这个成语不常见,所以解释一下:宋国有个农夫,终日穿一件粗麻衣服。一日天晴,这家伙把衣服脱下来暴晒。再穿上的时候,发现这么穿起来特别舒服。于是,农夫就准备把这个“太阳能取暖”的方法进献给国王。寓意是没见过世面,贡献了自以为珍贵却一点儿也不珍贵的东西

曹商舐痔,宋国人自己黑自己,“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出自《庄子杂篇》。

这个成语有点儿恶心。宋国人曹商出使秦国。秦王对这位宋使甚是喜欢,就加赐了百辆马车。回到宋国,曹商就向庄子卖弄。庄子堪称当时的“嘴强”王者,所以一通嘴炮就贡献了这个成语。庄子说:秦王身上有疮,破痈溃痤的人,得车一乘;俯身舐痔的人,得车五乘;而且,越往下舔、得车越多。您得车百乘,难道去给秦王添疮了?因为庄子也是宋国人,所以这是宋国人自己黑自己。寓意是为求富贵而不顾廉耻。

当然,最著名的还是宋襄公的不鼓不成列,生生葬送了宋国的称霸伟业。

春秋到战国之世,燕国把自己活成了寂寞。

躲在东北一角,自己不开点儿国际玩笑,就一定会被国际社会忽略掉。

[var1]

楚国把自己活上了热搜。

从南扫北,吊打黄淮之间的小诸侯国,楚国生命不息、折腾不止,所以一直热搜霸榜。

而宋国,则把自己活成了笑话。

如果春秋战国有地域黑,那宋国首当其冲。当然,楚国也不咋地。但,大家主要是因为打不过楚国,所以才黑楚国。而黑宋国,则是见到怂人搂不住火,不黑一下就显不出优越感。

周朝分封的诸侯国中,有两个比较特殊:

一个是楚国,楚国筚路蓝缕地跪舔周王室,却一直不招待见,受封最低一级的子爵。所以,楚国是个连备胎都不配当的家伙。

一个是宋国,宋国系出名门,是商朝残余,而且“于周为客”。简单说,宋国是周王室的客人,比其他诸侯国要尊贵,于是受封最高一级的公爵。所以,宋国是反过来要被周王室跪舔的。

[var1]

武王伐纣的时候,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带着商朝的祭祀礼器跑到周武王面前,跪地求饶。

于是,周武王就对微子启格外优待,不仅给了他一个封国,即宋国,位于今天河南商丘,而且还封其为公爵。五等爵,公侯伯子男,公爵是最高一级。能够被封公爵,这在当时已经相当罕见了。所以,周朝的统战工作相当出色。

因为有宋国的存在,所以商朝遗民也就有了着落。大家不必流离失所,更不用过亡国奴的日子,全都跑到了宋国。武庚(商纣王之子)叛乱被杀之后,宋国俨然成了商王室的嫡系正宗。

宋国虽然有各种笑话,但宋国也是出牛人的。庄子只能勉强排上号。真正的牛人是孔子。

孔子的祖先是宋国贵族,血缘关系要追溯到微子启的弟弟微仲身上。宋国后来出了一个名嘉、字孔父的大夫。这个人就是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别立一支,于是后世子孙就以祖先的字“孔”为氏。这个氏一直传承到孔子这里。所以,孔子才说“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因为人家孔子的祖先,就是宋国人。

[var1]

但因为商朝遗民的身份,又加之地处中原腹地,所以宋国一直是华夏诸侯的异类存在。被人歧视,也就在所难免。

礼崩乐坏之后,周天子在诸侯眼中已经啥也不是。所以,也就别提公爵身份的宋国了。诸侯们看宋国,统统是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但是,天下诸侯没有一个甘于寂寞的。所以,宋国这天潢贵胄也不例外。

在宋襄公时期,宋国迎来了一波高光时刻。

春秋霸主齐桓公死后,齐国陷入内乱。内乱也就有了可乘之机。但是,在当时,大家最在乎的是面子和名分,至于土地和人口统统不是重要问题。

于是,宋襄公联合卫国、曹国、邾国,一起打到齐国,帮助齐国拥立齐孝公。这就是盖世英名。宋襄公的国际地位瞬间飙升,俨然诸侯霸主。

所谓诸侯霸主,就是中原的诸侯霸主。中原诸侯霸主的重要使命,就是尊王攘夷。而当时最大的蛮夷就是楚国。所以,不自量力的宋襄公在公元前638年与楚国开打泓水之战。战役的过程,就不多说了。宋襄公的无脑神操作,为我们贡献了不击半渡、不鼓不成列的典故。

