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齐桓公会由英明到昏庸?浅析一代名相管仲对齐国的重要性

为何齐桓公会由英明到昏庸?浅析一代名相管仲对齐国的重要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867 更新时间:2024/1/19 2:47:53

周朝之后,中原地区进入群雄争霸时代,这就是春秋时期,在春秋时期,第一个达到霸主地位,并有希望完成统一的是齐国,齐国也是春秋五霸之首,那时的乱世,秦国连参与的资格都没有。

不过可惜的是,齐国的辉煌只坚持了齐桓公一位诸侯,如果齐国的能够像秦国一样坚守下去,也许战国便不会开,那么齐桓公究竟做了什么,才能让齐国强大,但又很快衰落下去呢?

[var1]

一、齐桓公继位

(一)齐国内乱

在齐桓公继位之前,齐国本身并不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因为齐国一直处在内乱之中,在齐桓公继位之前,齐国的国君并不是一个明君,不但让国内混乱不堪,也让年少的齐桓公不得不外出逃命来获得一线生机,当时的齐桓公可没有想过自己会有重新回到齐国的一天。

在齐国内部,国君的行为引起了大家的不满,他被自己的堂弟所杀,后来这位堂弟也被人所杀,齐国顿时陷入了无人继承的状态,不过这也给了在外出逃的齐桓公机会,因为在齐国内部有人支持他继任,所以他必须赶回齐国,但问题是,此时拥有继任资格,且有人支持的公子并不是只有他一个人。

(二)小白与公子纠

齐桓公的乳名叫做小白,当时流浪在外的小白在听说齐襄公去世的消息后,立刻马不停蹄地往回赶,因为齐国内部家族高氏十分看好他,再加上有谋士鲍叔牙的帮助,只要他能够先于公子纠回到齐国,就可以成为齐国的国君。

[var1]

此时的公子纠也是同样的想法,和小白相比,公子纠没有齐国内部势力的支持,但是他的母亲为他带来了鲁国的支持,同时公子纠也有一个厉害的谋士,这就是鲍叔牙的好友管仲,就在此时,管仲与齐桓公的命运纠葛开始了。

当时为了顺利继承王位,公子纠在鲁国的帮助下兵分两路,一路由公子纠率领赶回齐国,另一路由管仲带领,去截杀小白,在两人相遇后,管仲一箭射向了小白,也许是小白命大,这一箭只射中了衣服,但小白却选择装死,让管仲误认为已经射杀了他。

于是管仲和公子纠心安理得地慢慢前往齐国,而小白却日夜兼程,提前到达了齐国。

就这样,小白成功继位,成为了后来的齐桓公。

后来齐桓公不计前嫌,听从鲍叔牙的建议重用管仲,而之后的事实也证明,齐桓公重用管仲的决定没有错。

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最主要的原因,离不开管仲的一系列改革。

齐桓公的英明与昏庸

(三)自我放弃

对于齐桓公此人,评价向来是两极分化,他主导了齐国成为春秋霸主的道路,但他的昏庸也注定了齐国的辉煌只是昙花一现,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其实齐桓公一直都没有变化,他并不是一个英明的君主,之所以他在位前期,齐国能够快速成长,称王称霸,因为那个时候的齐桓公早已将大权交给了管仲。

[var1]

事实上,齐桓公也经历过从自我证明,到自我放弃的阶段,在刚继位的时候,齐桓公也展现出自己的雄心壮志,他先是在管仲的阻拦下,联合宋国一起讨伐鲁国,结果只能在鲁国面前灰溜溜地撤军。

可齐桓公不信邪,在败兵的第二年又把矛头对准了宋国,结果齐国再次大败,有了这些经历后,齐桓公看清楚了自己的能力,于是将国家大权交给了管仲,而管仲也在这时提出了自己的口号:“尊王攘夷”,这才开始了齐国的崛起之路。

(四)任用奸臣

作为一个君主,齐桓公自然会任用很多的大臣,但可惜的是,除了管仲和鲍叔牙之外,齐桓公任用的大臣基本上都是奸臣,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竖刁、公子开方、易牙三人,对于这三人,管仲早早便声明他们的问题。

竖刁是一个为了讨好君主,能够把自己阉割的狠人,这种人为了权力和欲望无所不用其极。而公子开方也不差,为了留在君主身边,他的母亲去世的时候,甚至都没有回去看一眼;至于易牙,更是狠人的“天花板”,他甚至敢把自己的儿子做成肉汤来讨好君主,这三个人如果留在齐国,齐国必定大乱。

于是齐桓公将这三人逐出齐国,在齐国的巅峰阶段,完全没有这三个人的影子,可谁知后来齐桓公却十分想念这三个会讨好自己的人,又把他们三个人召了回来,结果注定了齐桓公晚年的悲剧。

