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武帝和王莽“躺平式治水”:以天意为由,黄河大决口几十年不管

汉武帝和王莽“躺平式治水”:以天意为由,黄河大决口几十年不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606 更新时间:2024/2/9 0:39:20

治理洪水,几千年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大事情。近些年来,有些人开始推崇西方的“自然治水”,认为防洪要首先让河道恢复自然,没必要大力修建河堤,甚至河道决口也不应该堵塞,而是任由其泛滥,通过所谓的“自然分洪区”来分流洪水。但事实上,这种“自然治水”一点也不新鲜,在中国汉代就出现过了。

在西汉时期,黄河曾经发生九次大规模决口,其中有两次竟然在决口后几十年不去堵塞,任由其溃决,理由就是“洪水是天意,应该遵从天意”。这两次奇葩行为,分别发生在汉武帝和王莽时期。

田蚡以“不符合天意”为由拒绝堵口

公元前168年,黄河在酸枣决堤,当时的汉文帝发动东郡的大批士兵抢修,第一次黄河大决口就这样成功被堵住。然而到了公元前132年,汉武帝元光三年,黄河再次在瓠子决口,河水向东南流入巨野泽,由泗水冲入淮水,夺淮入海。

这一次的黄河决口,汉武帝本来是积极治理的,派出了汲黯郑当时发动人员堵塞决口,但是很快又被冲溃。这时候,丞相田蚡却提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的建议——不去堵塞!

田蚡的说法是:“长江、黄河的决口都是天意,不适合用人的力量来强行堵塞,强行堵塞决口未必符合天意。”与此同时,望气占卜的官员也提出了同样的观点,迷信这些玩意的汉武帝竟然真的同意了!就这样,黄河南边的这个决口竟然二十多年没有被堵上。

不堵决口,黄河洪水就会自动消失吗?当然不是。在这二十多年里,泛滥的黄河水祸害了汉朝十六个郡,导致当地人民损失惨重,朝廷税收大幅减少。

按照司马迁《史记·河渠书》的说法,丞相田蚡所谓的“遵从天意”完全是以权谋私,因为他自己的封地鄃在黄河北边,黄河向南泛滥自然不再会危害北边,田蚡的封地由此得到了20多年的安全。然而仅仅两年后,坏事做尽的田蚡因病而死,据说是被他陷害的窦婴灌夫索命而亡。

田蚡虽然早死,但是他祸害的黄河南岸地区却年年遭灾,尤其是梁地和楚地。为此,汉武帝不得不在公元前109年堵住了瓠子决口。

据说,汉武帝趁着当年干旱少雨,动员了尽可能多的人力,随行宫人和将军、士兵都要背负薪柴上阵,还亲自主持沉了白马和玉璧,决心可谓是巨大。但是,这20多年的损失却是无法弥补的。

相同的奇葩事情,在王莽时期又发生了

无独有偶,“黄河决口不堵”的事儿,一百二十年后又发生了。这回是王莽的新朝时期。

公元11年,黄河在魏郡元城附近决口,河水向东一直泛滥到清河以东几个郡。正好,王莽的祖籍就是元城,王莽本来担心自家祖坟被水淹,但是决口后的洪水却一直向东冲去,避开了王家祖坟。这样一来,王家祖坟反而更安全了。

据《汉书·王莽传》所说,王莽因此索性拒绝了堵塞决口,任其泛滥,由此导致了黄河第二次重大改道。直到公元69年(东汉明帝年间),水利专家王景对黄河进行了一次重大治理,发卒数十万治理黄河,才堵塞了元城等多处黄河积年决口,并“度地势,凿山阜,破砥绩,直截沟涧,防遏冲要,疏决壅积”,稳定了黄河水患,造福后世近百年。

《汉书》将王莽拒绝堵塞决口,说成是对祖坟的考虑,这个说法也许过于简单。笔者看来,王莽很可能也是一个“自然治水”的信奉者。

事实上,在汉武帝到王莽之间的一百多年里,黄河多次发生大规模决口。尽管朝廷不断动员大量人力兴修堤防,堵塞决口,但是水患仍然年年发生,决口事情防不胜防。在这种背景下,所谓“洪水是天意”的观点又开始在汉朝兴风作浪。

