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他能多活十年,天下一统可能就不是秦国,战国第一战略家

如果他能多活十年,天下一统可能就不是秦国,战国第一战略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467 更新时间:2024/2/7 10:05:08

战国时期的魏国开国国君侯,魏国在他的领导下国力大增,率先称雄七国,为后来魏国的百年霸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在位50年间,文治武功极为出色,对外战争攻取了秦国河西地区,灭掉了中山国,更是打败了当时的另一雄国齐国,虽然他在位期间打下了如此坚实的基础,但是后人却没有能守住,当时夺取秦国河西地区又不灭秦,留下了一个大后患,灭掉了中山国,但是中间还隔着一个赵国,最后中山也是落入他国之手。

总的来说,他在位期间的战略方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没有针对性的战略计划,最后也是左右都不能兼顾,被秦所灭。这么明的一位君主难道如此的不懂战略吗?咱们从当时的战国势力图来系统地分析一下。

当时魏文侯在世期间,主要针对三个方向发展,说白了就是为了三件事:第一攻取秦国河西,第二剿灭中山,第三大力发展邺地。我们先来看一下没有做这三件事之前的战国势力图,

[var1]

三家分晋之后的魏国,被切割成东西两块,战略上彼此不能相顾,而综上所述魏文侯大力的去做那三件事到底为了什么,接着我们来看魏文侯完后这三件事之后的势力图。

[var1]

图一出,相比大家都看明白了,这三个战略的完成,三晋大地的赵国已经完全被魏国势力包围。西面占据了河西之地,将秦国压制在偏于小地,北面灭亡了中山国,切断了赵国邯郸代地的联系。已经从东西南三面将赵国包围,并且随时能将赵国切割分为几个地区,只要三个军事基地都能稳固。试想,如果东部魏军出河西,直取赵国太原地区的晋阳;南面魏军从邺地进攻,直扑邯郸;西部魏军退可断赵国代地后路,进可与邺地夹攻邯郸;乐羊坐居灵寿,全局接应。恐怕赵国真的是插翅难飞了。

当时如果魏要灭赵,肯定会被齐楚两大国际干涉,当时打完中山国之后,迅速向赵韩示好,三国联军分别向齐楚两国发动进攻,极大的削弱了两个的战争潜力,可惜啊当魏文侯要实行最后一步战略,攻取三晋大地的时候,突然去世,后世子弟又是平庸之人,守成尚且不足。

要是魏文侯能够多活十年,将三晋大地一统,那将会形成当时战国最为强大的国家,到时天下谁人能挡,真要那样的话估计会提前天下一统的时间。

更多文章

  • 公爵级的宋国,为何能把自己活成笑话?不是笑话也被黑成笑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国世系表,宋国人为什么被人嘲笑,宋国人为什么老是遭嘲讽

    守株待兔,宋国人干的,“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出自《韩非子五蠹》。[var1]尔虞我诈,宋国人和楚国人干的,“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出自《左传》。野人献曝,宋国人干的,“宋国有田夫,常衣缊黂,仅以过冬”,出自《列子·杨朱》。这个成语不常见,所以解释

  • 刘裕灭后秦之战:打出了春秋节义、打出了战国争心,有英雄有情怀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宋武帝刘裕电视剧,刘裕杀了司马家多少人,刘毅刘裕

    文/减水书生图/来源网络你好,我是减水书生,与您一同品味历史、感悟思辨。自始皇帝一统山河后,华夏天下就是中央集权和皇帝政治。不是皇帝政治有多好,而是它能够解决庞大帝国的可统治性问题。而草原呢?为了匹敌中原、为了跨越长城,草原则是单于政治,一种不成熟的集权。集权模式下,难免会削弱个性,个人和个性都得服

  • 原来端午节不只是纪念屈原,还与这三个人有渊源,长见识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端午节哪些习俗是为了纪念屈原,端午节屈原的古诗,端午节的来历简短50字屈原