在齐桓公晚年,这三个人联合公子无亏,不仅赶走了当时的太子,还把齐桓公囚禁起来,将他给活活饿死,据说齐桓公的尸体停置60多天无人问津。

[var1]

(五)五公子夺权

对于皇帝来说,立储是一件大事,也是保证国家能够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此,管仲在去世前多次告诫齐桓公早早立储,也是在管仲的建议下,公子昭被立为太子。

可是在管仲死后,齐桓公却对于皇位继承的事情摇摆不定,最终齐国爆发了五公子夺权,齐国一夜之间退出了强国的序列。

从齐桓公的一系列行为可以看得出来,齐国能够崛起,和齐桓公的关系并不大,他不是一个明君,而是一个昏君,如果不是管仲的出现,齐国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成就,这也直接说明,管仲对齐国作用无人可替代,那么管仲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二、管仲的能力

(一)修内政

攘外必先安内,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只有国内稳定、国库充裕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对外战争的胜利。

在齐桓公刚上位的时候,管仲要求先修内政,齐桓公不听,对外战争输得一败涂地,所以齐桓公才会将国家大权交给管仲。

齐桓公三年,齐国内政颇有建树,管仲提议出兵谭国,因为准备充分,这次出兵没费多少力气,便完成了开疆扩土,由此可见管仲在内政方面的效果。

[var1]

管仲一直主张通过富国来强兵,在他的主张下齐国迎来了一系列的改革,政治、军事、农业、人才选拔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使士、农、工、商各就其业,再加上优秀的人才选拔制度,可以说管仲仅用短短几年,就让齐国的各方面实现了大跨越的发展,不过此时的管仲也没有盲目对外进攻。

(二)外联合

在对外方面,管仲实行的是以联盟为基础的外交发展政策,在齐桓公五年,齐国召开会盟,齐国威望大幅度提升,并在此后多次展现其霸主的实力,到了齐桓公七年,齐国已经是春秋时期公认的霸主。

管仲早已发现,现阶段完成统一是很难实现的事情,因为周天子的威望还在,大家还停留在诸侯国阶段,所以这个时期应该优先保证局面稳定,同时大力发展国家经济和军事实力。

也正是按照管仲的想法,在管仲去世前,齐国不但是春秋时期的霸主,更是担任“大家长”的角色,其他国家内乱和受到外敌入侵的时候都会找到齐国出面。

按照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齐国会渐渐取代周天子的位置,春秋其他国家也会成为齐国的附属国,这就是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

[var1]

(三)战外敌

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了北方游牧民族,这就是山戎,山戎对中原地区虎视眈眈,首当其冲遭到进攻的就是燕国,于是齐桓公果断出兵,极大地保证了中原地区的和平稳定,并借此收获了大量小国家的支持和效忠。比如卫国就是在遭到袭击后亡国,随后齐国帮助他复国,成为了齐国的忠实粉丝。

管仲作为一个全方面人才,内政、外交、军事等各个方面都颇有建树,最重要的是,他在去世前还给齐国指明了出路,但可惜他所能控制的只有身前事,而没有身后事,如果齐桓公听取管仲的建议,不再启用那三个奸臣,齐国的霸主地位还能继续延续,如果再出现一个类似管仲的人,齐国完全有能力将周天子取而代之。

三、结语:

其实齐桓公一直以来都比较昏庸,从没有英明的时刻,而他在位前后反差如此大,是因为管仲的存在。

齐桓公前期,国家大事基本上都是管仲在管理,对外会盟也基本上是管仲主导,齐桓公只不过是去露个面而已。

但在管仲死后,齐桓公再次启用奸臣,注定了自己的悲剧和齐国的悲剧,从这方面来说,齐国的辉煌并不是齐桓公的辉煌,而是管仲的辉煌。

因为这完全说明的管仲的能力,如果当时继位的不是齐桓公而是公子纠,只要公子纠愿意听取管仲的意见,齐国依旧可以发展到后来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国君是谁已经没有那么重要。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汉武帝临终前,看了一眼宠妃,狠心说了一句:太美了,把她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汉武帝活了70岁,爱过的女人有金窝藏娇陈阿娇,有大汉贤后卫子夫,有倾国倾城李夫人,而他生命中的最后一位宠妃则是天生不凡的钩弋夫人。钩弋夫人本姓赵,她出生之后双手握拳,从来没有展开来过。汉武帝巡视河间的时候,有人说这里有一名奇女子,汉武帝便派人寻访。赵氏生俱异相,长得又很漂亮,汉武帝就把她带回宫,封号