需要指出的是,儒学从汉武帝时开始大兴,但主流却是鼓吹“天人感应”的董仲舒一派,对“天意”这种事情特别看重。以汉成帝时的大儒谷永为例,他就主张:“河,中国之经渎,圣王兴则出图书,王道废则竭绝。今溃溢横流,漂没陵阜,异之大者也。修政以应之,灾变自除。”(《汉书·沟洫志》)这些人将应对天灾的重点,不是放在治理和救灾,而是所谓的“修改国政”以感动上天。

王莽作为一个极端推崇儒学的人,对这种理论更是奉为圭臬。在王莽当政和篡位的时期,很多朝廷官员对治水夸夸其谈,但没一个实干的。所以,黄河洪水在王莽时期也基本是放任自流,没有任何治理,更谈不上救灾堵塞。事实上,王莽执政的汉平帝(公元前1年-5年)年间,黄河就在河南郡的荥阳溃决,一直也都没有堵塞,直到几年后元城再次溃决,导致了黄河大规模改道。

正是由于王莽的不作为,导致黄河下游的兖州、豫州等地遭受了十几年的灾情,“汴渠东侵,日月弥广,而水门故处,皆在河中,兖、豫百姓怨叹”。

由此可见,这种不抵抗式的“自然治水”,完全是不负责任的行为。事实也证明,田蚡和王莽等人所谓“遵循天意”,更多地还是私心作祟找来的借口。

“人定胜天”和“敬畏自然”

当然,“自然式治水”也不是完全没有成功的例子。

汉武帝成功堵塞瓠子决口后,几年后黄河就在馆陶一带向北决口。但是这次决口非常幸运,洪水形成了一条屯氏河,可能因为利用了大禹治水的古道,“东北经魏郡、清河、信都、勃海入海,广深与大河等,故因其自然,不堤塞也。此开通后,馆陶东北四五郡虽时小被水害,而兖州以南六郡无水忧”。因为河水通畅,黄河下游在一段时间里反而减轻了水患。

但这纯属运气好,受益于祖先大禹的遗产,并不真的是什么“大自然的福利”。几千年来,黄河决口能碰上这么好运气的,似乎也只有这一次。“老天”这个东西,其实是最信不过的。

笔者想强调的是,“人定胜天”和“敬畏自然”两种说法都要辩证地看,而且二者本质是统一的。只有充分认识自然,才能有效利用自然,进而克服自然灾难。大禹和王景,就是我们的模范榜样。

反过来,盲目惧怕自然,认为人不能克服自然灾难,甚至在自然灾害面前搞“不抵抗政策”,也是完全不懂自然的结果。田蚡和王莽,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作者:陶慕剑)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从秦国到秦朝对郡县制始终如一,是“治权“发展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秦国的县制和秦朝的郡县制,秦朝郡县制怎么划分,秦朝是郡县制吗

    春秋战国是我国文化思潮和政治变革的重要时期。诸子百家齐登场,各种文化空前繁荣,各种学术观点层出不穷,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许多既有的传统制度、宗法观念被不断颠覆,代之以新的更符合现实需要的思想和制度。郡县制的出现,就是在颠覆了中国古代宗法分封制的基础上实现的。这种地方行政制度,迅速瓦解了周王朝时期

  • 成也李斯,败也李斯,大秦霸业的奠基人和陪葬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斯的统一霸业,成也李斯败也李斯是什么意思,大秦赋李斯经典语录

    秦国实现大一统,在历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这个横扫六国,把天下诸侯打得找不着北的大帝国,最终却只经历了短短二世。公元前221年统一,嬴政称帝。可是到了公元前207年,完成了首次大一统的秦国轰然倒塌,前后不过14年的时间。而纵观秦国的崛起和灭亡,都始终和一个人有莫大的关系。所谓“成也李斯,败也

  • 老将VS新人:基业60年的吴国为何面对14岁的晋国毫无回手之力?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齐国和吴国巅峰对决,吴国败得最惨的一次,吴国打赢了晋国吗

