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太史慈:忠心耿耿的江东第一神射手,为何不受孙权重用,抑郁而终

太史慈:忠心耿耿的江东第一神射手,为何不受孙权重用,抑郁而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488 更新时间:2024/1/15 0:32:00

三国时期是一个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时代,涌现了许多英雄豪杰。太史慈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名将,不仅足智多谋,骁勇善战,还是贯手著棼(fen)的神射手。那为何孙权不重用太史慈,导致其抑郁而亡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

一,少有谋略

太史慈

太史慈早年投身仕途,在老家东莱郡担任奏曹史,因为很有谋略 所以很得郡守看重。不久青州刺史与东莱郡守发生冲突,二人互不相让,于是都向朝廷上书弹劾对方。当时东汉朝廷有个规定,如果州郡发生冲突,只会受理先到达的奏章。青州刺史因此抢先派人将奏章送往洛阳,东莱郡守得知后急命太史慈出发,叫他一定要赶在州里的使者之前把奏章交给朝廷。

东汉

太史慈带着奏章迅速出发,一路急行,刚好在州里的使者上交奏章前夕赶上了他。然后太史慈就迎了上去,冒充朝廷的官员问使者说:“你是想要上交奏章吗?”使者回答:“是。”太史慈便让他把奏章拿出来,自己帮他检查一下有没有错误。使者不疑有诈,便把奏章交给了太史慈。太史慈趁机拿出怀里的刀,将奏章毁了。使者吓得惊慌失措,于是大喊说:“有人毁了我的奏章。”

太史慈赶紧拉住使者,把他拽到马车里,对他说:“假如你不把奏章给我,我也毁不了它。现在你我都有罪责,可我不会独自承担,假如你我一起默不作声地逃走,就能免予受罚。”使者不解地问:“你替郡守毁了我的奏章,是立了大功,为何还要逃走?”太史慈回答说:“郡守只是让我来看你的奏章上交了没有,现在我一时冲动毁了它,恐怕郡守不会饶了我,所以我只能逃走。”

洛阳

使者对太史慈的话信以为真,便随他一起逃离洛阳。结果太史慈一出城就借口有事,悄悄返回洛阳,把奏章上交给了朝廷。青州刺史听说奏章被毁,只得再派使者前往洛阳送奏章,但朝廷却没有受理,而是采纳东莱郡守的说法,指出错在青州刺史。事后太史慈名震青州,但他知道青州刺史深恨自己,担心受到报复,于是独自逃往辽东避祸。

二,报答孔融

孔融

北海相孔融听说了太史慈的事迹,对他的智谋很是赞赏,于是多次派人到他家探望,还赠予其母许多礼物。初平三年(192年),孔融派人驻守都昌,以防黄巾军入侵,没想到却被黄巾军包围。恰好太史慈此时从辽东回家,其母对他说:“你与孔融素不相识,但你走后他经常派人探望慰问,对咱家情深义重,现在他被贼人围困,你一定要赶去相救。”

黄巾之乱

太史慈来到都昌城外,趁着黄巾军包围不严,趁夜混进城内。然后太史慈见到孔融,请求带兵出城杀敌。孔融担心寡不敌众,便没有同意太史慈的请求,而是固守待援。没想到救兵迟迟不到,黄巾军却围城越来越紧。孔融后悔不已,便想派人出城去找平原相刘备求救,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太史慈于是毛遂自荐,向孔融请求派自己去。

孔融说:“现在贼军围城甚严,众人都说出不去,你虽然很勇敢,但要出城也是很困难吧?”太史慈回答说:“使君对我母亲有厚恩,因此我母亲派我来报恩。现在事情危机,希望使君不要再犹豫了。”孔融这才答应。

刘备

然后太史慈做好准备,带着两名骑兵出城射箭,射中箭靶就回城。这样一连三天,太史慈成功迷惑围城的黄巾军,在第三天冲了出去。黄巾军这才发现有诈,急忙去追赶,结果一连被太史慈射死好几人,吓得放弃追赶。接着太史慈就力劝刘备出兵,带着援兵赶到了都昌,黄巾军听说刘备前来,吓得四散而逃。事后孔融大力称赞太史慈,太史慈之母也称赞儿子报了大恩。