[var1]

到了春秋后期,宋国内部也礼崩乐坏了。权贵大夫逐渐架空了国君,形成了“三族共政”的局面。这三族,分别是皇氏、灵氏和戴氏(乐氏)。后来,戴氏篡政,直接取代了大宗。

而处在大国的夹缝中,宋国即便不是奇葩异类,日子也不会好过。公元396年,“宋悼公薨,子休公田立”。

这个宋悼公一共在位18年。在位期间,试图力挽狂澜、恢复大宗体面,所以向楚国求援。而楚国是个没事也能折腾出事来的主儿,当即出兵。宋悼公的局面勉强好过一点儿。

但是,后来因为得罪了韩国,宋悼公直接被韩国抓了俘虏。所以,宋悼公很可能死在韩国人手里。

到了战国时期,宋国发生了一件灵异之事:一只小鸟生出了一只猛禽,相当于麻雀生出了老鹰。占卜师预测说“小而生巨,必霸天下”,寓意是别看宋国是小国,但将来一定能成霸主。

于是,当时的宋康王大受鼓舞,立即厉兵秣马、对外开战,先后灭掉了藤国、薛国,占据了淮泗一带的大片土地。

仗打得这么顺手,连宋康王自己都没想到。

所以,这家伙立即发飘,开始在国内大搞封建迷信活动。先是用皮袋装满血挂起来,用箭去射,这叫“射天”;再是用鞭子抽打土地,还看到土神和谷神的神位,这叫“鞭地”。完成“射天”和“鞭地”的迷之操作后,宋康王就准备带领宋国人民去战国争霸了。

但,当时是战国时代。宋国这种夹缝生存的小国,没事都可能被灭,就别说这么折腾了。于是,另一暴君齐闵王看准了机会,立即挥兵杀来、灭掉宋国。

[var1]

所以,宋国到死都是一个笑话。

宋国之所以被人各种黑:

一是因为宋国本就异类存在。人家都是周天子的亲戚子弟,姜子牙这个开国功勋都是周武王的老丈人,再远一点儿的也是灭商联盟。所以,宋国只能被大家当成奇葩了。

二是因为宋国真有奇葩之处。别的诸侯国大多父死子继了,但宋国坚持传统,还在搞兄终弟及。所以,宋国的内乱此起彼伏,一刻也不消停。

三是因为宋国背负太多包袱。越是悠久的古国,就越是难以轻装上阵。为什么宋襄公会不鼓不成列,把泓水之战打成了笑话?因为宋国坚持传统。贵族传统就应该是打仗第二、体面第一。但碰到长期耍流氓的楚国,宋国只能成了笑话。

四是因为宋国真心难以崛起。要崛起,一个是能扛揍,比如秦国,躲在关中之地当乌龟就行了;一个是肯创新,比如魏国,引领了战国大势的变法浪潮。而宋国则既不抗揍也不创新,能活到战国也就不错了。

大家认为宋国必须是个异类,而宋国还真就怎么奇葩怎么玩。同时,老态龙钟加无力回天,所以宋国被各种黑也就在所难免了。

更多文章

  • 刘裕灭后秦之战:打出了春秋节义、打出了战国争心,有英雄有情怀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宋武帝刘裕电视剧,刘裕杀了司马家多少人,刘毅刘裕

    文/减水书生图/来源网络你好,我是减水书生,与您一同品味历史、感悟思辨。自始皇帝一统山河后,华夏天下就是中央集权和皇帝政治。不是皇帝政治有多好,而是它能够解决庞大帝国的可统治性问题。而草原呢?为了匹敌中原、为了跨越长城,草原则是单于政治,一种不成熟的集权。集权模式下,难免会削弱个性,个人和个性都得服

  • 原来端午节不只是纪念屈原,还与这三个人有渊源,长见识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端午节哪些习俗是为了纪念屈原,端午节屈原的古诗,端午节的来历简短50字屈原

    [var1]魏晋时期,晋文公曾下令烧山,而他的目的却是为了报恩,不幸弄巧成拙,恩人介子推被活活烧死。那么既然是报恩,晋文公为何偏偏要用这种方式呢?在晋文公重耳还没登上国君之位时,臣子介子推随他四处流亡,饥寒交迫,眼看重耳数日来,油盐未进,竟“狠心”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做汤给重耳,过后重耳知道了此事,感

