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72年,内蒙古出土一顶战国金冠,解开困扰2000多年的一个谜题

1972年,内蒙古出土一顶战国金冠,解开困扰2000多年的一个谜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455 更新时间:2023/12/15 15:48:59

金鹰冠饰由黄金鹰形冠饰和黄金冠带两部分组成,顶高7.1厘米,带径16.5厘米。冠饰上部傲立一只展翅雄鹰,身上呈羽状纹饰,头部、颈部用绿松石做成,用金丝与身体相连。

冠饰下部为金片捶打成的半球体,球面上有四狼四羊的浮雕图案。

整个金冠饰构成了雄鹰俯瞰狼咬羊的画面。

冠带的左右两边做成半浮雕状的虎、羊、马和绳索花纹。

[var1]

金鹰冠饰出土后,引发了震撼,因为它实在是很特别。

特别之处首先在于年代。阿鲁柴登墓葬是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匈奴墓葬。匈奴最早出现在史料中,就是在战国,它曾经与其他几国军队联合攻秦。

对匈奴部落首领们佩戴的头冠,中原诸侯们也有个称呼——胡冠。

这就是第二个特别之处。出土的这顶金鹰冠饰,是现在仅存的匈奴胡冠。

这是顶2000多年前的匈奴胡冠,保存到现在殊为不易,从它的形制特点上,还告诉了我们许多信息。

[var1]

其一是地理上。

鹰冠出土地阿鲁柴登地处鄂尔多斯高原,属毛乌素沙漠北部边缘。匈奴是游牧民族,沙漠无牧可放,并不适合他们,今天的阿鲁柴登只有茫茫沙海,但在2000多年前可不是这样。

当时这里是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对逐水草而居的匈奴部族来说,正适合游牧。这里也是史书上记载的“河南地”范围,因此匈奴早就踏足了这里。冠饰上装饰有雄鹰、虎、狼、牛、马、羊等动物图案,也说明了当时这里的生态环境。

[var1]

其二是与中原国的联系上。

匈奴有许多大大小小的部落,其中比较大的几个是:屠各、荤粥、丁零、林胡、楼烦等。战国时期,驻牧于阿鲁柴登主要是楼烦和林胡,他们的活动地区,正与当时强国赵国相邻。

既然是邻居,免不了要打交道。《史记》里就曾有记录:二十年,王(赵武灵王)略中山地...至榆中,林胡王献马。说的正是赵国和匈奴的交往。

金鹰冠饰非比寻常,它的所有者不是平民,至少是王一级的匈奴贵族。贵族死后落葬在阿鲁柴登,说明当时他的统治中心就在这一带,也证实了《史记》中的说法。

[var1]

其三,它破解了两千年以来的一个谜题。

这个问题还是与匈奴与赵国的来往有关。武灵王是赵国一代雄主,他最知名的动作就是胡服骑射。

胡服骑射,顾名思义就是推行“胡服”、教练“骑射”,来进行军事活动。赵国军队开始从步战骑战发展,这正是当时军队发展的大趋势。

胡服骑射的影响并不仅仅在军事上。一方面,它影响的不光是赵国,匈奴、东胡等游牧民族也受到中原衣冠的影响。汉人的衣冠虽然不便于打仗,但是在非战争时间,却有飘逸俊雅的特点,匈奴也将之吸收。另一方面,胡服被引进后,不仅仅体现在军队里,胡服中窄袖紧身、圆领、开衩等因素吸收到原有的服饰中来,逐渐成为社会上流行的装束。

[var1]

具体到金鹰冠饰上,它又解开了史学家心中的一个谜团。

赵武灵王时期开始直到两汉,中原地区的武官之冠,称为“武弁大冠”。相传正是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效胡服时始用,秦汉因袭不变,乃作武士之冠,因此也称为“赵惠冠”。