三,跟随刘繇

刘繇

兴平二年(195年),太史慈前往曲阿,探望老乡扬州刺史刘繇。恰好孙策率军前来,有人就劝刘繇任用太史慈为大将来御敌。刘繇不以为意,笑着说:“如果我重用太史慈,名士许劭不会取笑我吗?”因此刘繇不重用太史慈,只是让他在前线打探情报。

一天,太史慈与一名骑兵出去打探消息,恰好在神亭遇见了带着十三名猛将出来巡视的孙策。太史慈丝毫不惧,一个人就向孙策冲了过去,与他打得难解难分。不久双方的援兵各自赶来,太史慈与孙策这才互相收手,返回本阵。

孙策

最后刘繇不敌孙策败走,太史慈因此随他逃往豫章郡。然后太史慈又逃到芜湖,自称丹杨太守,继续对抗孙策。太史慈见丹杨西部的泾县等六县还没有被孙策控制,于是前往招抚,成功获得当地人支持。不久孙策前来攻打泾县,结果太史慈兵败被俘。孙策亲自解开太史慈的绳索,对他说:“还记得神亭相斗吗?如果那时你捉了我会怎么样?”太史慈回答说:“不知道。”孙策大笑说:“那现在你和我就一起打天下。”

四,效力孙吴

慈临亡,叹息曰:“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权甚悼惜之。(吴书)

孙策平江东

然后孙策任命太史慈为门下督、折冲中郎将,让他统领一支军队。太史慈跟随孙策讨伐麻保贼,遇到贼将站在城上叫骂。太史慈于是弯弓搭箭,不仅把那人的手射穿,还将其死死钉在城楼上。孙策与众军见了,纷纷拍手称赞。

汉末群雄

建安三年(198年),刘繇病死,余部一万多人在豫章群龙无首。孙策于是派太史慈前往招抚,但孙策左右担心太史慈会趁机逃走,于是对他说:“太史慈此去怕是一去不归。”孙策回答说:“太史慈不跟着我,还能跟谁呢?”然后孙策亲自为太史慈送行,问他什么时候回来。太史慈回答说:“六十天内。”最后太史慈如期而归,还劝豫章郡守华歆带着豫章郡归附孙策,左右这才对孙策叹服。

刘表

荆州刺史刘表派侄子刘磐骚扰艾与西安等县,孙策知道他骁勇善战,必须猛将才能将其压服。然后孙策就任命太史慈为建昌都尉,管理海昏、建昌等六县,抵御刘磐。刘磐听说太史慈骁勇难低,吓得不敢再侵扰江东。曹操听说太史慈勇猛,写信劝他归顺,但他没理。建安十一年(206年),太史慈病逝,死前哀叹说:“大丈夫活着当拿七尺之剑朝见天子,现在志向还没有达成,怎么能死呢?”

总的来说太史慈是一位重情重义,文武双全的名将。但孙策英年早逝,而其弟孙权年少,与太史慈的关系并不亲近,又担心自己无法驾驭他,于是继续让他抵御刘表。太史慈哀叹孙权不重用自己,于是郁郁寡欢,年仅四十就英年早逝。

更多文章

  • 安治泰:在晚清的土地上胡作非为,用清朝赔款,在孔子老家建教堂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var1]熟读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晚清时代发生的大多数战争中,传教士都在其中扮演着不光彩的角色。我们不否认,在西方进入清朝的诸多传教士中,的确存在不少有爱心,内心装着关爱和和平的,真正的纯粹的宗教人员。但是他们之中也存在诸如安治泰这样的“宗教败类”、“帝国主义的马前卒”。他们的身上,已经完全看

  • 大秦岔路口:张仪和司马错,谁掌握了真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司马错和张仪谁更正确,大秦张仪结局如何,司马错与张仪争辩完整

    要知道敢跟张仪做辩论,不仅仅需要优秀的口才表达能力,还要有过人的勇气才行,因为张仪可不是什么心胸宽阔的人。秦惠文王初年,天下间最顶尖的三个纵横家,张仪、陈轸、公孙衍,全都在当时的秦国混饭吃,本着同行是冤家的原则,张仪硬生生的把这两个人排挤到了敌国。这一次司马错能赢吗? 国运之争 回到当时的辩论,公元