  • 他是常败将军,一生只赢过一次,一次就奠定了国家春秋霸主的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春秋十三甲裴南苇,历史上的五大常败将军,春秋霸主

    [var1]春秋五霸中,最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就是秦穆公的称霸。秦国身处中原之外,国土狭小,几经波折才收复西戎。收复西戎后,秦国却在实力悬殊巨大的情况下消灭了中原霸主晋国,从此名扬天下。说到秦晋大战,那一定离不开秦国的将军百里视。他是著名秦国大夫百里奚的儿子,年幼时随母亲长大,中年找到父亲后得到了秦穆

  • 五国灭齐而田单复齐,齐国为什么不能重新崛起?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田单复齐后为啥不自己当齐王,田单最后的结局,田单收复齐国七十城

    然后,赵国就被彻底打残了。[var1]虽然赵国后期还能战,李牧连却秦。但是,最后还是要拼国力的,人口拼不过、土地拼不过、粮食拼不过,关键是心气势头也拼不过。长平之战的三年,战场主要是在上党地区打的,这里就不算赵国本土。邯郸之战的两年,虽在赵国本土,但秦军也没能扫荡整个赵国。而五国伐齐呢?公元前284

  • 开局即高光的魏国,是怎么一步步快速衰落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魏国高光时刻,魏国衰落的原因,魏国从强到弱地图

    一个原因是四战之地。东有齐国、西有秦国、南有楚国、北有赵国,这还怎么玩?除了赵国发育晚、相对弱,其他三个都不是善茬。齐国、秦国和楚国,是能够实现天下统一的唯三战国。夹在这三个家伙中间,只能说魏国生错了地方。[var1]一个原因是高调开局。三家分晋之后,魏文侯硬是把魏国打造成三晋盟主、国际霸主。所以,

  • 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中的主张,对现代有借鉴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对话太精彩,所以讲一下这个处处机警的故事。与其说,这是是一篇王道之政的解说词;不如说,这是一篇精彩的游说攻略。[var1]首先,齐宣王向孟子打听齐桓公和晋文公的历史。春秋五霸,分别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依《史记索隐》的说法)。所以,一国之君的齐宣王打听齐桓晋文之事的目的,不是

  • 孔明北伐总缺粮,怎么不见战国七雄缺粮食?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var1]因为秦岭大山,所以运输成本巨高。翻山越岭运粮食,耗费的人力都是天文数字的。同时,运输时间也不确定,不是蜀汉没粮食,而是运不上去,赶上个暴雨洪灾,粮食就别想运过去。而诸葛亮执行的是北伐攻略,所以一定要穿越秦岭大山去打仗。蜀汉打仗,打得不是攻城略地,打得后勤运输。在战场较量上,无论是城战还是

  • 孔子被弟子气到骂人,骂人的话竟被千古传颂,成了老师们的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孔子最高境界的一句话,孔子一生娶了几个老婆,历史人物故事50字孔子

    [var1]孔子身为万世师表,历来被众人推崇和学习。从古至今,孔子说过的话都是指引我们人生的精华。包括现在也是,凡是读过书上过学的人就都读过论语。什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什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还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都是我们随口就可以吟诵出的。孔子的影响力不止停留在我们自己国家

  • 长平之战后,秦国为什么要等三十年才能灭赵,这期间秦国都在干啥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长平之战后秦国为何不灭赵国,秦国为什么会发动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以后为什么秦国没有灭赵

    [var1]要是秦国足够强,把四十多万战俘全都押到秦国,然后种粮放牧、当奴隶多好。不是秦国不想,而是秦国不能。因为长平之战前前后后打了三年,秦国自己的粮食早就捉襟见肘了,怎么养活这几十万战俘。养活不起,还不能放,那就只能杀掉了事。从坑杀战俘这件事就能看出,秦国也是失了元气。所以,当白起要一战灭赵国的

  • 秦朝统一而六国造反,汉朝统一却天下太平,原因是博弈策略的改变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01.秦帝国的战国模式才是六国造反的真实原因战国是一个纳什均衡。在这个博弈环境中,七大战国的唯一策略选择就是整军备战。所以,孔孟的王道政治虽然很美好,却无法应对当时的博弈环境。人改变不了局面,往往都是局面改变人。而这个局面就是博弈的局面。[var1]秦帝国之所以能够统一天下,就是因为他把整军备战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