这些在《后汉书·舆服志》里都有明确记载:武冠,一曰武弁大冠,诸武官冠之。侍中、中常侍加黄金珰,附蝉为文。貂尾为饰,谓之赵惠文冠。

也就是说,几百年间中原国家武官的头冠,实际也是效仿的胡冠。

虽然有记载,但由于年代久远,历史上并没有胡冠实物留存,大家对此还是模糊不清,原始的胡冠是什么样的,引进后模仿到什么程度,这些都有疑问。

随着金鹰冠饰出土,这些谜题就揭开了。

[var1]

我们现在看到的金鹰冠饰,由于在地下埋藏了两年多年,冠顶与冠带之间的连接早已腐蚀殆尽,从痕迹上可以推测,它们之间原本是以丝制品和皮制品相连接的。

再与武冠相比较,可以看出区别。冠顶的雄鹰是草原的图腾,引进到中原后形制加以变化,用貂尾或鶡鸟之类的鸟尾将其取代,表示的仍然是勇猛之意。

高级武官还可以在武冠上加黄金珰,也就是以黄金为冠带,又以蝉羽为装饰,这也与金鹰冠饰一脉相承。

如此一来,武冠的来历就比较清楚了,与史料记载相同,它正是引进自北地的胡冠。虽然之后功能和形制不断被加以改进,但“赵惠文冠”的名称还是保留下来,成为一个名义上的见证。

[var1]

鄂尔多斯阿鲁柴登墓葬里出土的这件金鹰冠饰,工艺精湛,雍容华贵,具有明显的北方民族的装饰特点,是匈奴遗物中的艺术珍品,也是仅存的一顶两千多年前的匈奴胡冠,对我们了解匈奴这个一度强盛的王国极有帮助。

匈奴与中原王朝之间,并非仅有对抗与冲突,事实上相互间的交流与沟通相当频繁,并互相影响与促进,这顶鹰冠就是明证。

像匈奴、契丹、党项这些民族,在我们历史上都曾经占有重要地位,并都曾建立起政权,产生了很大影响。

[var1]

塞北三大帝国是如兴起和消亡的,在这里推荐一套三本的塞北帝国史系列:《匈奴简史》《契丹简史》《西夏简史》,这套书读下来,对它们的历史进程就很清晰了。

这套书大开本,包装印刷精美,史料真实,并有大量精美插图,可读性很强。

现在活动期间,原价119元,现在只需79元。

有兴趣的朋友,点下面横条可以了解更多信息。

#遇见好书#

); }

【诗漫 大量精美插图】 匈奴简史 契丹简史 西夏简史 珍藏版3册

¥79

购买

更多文章

  • 汉武帝和王莽“躺平式治水”:以天意为由,黄河大决口几十年不管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治理洪水,几千年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大事情。近些年来,有些人开始推崇西方的“自然治水”,认为防洪要首先让河道恢复自然,没必要大力修建河堤,甚至河道决口也不应该堵塞,而是任由其泛滥,通过所谓的“自然分洪区”来分流洪水。但事实上,这种“自然治水”一点也不新鲜,在中国汉代就出现过了。在西汉时期,黄河曾经发

  • 从秦国到秦朝对郡县制始终如一,是“治权“发展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秦国的县制和秦朝的郡县制,秦朝郡县制怎么划分,秦朝是郡县制吗

    春秋战国是我国文化思潮和政治变革的重要时期。诸子百家齐登场,各种文化空前繁荣,各种学术观点层出不穷,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许多既有的传统制度、宗法观念被不断颠覆,代之以新的更符合现实需要的思想和制度。郡县制的出现,就是在颠覆了中国古代宗法分封制的基础上实现的。这种地方行政制度,迅速瓦解了周王朝时期

  • 成也李斯,败也李斯,大秦霸业的奠基人和陪葬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斯的统一霸业,成也李斯败也李斯是什么意思,大秦赋李斯经典语录

    秦国实现大一统,在历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这个横扫六国,把天下诸侯打得找不着北的大帝国,最终却只经历了短短二世。公元前221年统一,嬴政称帝。可是到了公元前207年,完成了首次大一统的秦国轰然倒塌,前后不过14年的时间。而纵观秦国的崛起和灭亡,都始终和一个人有莫大的关系。所谓“成也李斯,败也