    [var1]魏晋时期,晋文公曾下令烧山,而他的目的却是为了报恩,不幸弄巧成拙,恩人介子推被活活烧死。那么既然是报恩,晋文公为何偏偏要用这种方式呢?在晋文公重耳还没登上国君之位时,臣子介子推随他四处流亡,饥寒交迫,眼看重耳数日来,油盐未进,竟“狠心”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做汤给重耳,过后重耳知道了此事,感

  • 他是常败将军,一生只赢过一次,一次就奠定了国家春秋霸主的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春秋十三甲裴南苇,历史上的五大常败将军,春秋霸主

    [var1]春秋五霸中,最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就是秦穆公的称霸。秦国身处中原之外,国土狭小,几经波折才收复西戎。收复西戎后,秦国却在实力悬殊巨大的情况下消灭了中原霸主晋国,从此名扬天下。说到秦晋大战,那一定离不开秦国的将军百里视。他是著名秦国大夫百里奚的儿子,年幼时随母亲长大,中年找到父亲后得到了秦穆

  • 五国灭齐而田单复齐,齐国为什么不能重新崛起?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田单复齐后为啥不自己当齐王,田单最后的结局,田单收复齐国七十城

    然后,赵国就被彻底打残了。[var1]虽然赵国后期还能战,李牧连却秦。但是,最后还是要拼国力的,人口拼不过、土地拼不过、粮食拼不过,关键是心气势头也拼不过。长平之战的三年,战场主要是在上党地区打的,这里就不算赵国本土。邯郸之战的两年,虽在赵国本土,但秦军也没能扫荡整个赵国。而五国伐齐呢?公元前284

  • 开局即高光的魏国,是怎么一步步快速衰落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魏国高光时刻,魏国衰落的原因,魏国从强到弱地图

    一个原因是四战之地。东有齐国、西有秦国、南有楚国、北有赵国,这还怎么玩?除了赵国发育晚、相对弱,其他三个都不是善茬。齐国、秦国和楚国,是能够实现天下统一的唯三战国。夹在这三个家伙中间,只能说魏国生错了地方。[var1]一个原因是高调开局。三家分晋之后,魏文侯硬是把魏国打造成三晋盟主、国际霸主。所以,

  • 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中的主张,对现代有借鉴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对话太精彩,所以讲一下这个处处机警的故事。与其说,这是是一篇王道之政的解说词;不如说,这是一篇精彩的游说攻略。[var1]首先,齐宣王向孟子打听齐桓公和晋文公的历史。春秋五霸,分别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依《史记索隐》的说法)。所以,一国之君的齐宣王打听齐桓晋文之事的目的,不是

  • 孔明北伐总缺粮,怎么不见战国七雄缺粮食?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var1]因为秦岭大山,所以运输成本巨高。翻山越岭运粮食,耗费的人力都是天文数字的。同时,运输时间也不确定,不是蜀汉没粮食,而是运不上去,赶上个暴雨洪灾,粮食就别想运过去。而诸葛亮执行的是北伐攻略,所以一定要穿越秦岭大山去打仗。蜀汉打仗,打得不是攻城略地,打得后勤运输。在战场较量上,无论是城战还是

  • 孔子被弟子气到骂人,骂人的话竟被千古传颂,成了老师们的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孔子最高境界的一句话,孔子一生娶了几个老婆,历史人物故事50字孔子

    [var1]孔子身为万世师表,历来被众人推崇和学习。从古至今,孔子说过的话都是指引我们人生的精华。包括现在也是,凡是读过书上过学的人就都读过论语。什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什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还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都是我们随口就可以吟诵出的。孔子的影响力不止停留在我们自己国家

  • 长平之战后,秦国为什么要等三十年才能灭赵,这期间秦国都在干啥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长平之战后秦国为何不灭赵国,秦国为什么会发动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以后为什么秦国没有灭赵

    [var1]要是秦国足够强,把四十多万战俘全都押到秦国,然后种粮放牧、当奴隶多好。不是秦国不想,而是秦国不能。因为长平之战前前后后打了三年,秦国自己的粮食早就捉襟见肘了,怎么养活这几十万战俘。养活不起,还不能放,那就只能杀掉了事。从坑杀战俘这件事就能看出,秦国也是失了元气。所以,当白起要一战灭赵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