  • 田氏代齐:田氏是怎么取代姜齐,一步步成为齐国的实际掌权者?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引言在春秋与战国时期的交替史上,划分其时代的重要事件有两个,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三家分晋,但是很少有人提到田氏代齐。齐国想必大家都非常了解,是周朝建国之后赏赐给姜子牙的封地,我们一般称之为姜齐,究竟是怎么样一步步的将齐国取代的呢?最让人疑惑的就是,田氏代齐这个历史事件,为什么说是春秋与战国时期的转折点呢

  • 为啥吕后非要将戚夫人做成人彘来解恨?她被做成人彘后活了多久?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吕雉,是西汉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的皇后,也是封建历史上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女性。在她统治期间,实行黄老之术、与民休息的政策等,为后来的文景之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吕后却被后世之人以心狠手辣著称,原因就是她将刘邦最宠爱的戚夫人做成了人彘,还特意让儿子刘盈同去参观。那么,为什么吕后为什么要将戚夫人做成人

  • 禅让制有多害人?战国一国君学尧舜主动让位给宰相,却被砍成肉泥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尧舜主动禅让真实故事,六亿神州尽尧舜是什么意思,尧舜与炎黄的关系

    [var1]而世袭制也只是从夏朝开始成立的,在世袭制发展如此长久的过程中,皇家子嗣之间的纷争向来是少不了的。可是就在战国时期有这么一位帝君,他并没有给自己的子女这种世袭机会,他本以为自己的禅让会再次成就历史上一个赞颂传说,却让自己成为了一个笑话。[var1]一种制度的废弃必然是遵循了历史的发展规律,

  • 关羽大意失荆州,刘备帐下5虎上将,谁能守得住?答案没那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其中,意指疏忽而造成损失的“大意失荆州”,无论是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影视作品中,这一段被描绘得十分引人入胜,是不少军事迷喜欢研究的一个片段。在这个失误中,人们喜欢探讨他为何会丢了荆州,也爱追问镇守荆州的最佳人选,是否可以另有其人。此外,人们也好奇,刘备手下能人武将那么多,又为何偏偏选中了关羽镇守此地,是

  • 古代十万大军到底有多少人,为何曹操每次征战少则十万,多则百万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大乔小乔被曹操锁在铜雀台,评价曹操,曹操83万大军实际有多少人

    有句俗话说:“少不读红楼,老不看三国。”虽说是一句带有偏见的批判,认为书籍会影响带坏人的三观,但也足以看出《三国演义》对人们日常生活有重要的影响。《三国演义》流传许久,衍生的书籍和影视作品有许许多多,浩如烟海,也带动了我们对东汉末年三国鼎立这段历史的了解的欲望,对那段烽火连天,权谋对决的兴趣。文学与

  • 秦始皇兼并了六国,为什么又迅速二世早亡?不仅是因为严刑苛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始皇为什么要横扫六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分别是哪六国,秦始皇横扫六国的版图

    01引言在古代历史上,最值得吹嘘的王朝就是秦朝。秦始皇可以说是千古一帝,统一了乱世,兼并了六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是令人惋惜的是,秦朝到了秦二世就将其断送了,这也是很多人比较匪夷所思的问题,秦朝与隋朝成为了一组难兄难弟秦朝到底为什么早亡,成为了昙花一现的景色呢?02秦朝以法治国历代通常将其归咎于

  • 关羽死在马忠手里,刘备为何处死儿子刘封?诸葛亮一句话道出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马忠生擒关羽完整版,历史上关羽死后刘备的反应,马忠关羽

    但关羽的败亡却似乎打开了蜀汉失利的潘多拉魔盒,不仅蜀汉在长江中游一带的根据地尽丧,导致刘备集团失去北进和东扩的跳板,而且这之后张飞、刘备等人也先后去世,似乎冥冥之中真应了三兄弟桃园结义的那句誓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这场军事失利也在蜀汉政权内部引发轩然大波,政治地震在所难免,譬

  • 世人皆知“负荆请罪”,却不知廉颇与蔺相如的下场,结局让人惋惜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var1]想必很多人也十分好奇,在一名身经百战有丰富领兵经验的将领,与一名顾全大局知晓进退的政官的组合之下,秦最后是如何做到大一统的呢?负荆请罪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各国战乱的同时,也涌现出了诸多的名将文臣,齐田忌,秦白起蒙括王翦等,赵国能在纷乱中稳居一隅,廉颇与蔺相如起了很大作用。[va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