  • 老将VS新人:基业60年的吴国为何面对14岁的晋国毫无回手之力?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齐国和吴国巅峰对决,吴国败得最惨的一次,吴国打赢了晋国吗

    华夏大地最终也没有成为刘氏,也不是曹氏,更不论孙氏的天下。晋国默默崛起,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先后消灭魏、蜀二国,江东之地仿佛探囊取物。[var1]曾经的辉煌已然不再,长江天险也难以阻挡晋国铁骑,东吴孤立无援,最终葬国。是什么让曾经纵横赤壁的江东六郡走向灭亡的?让我们一起一探究竟吧。一、吴国晚期为何不

  • 他是《三国演义》中的绝世猛将,武力不下赵云,却很少有人提起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赵云手下八大猛将,许褚对赵云评价,赵云老婆照片

    但要问起《三国演义》里的文鸳,恐怕没有几个人知道,为啥呢?要知道文鸯也是三国时代的一员猛将。他的成名之战是项县之战,当时文鸯随父亲文钦以及毌丘俭发动淮南之叛,司马师亲率大军来镇压。文鸯当时只有18岁,但勇力过人,他亲自率领一支突袭队,趁夜杀入司马师的大营,让司马师受惊不小,刚动过手术的那只眼伤口突然

  • 孙权一生最后悔的两件事:结错了一门亲事,输掉了一场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纵观孙权一生,虽然没有经历什么太大的波折,但是令他后悔的事情其实也不少,其中有两件事情足够让他后悔一生,简单点说就是结错了一门亲事,输掉了一场战役。结错了一门亲事就是不应该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刘备。本来孙权把妹妹孙尚香嫁给刘备一是为了加强孙刘联盟共同对付曹操,另外一方面是试图以美色和安逸的生活困住刘备

  • 赵国40万大军败于秦国大将白起,赵括又要负多少责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大战之一,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长平之战决定了战国时代天下土地的最终归属,也间接成就了我国千古一帝秦始皇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千秋大业,在战争中,赵国四十万大军败于秦国大将白起,白起用计坑杀了赵国四十万战俘,只放回240名老幼以示威慑。那么长平之战始末如何?赵括在失败中又要负多少

  • 孔子曾说出一句“脏话”,却意外流传千年,成为现代教师的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孔子随便骂了句脏话被流传至今,孔子曾经说过怎样的话,孔子随口说了一句脏话是哪句

    [var1]孔子在历史上,据说有三千名弟子,其中有七十二人是德行比较好的,历史上也称为七十二贤士。正因为有了这些人,儒家思想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得以蓬勃发展。它虽在某些朝代受到压制,但仍有着深远的传播。最著名的是《论语》。据说这本书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合作写的。[var1]孔子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弟子,名叫

  • 刘禅曾经说了三句话,吓坏了诸葛亮,吓跑了姜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刘禅投降姜维说什么话,三国演义姜维刘禅对话,刘禅和诸葛亮闹翻的原因

    可是,历史是不允许的。岂识刘禅并非愚钝之人,反而很聪明。近代李密说过,刘禅作为国君来说,就可以和春秋首霸齐桓公相比。所以刘禅的心智是很成熟的,可是成熟的他又为何做了很多很多的傻事呢?我们需要剖开这几件事来好好分析。第一句话就是那句很出名的“此间乐,不思蜀”,大家都会认为这句话是刘禅昏庸无能的体现,却

  • 孔子随口骂了一句脏话,流传了千年,却成为老师们的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var1]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所创立的儒家是几千年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统治了中国几千年,没有一个中国人不受她影响的,而记载他和他的弟子的言行的《论语》更是被奉为经典。而他本人也被尊称为“圣人”,什么是圣人,圣人是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简单来说,就是完美无瑕的人。孔子非常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