  • 春秋儒学:儒家内部精神文化的偏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时期孔子将先秦思想加以总结规划,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成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将西周时期就开始实行的敬德保民的思想进一步归纳总结,完善相关的理论和正确性,提出将个人的成就和国家的安危和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初步说法,将忠君、爱君、信君的思想充分发挥、提炼、升华。[var1]孔子虽创立儒学,但

  • 改变三国历史走向的5个时间点,除了公元208年,你还知道几个?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200年这一年,江东孙策被刺杀不幸丧命,孙权继承父兄大位执掌江东六郡,但是江东需要时间调整休养。而此时,官渡之战已经展开决战,曹操击溃了袁绍大军,基本取得了胜利,这就意味着北方大部分领地均归属于曹操了。刘备这个时候力量小,还无法影响三国历史走向。北方重归一统,可以说是三国的开端。公元208年这一

  • 韩国学者:中国文化历史实际只有四千多年,韩国在古代属于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古代韩国和现代韩国有何关联,韩国文化受哪个朝代的影响,古代韩国与现代的韩国有什么关系

    作为邻居,韩国一直以来和我国的关系非常微妙。韩国领土小,历史也短暂,只是借助美帝国主义资本的支持,近几十年里经济发展飞速,在20世纪60年代,和新加坡、香港、台湾并称为亚洲四小龙。[var1]韩国似乎对于小龙这个称号非常地不满意,屡屡制造出一些事端来,弄得本来很近的邻居,关系并不亲厚。不仅如此,不知

  • “隆中对”里诸葛亮的讲话,用现在的语言应是这么说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诸葛亮隆中讲话,诸葛亮居住襄阳隆中,诸葛亮隆中对的依据是什么

    诸葛亮听完刘备的话,也就起身,站在墙上挂着的天下地图前,开始了他的指点江山:你说的也对,从董卓祸国殃民之后,这国就不像国了。天下各地的牧守都开始起兵,互相狗咬狗,最后现在也就剩下阿瞒匹夫和仲谋小子两家独大了。咱们就先说这个阿瞒,他的势力大,还不就是因为把袁绍的地盘抢了吗?至于袁绍为啥输,大家都知道,

  • 先秦时期被战国七雄压着打的匈奴,为何在汉武帝年间突然强大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匈奴相当于现在哪个省,匈奴少女,匈奴暴君桑儿

    这句从汉朝流传下来的句子,成为很多国人心中的经典,也是我们这个民族面对外敌时铁血意志的巅峰。汉朝政府经过六十年的休养生息之后,终于在汉武帝年间,将强大的匈奴打的四分五裂,直接从历史上消失了。虽然此战对中国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甚至可以说直接动摇了汉朝的统治基础,但毫无疑问,汉武帝近乎穷兵黩武的打击匈奴

  • 孙权最晚称帝的三个原因:大义、外患、内乱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孙权称帝的理由,三国演义孙权称帝片段,孙权什么时候称帝

    大义外患内乱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称帝是需要有大义支持的,不然天下人不会认同。比如袁术在公元197年曾最早称帝,结果众叛亲离,成为众矢之的,两年的时间迅速败亡。曹丕率先称帝,是通过禅让的形式,其实曹操终其一生没有篡汉自立,已经是极限了。曹丕篡汉称帝,有着雄厚的实力支持,有着北方人心的归附。刘备紧跟着曹

  • 秦国商鞅变法:为何要特别提出禁止私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国私斗商鞅,商鞅第一次变法的内容,商鞅变法是如何让秦国强大起来的

    [var1]在众多商鞅变法的政策里,有一项非常奇怪,那就是禁止私斗。因为不管是“以军功得爵”这种关系国家军事的,还是“统一度量衡”这种关系国家经济的,都是从大的方面着眼。而禁止私斗这各“法”,却更像是一个普通的治安法,并不能影响国家未来,那么商鞅变法时专门提出这个禁止私斗,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一、

  • 董卓一生5大败笔:错睡一地 错杀一帝 错睡一人 错信一人错待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没有谁一生不犯错,但普通人所犯之错影响的无非是自己的生活,最多波及身边人,但是在乱世的枭雄,如果关键时候办错事,那么就会影响历史的走向。三国时期,就有这么一个枭雄,他就是董卓,董卓一生就有5大败笔,分别是错睡一地、错杀一帝、错睡一人、错信一人、错待一人。今天“说历史的女人”就和各位看官一起来看看董卓

  •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是不是赵云的后代?来了解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是赵云的后代吗?来了解下。赵云(?-229),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赵云和赵匡胤肯定没关系。赵匡胤不是赵云后代,赵匡胤是三皇五帝中黄帝,颛顼帝后代,可以查我们赵氏家谱,国家纂史,地方撰志,家族修谱。史可知古今,志可明衍变,谱可溯源流、辩支系、昭亲睦、别长幼。是故,凡家