    华夏大地最终也没有成为刘氏,也不是曹氏,更不论孙氏的天下。晋国默默崛起,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先后消灭魏、蜀二国,江东之地仿佛探囊取物。[var1]曾经的辉煌已然不再,长江天险也难以阻挡晋国铁骑,东吴孤立无援,最终葬国。是什么让曾经纵横赤壁的江东六郡走向灭亡的?让我们一起一探究竟吧。一、吴国晚期为何不

  • 他是《三国演义》中的绝世猛将,武力不下赵云,却很少有人提起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赵云手下八大猛将,许褚对赵云评价,赵云老婆照片

    但要问起《三国演义》里的文鸳,恐怕没有几个人知道,为啥呢?要知道文鸯也是三国时代的一员猛将。他的成名之战是项县之战,当时文鸯随父亲文钦以及毌丘俭发动淮南之叛,司马师亲率大军来镇压。文鸯当时只有18岁,但勇力过人,他亲自率领一支突袭队,趁夜杀入司马师的大营,让司马师受惊不小,刚动过手术的那只眼伤口突然

  • 孙权一生最后悔的两件事:结错了一门亲事,输掉了一场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纵观孙权一生,虽然没有经历什么太大的波折,但是令他后悔的事情其实也不少,其中有两件事情足够让他后悔一生,简单点说就是结错了一门亲事,输掉了一场战役。结错了一门亲事就是不应该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刘备。本来孙权把妹妹孙尚香嫁给刘备一是为了加强孙刘联盟共同对付曹操,另外一方面是试图以美色和安逸的生活困住刘备

  • 赵国40万大军败于秦国大将白起,赵括又要负多少责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大战之一,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长平之战决定了战国时代天下土地的最终归属,也间接成就了我国千古一帝秦始皇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千秋大业,在战争中,赵国四十万大军败于秦国大将白起,白起用计坑杀了赵国四十万战俘,只放回240名老幼以示威慑。那么长平之战始末如何?赵括在失败中又要负多少

  • 孔子曾说出一句“脏话”,却意外流传千年,成为现代教师的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孔子随便骂了句脏话被流传至今,孔子曾经说过怎样的话,孔子随口说了一句脏话是哪句

    [var1]孔子在历史上,据说有三千名弟子,其中有七十二人是德行比较好的,历史上也称为七十二贤士。正因为有了这些人,儒家思想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得以蓬勃发展。它虽在某些朝代受到压制,但仍有着深远的传播。最著名的是《论语》。据说这本书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合作写的。[var1]孔子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弟子,名叫

  • 刘禅曾经说了三句话,吓坏了诸葛亮,吓跑了姜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刘禅投降姜维说什么话,三国演义姜维刘禅对话,刘禅和诸葛亮闹翻的原因

    可是,历史是不允许的。岂识刘禅并非愚钝之人,反而很聪明。近代李密说过,刘禅作为国君来说,就可以和春秋首霸齐桓公相比。所以刘禅的心智是很成熟的,可是成熟的他又为何做了很多很多的傻事呢?我们需要剖开这几件事来好好分析。第一句话就是那句很出名的“此间乐,不思蜀”,大家都会认为这句话是刘禅昏庸无能的体现,却

  • 孔子随口骂了一句脏话,流传了千年,却成为老师们的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var1]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所创立的儒家是几千年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统治了中国几千年,没有一个中国人不受她影响的,而记载他和他的弟子的言行的《论语》更是被奉为经典。而他本人也被尊称为“圣人”,什么是圣人,圣人是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简单来说,就是完美无瑕的人。孔子非常博学,

  • 诸葛亮点灯续命,主灯被魏延扑灭,姜维要杀魏延,他为何冒死阻拦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并不属于我们人类的范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诸葛多智而近妖”。诸葛亮点灯续命,主灯被魏延扑灭,姜维要杀魏延,他为何冒死阻拦。正因为这样,超越了我们人类的诸葛亮,把人界的一切英雄豪杰玩弄于肱骨之间。官渡之战,一统北方地区的霸主曹操,被诸葛亮玩得手忙脚乱,全无反抗之力。 火烧赤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